時間:2023-09-18 17:08:1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數字經濟的利與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關鍵詞】 造影劑;不同劑型;靜脈尿路造影;副反應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5-0575-02 中圖分類號:R 445.4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30
靜脈尿路造影術適用于各種尿路疾患的檢查,它不僅可以顯示腎的形態、大小以及腎盂腎盞的結構和分布,而且對于腎臟分泌、排泄功能的評價也起著重要作用,到目前為止國內外仍將本法作為泌尿系統最基本最方便的診斷方法[1]。而傳統的方法多是經靜脈注入76%復方泛影葡胺即離子型造影劑,雖然其亦能得到較高的影像質量,但在檢查中所引起的過敏反應一直倍受醫學界的廣泛關注。本文旨在通過回顧性分析離子型與非離子型造影劑在靜脈尿路造影術中的應用價值,評價何種造影劑更具應用優勢,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進行靜脈尿路造影檢查的患者131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所有檢查者碘過敏試驗均為陰性,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急性腎炎、心臟病、甲亢等禁忌證。對照組655例,年齡5~75歲,平均年齡40.2歲,平均體重60 kg,其中男352例,女303例;實驗組655例,年齡8~72歲,平均年齡39.5歲,平均體重58 kg,其中男354例,女301例。
2.方法 使用東芝800 mA X光胃腸機,采用自動曝光條件,Kodak Direct View CR CASSETTE以及Kodak Direct View CR 900 System配套使用采集圖像。兩組病例造影前一天進半流食,晚餐后至造影前禁食、水,并服瀉劑或灌腸。檢查時病人仰臥于攝影臺上,腹部行倒“八字”加壓,注藥前首先攝取全尿路平片,接著靜脈注射造影劑。對照組用離子型造影劑(即76%復方泛影葡胺),注射量成人一般為40 ml,兒童根據體重計算用量,一般需0.5~1 ml/kg。實驗組用非離子型造影劑(即優維顯300),成人用量一般為40~80 ml,兒童小于7 kg者,按體重3 ml/kg;大于7 kg者,按體重2 ml/kg。在不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下3~6 min內注射完。注藥完后分別于7 min、15 min各攝腎區片一張,30 min后解除壓迫攝全尿路片一張,如腎功不良,顯影不佳,根據情況延遲攝片。檢查完后由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2名、主管技師2名共同閱片,對圖像的質量和病情進行評定、診斷、鑒別,并對兩組在用藥期間發生的不良反應進行對比。
3.圖像質量評定標準 評片主要根據三級甲等醫院放射科攝影質量的評定標準,共分為三級,甲級片:腎盂腎盞充盈良好,細微結構顯示清晰,可明確診斷;乙級片:腎盂腎盞充盈欠佳,細微結構顯示良好,可滿足診斷;丙級片:腎盂腎盞不充盈,細微結構顯示不清,難以診斷,或是腸道準備不理想,無法進一步檢查。
4.不良反應分級標準 不良反應主要根據Shehedi和Spataro有關造影劑副反應的分類法,將造影劑副反應分為輕、中、重三類[2]。輕度:全身熱感與發癢、結膜充血、少數紅疹、頭痛頭暈、噴嚏、咳嗽、惡心、嘔吐等;中度:全身出現蕁麻疹樣皮疹,眼瞼、面頰、耳部水腫,胸悶氣急、呼吸困難、發音嘶啞、肢體抖動等;重度:面色蒼白,四肢末梢發紺,手足厥冷,呼吸困難,手足肌痙攣,知覺喪失,小便失禁,血壓驟降,嚴重者心臟驟停甚至危及生命。
5.統計學方法 兩組間數據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
結果
1.兩組圖像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腎盂腎盞充盈時間相近,圖像清晰度、對比度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兩組甲、乙、丙級片的比例分別是對照組為82%(537/655)、15%(98/655)、3%(20/655);實驗組為85%(557/655)、13%(85/655)、2%(13/655)。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χ2值分別為2.217、1.073、1.523;P均>0.05)。
2.影像學診斷結果 兩種方法對泌尿系統疾病均能清楚顯示病灶,診斷準確可靠。對照組正常者165例、泌尿系結石387例、結核20例、炎癥19例、腫瘤25例、前列腺肥大或/和鈣化29例、泌尿系先天畸形10例;實驗組正常者162例、泌尿系結石393例、結核18例、炎癥16例、腫瘤27例、前列腺肥大或/和鈣化26例、泌尿系先天畸形13例。對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χ2=0.037,P>0.05)。
3.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的總發生率對照組為11.75%(77/655),實驗組為3.66%,兩組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χ2=35.698,P
討論
靜脈尿路造影術是泌尿系統X線檢查最常用的檢查手段之一,它不僅可以顯示腎的形態、大小以及腎盂腎盞的結構和分布,而且對于腎臟分泌、排泄功能的評價也起到重要作用,既簡單又實用,其中造影劑的選用對提高靜脈尿路造影檢查臨床診斷的準確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造影劑種類、性能不同,因此在造影劑的選擇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離子型造影劑(76%復方泛影葡胺)因其反應率相對較低、作用快、顯影效果好、價格低廉、給藥簡便等優點,一度廣泛應用于靜脈尿路造影檢查[3]。傳統采用的離子型鹽類造影劑(76%復方泛影葡胺)雖然很好地解決了造影密度問題,但因為這類造影劑在水溶液中可離解出鈉或葡胺的陽離子及含碘的陰離子,具有一定的濃度,注入血管后有高滲溶液的作用,其滲透壓可高達1648 mosm/kgH2O,約為血漿的5倍。這類造影劑的毒副作用較多,對人體產生過多的損害(如血腦屏障、紅細胞、腎毒性、高血含量、疼痛、血管擴張等),細胞毒性較大[4,5],嚴重者可致死亡,因此,在追求造影效果的同時,還應該高度重視造影的安全性。非離子型造影劑多采用低生物分子交互作用,不影響心臟的電生理過程的醇胺類藥物(常用優維顯300),在溶液中不產生離子,滲透壓低,其滲透壓是640 mosm/kgH2O,對人體毒性和副作用小,其造影的影像質量高,安全性高,是新一代的造影劑[6]。本文對照組和實驗組在圖像質量、對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上無顯著性差異。據文獻報道[7],離子型造影劑的副反應發生率在3%~9%之間,而非離子型造影劑副反應國外有人報道約為0.03%,國內報道約為0.1%~4.4%。本文離子型造影劑(76%復方泛影葡胺)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75%,非離子型造影劑(優維顯300)不良反應為3.66%。由此可見離子型造影劑與非離子型造影劑相比較,前者不良反應明顯高于后者,所以說非離子型造影劑安全系數較高。因此,出于對安全的考慮,人們已越來越多地接受了非離子型造影劑。
參考文獻
[1]榮獨山.X線診斷學[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312.
[2]Federle MP,Willis LL,Swanson DP.Ionic versus nonionic contrast media:a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rapid bolus injection on nausea and anaphylactoid reactions[J].J Comput Assist Tomogr,1998,22:341.
[3]王瑞娟.泛影葡胺在靜脈尿路造影中的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005, 12 (7B):1989-1990.
[4]翔,何國祥,吳晶濤,等.X線造影劑對人血管平滑肌細胞的損傷及對其增殖的影響[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8,32(7):480-482.
[5],謝廣英,張開華.泛影葡胺靜脈尿路造影全身反應及處理[J].實用放射學雜志,1998,14(9):557.
[中圖分類號]R69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2-4208(2009)11-0015-02
回顧我院2005年7月~2008年8月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臨床資料,比較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PKRP)與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URP)兩種術式的手術療效、安全性和并發癥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兩組共296例均經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生活質量評分(QOL)、直腸指檢(DRE)、直腸超聲檢查(TURS)、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及尿動力學檢查明確診斷為BPH。病例剔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內科疾病或神經、內分泌等系統疾病;②合并前列腺癌或膀胱腫瘤;③既往有前列腺手術史。根據術式分為PKRP組(144例)和TURP組(152例)。兩組年齡、前列腺體積、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生活質量評分(QOL)、血清鈉值、血紅蛋白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PKRP手術:采取連續硬膜外麻醉,使用奧林帕斯有限公司提供的經尿道等離子雙極電切系統,含30度鏡、F27外鞘、360度旋轉連續沖洗經尿道等離子雙極電切鏡,電切功率280 w,電凝功率180W。灌洗液為0.9%生理鹽水。采用與傳統TURP完全相同的手術切除方式。
TURP手術:采取連續硬膜外麻醉,使用F26Stom電切鏡,電切功率180 w,電凝功率100 w。灌洗液為5%甘露醇。應用分隔切除術(改良silber法)。留置F22三腔導尿管。切除范圍以膀胱頸和精阜為標志點,切除深度盡可能達前列腺外科包膜層。電切開始30 min后靜脈推注呋塞米20 ml。切割完畢,用Ellic沖洗器取出前列腺組織送病理檢查。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手術前后自身對比采用配對t檢驗,兩組間對比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
2 結果
PKRP組與TULIP組各組手術前后IPS$、QOL、PVR、Q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平均手術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KRP組術中出血量、圍手術期及術后并發癥較TURP組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經尿道等離子前列腺電切(PKRP)是繼TURP、經尿道前列腺汽化電切術(TUVP)后的微創技術。PKRP基本原理:高射頻電能通過生理鹽水構成精簡的局部控制回路,電切環工作極與其自身附帶的回路電極之間形成一個高熱能的等離子球體,故又稱等離子技術。動態等離子體作用于組織產生電汽化及電凝效果。雙極等離子汽化組織切除機制的顯著特點是應用高度集中在電極工作段的等離子體動態能量對靶組織進行汽化切除。組織進入這一等離子球體內即可被汽化切除,雙極電刀不需與組織直接接觸。
全高清分辨率面板技術的成功
突破為等離子帶來新生和希望
由于液晶電視面板六、七代生產線的紛紛投產,在42寸以上級尺寸面板切割效率的不斷提高,產量不斷加大,成本不斷下降,導致了大尺寸的液晶電視以更優越的性價比占據了平板電視市場絕對優勢, 2006年3月開始的高清數字電視產品高清認證,讓通常所有的32寸以上的液晶、50寸以上等離子順利過關。而42寸級等離子因采用清一色標清級分辨率面板,而使之無一例外地被擋在“高清”門檻之外,加上等離子在2006年之前一直沒能在42、50寸級屏幕上上實現1920×1080的全高清物理分辨率,從而讓等離子陣營步入完全邊緣化的境地,國內外電視廠商紛紛倒向液晶陣營,只有松下、日立、LG、飛利浦、三星和長虹、海信仍堅守著等離子這塊領地, 2005年,在平板電視市場占有份額上,液晶和等離子電視的比例是7:3;2006年,液晶和等離子的比重更達到8:2,等離子產業在空前的市場低谷狀態下終于積蓄了反撲的動能,2007年,松下正式推出了42、50、58、65寸分辨率1920×1080的全高清等離子電視面板,富士通―日立也推出了37寸、50寸和65寸共計三種尺寸的分辨率達到1920×1080的ALIS(隔行交錯掃描)全高清等離子面板(但由于采用ALIS全高清等離子面板,觀看時會覺察到明顯的畫面閃爍。),從而標志著等離子在分辨率上成功實現1920×1080全高清顯示,讓這一長久以來制約等離子發展的技術瓶頸得以突破,在面板方面,松下等離子通過開發新的更小的像素柵格、更薄的柵格間壁和采用磷光質涂層材料,確保了在高像素數的條件下的放電單元仍具有較大的空間;通過全新的旨在穩定驅動更加細微的放電單元的技術,確保了所有像素點上的氣體放電所激發的彩色光強的穩定;配合新開發的高速驅動技術以縮短每幀之間的尋址時間,從而延長發光時間,確保了亮度;另外,通過引入新材料和新工藝,讓面板前所附加的隔離電磁輻射的濾光鏡和玻璃更薄、更輕、透光性能更好,減少了面板前玻璃表面所帶來的反光、重影,進一步提高了亮度和對比度。在實現面板物理分辨率全高清(1920×1080)的同時,開口率同步提高50%,亮度和對比度分別達到了1500cd/m2的10000:1。我們在觀看松下50PZ700C等離子電視的畫面表現時,其黑色的純正和抑制屏幕前玻璃的反光技術都是可圈可點的。
技術的進步為等離子的從新崛起注入了新的活力,進入今年9月份,不僅大屏幕等離子電視的全高清浪潮襲來,而且32、37寸等離子電視的上市也打破了小尺寸市場的堅冰,等離子開始從“高空”(大屏幕全高清)和地面(32寸小屏幕)展開對液晶陣營的全面轟炸,一場對決正式展開,讓長久以來沉悶的等離子市場為之一振。
在等離子對決液晶陣營的“地面”戰中,由于目前生產32寸等離子顯示屏的廠家只有LG,與液晶電視眾多的上游面板廠家形成極大反差,致使產量太小,無法滿足國產廠家定貨的需求。盡管海爾、創維和海信國內生產廠家的32寸等離子電視已降到了4000-5000元的水平,但終究因為規模的限制而最終沒有對同尺寸的液晶電視構成威脅。
在等離子對決液晶陣營的“高空”戰中,日立率先推出的型號為P50X101C的50寸全高清等離子,而且上市伊始就走低價路線,最初價格在2萬元左右,國慶節更降至16500元左右,松下緊跟日立,也推出全高清等離子。松下全高清的尺寸涵蓋范圍更廣,包括42、50、58和65寸多個尺寸。42寸型號為42PZ700C,國慶節售價降至在13000元左右;50寸型號為50PZ700C,國慶期間最低價格一度突破2萬元,只售19000元左右,因此無論日立還是松下的50寸全高清等離子電視,和國產52寸液晶電視2萬元的價格相比,在價格和性能上都居明顯優勢,在國慶節市場銷售中,更以驕人的成績名列40寸以上平板電視銷量排行的前列。
2007年,液晶電視發展前進的步伐沒有停止,在更大尺寸、更低價格上擴展優勢,由于第六、七代面板生產線的產量供過于求,第八代面板生產線的大規模量產,讓液晶電視不僅在尺寸上實現從46、47向52寸全高清的跨越,而且使40、42、46、47寸的電視價格出現雪崩,國慶期間,40、42跌破萬元,46、47寸紛紛跌破1.5萬元;但是,隨著50寸全高清等離子電視的性價比已完全具備與52寸全高清液晶電視抗衡的能力,因此液晶電視陣營與等離子陣營的決戰的分水嶺從早期的42寸轉移到50寸領域,也標志著等離子電視反攻液晶電視陣營的戰斗正式打響。
新技術條件下液晶與等離子電視
的性能指標再PK
等離子電視與液晶電視相比,孰優孰劣,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在亮度、對比度、分辨率、動態清晰度、色彩還原能力、層次表現、運動畫面的響應時間及功耗等指標、性能的表現常常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那么,在目前最新發展的技術條件下,這些指標、性能的表現又如何呢?
1、亮度和對比度
如果我們把平板電視比作有無數“窗格子”組成的“窗戶”,顯然“格子”之間的隔壁越薄(即所謂的開口率越高),亮度就會越高。除此之外,對被動發光的液晶電視,投射到“窗格子”上的背光燈亮度越高,屏幕亮度也會提高。“窗格子”的數目即屏幕物理分辨率對亮度同樣產生影響,格子越多,有效發光區域越小,亮度越低。所以一定尺寸的屏幕物理分辨率越高屏幕亮度指標提升就難。所以背光燈亮度(對液晶電視)、屏幕開口率和物理分辨率決定了平板電視的亮度指標。對同樣一幅圖像適當的提高亮度可以加強畫質效果,我們觀看電視時會發現在低亮度下的畫面層次感和清晰度較高(液晶電視例外),而過高的亮度會使畫面的層次感和色彩的表現水平大大降低,嚴重損失了細節。
由液晶的工作原理可知,液晶電視是由背光源發射的光通過偏振片后,再經過液晶分子偏轉控制透射光強度來形成圖像的。也就是說液晶電視的亮度取決于通過液晶屏的和彩色濾光膜的光量(由液晶屏液晶像素的透過率和彩色濾光膜的透光率決定)及背光源的亮度。因此,目前最新的液晶電視從提高TFT像素的開口率、彩色濾光膜的透光率和背光源亮度幾方面著手改善亮度指標,通過增加背光燈管的數量(達20多根)提高了背光源亮度,通過改變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對像素柵格的薄型化處理(例如厚度由0.51mm變為0.15mm),提高了TFT像素的開口率,最大程度地實現了"無縫透光",在固有分辨率不變的條件下,屏幕的透光率由70%提高到93%。種種措施讓液晶的亮度指標高達550cd/m2,而且實際的亮度已超過等離子電視,但與此同時又帶來另外的負面效果,長時間觀看會出現刺眼和眼睛疲勞,進而造成視力下降。這與液晶上市之初所倡導的保護視力的健康理念是相悖的,這一點我們在觀看液晶電腦顯示器與CRT顯示器時體驗最為明顯,原因在于液晶在顯示每幀圖像時所有像素點同時發光,特別是液晶在顯示連續高亮度場景的圖像幀的過程中,相應場景區域的像素在幀切換過程中持續點亮,相當于背光燈管所發射的無焦點的平行直射光(焦點在無窮遠處)直接對眼睛造成“沖擊”。
等離子電視的亮度在1000-1500cd/m2,但我們看到的等離子電視的亮度卻并不刺眼,這主要與等離子所具有的優越的峰值亮度的控制特性有關,等離子電視由于采取主動發光,具有自動峰值亮度控制能力,可實現局部亮度控制。因此在大面積白場畫面時能自動降低整個屏幕的平均亮度,而對大面積暗場的畫面,不僅能兼顧暗場背景的黑色深沉,又能對其中的局部高亮度區域提高其峰值亮度,從而得到了舒適、清晰、層次豐富和對比強烈的圖像;另外目前等離子電視通過改進面板結構,成功解決了實現全高清分辨率與亮度減小之間的矛盾,而保證了全高清條件下的亮度指標的優化。而液晶要提高局部區域的峰值亮度,就不得不提高整個屏幕背光亮度,使本來就漏光的液晶屏漏光更加嚴重,這樣一來黑色場景就無法保證足夠黑,高亮度場景卻更刺眼,盡管廠家通過諸如創維的“屏變”方式對背光燈的亮度進行控制,因改變的仍然是整個屏幕的亮度,因此無法像等離子那樣很輕易解決在同一畫面上的黑暗區域與高光區域之間的矛盾,導致了液晶對比度和灰度層次不足的缺陷。
平板電視對比度的調整,對液晶電視而言,則是通過控制“窗格子”的開啟比率,對等離子電視則是通過控制“窗格子”內的熒光粉的發光明暗程度來實現的。高對比度可以使畫面的層次感、色彩的飽和度增強,立體感更強,液晶電視的對比度仍然是一個弱項,圖像效果給人以浮雕感和平面感,其暗態漏光的存在導致夜晚在室內觀看必需開燈,否則漆黑的環境更襯托出液晶“泛白”的黑色背景。而等離子電視圖像以“刀刻線描”般清晰和層次豐富的立體感,給人以“置身其境”般舒感覺,尤其是在展示景深的深遠和黑位的純正上優勢明顯,目前平板電視的面板主要通過提高黑色再現能力提高對比度,所以選購時,要注意觀察沒有畫面信號時,屏幕畫面越“黑”越好,液晶電視由于暗態漏光存在導致黑色表現力與等離子相比有一定差距,從而導致圖像的暗部細節損失嚴重,所以要分辨液晶電視的真實對比度表現能力,就需要你加倍的細心和耐心了。為綜合檢驗平板電視的對比度,我們可以通過Display X軟件來測試完成,您購機時只要攜帶裝有Display X軟件的筆記本電腦和一根VGA線,整機圖像控制水平的檢測便可輕松搞定,以下為通過Display X檢測平板電視畫質各項指標的圖形界面,檢測項處對比度以外,還包括對平板電視所適用的灰度還原能力、色純、色彩通透性、垂直、水平干擾檢測等。
我們看到從2005年以來,液晶電視對比度指標紛紛與等離子攀比“接軌”,液晶電視的出現了Dynamic Contrast Ratio (DCR:動態對比度)的名詞表述,指標高達3000:1,動態對比度指標衡量的方法是,在很亮和很暗的環境下,通過調整背光燈的亮度將對比度調整范圍提高,已呈現清晰亮麗的畫質。但真實的對比度仍為幾百比一的水平,
2、色彩還原能力
我們知道液晶本身沒有色彩,液晶屏幕上的圖像色彩是由液晶單元表面上覆蓋的RGB 彩色濾光膜過濾背光源透射的白光后所形成的三基色合成的,由于CCFL冷陰管為核心的背光源系統所發出的光是色純度不高的白光,經過彩色濾光膜所分離的RGB三基色的色純度自然大打折扣,因此液晶電視的三基色在“身世”上的先天不足,就造成了其色域范圍(色彩還原能力)較窄的最大缺陷;在視頻領域,人們一般用NTSC作為衡量視頻設備的色彩還原特性的標準。這個指標是指在整個色彩空間內,顯示設備能在各種色彩上顯示到何種飽和度,就是能夠顯示到什么程度的藍色、綠色、紅色。等離子的發光原理是在真空玻璃管中注入惰性氣體,利用加電壓方式,使氣體產生“等離子”效應,通過釋放出的紫外線來激發RGB三種不同的熒光粉,產生三基色的可見光;顯然,就基色純度而言,液晶電視從白光中分離的三基色光的純度就自然不如等離子的三基色熒光粉所獨立產生的基色光的純度,因此色域范圍就比不上等離子電視,從而導致了液晶電視在色階方面表現不佳,直接表現就是色彩飽和度不如等離子,據測試,采用CCFL背光只能實現NTSC色域的65-78%,而等離子和CRT的色域能達到NTSC標準的85%左右。為擴大色域范圍,三星S-LCD面板利用廣色域的冷陰管(WCG-CCFL)作為背光燈,通過在背光燈管里的熒光粉添加磷來擴展色彩空間,提升色彩表現范圍和色彩飽和度,尤其使紅色和綠色更加鮮艷。但由于廣色域冷陰管仍然存在色純度不高的痼疾,因此色域范圍的提升受限,最新的大屏幕液晶電視雖然通過采用更高位數的面板(如10bit)來改善色階的表現,讓色彩從淺到深(由明到暗)的過渡更加平滑,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液晶電視色域表現范圍窄的弊端。
至今,我們仍對2005年平板電視在色彩數上比拼戰記憶猶新,不斷刷新色彩數紀錄,成了當時一道亮麗的風景,三星等離子電視達5490億色,日立的等離子電視 42PD7900TC等為686億色;三星液晶電視高達64億色,松下86億色的美麗,讓人眼花繚亂,我們知道,圖像的色彩數是由每種基色(R、G、B)信號數字化A/D轉換、量化后的最大灰階相互疊加所形成的,通常所稱的8位A/D轉換器則表示數字基色(R、G、B)信號量化標準是8bit,每個基色可產生28=256個灰階,因此三種顏色的組合可產生28(R)×28(G)×28(B)=1677萬色彩,我們稱之為16.7M色真彩,它的基色數字化A/D轉換器與面板驅動均采用了8位,稱之為8bit面板,8bit面板為2006年之前的液晶電視所普遍采用,因此可以說2006年之前的液晶電視所表現真彩數最多也只有16.7M色;目前最新的液晶電視聲稱采用10bit面板,顯然它所還原的色彩數最高也只能達10.7億色,也稱之為10.7億色真彩面板,那么當初所謂的用8bit面板如何能顯示出高達86億、687億和5490億的色彩數呢?如今的平板電視為何不在色彩數上大比拼呢?
既然2006年之前的采用的面板為8bit(16.7M色)真彩面板,那么當初所謂的實現86億色、687億色和5490億色必然是偽彩,它是通過采用11位、12位和13位基色數字化A/D轉換處理系統和8bit真彩面板驅動顯示的。偽彩的實現方法是通過“抖動”插補技術產生的高彩色數的仿色,增強了畫面細節和層次的表現,例如日立等離子電視42PD7900TC就是一例。它是在視頻A/D轉換器提供的低位數RGB灰階等級的基礎上,運用高位數灰階校正技術實現的。其686億色彩數是通過采用10位視頻A/D轉換器和12位數字伽瑪校正得到的,即對視頻A/D轉換器提供的10位RGB色進行高達12位的灰階校正處理,除1級黑色灰階外,將其余1023級的每一級細分為4個等級進行處理(插補3個灰階),即將RGB每種基色由1024級通過插補成為4093等級,最后產生4093×4093×4093=686億色(如圖3)。
我們不得不承認抖動插補技術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面板顏色先天不足的問題,但與12位色彩數的面板相比,每個基色仍然丟失了4093, 4094 和40955 這三種灰階,能夠顯示出來的色彩也只有0 到4093 灰階的三原色。盡管如此,通過偽彩插補處理后的平板電視在色彩飽和度以及細節和層次的表現上有所提高的,如圖4所示兩種型號三星等離子電視的對照圖,在顯示同一幅圖像的條件下,顯然采用10bit灰階處理(10.7億色)的PS42d4SK(左) 比采用13bit灰階處理(5490億色)的PS42d5S(右)在色彩飽和度以及細節和層次的表現上要有所遜色。
如今的平板電視之所以沒有在色彩數上進行攀比,原因在于最新面板也只有最高10bit色階表現能力的秘密被徹底攤牌,所以任何高于10.7億色的色彩數只能是虛偽的“偽彩”。
3、動態清晰度
動態清晰度是指在播放動態圖像時畫面的分辨率、清晰度,具體表現為在動態畫面無拖尾、影像無重疊情況下的最大清晰度,清晰度是指人眼宏觀看到的圖像的清晰程度,是描述圖像細節表現能力的物理量,它是由系統和設備的客觀性能的綜合結果造成的人們對最終圖像的主觀感覺。它表達的是相鄰影像之間邊界的清晰程度,通常用可以分辨的黑白相間的線條(即電視線TVL)的數量來衡量。電視本身的響應速度決定了其動態清晰度,需要注意的是響應速度這個概念一般是針對液晶電視而言。如果我們用液晶電視播放靜止畫面信號,它所表現的清晰度是很高的,這也是液晶適合于用作電腦顯示屏的一個原因,但是實際在用電視機時我們更多的是看到活動信號。目前市場上即使在灰階8毫秒以下、甚至4毫秒響應速度的液晶電視,也產生明顯的拖尾現象。而等離子電視的響應速度高達2-3微秒,完全不存在運動圖像的拖尾的問題。松下全高清等離子電視50PZ700C更以高達900線動態清晰度而讓同尺寸級的液晶望塵莫及,并因此表現出酣暢淋漓、干凈利落的動態影像,這也是全高清等離子以高動態清晰度取勝而在國慶黃金周市場取得“攻城掠地”的赫赫戰功的原因。
從目前的液晶顯示技術發展來看,通過采用過驅動技術,灰階響應時間不斷改善,從8ms降至4ms,最新的120Hz插幀倍頻技術,通過在傳統的兩幀圖像之間加插一幀運動補償幀,將普通平板電視的60Hz刷新率提升至120Hz。這樣,運動畫面更加清晰流暢,優于4毫秒響應效果,將圖像拖尾降至人眼難以感知的程度。目前普遍采用的插幀技術為先進的ME/MC運動預測與運動補償算法。在CEATEC2007展會上,JVC展出了更新的180Hz液晶面板驅動技術。和120Hz驅動相比,180Hz驅動技術在2幅原始幀之間加入了2幅重新演算來的中間幀,能提供更加平滑流暢的影像。如果再配合更快響應速度的液晶面板,效果會更好。但目前采用120Hz技術的液晶電視良莠不齊,其中有的120Hz液晶電視在電路上僅具有120Hz視頻處理能力,而沒有采用120Hz液晶面板;或者僅具有120Hz液晶面板,而沒有采用120Hz視頻處理芯片;這些都不是真正的120Hz液晶電視;只采用120Hz驅動芯片的液晶電視,運動畫面依然會出現間歇性閃爍現象;只采用120Hz液晶屏而沒有120Hz驅動芯片的液晶電視,運動圖像拖尾依然明顯。而既有120Hz信號處理能力又采用120Hz液晶面板的液晶電視才是真正的120Hz液晶電視,無論從畫面的運動圖像清晰度還是圖像的層次及細節表現都優于普通的60Hz液晶電視,筆者在現場對比康佳普通液晶42BT26和真正的120Hz液晶電視42CT36AC的畫質表現時有切身的體驗。目前市場上真正的120Hz液晶電視主要限于1366×768分辨率的液晶電視,即具有1920×1080全高清,又擁有真正的120Hz技術的液晶電視還沒有上市,第二代120HZ技術液晶電視預計將在今年春節上市,它具有真正的“1920×1080全高清+120HZ”技術,同時擁有能在1080P信號下實現運動預測與運動補償的第二代ME/MC。
但不可否認的是,受液晶電視工作原理所限,液晶分子偏轉的“時滯”永遠存在,決定了其運動圖像拖尾問題難以從根本上消除。實驗表明液晶電視的運動圖像拖尾,在溫度較低時(下降到10度以下)會更加嚴重。所以液晶電視不適合在寒冷的環境使用,不過由于液晶電視的背光燈對液晶面板有輔助的加熱作用,一般情況下我們并不覺察而已。
由于目前等離子電視的場頻為60Hz,沒有達到人眼完全感覺不到閃爍的72Hz場頻,所以畫面也存在細微的閃爍,因此目前的120Hz技術同樣也為最新的等離子電視所采用。
4、觀看有線電視
目前購買平板甚至全高清平板電視的用戶,真正用來看高清節目的少之又少,即使開通數字電視和高清頻道服務的城市,其中多數也都是標清節目,僅有有限的的幾個高清頻道,所以在目前的過渡階段,平板電視主要功能就是用來觀看模擬有線電視頻道,液晶看有線電視,用“畫面慘不忍睹”來比喻可能并不為過,因色彩還原能力的不足,所以色斑現象非常明顯;由于有線節目的圖像質量不高,亮度高帶來的刺眼更為明顯;透射成像的原理會產生類似“影子”的畫面,出現干擾模糊,浮雕感嚴重;液晶的拖尾更劣化了本已信號質量不佳的有線電視畫面,致使動態畫質表現不佳、碎像;面板漏光讓黑色透白,進而犧牲暗部細節。而等離子看有線電視優點突出,畫質相對較好,無拖尾,黑色深沉純正,色彩層次豐富,立體感強,畫面通透性好。但總體仍不如CRT電視,另外,等離子有時會所出現的雪花或輕微重影,主要是由于等離子電視機的全流程數字化處理所帶來量化噪聲、時間抖動噪聲和空間噪聲,在顯示較暗圖像時,這些噪聲對圖像干擾較明顯。另外,在選購平板電視時,如果你主要用于目前觀看有線電視,標清分辨率的平板電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面板的物理分辨率越高,信號源分辨率格式的上轉必然損失了細節較多,因此越接近信號源分辨率的面板畫面顯示效果越好,液晶的物理分辨率普遍比等離子高,這也是我們感覺液晶看低分辨率有線電視節目不如等離子的另外一個原因。因為平板電視對有線信號的質量要求較高,所以為改善平板電視播放有線電視節目的圖像效果;有線電視信號傳輸質量必須予以保證。
必須注意的是,我們在對比等離子和液晶電視觀看有線電視的效果時,應在同等尺寸下、同等分辨率下比較,例如用全高清52寸液晶和50寸的等離子比,另外有線電視信號較差的時候,由于平板電視對非標信號的適應性差異也會使畫面效果受到影響。
5、屏幕的抗沖擊性
在屏幕的抗沖擊性方面,等離子明顯強于液晶,在CEATEC展會上,松下公司演繹了一場用重達半斤的鐵球砸向等離子電視玻璃屏幕的驚人的一幕!結果是等離子屏絲毫未損;用事實證明了等離子屏在家庭使用中對抗“意外”傷害的能力,這對于有小孩的家庭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當然,液晶可以通過加裝玻璃外屏強化抗砸能力,但是這會引起比等離子還嚴重的“反光”問題。而等離子電視用的玻璃底板比較厚、面板前面的玻璃底板粘貼有防EMI和防反射的光學薄膜,而且玻璃底板為強化玻璃,所以抗砸和反光都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6、等離子的殘影和屏幕灼傷
不可否認,等離子面板的制作工藝和結構特點所導致的殘影和屏幕灼傷問題,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等離子確實會出現殘影,但一般不會造成永久灼傷,一般等離子連續觀看3個小時后,畫面上靜止的部分(如臺標或非標準16:9的黑色遮幅邊緣)會出現殘影,但在5-10分鐘后會消失;等離子的智能像素移動技術(例如每隔5分鐘移動一次,人眼難以察覺)已完全能夠杜絕燒屏問題的產生。但反觀液晶面板的壞點卻是一個不可小視的問題,盡管3個以內的壞點仍屬合格產品,但消費期待自己的產品應是白璧無瑕。
6、功耗
[中圖分類號] R6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1(a)-0121-02
子宮肌瘤是現在女性婦科較為常見的良性腫瘤疾病,在臨床病情發展較為緩慢,在檢查過程中極易被漏診,耽誤患者的最佳治療時間[1]。對于子宮肌瘤的治療現最為有效的方法是采用腹腔鏡剜除術,對患者的機體傷害小同時將腫瘤清除徹底;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對患者進行麻醉來減輕患者的疼痛感,物的選用直接對患者術后的胃動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2-3]。異丙酚-舒芬太尼的使用對患者術后胃腸動力負面影響少于七氟醚,現選取2012年6―2014年7月在該院進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剜除術的80例患者進行臨床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4年7月在該院進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剜除術的80例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均為女性,年齡33~80歲,平均年齡(43.89±14.63)歲。入選標準:①臨床表現: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尿頻、排尿困難、陰道出現斷續流血以及膿血性白帶等;②儀器檢查:B超檢查表現子宮增大且形狀不規則,回聲由于病變程度有弱、等、強程度。回聲處于紊亂狀態;③所有患者均無其他嚴重的婦科疾病以及心臟、腎臟、消化道等疾病,近一周內未使用干擾胃腸動力藥。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其疾病的類型等方面一般資料方面經統計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麻醉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咪唑安定2 mg,入室后開放靜脈路,靜脈注射2~4 μg/kg芬太尼、2~2.5 mg/kg異丙酚、維庫溴銨0.08~0.15 mg/kg進行誘導麻醉,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實驗組術中患者以異丙酚4.0~8.0 mg/(kg*h)和舒芬太尼0.5~0.8 μg/(kg*h)用靜脈注射泵來維持麻醉注射,對照組術中患者以七氟醚3%~5%濃度持續吸入性麻醉。兩組均于子宮縫合結束時停用舒芬太尼,手術結束前10~15 min停用七氟醚和異丙酚。
1.2.2 檢驗方法
①胃動素檢測方法 在不同時間點對患者進行采血,對血液進行離心提取,將提取的血清放于試管內在-20℃下保存待測。測量胃動素選用ELISA檢測試劑盒,將胃動素的抗體放入微孔中加入胃動素,經過溫育、配液、洗滌、加酶等步驟,對樣品在酶標儀450 mm下進行吸光度測量,根據標準曲線計算出胃動素濃度。
②胃泌素檢測方法 對患者進行靜脈采血,待血液凝固后分離出血清,在-20℃下保存,測定前與冷水互融,或離心去上清待測。選用胃泌素方面測定盒測量胃泌素,將樣品與自身抗體混合,然后用緩沖劑EDTA溶液進行沖洗、搖勻,在4℃下放置15分鐘后進行離心,取沉淀用自動Y-計數儀器計算出胃泌素濃度。
1.3 評價指標
分別在手術前、手術15 min、手術30 min以及手術后15 min對患者的胃動素和胃泌素進行測定并比較腸鳴音恢復時間、初次排氣時間,正常空腹血清胃泌素范圍在20~160 ng/L,正常空腹血清胃動素范圍在40~150 pg/mL。比較兩組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不良反應有血壓下降、心律失常、惡心、嘔吐、高燒、腹脹等。
1.4 統計方法
研究數據統計分析時采用SPSS 17.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t檢驗比較組間,用χ2檢驗計數資料,以P
2.1 兩組患者在不同時間點的胃動素、胃泌素變化情況比較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手術前的指標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手術15 min、30 min和手術后15 min的胃動素、胃泌素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1 兩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初次排氣時間比較
實驗組的腸鳴音恢復時間、初次排氣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初次排氣時間比較[x±s]
2.3 兩組患者的臨床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患者出現血壓下降有8例占20.00%,心律失常有5例占12.50%惡心有15例占37.50%嘔吐有18例占45.00%,高燒有3例占7.50%,腹脹又能10例占25.00%;實驗組患者出現血壓下降有3例占7.50%,心律失常有4例占10.00%惡心有7例占17.50%嘔吐有8例占20.00%,高燒有2例占5.00%,腹脹有4例占10.00%;實驗組發生惡心、干嘔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23,7.76,P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內發生病變的腫瘤疾病,未成熟的子宮壁平滑肌細胞增生是現在臨床子宮肌瘤病發的主要機制。腹腔鏡下剜除術是現在臨床上最為廣泛應用的治療手段,在手術過程要對患者進行麻醉插管[4]。在手術麻醉過程中,物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患者的機體整個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胃腸系統[5]。嚴重的胃腸功能障礙可導致系統性炎癥反應綜合征或全身感染,影響患者預后。胃動素與胃泌素是現在臨床上用來反映機體胃腸動力的重要指標。胃動素是由內分泌細胞分泌的調節胃腸運動的一種胃腸激素,由22個氨基酸組成,呈周期性釋放,調節消化期間胃腸蠕動,誘發胃收縮和小腸運動。高羽等[6]研究認為術后血清胃動素水平與胃腸動力恢復時間相關。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剜除術整個過程中不同物對患者胃腸道功能有不同的影響。七氟醚由于誘導迅速、無刺激性、舒醒快,近年來成為臨床上常用的吸入性劑,其不良反應以惡心、嘔吐、心律失常和低血壓多見[7]。舒芬太尼是人工合成的強效阿片類鎮痛藥,為芬太尼N-4噻吩基衍生物,對u1型阿片受體有很高的特異性,具有親脂性強,鎮痛效果強,時間長等優點[8],配合異丙酚臨床效果明顯,小劑量舒芬太尼能明顯的增強異丙酚的鎮靜作用,且不影響異丙酚鎮靜后的快速恢復,異丙酚還有鎮吐作用,其機制為:①降低腦內5-HT3水平,增強大腦皮質GABA能神經元對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調控。②直接抑制催吐化學感受區、迷走神經核及其他與惡心、嘔吐有關的中樞。③減少興奮性氨基酸的釋放。[9]臨床上異丙酚主要以麻醉速度快、效果顯著、持續時間短、蘇醒迅速、不良反應少而被廣泛應用。本研究中.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手術前的指標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胃動素(158.68±52.56)ng/L、胃泌素(169.23±56.41)pg/mL、腸鳴音恢復時間(15.89±5.63)h、初次排氣時間(23.45±7.81)h以及發生惡心、干嘔的發生率(37.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胃動素(178.99±59.66)ng/L、胃泌素(189.78±68.59)pg/mL、腸鳴音恢復時間(21.78±7.26)h、初次排氣時間(36.98±12.32)h以及發生惡心、干嘔的發生率(82.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異丙酚-舒芬太尼靜脈麻醉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剜除術患者圍術期胃腸動力影響小于單純七氟醚麻醉,對麻醉后病人的恢復較為有利,是較為理想的麻醉選擇。
[參考文獻]
[1] 劉茗敏,程忠平,朱宇,等.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剜除術后患者生活質量評估[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0,21(1):66-69.
[2] 李冬梅,郭志偉.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剜除術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20):149-153.
[3] 楊東霞.612例子宮肌瘤術式選擇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6(6):46-47.
[4] 趙春榮.不同子宮肌瘤剜除術的臨床比較[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0):10-11.
[5] 盧曉紅.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剜除術中預防出血方式的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2):48-49.
[6] 高羽,張連陽,劉寶華,等.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后胃腸運動與血清胃腸激素的變化[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6,28(6):598-600.
[7] 段世明,鄭斯聚.理學[J].1994(11):81-82.
[摘要] 目的 探討下鼻甲切除與鼻內鏡下等離子射頻技術在慢性肥厚性鼻炎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2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100例行鼻內鏡下等離子射頻技術治療,對照組100例行下鼻甲切除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愈率83.0%、有效率97.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2.0%、86.0%,兩組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2.7%,明顯小于對照組的14.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鼻內鏡下等離子射頻技術相比較于下鼻甲切除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均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臨床治愈率高,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具有更好的臨床應用意義,值得進一步推廣。
[
關鍵詞 ] 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切除;等離子射頻技術;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6(c)-0033-02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inferior turbinate resection and plasma radio frequency technology under nasal endoscop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ZHANG Shoukai
People´s Hospital of Ganau Province,Gansu 7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ferior turbinate resection and plasma radio frequency technology under nasal endoscop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Methods 2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100 cases who used plasma radio frequency under nasal endoscope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100 cases who used inferior turbinate resection for treatment,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clinical cur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3.0%, effective rate was 97.0%,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2%, 86%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treat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7%,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4%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Plasma radio frequency technology under nasal endoscope has a better clinical effect than the inferior turbinate resection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its clinical cure rate is high, with low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which has a better clinical application that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Inferior turbinate resection;Plasma radio frequency technology;Clinical effect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見的一種鼻腔慢性炎癥,其主要發病原因多由慢性單純性鼻炎發展而來,主要是以鼻腔黏膜、黏膜下層.甚至骨膜和骨的局限性或彌漫性增生肥厚為特點的慢性炎癥,其中以下鼻甲最為明顯,臨床癥狀主要以鼻塞為主[1-2]。目前臨床上采用多種方式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其主要的臨床治療方案以去除、縮小增生的鼻內組織,進而使鼻腔氣道增大、氣流增加來改善鼻腔通氣功能,達到有效治療的目的[3]。常用的治療方法有下鼻甲切除術與鼻內鏡下等離子射頻術。本文將對2009年1月—2012年0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下鼻甲切除與鼻內鏡下等離子射頻技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臨床資料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化對照原則均分為兩組,其中行下鼻甲切除術的100例為對照組,男47例,女53例,年齡19~57歲,平均(37.1±1.7)歲,病史1~13年,平均(6.1±1.2)年;行鼻內鏡下等離子射頻術的100例為觀察組,男56例,女44例,年齡20~56歲,平均(33.5±1.5)歲,病史1~12年,平均(6.3±1.1)年。全部患者均表現為持續性的流濃稠鼻涕和不同程度的鼻塞癥狀。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史及臨床表現等基本情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行下鼻甲切除術治療 患者取仰臥位,麻醉安全后以鼻甲剪沿下鼻甲游離下緣將肥厚黏膜或肥大骨質剪除,根據患者下鼻甲肥厚部位適量切除肥厚的粘膜和增生的骨質。在手術過程中注意切除部位應該小于下鼻甲大小的一半。手術完成后采用鼻腔內膨脹海綿或凡士林油紗條填塞壓迫止血,48 h后可取出。
1.2.2觀察組患者采用鼻內鏡下等離子射頻術治療 患者取坐位,麻醉前仔細檢查患者鼻甲肥大程度及部位,麻醉安全后在鼻內鏡下輔助下應用將等離子低溫射頻消融系統在鼻甲肥大處施消融手術,用腳踏板控制刀頭,選擇下鼻甲肥厚部分踩消融踏板并輕推刀頭入鼻甲肥大黏膜內停留10~15 s,見下鼻甲回縮后將刀頭退出,術后根據患者出血情況行進行鼻腔填塞[4]。
1.3 觀察指標
根據目前常用的臨床療效評定標準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愈率、有效率及并發癥發生率。
療效評定標準[5]:①治愈:鼻塞癥狀消失,鼻腔通氣正常,下鼻甲體積縮小,黏膜色澤正常。停用鼻黏膜收斂藥,檢查見下鼻甲與中隔間距在3 mm以上。鼻腔無粘連、干燥及瘢痕。②好轉:鼻腔通氣較治療前明顯改善。鼻甲稍腫脹。基本停用鼻減充血劑.檢查下鼻甲與中隔有3 mm以下間隙。③無效:治療后鼻塞無任何改善,術后體征無變化。藥物治療無效。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6.5軟件對兩組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一般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①兩組患者統計資料比較情況詳見表1。觀察組患者臨床治愈率83.0%、有效率97.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2.0%、86.0%,兩組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②觀察組患者治療后有4例患者出現鼻腔腫脹、頭痛等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7.0%,觀察組患者治療后16例患者出現鼻腔腫脹、頭痛、鼻塞加重等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16.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 5.94;P<0.05)。
3 討論
慢性肥厚性鼻炎其臨床病變部位多位于黏膜、黏膜下,是一種以骨質局限性或彌漫性增生肥厚為特點的鼻腔慢性炎癥,主要臨床表現為增生的鼻甲、鼻粘膜引起的不同程度的鼻塞癥狀,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6-7]。因此,目前臨床上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療方式多根據下鼻甲肥厚程度,在保證下鼻甲黏膜完整的前提下縮小甲體積,以恢復正常的鼻腔氣道而不破壞下鼻甲的正常生理功能。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手段有下鼻甲切除與鼻內鏡下等離子射頻技術[8]。據統計發現,通過國內學者對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后的患者鼻黏膜電鏡觀察,黏膜下瘢痕化但黏膜結構保持正常。證明這種方法對黏膜功能有很好的保護作用。而且再其遠期的隨訪結果中患者肥厚性鼻炎的復發率很低,說明其遠期的有效率較高,具有較高的臨床治愈率。
本文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下鼻甲切除術作為一種傳統的治療方式,通過手術可以有效的減輕患者下鼻甲的增生肥大程度,有效緩解患者鼻塞癥狀,但是手術切除中創傷較大、術中出血較多,術后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頭痛、鼻塞癥狀加重等并發癥。鼻內鏡下等離子射頻技術作為一項新的治療手段,在治療過程中根據控制刀頭溫度可使肥厚部位縮水、萎縮,加上等離子射頻術操作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止血功能,因此術中出血較少,臨床安全性較高[9-10]。通過研究對比發現,我院鼻內鏡下等離子射頻技術治療肥厚性于關內外研究報道的結果無明顯差異。
綜上所述,鼻內鏡下等離子射頻技術相比較于下鼻甲切除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均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臨床治愈率高,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具有更好的臨床應用意義,值得進一步推廣。
[
參考文獻]
[1] 張磊.低溫等離子射頻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85例療效觀察[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7(2):184-185.
[2] 陳美均,李勁松.不同術式對慢性肥厚性鼻炎治療的臨床觀察[J].重慶醫學,2012,41(24):2517-2519.
[3] 梁曉杰,姜小兵,紀維綱,等.雙極射頻等離子治療儀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116例[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3,17(5):304-305.
[4] 董晶,楊軍,徐永昌,等.慢性肥厚性鼻炎4種術式特點及下鼻甲黏膜的超微結構觀察[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6,20(14):630-633.
[5] 錢勁英.慢性肥厚性鼻炎微波治療的療效觀察[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1,45(2):182-183,185.
[6] 王昱,占小俊.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和微波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療效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24):2734-2735.
[7] 陳利濤,甘秀妮,陳柳霞,等.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0):905-906.
[8] 羅旭東.等離子射頻消融術與傳統鼻甲切除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140例療效比較[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7(3):528.
[中圖分類號] R69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28-0024-03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其手術治療的目的是去除增生的腺體,解除下尿路梗阻。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手術方法很多,其中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為治療BPH的金標準,但該術式術中出血較多,且常合并經尿道電切綜合征(TURS)等并發癥[1,2]。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bipolar transurethral plasma kinetic prostatectomy,TUPKP)、恥骨上經膀胱前列腺切除術(suprapubic transvesical prostatectomy,SPP)也是目前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手術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對比上述兩種方法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治療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40例,設立為A組,另選擇同期行恥骨上經膀胱前列腺切除術治療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40例,設立為B組,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臨床表現、合并內科疾病等方面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兩組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排尿困難逐漸加重,甚至出現反復的尿潴留、尿路感染、血尿、尿路結石。見表 1。
1.2 手術方法
A組:硬膜外麻醉,采用英國佳樂等離子雙極系統,電切功率160 W,電凝功率80 W,以生理鹽水作沖洗液。將電切鏡插入尿道,觀察尿道、前列腺、精阜、輸尿管間脊的高度,于6點處切一深達包膜的標志溝至精阜。接著處理中葉,中葉增生明顯者先切斷5點、7點的動脈血供再快速切除突入膀胱的部分,側葉增生為主者采用腔內分隔切除,前列腺體積較大者采用分段切除,最后處理精阜周圍腺體,反復切割至鏡下見前列腺包膜的環形纖維,術后留置導尿管,持續膀胱沖洗。
B組:取下腹正中切口,縱行切開膀胱,于前列腺上膀胱粘膜環型切開,并緊貼前列腺分離前列腺,熱鹽水紗布壓迫填塞陷窩5 min,用1~0腸線連續縫合陷窩下緣膀胱頸部3~9點處,內置20~22 F氣囊導尿管,氣囊內注水30~50 mL,常規縫合膀胱切口,恥骨后膀胱前間隙置引流管。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兩組患者術前術后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生活質量評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情況、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應用SPSS12.0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內和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術中、術后各項手術觀察指標比較
A組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B組,A組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
2.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IPSS、QOL、Qmax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IPSS評分、QOL評分均較術前明顯降低,且A組患者術后IPSS評分、QOL評分均顯著低于B組(P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
A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32,P
3 討論
前列腺增生導致尿道變窄、增加排尿難度,膀胱內尿液難以排凈,內壓升高,如不及時治療將會對患者的腎臟功能產生嚴重影響[3]。BPH治療的目的是改善癥狀,解除梗阻,增加膀胱排空能力,預防泌尿道感染和腎功能衰竭[4]。傳統的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效果不盡理想,且易發生包膜穿孔、繼發性出血、尿道狹窄等并發癥。TUPKP自2000年引入我國后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其工作原理為電切環的工作電極與回路電極構成雙極電路,通過生理鹽水作為介質形成局部回路,在兩電極間構成等離子球體,當組織進入等離子球體內即可打斷其組織內的有機分子鍵,產生汽化切割效應[5,6]。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為低溫操作,切割組織表面溫度僅40℃~70℃,熱穿透有限,對周圍組織損傷少,可明顯減少術中出血;且低溫切割能有效地防止閉孔神經反射,減少了尿道狹窄、尿失禁的發生率[7]。本研究表 2結果證實,A組的術中出血量(114.8±26.7) mL,顯著少于B組(P
恥骨上經膀胱前列腺切除術是一種常見的經典前列腺切除術,由于經膀胱操作,充分暴露前列腺及膀胱,能同時處理膀胱病變,如腫瘤、憩室、結石等,因此對于大多數復雜的前列腺增生合并癥均能有效地治療,并已成為廣大患者的適應證手術。對于TURP技術缺乏、設備不完善地區,及對較大腺體、前列腺中葉增生突入膀胱、膀胱容量較小者,恥骨上經膀胱前列腺切除術更為簡便、安全[10,11]。
本研究同時對A組、B組的術后IPSS評分、QOL評分、Qmax比較后證實,A組患者術后IPSS評分、QOL評分均顯著低于B組(P
[參考文獻]
[1] 王順甫. 145例恥骨上經膀胱前列腺切除術分析[J].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1,5:648-649.
[2] 何俊.前列腺增生癥4種術式療效及并發癥的臨床回顧分析[J].中國男科學雜志,2006,20(5):37-39.
[3] 李紅輝,刑鋪. 恥骨上經膀胱前列腺切除術與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泌尿外科疾病對照研究[J]. 當代醫學,2011,17(2):15-16.
[4] 吳階平,顧方六,郭應祿,等. 吳階平泌尿外科學[M]. 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224-1225.
[5] 葛爭紅, 陸桂銀. 重癥病毒性腦炎繼發癲癇的護理[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0,26: 3181-3182.
[6] 甘露,曾靜,黃桂曉,等. 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與恥骨上經膀胱前列腺切除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療效和安全性比較[J]. 醫學綜述,2014,20(5):959-960.
[7] 楊楠. 恥骨上經膀胱前列腺切除術膀胱頸兩種處理方法比較[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9,11(6):48-49.
[8] 黃興華. 恥骨上經膀胱前列腺切除術治療前列腺增生癥體會[J]. 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91-92.
[9] 朱凌峰,吳衛真,林文洪. 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與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療效比較[J]. 實用醫學雜志,2007,23(14):2178-2179.
當藝術開始擁抱科技,信息社會時代藝術的視角和語言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新媒體介入公共藝術使公共藝術具有廣泛的公共性,臨場感、互動性得以加強,觀念維度方面得以突破。而這一些,使得數字藝術開始了與城市、產業、商業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而王泊喬說在未來,“數字藝術的需求將會是一種爆炸性的增長”。
城市行銷新手段
裝置藝術、照相藝術、錄影藝術、光電藝術、聲音藝術、水體藝術等一大批新的視覺語言的出現不但豐富了傳統的視覺態勢,改變了人們對藝術的熟悉,還改變了公共藝術設計的傳統態勢。面對現代城市的多樣性、互動性和高度集中性,更具活力、更加富有創造性的數字藝術在城市發展和城市精神塑造過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中國社會科學院4月的《2010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顯示,“市民榮譽感”、“城市認同度”、“文化藝術”的指標越發成為了一座城市的新興內容。大屏幕電視、公共電子廣告牌、數碼放大照片、數字電影、水體藝術……當藝術越來越緊密地擁抱科技,數字藝術新型的藝術樣式迅速涌現并占據了城市的公共空間和公共場所,如候車廳內、廣場、公交車上出現的電視、電子廣告牌;馬路上出現的燈光照明設施、電子路標、紅綠信號燈、公園中出現的水幕電影、電子動感雕塑等等,數字藝術開始堂而皇之地滲透在了城市的公共空間,進而成為了一種城市行銷的新手段。愈來愈多的數字藝術家開始用數字藝術創作手段來創造公共環境美和公眾生活美,而這也成為建構當代城市多元的公共文化和傳播公共信息,進而促進城市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向。
低碳、低耗、高產出的產業鏈上游
如何把數字藝術最大程度地產業化。如何走出一條數字藝術與產業緊密結合的道路,這一直是王泊喬和中國數字藝術協會(簡稱DAC)研究和實踐的方向。
DAC下設了不少數字藝術工作室,并成立了中國數字藝術研發基地,藝術家們在創作藝術品的同時,也會思考如何將藝術與產業、商業結合。
據王泊喬的考察,2010上海世博會90%以上的展館都用到了多媒體技術,“一大批中小型的數字藝術工作室或多媒體藝術工作室將在世博會之后浮現出來”。王泊喬介紹說這些工作室每年能接到的業務單大概在一千萬到兩千萬,而在國內,這類中小型規模的公司在未來會越來越多,它們是整個數字藝術產業鏈的最上端,也將是整個數字藝術產業中重要的參與者。
“未來的一些大型的主題活動,像奧運會、世界杯、亞運會,數字藝術的應用至少會占到50%左右,緊接著就是中小型的演唱會、晚會,它會是一個鏈條,會出現更多的創造性的結合。”王泊喬很看好數字藝術在中國的市場。事實上,不少商業品牌諸如耐克、雪弗萊、軒尼詩等都在有意識地把數字藝術手段引用到自己品牌的商業推廣當中,而不少數字藝術工作室、團隊或藝術家個人,也會通過數字藝術的創作,以創意的手段幫助品牌完成產品展示、、店面、活動等。
“數字藝術的需求將會是一種爆炸性的增長”,作為中國數字藝術產業的探索者和實踐者,王泊喬樂見這種促進創意產出的低碳、低耗、高產出的產業鏈上游成為未來經濟的新引擎、新能源。
美國前任總統小布什曾授予制作了《星球大戰》三部曲、《終結者3》、《變形金剛》、《侏羅紀公園》等影片的3D特效的喬治?盧卡斯(ILM創始人)“National Medal ofTechnology”大獎,而繆曉春一直被稱作“中國版ILM”。這位用3D數碼藝術顛覆美術史的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至今仍任教于該院的攝影與數碼媒體工作室。
從2002年起,繆曉春開始使用數碼技術創作巨幅彩色照片。近年來,他索性舍棄了鏡頭,直接用電腦軟件來創作3D藝術品。因為藝術家自身的觀念的深度,繆曉春的藝術作品總能給人以一種宏大的史詩畫面的感覺。2009年推出的《坐天觀井》是繆曉春令人咋舌的數字藝術經典之作。以歷史經典繪畫作為視覺表現結構的基礎,創造出一系列奇異的當代蒙太奇形象和虛擬現實,繆曉春總能在藝術大展上引起轟動。
國內頂尖動畫大師,火爆網絡的系列動畫“哐哐哐”之父。曾為賈樟柯電影《世界》、孟京輝電影《像雞毛一樣飛》設計制作電影動畫。也曾為CCTV-1“快樂驛站”和電影頻道“愛畫電影”的欄目策劃創始人及動畫總導演。新作品《咖啡時光》攜手左小祖咒,用平面鏡頭移動及新聞事件的最簡單元素化進行“關聯描述”和動畫表達。
以一個人的白日夢游(或許是真的?)路線為線,以經過的人為點。那些人包括各種各樣的典型,司機、學生、白領、保安、老頭……縱向與橫向交錯地展示了城市和居住在這里的人,那些真實或者虛假的回憶。在某種程度上。無數個個人的片斷記憶,將構成了他們生活的城市的歷史。
“REPANDA”表明了作品的意圖,“re”這個前綴本就有再次的意思。熊貓們在操場上鍛煉體操,體操展現了機械重復生活的現象。作品從“重復”和“規律”,再到“中斷”和“不規律”的方式似乎在表達著這個數字時代和快速消費品時代的利與弊,從規律和獨特的差異上,表達了年輕人對待這個社會的態度。它用輕松的元素抽象地引發了對于現今時代的一種思考。
林哲樂是2010上海世博會宣傳片視覺上海《聲呼吸》的主要創作者和導演。早在幾年前他的作品就曾入選戛納影展并獲法國短片大獎,是一位非常有才的80后。《我愛北京天安門》、《我靠~》、《我頂……我倒》以及《2008》,代化的作品都是通過數碼像素畫形式呈現的。像素圖的特色是放大觀看時圖像出現一個個方格狀的馬賽克圖形,很類似樂高玩具堆砌各種物品的感覺。《猴子與桃子》是代化較新的三維數碼作品,通過對于猴子社會的實驗,討論人類社會道德起源的可能性。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07)03-0117-02
收稿日期:[HTSS]2006-12-11
作者簡介:謝薇薇(1969-),女,浙江慈溪人,講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就業率是人才培養質量和市場需求狀況的晴雨表。國外,更是作為考核教師教學能力和績效的衡量標準,是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參數。在我國,開展對高校的就業率考核并公布就業率,最早是從1999年開始的。特別是從2002年起,教育部全國高校學生信息咨詢就業指導中心,每年均公布其直屬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教育部有關負責人特別指出,就業率是反映高等學校組織管理、教育教學等各方面辦學工作的一項重要指標,要求這一指標與高校的招生計劃安排和領導班子考核掛鉤。對連續3年本專科初次就業率低于全省平均就業率的高校,控制其專業總數,每增設一個新專業的同時,撤銷一個舊專業,引導學校進行專業結構調整。據此,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進行考核,把就業率高低作為激勵專業設置和招生規模的重要手段,其用意是應予肯定的。但是,目前就業率考核的社會環境、考核體系和考核方法等尚待健全和完備,需要認識高校就業率考核的利與弊,進一步完善高校就業率的考核機制。
一
就業率是某一時段一定社會范圍或特定高校就業狀況的客觀反映。政府要據此安排社會經濟發展的計劃,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考慮,高校則要根據就業率狀況進行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理想的就業率是社會和諧的一個重要前提。高校就業率也是公眾、尤其是考生和考生家長最關注的信息之一。
首先,有利于高校轉變重“進口”輕“出口”的風氣。有的高校雖說錄取分數線高高在上,但畢業生就業渠道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一些高校只側重人才的培養,而忽視了人才的輸出,由此造成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相脫節。伴隨就業率的公開、透明,將給一些學校增加緊迫感,使其不再對畢業生的出路“等閑視之”,而是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為畢業生就業服務,使得高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
其次,公開就業率可以進一步規范辦學秩序,有利于高校與高校之間形成良性競爭。每逢招生季節,為爭奪生源,各高校施展渾身解數、你爭我搶的情形并不鮮見,民辦高校之間的交鋒尤其激烈。有的高校為吸引生源,大打畢業生就業率廣告牌。以此作為競爭生源的手段并非不可,問題是高校自己宣傳的就業率數字大都未經權威部門的檢測,是真是假難以確定。由全國高校學生信息咨詢就業指導中心公布的就業率,體現了一定的權威性和準確性,可以有效遏制虛假就業率的出籠,也為考生擇校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參數。
第三,有助于各高校將就業工作納入學校工作日程,提高就業工作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地位。有研究者指出,我國高校不論是辦學模式、管理理念還是課程設置受傳統思維的影響還很重,“計劃經濟的色彩濃厚”。與急速深刻的現實變革相比,高校體制離社會需求顯然有較大差距。教育部力促各高校更加面向市場,把提高高校就業工作市場化程度做為推進高校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
二
目前,在高校整體改革未到位的情況下,就業率考核的社會環境、考核體系和考核方法等尚待健全和完備,對就業率考核,公布就業率的弊病也是顯而易見的,可能會導致高校片面追求就業率而造成短期行為,從而使學生利益受損。據報道,有的學校為了提高就業率,變相將畢業生檔案轉移到人才中心。為了檔案戶口等問題,學生不得不提前找工作,甚至大四一年的主要精力不是學業,也不是畢業設計,而是考慮就業。高校盡可能地高報各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是出于生存的需要。雖然上報材料有嚴格的要求,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現在高校幾乎都有這樣的情況,老師告訴學生,畢業實習結束回校時沒有落實就業單位的就不要回來。于是學生千方百計想法子能在就業協議書上蓋上紅印,至于是否真正落實了就業崗位不去管它。就業率統計中的這種情況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政府管理部門一方面真假難辯,另一方面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業率上的作弊與考試作弊無異,不僅使提供評判的依據有誤,會讓推導的結論出現歪曲和錯誤,而且會產生很壞的誤導作用,助長弄虛作假的歪風盛行,并且對就業率真正高的學校也不公道。
就業率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也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在社會轉型期用就業率一個尺度去衡量分布于各個行業的不同院校專業的就業狀況,無異于用同一尺度去衡量或要求東西部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也是有失公允的。有些領域是不能按市場經濟規律操作的,比如公安、檢察、司法、安全等國家機器的運轉,就決定了為這些行業培養人才的院校的就業實際上仍然是分配的。而有些行業由于受到社會的青睞,有較大的人才選擇空間,因此在人才使用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上走得遠些。例如傳媒行業,想擠進來的人趨之若鶩,自然可以采用人事或聘用制度。但是,對于這樣一種新生事物卻沒有被政府(或者政府部門)所認同,就業率統計中這樣的就業率不算是正式就業。兩種體制機制帶來的兩重就業模式大相徑庭,卻用一種考核標準去衡量,這樣的就業率考核怎么會產生正確的導向呢?至于介于這兩者之間的各種就業模式,更需要通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分析,加以區別對待。
當然,就業率雖在一定程度上與高校的辦學質量及聲譽緊密結合,但也不能輕易以就業率高低評判高校的得失。正如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所指出的,畢業生就業率并不是反映高校辦學和管理水平的唯一指標,也不是反映就業狀況和就業質量的唯一指標,不同地域、不同科類、不同類型學校之間不宜簡單比較。我們期待高校就業率能步入持續提升的健康軌道。
三
國外,并不是不講究就業率的,而是相反,只是運用社會機制而不是行政手段加以調控。因為就業率首先決定于社會對人才的需求。20世紀70年代后,美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崛起,著名的硅谷就在斯坦福,在斯坦福大學周圍分布著3000多家高科技產業和研究開發機構,吸引了大批IT產業的人才。高新技術產業為前些年美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到目前美國的計算機和信息網絡專業還是熱門專業。印度的崛起依托軟件科學的發展,這些年軟件學科的人才也供不應求。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的人才需求就經歷了從短缺型、應用型到綜合型的演變過程。因為短缺,所以拉來驢子就是馬,80年代中后期,改革開放后社會上財會人才十分短缺,于是財會專業的畢業生,甚至中專生都頗為“熱銷”,一時間許多高校紛紛開辦起財會專業。隨著社會向商品和市場方向演進,建筑、金融、貿易、電力等應用專業也都曾盛極一時。90年代以后,社會從物質需求逐漸轉向精神文化的需求,傳媒的一些專業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青睞,于是,全國開設傳媒類專業的高校短短幾年從寥寥數所發展到今天的幾百所,而一些冷門專業卻逐漸萎縮;經濟全球化推動高新技術的發展,IT人才走俏,計算機繼而信息網絡專業變得熱門起來。社會的多方面人才需求,觸動著高校拓展和擴張的神經。
就業率也取決于人才培養的質量。社會越走向市場經濟,社會的市場化程度越高,資源的優化配置率就越高,人才資源配置也不例外。高校學業就業開始了雙向選擇。近些年來接近年底時,整個社會爭奪高校畢業生的人才大戰愈演愈烈。有社會中介機構召開的就業招聘會,有高校或校際聯合召開的招聘會,也有企事業單位組織的招聘會等等。為了不使就業沖擊畢業生學業的完成,教育部規定了一個11月 20日的期限,即11月20日之前供求雙方不得組織就業招聘活動,但每當日期臨近用人單位都已迫不及待而躍躍欲試了。人才招聘的火爆充分表明了市場機制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獨特功效日益得以顯示。在市場這個平臺上,優秀人才往往成為用人單位爭相招聘的搶手貨,有的下家甚至不惜出大成本延攬人才。當然,素質不高的畢業生也會無人問津。由此可見,學校只要培養出社會有用的人才,就會提高你的就業競爭力。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變化,總有行業或產業興起或衰落,相應的是高校的學科或專業需要進行調整。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早幾年供不應求,近年來情況就有了變化,用人單位已經不必饑不擇食,而可以挑剔地選擇需要的人才了。這并不是因為信息產業不行了,而是人才培養規模過大了。根據社會需求的規律,應該縮小培養規模,讓一些培養質量不高的學校撤銷這個專業。我國的高校就業率考核機制就是試圖解決這個問題。西方發達國家的政府就不管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由社會的人力資源市場去自動調節。政府不管了,反而高校卻重視自己的就業率了。政府職能也發生著轉變。首先,政府不是去考核高校的就業率,而是加強社會人才需求的預測,為社會和高校提供導向。人才的培養有一定周期,預測更加需要;其次,政府不應為高校“埋單”,讓高校自己去承擔社會的壓力。現在,對畢業生就業問題,政府比“產品”生產部門的高校還著急,政府行為加強了,反正學校畢業出去的學生政府會管的,市場行為自然就萎縮了;第三,政府應通過市場機制來加大高校的調控,要大力推進社會的市場化程度。市場法則優勝劣汰,政府的教育管理部門可以通過對高校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的評估,調節高校的招生規模和專業的設置,限制不合理的擴張。政府要允許學校像企業一樣可以破產。最后,政府應逐步增強社會的承受能力。社會人力資源的配置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做到絕對平衡,因為只有優化配置,才能引起競爭,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保持社會的良性循環。社會保持適度的待業率(或失業率)能使社會增加張力,社會沒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不是正常現象。
參考文獻:
[1]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學[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8-0026-03
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其行為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因此以企業為對象研究其發展低碳經濟的最佳模式是我們應當關注的重點[1]。于是,有關企業低碳經濟評價及核算的相關理論及實踐探索也如火如荼地展開。如國際上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氣候披露標準委員會(CDSB)及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WC)等專業組織提出了與碳排放直接相關的規范[2]。國內則主要運用污染損失法和治理成本法對低碳經濟相關情況進行核算評價,如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統計局于2006年9月7日的《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3]。微觀方面,以企業為主要研究對象,中國環境會計理論歷經二十載發展已漸成熟,但將其付諸實踐還有待進一步努力。
就目前而言,盡管學者對企業如何發展低碳經濟進行了多方研究,然而實踐起來卻困難重重,企業的被動地位及經濟利益不直接相關的意識導致其對待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態度消極,這成為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難點之一。因此,本文以企業為研究對象建立企業低碳生產的成本—收益核算指標體系及評價模型,并在此基礎之上對企業普通生產模式和低碳生產模式的成本及收益變動情況進行比較分析,驗證企業采取低碳生產模式是否利大于弊,以期用確切的數據堅定企業決策者低碳發展的決心,提高企業低碳發展主動性,從而推動中國低碳經濟快速發展。
一、企業生產流程的低碳分析
(一)企業低碳生產流程
企業有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之分,工業企業是從事工業性生產的經濟組織,商業企業則是從事商業的經濟實體,前者為社會提供實物產品,后者則為社會供應貨物或勞務 [4]。然而不管工業企業還是商業企業,其生產流程是大同小異的,都是經過能源及原料的投入、員工進行生產、產品產出及排廢這三個階段。考慮到低碳經濟元素的企業生產流程,除在前兩個環節進行改進外,還要在排廢環節加入回收再利用的工序(如圖1所示)。
(二)企業低碳生產的影響因素
1.微觀因素。在不同生產階段,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主要影響因素也不盡相同。在初始階段即能源及原料的投入階段,影響企業低碳生產的因素主要是能源使用結構;在中間階段即員工投入勞動力進行生產階段,影響企業低碳生產的因素主要是能源利用效率、低碳技術使用及低碳生產執行;在末尾階段即產品產出及排廢階段,影響企業低碳生產的因素主要是綜合利用技術、綜合利用效率及環境治理投資。
2.宏觀因素。宏觀方面的影響因素主要是政府和社會。政府主要通過法律約束、政策引導、優惠激勵等手段直接或間接地干預企業的生產活動。近年來,中國公布的節能減排的相關法律有《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及《循環經濟促進法》等,通過政策、法規的國家強制力來推動低碳經濟發展,同時國家通過激勵政策如節能專項資金、政府表彰獎勵、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對企業進行正面引導,鼓勵、支持低碳經濟、技術的發展[5]。社會對企業生產方式的影響則主要是輿論監督的方式,以輿論的壓力和道德的束縛來迫使企業進行生產活動的同時兼顧社會效益和環境責任,盡可能多地消除企業活動的負外部性[6]。
考慮到各階段影響因素的企業低碳生產流程圖(如圖2所示)。
二、企業低碳生產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企業的成本—收益低碳核算指標
根據上文對企業低碳生產各階段影響因素的分析,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實踐經驗,并考慮到核算指標的靈敏性、可計量性、數據易取得性等特征,本文擬選取企業低碳成本—收益核算指標體系為一級指標,低碳生產成本和低碳生產收益兩個二級指標,并下設若干三級指標,建立起一套系統的企業低碳成本—收益核算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二)指標解釋
由于本體系對企業采用不同生產方式的成本—收益進行分析,因此所用指標均采用變化值作為指標衡量值,即本指標體系中成本或收益均指變動成本或變動收益。如低碳能源成本=低碳生產能源投入成本-普通生產能源投入費用;又如員工培訓成本=員工低碳生產培訓費用-普通生產員工低碳培訓費用,由于普通生產一般無低碳培訓,因此員工培訓成本=員工低碳生產培訓費用-0 =員工低碳生產培訓費用。
同時,在該指標體系中,低碳能源成本C1指的是采用低碳生產方式而導致能源投入的增加;員工培訓成本C2指的是為提高員工低碳生產理念和低碳生產技能而進行的培訓工作所增加的投入;管理成本C3是指因進行低碳生產而增加的相關管理費用;低碳技術成本C4指因采取低碳生產進行的技術研發或改進而增加的成本;排放成本C5原指企業生產活動過程中的廢棄物排放而導致的成本增加,包括碳稅、排污費等。在本體系中,排放成本C5指采用低碳生產模式導致的廢棄物排放成本的變化,一般是負的變化;環境成本C6指企業因采取低碳生產而對環境造成的損失變化;利潤低碳收益R1指企業因采取低碳生產方式帶來的經濟利潤的變化,該變化既包括企業良好的環保形象帶來的銷售額導致的收益增加,又包括因生產成本增加而導致的利潤減少,二者之和就是利潤低碳收益;環境收益R2指企業采取低碳生產方式而對環境造成的正面影響,該指標為定性指標;回收收益R3指企業對生產過程中的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等進行綜合利用、生產副產品而獲得的收益;政策優惠R4指政府對低碳生產類企業采取的獎勵性優惠政策,如財稅[2008]156號、157號規定,國家對企業資源綜合利用及再生資源增值稅予以免征、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等措施,以鼓勵企業低碳發展[7];政府支持R5指政府對低碳生產類企業的審批、上市等發展需要給予的政策性便利與支持,該指標為定性指標;企業形象R6指企業因采取低碳生產方式而在社會中樹立的良好形象,屬企業的無形資產,該指標為定性指標。
(三)分析模型
本文主要考慮企業生產的規模、產品種類等不變的情況下,企業采取低碳生產方式所導致的成本與收益變動情況。我們設定函數如下:
f(X)=ΔR-ΔC
其中,ΔR=Ri,ΔC=Ci, ΔR和ΔC分別代表采用低碳生產模式后變動收益和變動成本的總和。
f(X)即代表采用低碳生產模式后企業實現的凈利潤。f(X)的意義為:當f(X)大于0時,說明企業采用低碳生產模式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實現了利潤的增加;反之當f(X)小于0時,則說明企業采用低碳生產模式損害了企業的既有利益;當f(X)等于0時沒有變化。
三、結論
本文以企業為研究對象,首先對企業生產流程及其低碳生產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建立了企業低碳生產的成本—收益核算指標體系及評價模型,并對其相關指標和模型進行了定義、解釋。據此我們可以對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變動成本及變動收益進行核算,且通過明確的數字可以更加直觀地展示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利與弊,更易于打動企業決策者,督促企業主動采取低碳發展模式,這是本文研究的意義所在。另外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對相關定性指標的賦值、所建模型參數的控制等,尚需進一步妥善處理,這是我們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DTI).UK Energy White Paper: 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London: TSO,2003:2.
[2] 王仲兵.試論低碳經濟與會計應對[J].會計之友,2011,(4):8-11.
[3] 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統計局.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J].環境經濟,2006,(34):10-16.
[4] 王邦兆.企業管理概論:第2版[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8.
無縫鋼管是具有中空截面,大量用作輸送流體的管道,如輸送石油、天然氣、煤氣、水及某些固體物料的管道等。鋼管與圓鋼等實心鋼材相比,在抗彎抗扭強度相同時,重量較輕,是一種經濟截面鋼材,廣泛用于制造結構件和機械零件,如石油鉆桿、汽車傳動軸、自行車架以及建筑施工中用的鋼腳手架等用鋼管制造環形零件,可提高材料利用率,簡化制造工序,節約材料和加工工時。
1超聲波無損檢測概述
隨著時代的變革和工業的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工業制造質量,無損檢測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無損檢測利用了聲波、光、磁和電等特性在不損害被檢工件性能的前提下,檢測工件的缺陷性,并且可以測量出工件缺陷大小、缺陷的位置和工件的固有性質。這不僅控制了工業工件的安全性能、還提升了工業生產部門的可靠性,為工業制造評價提供了詳細有效的數據。超聲波無損檢測最早起源于蘇聯,1929年蘇聯科學家利用超聲波的連續穿透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臺超聲波檢測裝置,讓超聲波進入了工業領域。二戰時期超聲波的無損檢測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二戰時期英國、美國分別在1944年、1946年制造出A型脈沖發射式超聲波探傷儀。到20世紀50年代,A型脈沖發射式超聲波探傷儀在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在當時鋼鐵、鐵路和造船高速發展時期,超聲波探傷儀更是必不可少的檢測儀器。時至今日,國際許多知名的公司如美國的METEC、西班牙的TECHATOM等所研發生產的檢測系統在信號采集、分析和成像處理的技術領域一直處于世界的領先地位。超聲波無損檢測一路走來也是一波三折,從無損探傷,慢慢轉變為無損檢測,到現在的無損評價;由最初僅限檢驗工業零件的缺陷;到20世紀成長到能進一步的檢測出工業零件的缺陷的大小和位置及類型;直至今日超聲波無損檢測儀能對工業零件做出全面綜合的評價,不僅能檢測出工業零件的顧有屬性以及狀態,還能評估出工業零件的發展趨勢。也因此無損超聲波檢測更全面的保證了材料的質量、從而使工業制造質量達到有效的控制。縱觀現在的工業發展和生活,航天航空的發展成為各個國家的重中之重,鐵路、航母以及簡單的機械制造都廣泛的應用到了超聲波無損檢測儀,它不僅運用極其廣泛,并且還能為企業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
2超聲波檢測的利與弊和變革
超聲波檢測是無損檢測中研究和技術領域應用最活躍的方法之一。優點:超聲波的檢測范圍廣、聲波波長短、方向性好而且穿透性強,對于工業零件的缺陷定位準確,檢測的深度大,并且對人體不會造成危害,更不會對工業零件造成性能的損害;缺點:以往超聲波技術依賴具體的檢測工藝和方法,同時超聲波檢測還存在對工業零件的缺陷的定量、工件的定性、定位和缺陷檢測出的概率,還有漏掉的檢測點、檢測結果的重復等等問題。為了更高效的使超聲波檢測得到利用,先后研制出了相控陣超聲波和激光超聲波,以及電磁超聲波,還有空氣耦合超聲波,并且后期隨著機械相控超聲成像技術的發展超聲成像技術也得到了突破性的發展。目前超聲波無損檢測,在自動化控制以及超聲波信號的數字化處理方面,都在不斷的致力發展,在診斷智能化多種成像技術方面更是被確定為一大突破方向。現在各行業在自動化的變革下,自動化不但能節約大量的工業成本,還能帶來大量的商業效益,而自動化的作業自然少不了先進的無損檢測設備。而由于商業的推動超聲波無損檢測儀也做出了進一步的突破,超聲波檢測流水線信號數字化的處理,有效的過濾掉了超聲波回波中夾雜的雜音,使得超聲波能更準確的檢測出工業零件缺陷的特有屬性進行分析,這極大的提高了數據的準確性,降低了原有的工作量。隨著工業化的需求,超聲波不僅在自動化、人工智能、現代數字信號處理以及超聲波成像技術力求更進一步,還在外形尺寸上不斷的尋求突破,做到更小、更智能、更輕便、更準確。
3無縫鋼管無損
超聲波檢測的方法也很多樣性,從不同角度可以分成穿透法和脈沖法,還有共振法;從探入的多少又可以分為單探頭法和雙探頭法等方法。隨著社會的發展,工業的進化,城市的建設也越來越多樣化和嚴格化,而鋼材作為其重要的原材料,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更是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是無縫鋼管作為天然氣、石油等固體物料的輸送流體管道,相比于其他實心鋼材,在抗彎扭強度相同的情況下,它的重量更輕,造價成本更低,是一種經濟的截面鋼材[5]。無縫鋼管不僅能用作傳輸管道,還被廣泛利用于制造機械零件,大到石油鉆桿、小到環形零件,甚至各種常規武器的槍管、炮筒等都能見到他的身影。在高速發展的工業進程中,無縫鋼管的出現不僅大大的縮短了加工時間,而且能更加高效的利用材料,節約制造材料,簡化了制作工藝。但從現如今的國內外市場來看現有的鋼管制造產量已經遠遠高于需求水平,因此刺激了國家對鋼鐵市場進行了優化,引發行業競爭,而超聲波無損檢測作為無縫鋼管中的一道重要的檢測技術,更是成為了行業篩選的重要指標。
4無縫鋼管的市場與超聲波無損探傷在無縫鋼管中的運用
近幾年我國的無縫鋼管產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在經過了十幾年的技術經驗的積累,中國的無縫鋼管產業居世界前列。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資金流動嚴重不足,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國的無縫鋼管行業的產量一直保持70%左右。并且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國的無縫鋼管企業的生產工藝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但是在此之后我國的產量增速減慢,銷售量出現下滑,產能過剩的問題逐漸的凸現出來,很多企業出現嚴重的虧損。2014年全球經濟的低迷,更是讓鋼管行業出口成為“重災區”,而隨著眾多的中小民營企業的倒下,消費狀況日漸低迷。品種、規格、特點等成為了企業突破窘境的突破口,而先進的超聲波探傷設備,由近幾年的飛速發展,更是成為了無縫鋼管質量中的一項重要指標之一。利用數字超聲波無損探傷設備,采用橫波反射法在鋼管和探頭移動的狀態下,通過特定的干擾源激發超聲波,使其在介質中傳播并收集數據;而當超聲波出現反復的折射和反射現象時,即檢測無縫鋼管存在多個界面,并且存在某些缺陷。可以用脈沖反射法進行檢測,當脈沖在兩個聲阻不同的地方產生反射現象時,得到無縫鋼圈缺陷的位置以及缺陷大小等一系列數據。檢測一些大口徑的無縫鋼管的時候,往往采用脈沖反射法,在這一檢測過程中,超聲波探傷儀器會產生多個的脈沖,脈沖通過耦合劑和晶體滲透到材料當中,當原有回撥路線發生改變,造成回波時間差異的時候,對儀器反饋的回波時間和聲速進行處理,可以準確確定缺陷的位置。檢測一些小口徑的無縫鋼管的時候,因為鋼管的半徑很小,如果采用接觸法往往會出現耦合不良、超聲波波束嚴重擴散等情況,從而影響探傷的靈敏度。一般檢測小口徑的無縫鋼管都選擇用水浸聚焦探頭利用橫向超聲波束探傷,可以快速準準確的發現材質外表以及隱藏在內部的不足。因為聚焦探頭的超聲波聲束的能量比較集中,能有效的提高檢測的靈敏度和分辨率,因此這種方法經常被用來檢測小口徑的鋼管。
5結束語
超聲波的運用越來越廣泛,隨著時代的變革和工業的發展,超聲波無損檢測技術也在不斷的提升,與此同時無縫鋼管行業也在不斷的發展,作為石油、汽車、化工、造船、電力等工業的重要產品,其性能也在不斷的提高,以滿足各行業的需求,可以說幾乎大部分重要的行業都離不開無縫鋼管。而且我國的無縫鋼管行業產量占世界產量的一半,是名副其實的無縫鋼管生產、出口和消費大國,潛力巨大。
參考文獻:
[1]徐曉東.超聲波無損檢測技術在橋梁健康狀況評定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8.
[2]丁睿,劉浩吾,侯靜,等.拱橋鋼管混凝土無損檢測技術研究[J].壓電與聲光,2004,(6):447-450.
[3]梁鳴,劉沐宇,馮仲仁.鋼管混凝土超聲波檢測與評價試驗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1,(12):44-46.
[4]郭瑞鵬,王海濤,徐君,等.基于光聲效應的激光超聲波檢測技術[J].無損檢測,2015,(10):1-4+34.
[5]夏樂希,王建國.建筑鋼結構焊縫超聲波檢測技術探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6,(5):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