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09:42: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職業素質的定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關鍵詞】 溫胃舒片; 補骨脂素; 異補骨脂素; 反相高效液相法; 定量分析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Contained in Wenweishu Tablet by RPHPLC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a RPHPLC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contained in Wenweishu Tablet. MethodsTh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a Kromasil C18 analytical column with methanol-water (55∶45, v/v) as mobile phase. The UV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246 nm and the flow rate was 1 ml·min-1.ResultsUnder the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used, there were no interferences found in the positions of Psoralen peak and Isopsoralen peak.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had fine linear responses (r=0.999 9)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s of 5.06~30.36 μg·ml-1 and 5.02~30.12μg·ml-1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ecoverie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in Wenweishu Tablet were 97.64% with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1.16% (n=6) and 99.42% with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0.86% (n=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The method employed in this analysis is reliable and convenient with good repetition and can be used for quality control in the production of Wenweishu tablet.
Key wordsWenweishu Tablet; Psoralen; Isopsoralen; RP-HPLC; Quantitative Analysis
Wenweishu Tablet is a pure formulated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de of twelve crude herbal materials Radix Codonopsis,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Radix Astragali Preparata, Cortex Cinnamomi, Rhizoma Dioscoreae, Herba Cistanches,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Fructus Crataegi, Fructus Mume, Fructus Amomi,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and Fructus Psoraleae by the method of boiling with water, concentration, dry granulation, tabletting and coating. Wenweishu Tablet has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strengthening healthy "qi", warming and nourishing stomach,promoting "qi" circulation to relieve pain. It can mainly be used to treat patients and symptoms for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and gastric abscess, abdominal distension, belching, anorexia, chilly, acratia etc. caused by chronic gastriti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re the major active constituents of Fructus Psoraleae and also the main effective contents in Wenweishu Tablet. The Pharmacopoeia of China requires the total content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in Fructus Psoraleae to be no less than 0.7%[1].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re furocoumarin compounds and have been reported to have anti-tumor activity against BGC823 cancer cell by Morphological and MTT assays in vitro[2].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re shown in Figure 1.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the major analytical method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s are UV-spectrophotometry, TLCScanning, GC, CGC, SFECGC and HPLC[3~8]. Since HPLC has the advantage of convenient and good repetition, thus in the study of quality control of Wenweishu Tablet, we choose the indexe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s quality control criteria and establish a RP-HPL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in Wenweishu Tablet.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re satisfying and will provide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for quality control in the production of Wenweishu Tablet.
Fig 1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Psoralen (A) and Isopsoralen (B)(略)
1 Apparatus and chemical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a 2690 Separations Modul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Waters, USA) equipped with a 996 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and connected to a Millennium 32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 Model BP211D electronic balance (Sartorius, Germany) was used for weighing samples.
Psoralen (Batch number: 110709200310) and Isopsoralen (Batch number: 110738200309) were supplied from National Institute for the Contro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logical Products (Beijing, P.R. China) and their purities were 99.37% and 99.36% respectively by the identification from RP-HPLC. Wenweishu Tablet (Batch number: 050323, 050324, 050325, 050326, 050329, 050330, 050331, 050406, 050407, 050408) was supplied from Zhejiang Yix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The reagent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for the RP-HPLC analysis was of chromatographic grade (methanol). The water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for the RP-HPLC analysis was freshly deionized and redistilled.
2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results
2.1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and systematic compatibility testSeparations were obtained on a Kromasil C18 analytical column(250 mm×4.6 mm,φ5 μm)(Dalian chemical and physical Institute of China Academy of Science, P.R. China) with methanolwater (55∶45, v/v) as mobile phase. The UV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246 nm and the flow rate was 1 ml·min-1.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0℃ and injection volume was 10μl. Under the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used, the number of theoretical plates calculated on the peak of Psoralen was 4341 and there was a complete baseline separation among Psoralen, Isopsoralen and other components with a good degree of resolution (Rs = 2.26).
2.2 The preparation of standard solution, sample solution and blank solution
2.2.1 The preparation of standard solution The suitable amou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were accurately weighed and dispersed together in methanol, mixed, a 20 μg per milliliter mixing standard solution was obtained.
2.2.2 The preparation of sample solution About 1 g of the sample (comminuted powder) was accurately weighed and dispersed in 20ml of methanol, extracted ultrasonically for 30min. After cooling, methanol was added to this mixture till the total volume 25ml, mixed, the filtrate was obtained as a sample solution by filtration.
2.2.3 The preparation of blank solution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 of prescription, other crude herbal materials in the prescription were weighed in the suitable amounts except Fructus Psoraleae. Using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Wenweishu Table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sample solution, a blank solution was obtained.
2.3 Interference test of blank solution10μl of standard solution, sample solution and blank solution were injected respectively into the RP-HPLC column under the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described above. The results (Figure 2)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he same peak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ppeared in the same retention times between standard solution and sample solution, whereas there were no peak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ppeared in these retention times in blank solution, thus there were no interferenc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in sample solution.
(A) chromatogram of the standard solution
(B) chromatogram of the sample solution (C) chromatogram of the blank solution
Fig 2 Typical chromatogram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略)
2.4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in Wenweishu Tablet
2.4.1 Calibration curve and linear rangeAbout 5.06mg of Psoralen and 5.02 mg of Isopsoralen were accurately weighed and dispersed together in 100ml of methanol, mixed, a 50.60μg per milliliter and 50.20 μg per milliliter mixing standard stock solution was obtained. Then 1.0,2.0,3.0,4.0,5.0,6.0 ml of this mixing standard stock solution were taken respectively in six 10ml volumetric flasks, diluted with methanol to a constant-volume of 10 ml, mixed, a series of standard solutions were obtained. Under the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described above, 10μl of each standard solution was taken for measuring and the chromatograms were recorded. Afte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linearity, the calibration curves were described by regression equations A1=7126 2C1-3828 (r=0.999 9, for Psoralen) and A2=71 840C2-17 823 (r=0.999 9, for Isopsoralen), where A1 and A2 were the peak area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s longitudinal coordinate), C1 and C2 we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s horizontal coordinate), and r wa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ak area of Psoralen (Isopsorale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psoralen (Isopsoralen) had fine linear responses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5.06~30.36 μg·ml-1 (5.02~30.12 μg·ml-1).
2.4.2 Chromatographic test of precision10μl of a same concentration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mixing standard solution was taken to continuously analyze for six times, the RSD of peak area of Psoralen (Isopsoralen) was 0.27% (0.6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romatographic method was quite precise.
轉貼于
2.4.3 Chromatographic test of stabilityAccording to th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 sample of the same batch number was accurately weighed and the sample solution was prepared, and 10 μl of this solution was measured in 0, 2, 4, 6, 8, 10, 12 h within a day, the RSD of peak area of Psoralen (Isopsoralen) was 0.33% (0.49%).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ample solution was stable within 12 h.
2.4.4 Chromatographic test of reproducibilitySix of 1g of sample (comminuted powder, Batch number: 050407) were accurately weighed, and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were determined after treated like the method of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samples, the average content of Psoralen (Isopsoralen) was 0.166 mg·tablet-1 (0.319 mg·tablet-1), and the RSD was 1.39% (1.67%).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romatographic method had a good reproducibility.
2.4.5 Recovery of the chromatographic methodSix of 0.5g of samples (comminuted powder, Batch number: 050407) were accurately weighed and put into six of 25ml volumetric flasks respectively. Then two of 4, 5, 6 ml of the mixing standard stock solution of Psoralen (30.40 μg per milliliter) and Isopsoralen (63.60 μg per milliliter) and two of 16, 15, 14 ml of methanol were added respectively, extracted ultrasonically for 30 min. After cooling, these mixtures were diluted with methanol to a constant-volume of 25ml, mixed, the filtrates were obtained by filtration, 10μl of each filtrate was taken for measuring and the recovery was calculated, the average recovery of Psoralen (Isopsoralen) was 97.64% (99.42%) and the RSD was 1.16% (0.86%) (n=6). The results were shown in Table 1 and Table 2.
Tab 1 Recovery test of Psoralen(略)
Tab 2 Recovery test of Isopsoralen (略)
2.4.6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samplesThree of 1g of samples (comminuted powder, Batch number: 050323, 050324, 050325, 050326, 050329, 050330, 050331, 050406, 050407, 050408) were accurately weighed, and treated like the item “2.2.2”, thirty of sample solutions were obtained. 10μl of each sample solution was taken for measuring and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each calibration curve. The results were shown in Table 3.
Tab 3 Result of sample analysis (略)
3 Discussion
3.1 Selection of detection wavelengthThe UV spectrum showed that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had obvious absorbent peaks at the wavelength 244 nm and 245 nm respectively after UV-scanning via a 996 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thus 246 nm was selected as detection wavelength.
3.2 Selection of the methods of sample pre-treatmentThe experiments investigated three kinds of extraction methods - ultrasonic extraction, refluxing extraction and Soxhlet's extra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ample solution treated by ultrasonic extraction had minimum impurities that disturbe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nd the effect of extraction was the best. On further investigation to the time of ultrasonic extraction, we found that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could be extracted at the maximum after the sample being extracted ultrasonically for 30 min. In addition, the experiments compar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solvents (methanol, ethanol, chloroform, mobile phase and redistilled water) and different number of extractions on the results, which revealed that methanol as extraction solvent would give better separation effect and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would be extracted completely from the sample only one time.
3.3 Comparison of the methods of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Wenweishu tablet is a product derived from Wenweishu capsule with dosage form changed. The criterion for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Wenweishu capsule is not sufficient since only TLC-scanning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Psoralen in the course of quality control (WS3-B-2629-97). However, in the study of quality control of Wenweishu Tablet, we chose indexe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s quality control criteria and adopted RP-HPL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oth contents at the same time. After examination of methodology, the established method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s of content determination and is convenient, and the results are reliable with good repetition.
參考文獻
[1] Committee of National Pharmacopoeia, "Pharmacopoeia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 Press of Chemical Industry, Beijing, 2005, Vol. 1:129..
[2] GUO Jiangning, WU Hou, WENG Xinchu, YAN Jianhua, BI Kaishun. Studies on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of 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Psoralen corylifolia L. and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the Constituents in Vitro [J].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2003, 26(3):185.
[3] LIANG Shengwang, LIU Wei,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First Edition [M]. P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China, Beijing, 1997:272.
[4] Li Shouzhuo, PAN Haifeng. Assay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in Longbishu Capsules by TLC-Scanning[J].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2003, 25(8):627.
[5] YAO Santao, YANG Bin, XU Zhiling. Determination of effective compounds in Psoralea corylifolia by GC[J].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1996, 31(7):394.
訴訟策略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商業銀行合法權益的保護。良好的訴訟策略能夠順利的實現訴訟目的,甚至能夠使案件“起死回生”,“轉敗為勝”,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損失。制定、實施訴訟策略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的實現訴訟目標,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總之,訴訟策略與案件的關系十分密切。銀行經濟訴訟案件標的額大,對銀行的經營效益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商業銀行更應重視法律糾紛訴訟案件的訴訟策略,以實現最佳訴訟效果。
二、商業銀行制定法律糾紛訴訟策略的程序
商業銀行制定訴訟策略必須持慎重的態度,不可敷衍塞責,圖一時輕松,而導致全盤皆輸。制定訴訟策略既簡單又復雜,既要研究案情,在依據事實和法律的基礎上做出是非判斷,又要為維護當事人或自身的合法權益獻計獻策。就制定訴訟策略的工作方式而言,它可以用個別調查、個別走訪、查閱卷宗、召開專題研討會或集體討論等方式進行。對于工作方式選擇可以因案而異,總的原則是有利于維護商業銀行的合法權益進行訴訟策略制定。
訴訟策略具有一定的程序。現代謀略運籌更具程序化。在辦案過程中,對一些較為簡單的案件,謀略并非必須嚴格地依程序經歷所有階段。但是,在重大、復雜、疑難的案件謀略中,這些階段必不可少,且要依據一定的程序,才能形成高明的謀略。商業銀行制定訴訟策略的程序大致可分以下幾個步驟:
1.分析案情,確定訴訟目標
制定策略是為案件處理服務的,熟悉案件是制定策略的前提條件。作為商業銀行的法律顧問,制定或參與制定訴訟策略,首先要全面地把握案情。對法律糾紛的起因、關鍵問題及現狀應準確地掌握,對于法院已經立案的應訴案件要通過閱卷和調查來了解案件的來龍去脈,查明糾紛產生的時間、地點、范圍、程度和性質,掌握涉及案件的全部證據,并對涉案的證據進行認真的審核和記錄,從證據來源、證據內容、取證程序等方面評斷其價值,為制定策略提供必須的基礎和依據,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淹”,能攻能守。對于準備起訴的案件,要認真分析案情發展趨勢,分析被告可能采取的措施,分析隨著案情發展可能出現的不利因素,分析案情發展的最終結果等(有無勝訴可能、能否保障實質性權利的實現),把握案件中當事人的雙方矛盾的焦點或可能產生的主要分歧。通過把握案件,制定訴訟策略,打有把握之仗,做到“訴之能戰,戰之能勝,勝之能得,百訴百勝”。
制定訴訟策略的實質是就一個具體、復雜的案件進行決策的過程。正確的對案件進行決策,其前提就是要對案件的問題進行分析。案件的問題無外乎產生在主觀方面、客觀方面及主、客觀之間的聯系及實踐方面。分析案情在確定訴訟目標過程中占據首要的地位,如果缺乏對案情透徹而中肯的分析,所確定的訴訟目標及訴訟策略就不可能正確。分析案情,就是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具體案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抓住案件的實質,明確訴訟目的,確定訴訟目標,對具體案件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就是要分析各方訴訟當事人的利弊,分析各方訴訟當事人所舉之證據,分析各方當事人的主要觀點,分析隨著案件發展可能出現的問題,分析案件結局以及案件結局對其他案件和金融工作的影響等等。通過縱向分析,可以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找到根本性原因;通過橫向分析,從問題發生的多種原因中,找到問題發生的最根本的、最主要的原因。只有在發現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后,才可找到解決案件的突破口。
通過對案情的詳盡分析,才可以客觀、合理、正確的確定訴訟策略目標。訴訟謀略目標是人員為了解決問題,希望達到的案件處理結果。訴訟策略目標,是方案設計的方向,是判斷策略方案優劣的標準。目標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訴訟活動的成敗。訴訟策略目標的制訂,必須達到下列檢驗準則:
(1)目標要有的放矢,具有針對性。針對案件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切中案件的疑點和要害。
(2)目標要具體。具有衡量目標是否實現的具體的操作內容,能夠量化的目標盡可能明確數量界限,如索賠額、損失數等。對于較抽象的目標,采用目標分解的辦法,把抽象的總目標轉化為便于數量化的子目標。具體的目標還必須有實現的確切期限和有關約束條件。
(3)目標要系統。有的案件問題比較復雜,存在多個目標,這就要求人員從系統性原理出發,著眼整體,全面考慮多個目標的主次、先后等相互關系,確定最高目標與最低目標,建立起層次分明的目標體系。
(4)目標要切實可行。謀略是否可行,取決于實現目標所需要的條件。謀略目標必須建立在現實案件的基礎上,而不能憑空設想,依主觀愿望行事。
(5)目標要符合規范。謀略目標必須符合國家的法律和黨的政策,符合社會主義道德規范,不以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為代價。這是目標的規范性所要求的。
2.深思熟慮,擬定方案
在訴訟策略目標確定之后,就要解決如何達到目標的問題,即尋求達到訴訟目標的最佳手段和途徑。據此,人員謀略活動進入第二階段——深思熟慮,擬定方案的階段。
(1)訴訟目標分析:有了目標,心中才能有全局。通過對訴訟目標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來考慮訴訟策略,例如明確必須完成訴訟的主要目標,盡可能完成的第二目標,期望完成的第三目標等。對這些目標,還可進行定性和定量衡量,看在現有條件下能否實現,完成某一具體訴訟目標需要的時間,這樣使目標能夠確定得科學、合理、實際。
(2)制定對策方案:在客觀、全面分析案情、分析訴訟目標的基礎上,對每一過程、每一事實、每一證據上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可能的解決方法、方式;對于涉及案件處理的關鍵問題則需要提出多種不同的方案,以備選用。擬定的方案必須具有兩性:一是齊全性。即把所有可能做到的方案全部擬定出來,以免漏掉最佳方案。這是保證選擇最好方案的重要條件。二是排斥性。即擬定出來的方案之間具有原則性的差異并且互相排斥。所謂互相排斥,就是執行了甲方案不能同時執行乙方案。
簡單的案件,可以直接設計幾個備選的謀略。而較為復雜的案件,往往難以直接形成提供選擇的幾個方案。通常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是輪廓設想;第二是細部設計。輪廓設想階段,人員要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徑,提出各種各樣可以適用的謀略。這時候提出的各種謀略方案,可能僅僅是一種思路,而不必過多地考慮細節。因為過多考慮細節,倒會束縛人員的思路。充分發揮創新精神,開闊多種思路,是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
輪廓設想時產生的謀略方案,只有經過進一步精心設計之后,才能加以選擇取舍。輪廓設想時可能會產生大量的謀略方案,需要先行初步篩選,淘汰掉一些不可行的方案,而留下幾個比較理想的謀略方案作細致設計。如果說,輪廓設想階段需要的是大膽的創新和豐富的想象,那么,細致設計階段需要的則是實事求是的精神、冷靜的分析和嚴密的論證。細致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工作:一是確定謀略方案的細節,充實方案的具體內容,使得每一方案具體細致可行;二是估計謀略方案執行的結果。通過預測,估計案件各種條件的變化可能,預計出各種條件下謀略方案的結果。既要充分估計謀略方案實施給當事人、委托人帶來的效益或利益,又要估計其可能產生的風險和副作用。
3.分析評估,選擇方案
分析評估、選擇方案,是訴訟策略運籌的關鍵步驟。對方案進行準確的評估和選擇,將制定的策略方案參照類似“決策樹”方式進行優化,在優化方案中選擇符合案情實際、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對策方案,并在選擇過程中對訴訟方案中潛在的問題做進一步分析,制定應變措施,以保證達到訴訟目標。涉及到效益或損失數據還可以用數學模型進行分析、比較,選出最佳對策方案。
分析評估、選擇方案,一是要有合理的評選標準,二是要有科學的評選方法。
評選訴訟策略方案的標準,首先要看其是否能夠實現訴訟策略目標。這是衡量方案優劣的第一條標準,也是最主要的標準,因為訴訟策略的目標就是為了更好地處理案件,維護銀行的合法權益。所以能夠實現訴訟策略目標的方案,應看作是最佳的謀略方案;其次,在同樣實現訴訟策略目標的前提下評選謀略方案時,還應考慮到以下幾個因素:實施的訴訟策略所付出的代價相對比較小;所承擔的風險相對比較小;所產生的副作用相對比較少。
雖然上述幾點是所有方案的共同標準,帶有普遍性,可以作為評選的依據,但是在實施訴訟策略方案的過程中,由于受到案件人或案件本身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很難簡單地確定哪個案件是最優的。有的訴訟策略方案,可能會最大限度地達到處理目標,但是代價大、風險大,有的訴訟策略方案并不能最大限度達到目標,卻代價小、耗時短、風險小。這就需要全面考慮,綜合權衡。既考慮到當事銀行的要求,又考慮成功和失敗的因素和有利不利的因素。我們認為,訴訟策略方案的選擇應以“銀行利益最大化”為標準,在既定風險情況下追求收益最大化,在既定收益情況下追求風險最小化。
準確的選擇方案,還要求有科學的評選方法。評選謀略方案的具體方法,通常有三種類型:(1)經驗判斷法。即人員根據日常的辦案經驗來評選方案。這是比較古老的評選,也是目前常用的辦案方法。人員根據自己的辦案經驗和掌握的材料,權衡案件處理時對當事人的利弊得失,做出選擇,這在一定范圍內和通常情況下是適用的,可以作為評選謀略方案的重要依據。但是,人員的辦案經驗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辦理新的案件時,不能盲目照搬過去的經驗,哪怕是成功的經驗。(2)數學分析法。許多復雜的案件處理無法依靠經驗直接判斷優劣,特別是那些關系復雜、帶有鏈環性質的法律糾紛案件,需要依靠數學分析方法,計算案件處理的各個環節中,得與失的經濟數量。然而,由于案件涉及的多樣性,特別是刑事、行政案件,有許多無法量化的社會因素,因此人員選擇謀略方案時難以純粹依靠數學分析的方法。(3)試驗法。在時間、環境及其它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將訴訟策略方案在小范圍內進行試驗,看是否能取得成效,以此作為最后評選確定訴訟策略方案的依據。
4.實施方案,完善策略
訴訟策略方案的實施,是策略運籌的最后一個環節。策略是行動的選擇,行動是策略的執行。在訴訟策略方案實施階段,主要是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編制實施計劃,把謀略步驟具體化。按訴訟程序編制每一程序的謀略實施計劃。同時,還要做好潛在問題的防范分析,預估每個階段甚至下一個階段可能出現的潛在問題,并制定出有關的預防措施和應變對策,將這些措施落實到策略方案的實施計劃中去。
(2)借助適當的方式予以實施。一是借助訴訟程序的推進予以實施;二是通過非訴訟途徑予以實施,如主持非訴訟調解等;三是借助己方當事人的行為實施。通過己方當事人變更原有的法律行為,變更原有的法律關系,達到實施謀略的目的。
(3)進行反饋調節。在施謀過程中,及時發現謀略方案實施中出現的新問題,針對變化情況,及時提出新的謀略方案與謀略目標。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b)-0223-01
頂崗實習是學校安排在校學生實習的一種方式。非基礎教育學校學生畢業前通常會安排學生進行實習,方式有集中實習、分散實習、頂崗實習等。頂崗實習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學生完全履行其實習崗位的所有職責,獨當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對學生的能力鍛煉起很大的作用。
目前各行各業都提高了對員工的職業道德的要求,能否培養出初步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畢業生關系到職校學生的就業率,實際也就關系到職業學校的教育質量,進而影響著中等職業學校的生存競爭力。
1 學生在頂崗實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由于學生在校接受的教育遠不足以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加之學校教育與企業要求存在脫節及畢業生在主客觀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學生在頂崗實習甚至是正式工作中出現了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對職業認知不足,缺乏職業人特質,欠缺執行力;(2)角色轉換較慢,不能快速適應企業要求;(3)認為干好本職工作就可以,欠缺協作能力;(4)對企業文化不適應,在工作、思想上不能很好地與企業相融合,欠缺主動服務意識;(5)損害企業利益,為個人謀取私利;(6)在工作上出現失誤后心理接受不了,便想辭工作,經不起批評,受不得委屈,動不動就要辭職,甚至不打招呼就隨意離崗。
這種職業道德素養的欠缺給企業效益和學校聲譽都造成了不利影響,而用工單位特別是大、中型企業更看重應聘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因而,在校期間的職業道德教育對學生的成才、就業起著十分重要 ,加強中職生職業道德素質培養便成了中職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既是對本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行為的要求,同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職業道德,是從業人員在一定的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具有自身職業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1]
2 企業希望員工具備的職業道德素養
一流員工的十大職業素養包括:敬業、主動、責任、執行、品格、績效、協作、智慧、形象、發展。十大職業品格包括:忠誠、敬業、勤奮、正直、主動、盡職盡責、寬容、感恩、堅韌不拔、追求卓越。其中敬業、責任、品格、協作、忠誠、正直、寬容、感恩都屬于道德素養的范疇。
首先從誠信方面,為人要誠實,不能投機取巧,要踏踏實實。企業要求員工具有忠誠度,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
其次是敬業、責任方面,企業都喜歡員工對自己的工作具有很高的興趣,并能夠持之以恒的進行全身心投入,熱愛工作,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
然后是個人修養方面,正直、寬容、懂得感恩,謙虛、好學,努力進取,具有團隊精神。企業需要每一個員工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并能夠影響其他成員,形成或達到1+1>2的效果。
初入工作崗位的畢業生距離上述標準還很遠,在對工作的持之以恒、主動學習及團隊合作等方面欠缺,有的甚至不理解這些要求的涵義。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加強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團結向上、積極進取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從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養入手,培養符合企業需要的畢業生。
3 學校加強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培養的途徑和方法
單純的校內理論灌輸不足以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它們的作用和意義,如果在頂崗實習階段讓他們從實際工作中去體會,學校再加以及時的指導,效果會好很多。
在校內可以通過課堂德育滲透、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企業文化、理念入校園等形式來解決。
從頂崗實習入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決。
3.1 進行崗前培訓,提高主人翁意識
崗前培訓是對學生走上實習崗位的再教育,包括應聘指導、心理調適講座、實習動員大會及簽訂實習責任狀等。應聘指導給學生教會提高應聘成功率的方法,使學生盡快走上工作崗位;心理調適講座為學生轉變角色提供幫助,使學生盡快適應校外生活;而動員大會及責任狀的簽訂則給學生做了行為上的規范和思想上的約束,確保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遵守應有的紀律,提高主人翁意識。
3.2 實習期間指導老師跟蹤反饋,及時解決出現問題
雖然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脫離學校生活,但不能脫離學校的管理。如果學校對學生的頂崗實習不聞不問,在經驗和能力各方面欠缺的學生沒有了學校的進一步指導,只依賴企業倉促的崗前培訓就履行其實習崗位的所有職責的話,各種問題便會隨之而來。
故學校將學生送到實習崗位后,仍然需要對學生進行跟蹤指導。及時與用人單位進行溝通,根據單位反饋肯定表現優異的學生,鼓勵勤懇踏實的學生,幫助有欠缺的學生使他們盡快成長,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自然會在工作中提高。
這樣不僅可以減輕企業的負擔還能和用人單位保持積極的溝通,加強合作力度。
3.3 從企業角度加強對實習學生的培養,為其制定職業規劃,促進學生的融合
在現在的社會,很多企業對實習生的態度只是把學生當做廉價勞動力來使用,想著一年之后還會有新一批的廉價勞動力,所以并不關注學生的成長,認為只要不出現大問題即可。久而久之,學生初入崗位的積極性和熱情便會在企業“善意的冷漠中”消失殆盡,問題也會隨之而來。
企業若是能以主人翁的姿態主動吸納學生成為一員,注重對實習學生的培養,為其制定職業規劃,讓學生樹立明確的目標,看到發展前景,學生也自然會被打動。職業道德也會在這些過程中更加提升。
總之,加強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需要學校、學生、用人單位共同努力不斷促進學生良好職業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
參考文獻
目的延胡索乙素作為對照品,建立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控制復方元胡止痛膠囊的質量。方法采用Alltima C18色譜柱(5μm,4.6 mm×250 mn),用甲醇-水-三乙胺(65∶35∶0.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280 nm;柱溫30℃;流速1.0 ml/min。結果延胡索乙素含量在0.102 9~1.028 8 μg范圍內呈良好線性關系,得回歸方程Y=4.840 1X +0.089 5,r=0.999 7,平均加樣回收率及RSD分別為101.17%和1.02%。結論以延胡索乙素為對照品,采用HPLC法控制復方元胡止痛膠囊質量的方法簡便快速、準確可靠、重復性好,專屬性強。
【關鍵詞】 復方元胡止痛膠囊;高效液相色譜; 延胡索乙素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th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ontent of tetrahydropalmatine in complex Yuanhu Zhitong capsule by HPLC. MethodsThe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on Alltima C18 column (5μm, 4.6mm×250mm) with methanol-H2O -triethylamine (65∶35∶0.5) as mobile phase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at 280 nm,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0 ℃, and the mobile phase speed was 1.0ml per min.Results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linear in the range of 0.1029 to 1.0288 μg for the tetrahydropalmatine content and the linear equation was y=4.840 1x +0.089 5(r=0.999 7).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was 101.17%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1.02%. ConclusionThe method is simple,rapid,accurate and reproducible.It can be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etrahydropalmatine content complex Yuanhu Zhitong capsule.
Key words:HPLC; Rhizoma Corydalis Decumbentis; Protopine; Content determination
復方元胡止痛膠囊是由延胡索(醋制)、香附(醋制)、川楝子、徐長卿4味藥組成的中藥復方制劑,是在復方元胡止痛片的基礎上經劑型改變而來,功能疏氣止痛,可用于肝胃氣痛,胃脘脹痛,胸肋痛,月經痛[1]。延胡索為方中君藥,現代研究表明,其主要有效成分為生物堿,其中以延胡索乙素的鎮痛作用較強,另外還有延胡索甲素(d-紫堇堿)、延胡索丙素、延胡索丁素(1-四氫黃連堿)、延胡索戊素(dl-四氫黃連堿)、黃連堿、非洲防己堿、d-海罌粟堿等[2]。為了提高產品的質量可控性,我們建立了HPLC測定樣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質量控制法。現報道如下。
1 器材與方法
1.1 儀器
高效液相色譜儀(大連依利特分析儀器有限公司):P200 II型高壓恒流泵,UV200 II 紫外可變波長檢測儀,Rheodyne 7725i 高壓六通進樣閥,20 μl定量環;HW色譜工作站(南京千譜軟件有限公司);百萬分之一電子天平(瑞士Mettler公司M3型)。
1.2 試藥
復方元胡止痛膠囊(由本實驗室自制);延胡索乙素對照品(供含量測定用,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0726-200208);甲醇為色譜純(中國醫藥集體上海化學試劑公司);三乙胺(中國醫藥集體上海化學試劑公司)。
2 方法與結果
2.1 色譜條件 色譜柱為Alltima C18柱(5 μm,4.6 mm×250 mn);流動相為甲醇-水-三乙胺(65∶35∶0.5),使用前用孔徑為0.45 μm的有機濾膜減壓過濾,超聲20 min;檢測波長280 nm;柱溫30℃;流速1.0 ml/min;進樣量10 μl。
2.2 可行性實驗精密稱取供試品2 g,精密加入濃氨試液-甲醇(1∶20)50 ml,稱定重量,回流90 min(75℃),放冷,再稱定重量,用濃氨試液-甲醇(1∶20)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過濾,精密量取續濾液25 ml置水浴鍋上蒸干,殘渣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5 ml,用0.45 μm微孔濾膜濾過,作為HPLC檢測的供試品溶液。取配制好的延胡索乙素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分別進樣,原兒茶醛峰保留時間為9.275 min(見圖1~3)。由圖1~3可知,延胡索乙素保留時間為16.5 min左右,與其它組分分離很好,且陰性對照無干擾峰。理論板數以延胡索乙素計算為3 000。
2.3 線性關系的考察精密稱取延胡索對照品1.286 mg,置25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濃度為0.051 44 mg/ml。從中分別精密吸取2,5,10,15,20 μl注入色譜儀,測定其峰面積,以延胡索乙素進樣量為橫坐標,以峰面積積分值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見圖2。由圖2可知,延胡索乙素在0.102 9~1.028 8μg范圍內進樣量與峰面積有良好線性關系,回歸方程為Y=4.840 1X +0.089 5,r=0.999 7(n=5)。
2.4 精密度實驗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峰面積,重復測定6次,RSD為0.64%。結果見表1。結果表明精密度好。表1 精密度測定結果(略)
2.5 樣品回流時間考察取本品50粒,去膠囊殼后,混勻,取約2 g(批號20040501),精密稱定,稱取4份,分別置平底燒瓶中,精密加入濃氨-甲醇(1∶20)50 ml,密塞,稱定重量,分別回流30,60,90,120 min(75℃),放冷,再稱重,用濃氨-甲醇(1∶20)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過濾,精密取續濾液25 ml置水浴鍋上蒸干,殘渣用甲醇溶解定容至5 ml,用微孔濾膜(0.45 μm)濾過,取續濾液,即得。依上述的方法測定。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樣品回流90 min即可。表2 不同回流時間測得的延胡索乙素含量(略)
2.6 穩定性實驗取供試品溶液(批號20040501),間隔一定時間進針1次,共考察12 h,測定延胡索乙素峰面積積分值,結果表明本品12 h內穩定,RSD為0.97%。結果見表3。表3 穩定性實驗結果(略)
2.7 重復性實驗取本品50粒(批號20040501),去膠囊殼后,稱定重量,混勻,稱取5份,2 g/份,精密稱定,按供試品制備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照樣品含量測定方法測定。結果見表4。結果表明本測定方法重復性較好。表4 重復性實驗結果(略)
2.8 加樣回收率實驗取本品已知含量,同一批號(批號20040501)樣品共6份,每份約1 g,精密稱定,置平底燒瓶中。另取延胡索乙素對照品用濃氨試液-甲醇(1∶20)配制成濃度為0.055 mg/ml的溶液,每份樣品中精密加入50 ml此溶液,稱定重量,回流90 min,放冷,再稱定重量,用濃氨試液-甲醇(1:20)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過濾,精密量取續濾液25 ml置水浴鍋上蒸干,殘渣用甲醇溶解,定容至5 ml,用微孔濾膜(0.45 μm)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照上述供試品制備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按含量測定方法測定延胡索乙素含量,按以下公式計算回收率。結果見表5。結果表明本法回收率較高,方法可行。表5 延胡索乙素含量測定加樣回收率的實驗結果(略)
2.9 樣品含量測定按上述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和對照品溶液,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10 μl,依上述色譜條件測定10批樣品延胡索乙素的含量(n=4)。結果見表6。由表可知,本品的延胡索含量為0.068 5~0.083 5 mg/粒,暫定本品每粒含延胡索乙素(C21H25NO4 )不得少于0.05 mg。表6 樣品含量測定結果(略)
3 討論
延胡索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并能使肌肉松弛具有解痙效應,口服能產生類似嗎啡以及可待因的效果,能緩解一般神經痛、頭痛、腰痛、關節痛、月經痛、腫瘍疼痛等。延胡索乙素是延胡索生物堿中具有較強鎮痛作用的成分,因此選擇延胡索乙素作為控制質量標準的指標之一,有一定意義。
在原劑型復方元胡止痛片的部頒標準中,只有3個理化性質鑒別,專屬性不強,也沒有含量測定項,顯然已經不符合我國中醫藥現代化的要求。本實驗室在參考文獻[4~6]的基礎上,先后考察了不同的預處理方法與流動相,最終選用了甲醇-水-三乙胺(65∶35∶0.5)為流動相,分離效果好。方法學考察結果表明,采用HPLC法測定延胡索乙素在復方元胡止痛膠囊制劑中的含量,穩定性好、精密度高、結果可靠、專屬性強,而且它是一個主要的活性成分,這樣就可以更好地控制產品質量,使產品更符合我國中藥現代化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政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7冊[S].
[2]中國藥材公司. 中國常用中藥材[S].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5:289.
[3]徐婷, 金昔陸, 曹惠明.延胡索乙素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 2001, 10(1):58.
現有文獻概述與方法選取
(一)現有文獻概述
產品內分工是指特定產品的生產過程所包含的不同生產環節與零部件在空間上分散到不同國家或地區,由這些國家或地區專業化于該產品特定生產環節的生產。而以產品內分工為基礎的中間品貿易則稱為產品內貿易。這種新型的國際分工與貿易成為西方國際經濟學最新前沿研究領域之一(唐鐵球,2008)。196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以加工貿易為主要形式參與產品內國際分工體系,有力地推動了本國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的快速發展。Arndt(1997、2002),Jones和Kierzkowski(2000、2002)等從要素稟賦與規模經濟因素等方面解釋了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產生的動因。圍繞這些因素,國內外研究者也進行了一些實證檢驗: Egger.H和Egger.P(2005)分析了歐盟12國的雙邊產品內貿易的動因,Athukorala(2006)和Zeddies(2007)利用零部件貿易數據分別研究了東亞和歐盟內部的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的決定因素。喻春嬌、張潔瑩(2010)利用機電產品零部件貿易數據考察了中國的區域市場規模、外部需求變動、區位優勢差異、中間產品進口等因素對中國參與東亞跨國生產網絡的影響。
(二)測度方法選取
以上研究也存在有待改進的地方:一是多是基于發達國家的視角來分析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的決定因素;二是衡量產品內分工水平的方法主要是零部件貿易法;三是在計量實證中對交易成本在產品內分工作用中的重視不夠。目前,測度產品內分工水平的方法主要有零部件貿易法、投入產出法和加工貿易法。零部件貿易法,雖然計算直接,但由于現實中很多中間產品沒有歸入零部件范圍,從而易嚴重低估產品內貿易額。投入產出法,盡管可以利用投入產出表將中間產品都包括進去,但其所統計的進口中間產品僅涉及出口產品生產部分。為克服以上缺陷,本文選擇加工貿易法,根據歸納提煉的基于發展中國家視角的產品內分工與貿易影響因素的理論框架,選取中國2000-2008年間29個省份的加工貿易數據,兼顧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分東中西部就加工貿易進出口進行計量回歸,實證檢驗中國制造業參與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的決定因素。
中國制造業參與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的理論分析
從本質上說,對國際分工與貿易動因的研究是國際貿易理論的中心任務。產品內分工是國際分工在產業間分工與產業內分工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深化與細化發展的結果,其產生與發展既離不開傳統的比較優勢和靜態與動態的規模經濟,也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由此帶來的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就此意義而言,比較優勢與規模經濟作為影響產品生產成本的基本因素,是產品內分工產生與發展最基本的動因,而交易成本對于分工的發展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產品內分工與貿易和比較優勢
在產品內分工與貿易下,分工更加細化與深化,比較優勢已經由產品層面深入到生產環節層面,其范圍得到進一步拓展,從而有力地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生產效率的提升和國民福利的增加。具體而言,一方面,在產品內分工與貿易下,由于某一特定產品,如電子產品的生產包括若干生產環節,這些生產環節往往具有不同的要素結構與比例要求,從而使得發展中國家只要在該產品的特定生產環節上具備一定的比較優勢,就可以加入到該產品的國際分工網絡中,從而更充分地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Deardorff,2001)。另一方面,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原本就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由于分工深入到生產環節層面,因而也會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和國民福利的增進。
(二)產品內分工與貿易和規模經濟
從新貿易理論的角度分析,規模經濟也是促使產品內國際分工發生的重要因素。規模經濟可分為靜態規模經濟與動態規模經濟兩個層面。從前一個層面看,某一特定產品的不同生產環節往往有不同的最佳規模,通過產品內分工與貿易,這些最佳規模不同的生產環節可以分解到到具有相應生產優勢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從而確保每個生產環節都能達到最佳規模經濟利益。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其制造業的生產規模越大,規模經濟效應越顯著,生產效率就越高,對發達國家的跨國外包的吸引力則越強;從后一個層面看,在產品內分工與貿易下,分工更加細化和深化,企業不是專業化于某一完整產品的生產,而是專業化于該產品中企業具有比較優勢的某一生產環節的生產,由此促進了企業生產效率的提升,進而促使企業產量累積速度加快,并通過“干中學效應”,使經驗積累不斷增加,生產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國民福利得到不斷增進。
(三)產品內分工與貿易和其他動因——基于交易成本的視角
比較優勢與規模經濟在解釋產品內分工的動因時,存在一定的局限,即二者僅涉及生產成本,而沒有考察交易成本。但產品內分工使得某一特定產品生產過程所包含的諸多生產環節在空間上被拆解到不同國家或地區進行,由此形成的全球性分工生產網絡必然導致一系列交易成本的產生,如進出口關稅、運輸費用、契約簽訂與履行成本、信息傳遞成本等。1960年以來, 隨著投資與貿易自由化的發展和通訊運輸技術的進步等,國際貿易與投資中的交易成本大幅下降,從而有力地促進了產品內分工的快速發展。例如,Harris(2002)認為通訊服務作為一種半公共產品,具有較強的外部經濟性。1960年以來逐漸形成與完善的全球網通訊絡系統,降低了產品內分工與貿易中的通訊成本,導致中間產品的生產呈現規模收益遞增,由此形成的高額利潤又吸引更多的中間產品生產企業加入,從而進一步降低了產品內分工與貿易中的通訊成本,產品內分工與貿易也因此進一步擴張,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的發展態勢。Jones(2000)指出在產品內分工與貿易中,由于在總成本中運輸成本占比較大,因而運輸成本上的微小變化也會給產品內分工和貿易帶來顯著的擴張效應。Hummels等(1998;2002)則認為在產品內分工與貿易中,中間產品或零部件在國與國之間的交易次數會明顯增加,而由此發生的關稅成本稍有下降都會對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產生乘數放大的促進效應。因此,投資與貿易自由化所帶來的關稅等貿易壁壘的削減也是推動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發展的重要動因之一。
綜上所述,可以歸納出中國制造業參與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的決定因素的理論框架,如圖1所示。
中國制造業參與產品內分工與貿易動因的計量分析
(一)模型設定
根據中國制造業參與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的決定因素的理論框架,可以設定計量回歸模型如下:
lnYOit=α0+α1lnRLFC1it+ α2lnRLFC2it+α3lnSCAit+α4lnOPENit+α5 lnROADM it+α6lnELECTRMit+ α7 lnITCit+α8D1it+α9D2it+εit (1)
lnYIit=β0+β1lnRLFC1it+ β2lnRLFC2it+β3lnSCAit+β4lnOPENit+β5lnROADMit+β6lnELECTRMit + β7lnITCit+β8D1it+β9D2it (2)
其中,下標t表示年份時間,i表示省市地區。
YO是出口方面的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程度,YI是進口方面的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程度。前面已經指出本文采用加工貿易法來測度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的程度。加工貿易是中國制造業參與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的主要形式,其在加工貿易總額中占比超過90%。但由于難以得到各省市制造業細分行業的加工貿易及其他相關數據,故本文借鑒Egger.H和Egger.P(2005)的方法,分別用加工貿易進口與總進口的比值和加工貿易出口與總出口的比值來計算中國制造業參與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的程度大小。
RLFC1是各省市制造業員工的工資率,反映了勞動力的成本;RLFC2則是各省市普通高校在校學生數占人口數的比例,反映了勞動力的素質。SCA是各省市工業產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占比,反映了制造業生產的規模經濟。OPEN 是各省市進出口總額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占比,反映了投資與貿易自由化的程度。ELECTRM、ROADM和ITC分別是發電量、公路里程數和市內電話戶數,反映了交易成本對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的影響。D1、D2是虛擬變量,分別表示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
(二)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00-2009年,東部地區的12個省市(北京、天津、山東、河北、遼寧、上海、浙江、江蘇、廣東、福建、海南、廣西),中部地區的9個省市(吉林、內蒙古、黑龍江、河南、山西、安徽、湖南、湖北、江西),西部地區的8個省市(四川、云南、貴州、陜西、青海、甘肅、寧夏、新疆),共29個省市作為分析樣本,樣本容量為261。各省市貿易進出口總值與加工貿易進出口值均來自國研網《對外經濟貿易數據庫》和相應年份的各省市統計年鑒。其余數據均可從《中經網統計數據庫》與中國統計年鑒獲取。為消除價格變動的影響,特采用相關物價指數將本文涉及的價值量絕對值調整為 2000年不變價格。
(三)實證檢驗與結果分析
表1中I欄是對包含虛擬變量D1與D2的公式進行回歸的結果。從結果看, D1具有一定的顯著性,而D2則無顯著性,表明無需分東部、中部與西部三部分進行回歸,這可能是由于中西部地區的加工貿易額在加工貿易總額中占比偏小所致,因此保留D1,剔除D2,即將樣本區分為東部與非東部兩個部分進行再次回歸。表1中II欄是對只包含虛擬變量D1的公式回歸的結果。下面以其為依據對中國制造業參與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的各個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第一,比較優勢。RLFC1對加工貿易出口影響系數的估計值為-2. 327837,對進口的估計值為-1.850284。這與前面的理論分析結果相吻合,表明比較優勢因素是較顯著的解釋變量,也意味著中國參與產品內分工最重要的基礎或動因是勞動力的要素稟賦優勢。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勞動力資源豐富而廉價是其主要優勢。據國際勞工組織網站統計,2004年,與新興工業化國家相比,中國制造業雇員工資水平大約是新加坡的1/12,韓國的1/3;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雇員工資水平大約是美國的1/21、日本的1/22、加拿大的1/23、德國的1/24、英國的1/27;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雇員工資水平大約是墨西哥的1/3、馬來西亞的1/4、巴西的1/3。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是吸引發達國家將其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轉移到中國大陸的決定性因素。RLFC2對加工貿易出口影響系數的估計值為0.5227034,對進口的估計值為0.44264。這也與事實相符。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推廣普及,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中國高等教育的大發展,中國勞動力的素質有了明顯提升,從而為中國制造業廣泛而深入地融合到產品內國際分工體系中奠定了良好基礎。
第二,規模經濟。SCA對加工貿易出口影響系數的估計值為1. 057614,對進口的估計值為0.748352。這與理論分析的結果一致,表明規模經濟對加工貿易進出口有較顯著的影響。從事實上看,改革開放以來,制造業作為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發展非常迅速,其規模與質量均有很大的提升。據統計,中國制造業總值在1985-1991年間年均增長8.01%,1992-1998年間年均增速雖有所減慢,但仍達到5.39%,而1999-2010年間則年均增長20.32%。近年來,中國制造業總產值已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已成為全球制造大國。而隨著產品生產與出口規模的不斷擴張,中國制造業的技術進步明顯加快,其內部的產業結構在不斷優化升級。中國加工貿易的出口產品,從1980年初到1990年代初,主要是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在1990年代,產品結構則由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向機電產品為主提升;而從新世紀以來,生產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加工貿易則得到了迅猛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造業的規模經濟效應愈加明顯,從而為其提升技術水平,優化內部結構,進而更好地參與產品內分工與貿易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第三,投資與貿易自由化。OPEN對加工貿易出口影響系數的估計值為0.507401,對進口的估計值為0.324686,這與理論分析的結果一致,表明貿易與投資自由化因素規模經濟對加工貿易進出口也有較顯著的影響。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旨在促進投資與貿易自由化的優惠政策,不斷改善和投資與貿易相關的制度質量,從而從政策調整與制度變遷等方面促使加工交易過程中的交易成本大幅下降,客觀上也為中國制造業參與產品內分工與貿易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第四,基礎設施。ELECTRM和ROADM對加工貿易出口影響系數的估計值分別為0.507401與0.138524,對進口的估計值分別為0.324686與0.074794,這也與前面的理論分析結果基本吻合,說明ELECTRM解釋能力較強,但ROADM的回歸系數不太顯著。事實上,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與九十年代的兩次大規模的國際產業轉移中,中國正是依靠其領先于其他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上的優勢,而成為亞洲四小龍、日本和歐美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從而實現了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的快速發展。
第五,信息交流技術。ITC對加工貿易出口影響系數的估計值為-0.546613,對進口的估計值為-0.184202。ITC也有較強的解釋能力,但其符號為負,與理論分析的結果相反。從實踐來看,近三十年來,在全球信息革命的有力推動下,中國的通訊工具與通訊手段都有了極大的改善,從而為降低產品內分工與貿易過程中的信息交流成本,進而促進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II欄的回歸結果卻表明,反映信息交流技術水平的ITC對中國制造業參與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程度的影響是負向的,其原因可能如下:本文選擇的市內電話戶數ITC只是衡量了信息交流技術水平的一個方面,而信息交流技術的進步還包括移動電話使用量、互聯網入網量、傳真業務或電子郵件量等諸多方面,但由于數據獲取的限制,本文無法用綜合指標來反映信息交流技術水平的基本狀況。所以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程度與僅僅反映信息交流技術進步某個方面的市內電話戶數ITC呈負向關系也是可能的。
第六,虛擬變量D1。虛擬變量D1對加工貿易出口影響系數的估計值為 3.502307,對進口的估計值2.60685,這表明非東部地區的加工貿易發展水平遠低于東部地區。從實踐來看,與非東部地區相比,東部地區具有人口稠密的勞動力優勢、與國際市場相接近的優勢、較為完備的基礎設施優勢、以及對外開放的優先次序帶來的制度質量優勢和政策優勢等,這些因素決定了東部地區的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發展水平要遠高于非東部地區。
結論
三十多年以來,隨著國際分工由產業間分工、產業內分工深入發展到產品內分工,國際貿易也相應地由產業間貿易、產業內貿易深入發展到產品內貿易,產品內分工與貿易已經成為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趨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造業正是通過參與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獲得了快速發展,逐漸成為世界制造中心。本文在對旨在解釋最終產品國際貿易動因的傳統主流國際貿易理論進行修正的基礎上,對中國制造業參與產品內分工的決定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第一,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是中國制造業參與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的最重要的決定因素;第二,中國制造業本身的生產規模對其參與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產生顯著影響;第三,投資與貿易自由化程度、基礎設施的完備狀況、信息交流技術水平也對中國制造業參與產品內分工與貿易有著重要影響;第四,因為東部地區具有獨特的區位、政策優惠、制度和基礎設施等方面優勢,因此其產品內分工與貿易的發展水平要遠高于其他地區。
參考文獻:
摘要:目的建立元胡止痛片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測定方法。方法C18ODS色譜柱 (4.6 mm×250 mm, 20 μm) ; 流動相:甲醇0.1%磷酸溶液(三乙胺調pH值至6.0)(55∶45);檢測波長:280 nm;流速:1.0 ml?min1。結果延胡索乙素對照品在0.153 2~0.766 0 μg范圍內,進樣量與峰面積間呈良好的線性關系,r=0.999 99,平均回收率為99.53%。結論該方法操作簡便,結果準確,重現性好,可用于控制該制劑的質量。
關鍵詞:元胡止痛片; 延胡索乙素; 高效液相色譜
元胡止痛片是2005版《中國藥典》[1]收載品種,由延胡索(醋制)、白芷2味中藥組成。具有理氣、活血、止痛功能,用于氣滯血淤的胃痛、脅痛、頭痛及痛經等。是中藥止痛著名方劑。現代研究表明,延胡索乙素具有較強的鎮痛,鎮靜,催眠等藥理作用[2]。因此,該成分是元胡止痛片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2005版《中國藥典》[1]收載的元胡止痛片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測定方法為薄層色譜掃描法,操作比較復雜。本實驗采用HPLC法改進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方法,并對測定方法學進行了研究。
1 儀器與試劑
儀器: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CLASSVP 10AVP);C18ODS色譜柱 (4.6 mm×250 mm, 20μm) (大連依利特) ;HP1050/3D化學工作站;樣品:元胡止痛片,自制;對照品:延胡索乙素對照品,批號:110726200208,供含量測定用(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 試劑: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色譜純;水為重蒸餾水(自制)。
2 方法與結果
2.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實驗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0.1%磷酸溶液(三乙胺調pH值至6.0)(55∶45)為流動相;流速1.0 ml?min1,檢測波長280 nm;理論板數按延胡索乙素峰計算應不低于3 000。
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延胡索乙素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46 μg的溶液,即得。
2.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10片,除去糖衣,研細,取細粉0.50 g,精密稱定,置平底燒瓶中,精密加入濃氨試液甲醇(1∶20)混合溶液50 ml,稱定重量,冷浸1 h后加熱回流1 h,放冷,再稱定重量, 用濃氨試液甲醇(1∶20)混合溶液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吸取續濾液25 ml,置水浴上蒸干,殘渣加甲醇溶解,轉移至5 ml量瓶中,并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2.4 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稱取延胡索乙素對照品3.83 mg至25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得混合對照品原液(153.2 μg/ml)。精密吸取對照品原液1,2,3,4,5 ml,分別至10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分別精密吸取1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峰面積。以進樣量(X)對峰面積(Y)作圖,得到其標準曲線圖。得回歸方程Y=3.94×107 X+0.027 51,r=0.999 99, n=5。延胡索乙素對照品在在0.153 2~0.766 0 μg范圍內,進樣量與峰面積間呈良好的線性關系。
2.5 精密度實驗 準確吸取上述對照品溶液10.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峰面積值,重復進樣6次,RSD為0.42%。結果表明,本法精密度較好。
2.6 穩定性實驗 取同一供試品溶液,分別于1,2,3,4,5,6 h測定延胡索乙素的峰面積值, RSD為0.78%,結果顯示供試品溶液在6 h內穩定。
2.7 重復性實驗 對同一批樣品平行制備5份供試液,分別取10.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進行含量測定, RSD為1.96%。表明本法重現性較好。
2.8 陰性對照實驗 取缺延胡索的處方藥材,按工藝制備制成缺延胡索的陰性制劑,照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成陰性溶液,分別吸取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及陰性溶液各10.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按上述條件進行測定,記錄色譜圖,從色譜圖中可以看出,方中其它成分在本測定條件下,對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測定無干擾。見圖1~3。
圖1 對照品色譜圖(略)
圖2 樣品色譜圖 (略)
圖3 陰性樣品色譜圖(略)
2.9 加樣回收率實驗精密稱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號樣品(延胡索乙素含量為0.45 mg/g)9份,分為3個濃度組,稱樣量分別為0.17,0.25,0.32 g,每組3份,均精密稱定,3個濃度組分別精密加入對照品原液(延胡索乙素含量為0.1532 mg/ml)0.9,0.7,0.5 ml,按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及上述色譜條件測定,計算加樣回收率。結果見表1。
2.10 供試樣品的含量測定 分別取不同批號的樣品,按本方法的測定條件,分別測定各樣品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結果見表2。
表1 延胡索乙素加樣回收率實驗(略)
表2 3批樣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測定結果(略)
3 討論
3.1 延胡索是元胡止痛片處方中的君藥,延胡索乙素是延胡索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因此建立元胡止痛片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指標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本文的HPLC測定條件不受方中其它成分的干擾,專屬性較強,測試結果比較準確,可用于該制劑的質量控制。
3.2 在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中,我們曾選用甲醇超聲處理30 min,乙醇超聲處理30 min,氯仿超聲處理30 min,濃氨試液甲醇(1∶20)混合溶液超聲處理30 min,濃氨試液甲醇(1∶20)混合溶液加熱回流提取等方法,結果以濃氨試液甲醇(1∶20)混合溶液冷浸1 h后,加熱回流提取1 h,供試液測定值最高,故確定以濃氨試液甲醇(1∶20)混合溶液加熱回流提取制備供試液。
LA是CT和MRI臨床實用中的一個影像學概念,1987年由Hachinski首先提出,可見于多種疾病。中老年LA一般系腦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動脈硬化所致的腦白質缺血性損傷,是很常見的影像學診斷。LA輕者可以無臨床癥狀,重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目前,有關中老年LA危險因素的研究國內未見報道。本研究旨在探討Hcy、葉酸及維生素B12與中老年腦白質疏松癥的相關性。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LA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各30例。觀察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50~80歲,平均(61.17±8.87)歲,均經頭顱CT或MRI證實為LA患者。對照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50~79歲,平均(61.13±8.22)歲。2組在年齡、性別構成比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不選擇腦出血、腦梗死、血管性癡呆、肝腎功能不全、甲狀腺機能減退、Alzheimer病(AD)等存在高Hcy的患者。
1.2觀察對象觀察組30例研究對象均經過嚴格選擇,入組條件:①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②頭顱CT、MRI證實有LA;③除外中毒、感染、多發性硬化等非血管原因導致的LA;④不選擇正在應用葉酸、維生素B6及B12的患者。對照組:選取年齡、性別與觀察組匹配的非LA神經內科患者。
1.3實驗方法
1.3.1Hcy標本收集及測定采血前1天患者非高蛋白飲食。標本采集空腹肘靜脈血2 ml,30 min內用高速離心機離心,分離血漿和血細胞,冷藏以保證準確測定,3 h內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用循環酶法準確測定血漿總Hcy。試劑盒由北京九強公司提供。
1.3.2葉酸及維生素B12標本采集及測定標本采集空腹靜脈血2 ml,30 min內用高速離心機離心,離心后取得血清。用Beckman公司的自動化學發光儀,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準確測定血清葉酸、維生素B12。試劑盒由Beckman公司提供。
1.4統計學處理應用SAS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觀察組與對照組間血漿Hcy和血清葉酸和維生素B12水平差異采用t檢驗;Hcy與葉酸及維生素B12的相關性采用相關分析。
2結果
2.1Hcy、葉酸及維生素B12測定結果2組血漿Hcy、血清維生素B12及葉酸水平不同,見表1。
2.2統計學處理LA組與對照組間血漿Hcy、血清葉酸及維生素B12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檢驗顯示LA組血漿總Hcy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t=7.36,P
3討論
3.1葉酸、維生素B12與Hcy代謝在體內Hcy主要通過再甲基化和轉硫途徑進行代謝。①再甲基化:以維生素B12為輔酶,在蛋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以5甲基四氫葉酸作為甲基供體,Hcy獲得甲基再形成蛋氨酸;②轉硫途徑:在胱硫醚β合成酶的催化下,以維生素B6為輔酶,Hcy與絲氨酸縮合生成胱硫醚,再進一步生成半胱氨酸和α酮丁酸[2]。可見,Hcy代謝依賴于葉酸、維生素B12等因素,葉酸是影響Hcy水平的最主要因素。如果體內葉酸、維生素B12缺乏,則Hcy代謝發生障礙,導致高Hcy血癥。葉酸是影響Hcy水平的最主要因素,葉酸缺乏時,不僅Hcy的再甲基化減少,還會影響N5,N10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MTHFR)的活性,進一步影響N5甲基四氫葉酸的生成,而造成高Hcy血癥。本研究顯示,LA組血漿Hcy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
3.2高Hcy血癥與中老年LA中老年LA是一種特殊的動脈硬化性腦血管病,國外有報道隨著Hcy水平升高,LA的嚴重程度逐漸增加[3]。在臨床上LA常表現為認知功能障礙、情緒異常、步態異常、排尿障礙、錐體束征和原始反射釋放等。Hcy導致中老年LA主要是通過動脈粥樣硬化實現的。研究發現,Hcy參與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各個階段,從而引起腦血管病,使患者認知功能下降甚至發生癡呆。Hcy導致LA的機制如下:①Hcy損傷血管內皮細胞[4];②Hcy影響血脂的代謝;③導致氧化應激;④激活血小板而促使血栓形成;⑤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⑥蛋白質Hcy化[5]。本研究發現,LA組血漿總Hcy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血漿Hcy水平與中老年LA呈正相關。
引言: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在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高等教育強國的偉大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已近千萬人,高等職業教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占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全球化競爭不斷加劇,對職業人才的職業素質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如何適應社會需求,培養高素質的職業人才已經為各高職院校所重視,然而,在實施職業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卻存在著一些誤區和不足。
一、職業素質的內涵
素質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思想與行為的綜合表現,直到目前,對于素質的定義仍是眾說紛紜,主要的分歧就是素質的分類和包含的內容。本文所講的素質取自《辭海》,其對素質的定義有三種,一是定義為人的生理上的原來的特點;二是定義為事物本來的性質;三是定義為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基本條件。在高等教育領域中,素質應是第三個定義,即素質是大學生從事社會實踐活動所具備的能力。
關于職業素質的定義,百度百科上的解釋為:"職業素質(Professional Quality)是勞動者對社會職業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其主要表現在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個性及職業情況等方面。"這是對職業素質的基本理解,實際上,職業素質是從業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條件基礎上,通過教育、勞動實踐和自我修養等途徑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職業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內在基本品質,如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團結協作、樂于奉獻的合作精神;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反應迅速、判斷準確的思維能力等。職業素質涵蓋的內容比較廣泛,主要由思想品德素質、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社會交往和適應素質以及學習和創新素質構成,其中職業道德是職業素質的核心。職業素質是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其具有職業性、穩定性、內在性、整體性和發展性的特點。
二、高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對職業素質的內涵認識不全面
職業素質是個體的內在品質,其核心是職業道德素質。職業素質具有穩定性、內在性、整體性和發展性的特點。其涵蓋的內容比較廣泛,有的是通用職業素質,比如思想品德素質、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等;有的是行業企業有特殊要求的職業素質,比如身體心理素質、社會交往和適應素質;有的是未來發展性職業素質,比如終身學習能力、創新精神等。目前高職院校在職業素質教育中,關注的僅僅是專業技能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而對職業素質核心的職業道德素質關注不多,甚至不怎么關注,也沒有充分認識到全面職業素質發展的重要性。
2、指導職業素質教育的理念錯誤
就目前高職院校進行職業素質教育的現狀來看,國家戰略層面已經有要求,就是要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但是,對高素質的理解,高職院校尤其是院校的領導認識不統一,不到位,有的甚至很偏頗,具體的表現就是普遍重視培養高技能人才,忽視了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重視行業企業需要職業素質的教育,忽視了通用職業素質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質教育;重視科學文化素質教育,忽視了心理健康素質教育。在偏頗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使得培養的專業人才職業素質不高,不全面,不能得到企業的認可。這也是出現很多企業招不到人和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癥結所在。
3、對職業素質教育的投入不足
國家戰略層面要求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而在實際落實當中,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財政部門和高職院校對職業素質教育的投入還不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財力支持不夠,二是領導重視不夠,三是開展的相關研究不夠,四是領導層對職業素質教育的學習不夠,五是教師在教學中對職業素質教育的重視和投入不夠。
4、職業素質教育師資隊伍能力不足
隨著近些年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迅速發展,使得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達到了空前水平。而這隨之帶來的就是高職教育師資的缺乏,為了滿足招生規模擴大的需要,各高職院校紛紛招兵買馬,擴大教師編制,增加教師數量。而教師的來源絕大多數是應屆的畢業生,他們剛出校門又入校門,缺乏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心理學知識和社會實踐經驗,不具備對學生進行全面職業素質教育的能力水平。即使現在被推崇的"雙師型"教師,也不具備全面的職業素質教育能力,因為他們強調的也僅是科學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素質。
5、職業素質教育的完整體系尚未構建
職業素質教育是個系統工程,系統工程需要完整的職業素質教育體系,而就目前來看,職業素質教育還處于初級階段,理論和實踐的完整體系均沒有得以構建。比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在職業素質教育中應該扮演的角色,承擔的任務并不明確;應該對學生進行哪些職業素質教育,應該如何開展,達到什么要求等沒有明確;學校應該如何開展全面素質教育以及方法、手段等并不明確;對學生從事相關職業需要具備的職業素質并不明確;等等。總支,沒有看到一套完整的對高職學生全面進行職業素質教育的體系。
6、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還不夠深入
通過校企合作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已經是學校和企業的共識,但是如何開展合作確是落實執行當中令人頭疼和尷尬的問題。有些院校為了應付上級考核。或是為了宣傳的需要,和一些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可是根本沒有什么實際的行動。而更多的則是學生在校學習一段時間,然后到企業實習一段時間,出現了很多模式,諸如"2+1"、"2+0.5+0.5"、"2+X"以及半工半讀等。不可否認,這些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提高對行業企業的認知以及提高專業技能水平等方面都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距離對學生進行全面職業素質教育還差得很遠。
總支,為了實現國家的人才發展戰略,目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中的職業素質教育還任重道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高等職業院校以及企業都要給予高度重視,認真開展職業素質教育研究,積極配合職業素質教育研究;給予更多的人、財、物力投入;積極的進行學習,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職業素質教育理念;構建完整的職業素質教育體系,共同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郭元晟. 高等職業院校的職業素質教育[J]. 畜牧與飼料科學業, 2016.01:72-74.
[2] 田曉卿. 對加強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工作的思考[J].中國農業教育,2014.02:37-39.
1.對國防生的解析
“國防生”一詞最早出現于1998年,實質是為軍隊輸送人才。《國防生教育管理規定》中對“國防生”的定義是:“軍隊根據生長干部補充需要,依托普通高等學校培養、享受國防獎學金、畢業后定向分配到軍隊工作的地方大學生。”國防生成長要經歷地方高校、軍校培訓和部隊任職三個階段。在地方高校階段被稱為“國防生”;當其進入軍校培訓階段,就稱為“國防生學員”;到部隊崗位任職后,稱為“國防生干部”。
2.對素質的解析
《辭海》中對“素質”的解釋:“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來特點和原有基礎。在心理學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特點,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條件,但不能決定人的心理內容和發展水平。人的心理來源于社會實踐,素質也是在社會實踐中逐漸發育和成熟起來的,某些素質上的缺陷可以通過實踐和學習獲得不同程度的補償。” [2]該解釋從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層面闡釋了素質的含義。軍事基礎素質正是從社會層面來理解的。
3.對軍事素質的解析
軍事素質是指在軍事方面具備的素質,其代表性觀點主要有三個:一是《中國人民軍語》把軍事素質定義為:“軍隊建制單位或個人在軍事方面所具有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通常指軍事理論、軍事技術、戰斗作風、組織指揮、管理教育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3]二是李秉橋所認為的:“軍事素質是指軍人從事業務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組織軍事活動的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條件,是軍人區別于其他人員的顯著特征。可分為一般軍事素質和特殊軍事素質。” [4]三是倪永勝所認為的:“軍事素質是構成軍人履行職責能力諸要素的質量,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講,軍事素質是政治思想、軍事體能技能、文化知識、心理生理諸素質的總和。從狹義上講,主要指軍人的組織謀略、技術技能、戰斗意志和作風等。”[5]筆者認為,軍事素質就是指軍人履行軍人職責所應具備的基本品質。是軍人素 質中最核心的部分,體現了軍人職業 本質。一般可將軍事素質劃分為軍事基礎素質和軍事專業素質兩類。其中,軍事專業素質是指軍人從事具體專業工作要具備的素質。如履行航空四站保障崗位職責的軍官必須具備較強的四站保障裝備管理、組訓和維修等方面的知識技能。
4.對軍事基礎素質的解析
如上所述,軍事基礎素質是軍事素質中有別于軍事專業素質的另一部分,對后續軍事素質的形成具有奠基支撐作用。相較軍事素質而言,軍事基礎素質的內涵更豐富,外延更小,基礎性、穩定性和通用性特征明顯。在軍事基礎素質中,素質是“屬”,軍事基礎是“種差”。軍事基礎是軍人軍事職業發展的起點。筆者認為,可采用屬加種差的方法給軍事基礎素質下定義,即軍事基礎素質是指軍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軍營文化環境和軍事教育訓練影響,通過自身認識和軍事實踐所養成的比較穩定的軍事職業發展基本品質,它是所有軍人均應具備的品質。主要包括堅定的政治素質、系統的軍事基礎知識、良好的身心素質和嫻熟的軍事技能等。
二、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的概念和內涵
根據對以上相關概念內涵的理解,筆者提出了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的概念,明確了其基本內涵,在如何把握內涵方面提出自己的見解。
1.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的概念
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是指依托普通高校培養、畢業后定向分配到軍隊工作的地方大學生,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軍營文化環境和軍事教育訓練的影響,通過自身的認識和軍事實踐所養成的比較穩定的軍事職業發展的基本品質。
2.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的內涵
一是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具有鮮明的職業性。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是其職業發展的基礎,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的養成和提高,既離不開軍人個體的生理前提,又需要接受系統的軍事教育。應該說,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既是在軍事職業化過程中養成的基本品質,也是軍事文化以國防生為對象的再生產。其軍事基礎素質直接受軍事發展水平的制約,既要反映部隊建設的需要,又要為軍隊建設發展服務,因此,具有鮮明的軍事職業特色。
二是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在國防生履職盡責中具有根本支撐作用。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是其軍事職業發展的基礎和起點,是國防生作為軍人必備的一種基本品質。不管是指揮類還是技術類國防生,對他們均有著共同的軍事基礎素質要求。概括地講,軍事基礎素質主要包括軍人意識、軍事體能、軍事基本技能、軍事基礎知識、軍事基礎職業能力5個方面,主要通^包含軍事理論、軍事體育和軍事技能三個部分在內的軍事基礎課程的學習而獲得。缺少這些基本素質,就會影響個人的軍人職業發展,甚至被淘汰。
三是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一旦形成,便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因為,國防生在軍事基礎素質養成的過程中,個體不僅要經過反復多次的內外化活動的長期鍛煉,還需要個體本身逐漸獲得一定的心理結構。這一心理結構具體是由知(認識、觀點、信念)、情(需要、沖動、體驗、情感)、意(自制力、毅力、自覺意志)、行(技能、行為、習慣、創造性實踐)等因素所組成。其穩定性如何,正好可以作為識別是否為素質及評價素質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尺。需要說明的是,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的穩定性并不否定它的發展性,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只有具有相對穩定的素質,才有進一步獲得發展及提高的可能;也只有具備繼續發展的素質,才能進一步鞏固自身良好的軍事素質。
四是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具有一定的內隱性。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不是外在于人的,而是在軍事教育訓練影響下引發的國防生個體內部身心發展而養成的品質,它是國防生個體通過有意識地認識軍事文化并在實踐中逐漸轉化、積淀而成的身心發展品質,這一素質雖然是在軍事活動中逐漸形成的,但是卻以品質的形式而存在,這主要指的是軍事文化向個體身心發展的轉化。
參考文獻:
[1] (德)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第一卷)[M].北京:出版社,2005.
[2]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1989年版)[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
現今,常用就業率的高低作為標準來衡量某一高職教育專業開辦是否成功。但高職教育如果片面追求高技能,去實現零距離就業,那么高職教育將淪為企業的崗位培訓,失去其教育的屬性。
1.從用人單位對雇員的要求來看
至少包括素質和能力兩方面的要求前者往往是隱性的,后者則是顯性的,可考量。有的學校將“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中的就業要求,片面地理解為僅包括可考量的技能的要求,于是,試圖在課程設置方面努力達到與應用場景“零距離”,努力培養學生的技能,將非常有限的教育時間投放在企業所擅長的業務培訓領域。用人單位往往認為許多崗位的新手通過企業上崗前的培訓和幾個月的幫帶便可成熟了,而用人單位非常重視的思維、性格、意志、職業操守等素質,卻無法通過內部培訓來培養。因此,用人單位往往在大學生招聘中找到素質較好的苗子進行業務培養。高職教育這種舍本逐末的做法若持之日久,則會因其業務技能培養與企業培訓相比較效率低下而失去存在的部分價值。
2.從調研的專業角度來分析
要與三年后業態的用工需求“零距離”,是難以達到的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指導下,高職各專業通過對目標市場進行專業需求調研,描繪出崗位的關鍵能力需求,并通過課程來體現,自我要求高者提出“零距離”。這種借鑒STP營銷思路的專業建設思路,比起之前完全按照學科體系、無視用人單位需求閉門造車式設置和建設專業的做法,無疑是先進很多。但這種思路需要對至少后三年的用工需求和能力要求進行精確預測,而人才市場與其他市場一樣存在著許多變數,基本上是難以實現的。
3.從學生個體作為人的生存和發展需要來看
就業或許可以說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應視為全部僅盯住某一類崗位的入職要求來指引學生,也存在著給受教育者帶來難以應對未來變化的潛在風險。美國勞工部一項研究預測,現在20歲的年輕人在今后一生的工作時間內,職業的轉換將會達到6~7次之多。這種情況表明,一個人一輩子固定在一種職業或一個工作崗位上的時代即將消失,我國社會也發生著同樣的變化。職業或崗位的變換并非無條件的,它要求變換職業或崗位的人能適應變化了的環境、變化了的工作,否則就有失業的危險。從這個角度來看,高職教育至少應從促進學生能力素質的持續發展出發,在高素質的基礎上追求高技能,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注重培養大學生職業素養
從就業市場和高職學生終身學習這兩種需求從發,高職院校可分析自身教學活動所提供的服務產品在教育服務市場的比較優勢,進而從專業素養和職業素養兩個維度來設計服務產品。下面,以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討這種專業設置思路。在教育服務產品提供者市場上,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目前主要競爭對手是本科層次的體育學院和其他類型的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職業技術學院與本科層次的體育學院在教育服務市場上的競爭區別主要是職業化教育和學科應用化教育;與其他類型的職業技術學院相比,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有明顯的區別優勢———體育類教育服務。因此,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比較優勢在于其提供的教育服務是體育類及職業化。將這兩大比較優勢進行內涵上的豐富,并形成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服務產品選擇和設計時應考慮的兩個維度:體育素養和職業素養。
1.體育素養
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是體育類院校,以體為本,這也是與其他類職業院校競爭的比較優勢之一。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教育服務產品應強調對體育素養的培養。《辭海》對素質一詞的定義為:
(1)人的生理上的原來的特點;
(2)事物本來的性質;
(3)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基本條件。在高等教育領域中,素質應是第三個定義,那就是大學生從事社會實踐活動所具備的能力。素養和素質含義接近,但素養與素質相比更強調后天不斷修習涵養的作用,即學習提高的重要性。在“中國知網”中,搜索學術定義———“體育素養”有不少定義,但都是從別的角度去定義這一名詞的。在此嘗試定義適合于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培養人才使用的體育素養:經過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培養,學生或學員在體育技能與行為、體育知識與意識、體育個性與品德等方面形成并可持續發展的綜合素質與修養。這一定義先在此提出來,可在日后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其內涵。具體來說,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培養人才所提及的體育素養至少應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體育技能與行為,
(2)體育知識與意識,
(3)體育個性與品德。上面三項中,前兩項屬于顯性體育素養,可以通過各種課程考試成績、職業證書(如某項社會體育指導員證書)來證明,或者通過專業考試(如筆考或技能考試)來驗證;后一項屬于隱性體育素養,體育對人格培養作用已有諸多論著,在此不再轉述。一般來說,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都會注重對學生顯性體育素養的培養,使得學生有一技之長,但往往忽視對學生隱性體育素養的有意識培養。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隱性體育素養的提升會使其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2.職業素養
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是職業型院校,以市場為導向,是體育職業技術學院與其他類型體育院校競爭的比較優勢所在。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教育服務產品應強調對職業素養的培養。在“中國知網”中,搜索學術定義———“職業素養”(Occupationalquali-ty)并不多,有一條定義較接近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培養人才使用的職業素養定義: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根據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具體情況,將上述定義進行一定的修正,得出合適于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培養人才使用的職業素養定義:經過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培養,學生或學員成為該專業方向所瞄準的職業或行業的入門人時初步具備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具體來說,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培養人才所提及的職業素養至少應包括如下四個方面:
(1)職業技能。如從運動員轉變為健身教練,需要有能力將運動技能轉化為指導技能。
(2)職業意識(或思想)。
(3)職業行為習慣。
(4)職業道德。上面四項中,第一項屬于顯性職業素養,是支撐職業人生的表象內容;后三項屬于隱性職業素養,是職業素養中最根基的部分。職業技能是通過學習、培訓比較容易獲得。例如,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可以通過三年時間使得學生掌握體育、計算機等屬職業技能范疇的入門技能,并在實踐運用中日漸成熟而成專家。而隱性職業素養代表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作風和職業態度等方面,雖然看不見,但決定著外在的顯性職業素養。決定一個技能人才長遠發展和成就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技能,而是其職業素養。從教育服務產品的角度來說,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在教育服務市場的產品功能定位便可視為致力于提高學生(或學員)的體育素養和職業素養。
3.二個維度建立起核心競爭力評價模型
將上面分析得出的二個維度作為四象限分析法的坐標,便可得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服務產品的核心競爭力評價模型。在模型圖(篇幅所限,圖略)中,共有四個象限,各代表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教育服務產品(專業)在學生體育素養和職業素養兩方面的提升作用大小的組合,Ⅳ象限表示體育素養和職業素養兩方面的提升作用都較大,是教育服務產品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努力方向。
三、以職業素養和專業素養評價專業建設的合理性
這種職業素養和專業素養的評價思路,相對于目前流行的用就業率作為評價標準來說,更為科學。除了提升學生就業水準和獲取更多更準的就業信息外,就業率往往由許多教育機構所不可控的因素決定,如宏觀經濟、微觀經濟中細分行業及企業的年景、學生原有基礎、學生及家長所擁有的有利于就業的社會資源、偶然因素等,這些因素在培養人才的三年期間變數極多。用由這些因變量決定的就業率來否定或肯定某個教育服務產品,明顯是不科學的。此外,這種評價思路往往更注意其隱性素養的培養,更有利于創建專業特色。例如一些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有市場營銷專業方向,這一專業從表面上來看見似乎與體育不沾邊,幾乎無法與其他院校同類專業競爭時形成優勢。但如果這專業注重對學生的體育個性與品德等這些隱性體育素養進行有意識培養,則可以在國內各大高校的市場營銷專業比較中獨樹一幟,形成巨大的比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