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6 10:58:5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醫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治未病”一詞最早出現于《黃帝內經》?!端貑?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安恢我巡≈挝床 卑ㄎ床∠确馈⒓炔》雷儭⒂蠓缽腿齻€層次的涵義。不僅要治病,而且要防?。徊粌H要防病,而且要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或延緩疾病進展、復發和并發癥的出現,這樣才能掌握防治疾病的主動權,達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術”。
1 未病先防
開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過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對有強直性脊柱炎家族史的群體要重點宣教。可以用開設講座、印發宣傳小冊子、科普文章等方式開展有中醫藥特色的健康教育。
中醫有豐富的理論,包括飲食起居、健身運動如慢跑、打乒乓球、打太極拳、騎車、游泳、快走、散步。情志調攝、勞逸結合等方式,保持良好心態,避免精神刺激,過度悲傷等。因不良心態能降低機體免疫力,從而誘發本??;而患病后,情緒波動可加重病情。這充分說明精神(或心理)因素對本病有重要影響。因此,保持平和心態,維持機體正常免疫功能,對預防強直性脊柱炎發生或復發非常重要。
2 中醫調養
針對強直性脊柱炎高發人群,采用中醫體質辨識[1]和體質調養進行體質化干預,如食療(藥膳)、運動(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 、五音療法、家庭或自我經絡推拿、艾灸、膏方等。通過早期及時干預,使易發生風濕類疾病的偏頗體質恢復為平和體質,可降低強直性脊柱炎發病率。
3 既病防變
臨床運用“辨體―辨證―辨病”三位一體模式,實施體質辨識,根據體質采取中藥、針灸、推拿、督灸、藥浴、火罐、整脊等中醫治療方法。針對患者不同體質進行體質化中醫體質調養,改善偏頗體質,使其恢復平和體質,最終使機體免疫力恢復正常,抗風寒濕邪能力增強。阻斷或延緩疾病進展、復發和并發癥的出現,避免因延誤而致病情加重后導致脊柱畸形而帶來的痛苦,提高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生活質量。
4 愈后防復
強直性脊柱炎屬于風濕病范疇,是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中的一種。病變主要累及骶髂關節,引起脊柱強直和纖維化,造成彎腰、行走活動受限,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肌肉、骨骼病變。同時伴有自身免疫功能紊亂,屬自身免疫性疾病。風濕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醫學上是一類慢性遷延性疾病,病情容易反復。因此,中醫干預效果明顯,在緩解期定期進行整脊、針灸、推拿、督灸、藥浴、膏方等中醫體質調養,可明顯降低復發率。
5 討論
中醫“治未病”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良好的社會效益。對患者而言,通過提高生活質量和生活能力,增加個體為社會做貢獻的時限與數量,創造更多社會價值,為國家節省大量治療費用和醫療資源。中醫“治未病”理念在臨床各科疾病的預防、治療中都具有重要意義,甚至可以指導人類已知所有疾病的預防、治療和保健。
1強調運動,寓養于動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運動對調整機體心肺功能、神經、內分泌、物質代謝有益,且早已為人們廣泛應用于許多疾病的防治。遠在公元前6世紀華佗就有“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其極耳。動則谷氣全消,血脈流動,病不得生”的精彩論斷。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提出糖尿病患者應該“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王燾亦云:“消渴病人不欲飽食而臥,終日久坐……人欲小勞,但不可強所不能堪耳。”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運動可增強心肺功能;增強末梢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謝;增強脂肪分解,減少脂肪堆積;增強機體的運動能力及體力;消除應激,改善神經功能狀態;預防或控制并發癥的發生發展。
2注重食養,法于宜忌
《黃帝內經》早已確立了有關飲食宜忌的基本原則,經過后世的不斷完善,現已成為中醫養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飲食養生法對防治消渴病尤為重要。因飲食失宜是消渴病的首要致病因素,如《素問·奇病論》云:“此人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唐·孫思邈指出:“凡積久飲酒,未有不成消渴……三觴之后,制不由己,飲啖無度……在人何能不消渴?”并在消渴病的防治上提出:“安身之本,必須于食……為知食宜者,不足以余生?!薄捌渌饔腥?一飲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雖不服藥而可無他,不知此者,縱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王燾《外臺秘要》亦記載:“消渴之病特忌房室、熱面并干脯一切熱肉、粳米飯、李子等?!笨梢娫谖覈糯鷮ο什★嬍朝煼ǖ恼J識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在飲食的調配方面,中醫養生學家提出,不同的食物性味不同,歸經不同,所含的營養成分以及所起的作用亦不同,如“酸入肝,苦入心,辛入肺,甘入脾,咸入腎”等。針對消渴患者的飲食,必須做到以下4個方面:一是慎和五味,二是合理搭配,三是飲食清淡,四是固定的時間和一定的規律。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人體的復雜需求,維持氣血陰陽平衡而治療消渴病。飲食療法對糖尿病的治療十分重要,一切患者都必須首先要采用飲食療法。輕型患者可以不用藥物,但不可不調控飲食。研究證明,合理的飲食在糖尿病的治療中可減輕胰島負擔,降低餐后高血糖;減肥,糾正已發生的代謝紊亂。故有些國外學者把糖尿病飲食提到健康長壽的高度,即糖尿病飲食量和質的安排不僅對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而且對所有人也都是有益的,也同樣有預防糖尿病的積極作用。
3順應自然,四時調養
中醫學認為,糖尿病的發生是由體內陰陽水火失衡而致,明·趙獻可云:“人之水火得其平,氣血得其養,何消之有?”認為糖尿病致病因素包括內因和外因2個方面,外因即秦景明所言:“外感三消,即燥火三消與濕火三消。”他在《癥因脈治》中又云:“燥火三消之因,或赫義之年,燥金從令;或干旱之歲,燥火行權;或秋令之月,燥金太過,燥火傷人。”又曰:“濕火三消之因,酒濕水飲之熱,積于其內,時行濕熱之氣,蒸于其外,內外合受,郁以成熱,濕熱轉燥,則三消乃作矣?!笨梢姇r令之邪傷及人體,皆可引起消渴之疾。因此順應四時寒暑陰陽變化規律,調整機體陰陽對糖尿病的防治十分重要。對此,《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于庭……以使志生……養生之道也。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養長之道也。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養收之道也。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極亟奪,此養藏之道也?!标U明了“順四時而適寒暑”、“服天氣而通神明”的人體陰陽消長與自然界變化息息相關的道理。又如《千金翼方》說:“一體之盈虛消息,皆能于天地,應于物類。”強調順應自然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規律,做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借以提高人體對外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4起居調攝,固精護生
起居調攝、固精護生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一是起居有常,中醫養生學認為:“天地升降惟陰陽升降而盡之矣,人亦應之?!币虼?,作息制度必須符合上述陰陽消長規律,順四時不同而定起臥規則,反之則病作矣。如果起臥無常,則可影響人體內氣血陰陽的正常生理狀態,對糖尿病起推波助瀾的作用。二是審慎房幃,謹防勞傷,房室過度會耗損腎精,精生氣,氣生神,營衛周身,莫大于此,故養生必須審慎房幃以保其精。特別是糖尿病患者更應引以為戒,如《千金方》云消渴乃由“盛壯之時,不自慎惜,快情,極意房中,稍至年長,腎氣虛竭……此皆由房室不潔之所致也”,“若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散其真,耗其神,則火因水渴而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消渴之病情加重矣”。三是居處與衣著適宜,歷代養生學家都很重視居處環境與衣著的選擇。糖尿病主要以燥為成因,《內經》云“燥者濡之”,因此,居處環境應保持潤而不燥,但不能過于潮濕。衣著的選擇應順應四時寒暑而增減衣服,時時預防外感,因外感能誘發和加重糖尿病。
5調神養生,愉悅情志
【關鍵詞】 中醫;藥膳;急性閉角型青光眼
【中圖分類號】 R779.6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09-0164-01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是以頭眼部突然劇烈脹痛,視力驟降,瞳孔散大,眼壓增高為臨床特征的致盲性眼病,屬中醫學“綠風內障”范疇。常雙眼先后或同時發病,多見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發病多與情志改變,季節轉換或氣候突然變化有關[1]。其理想的治療是既能控制眼壓,又能防治視功能損害,但臨床上部分患者雖然眼壓已控制在正常范圍,但其視功能仍繼續損害,且尚無有效治療方法。中醫對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的特色主要體現在精神調養、生活起居、飲食調護等各方面,而藥膳在飲食護理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按照不同疾病機體的寒熱虛實及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特點,選用不同性屬的食物來配合調養、治療,在防治療疾病過程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系統掌握藥膳的理論知識,是提高飲食護理水平的基礎
1.1掌握藥膳的理論知識
廣州地處嶺南地區,民間普遍重視食療以防病治病?;疾∫院螅颊呒凹覍俑窍M私饧罢莆崭嘤嘘P飲食配合、輔助治療及康復的理論知識。而在臨床護理中,以往所學的有關飲食療法的理論知識遠遠不能滿足臨床護理工作需求,為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質量,針對臨床飲食指導知識尚缺乏深度,實際指導能力不足等問題,自覺學習與眼科中醫藥膳的相關知識,為提高臨床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飲食護理水平奠定了理論基礎。
1.2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藥膳的特點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發病主要為邪熱犯內,肝膽火熾,熱極生風,風火上攻頭目,神水積聚而致,或情志內傷,肝失疏泄,肝郁氣滯,郁久化火,氣火上逆,神水淤滯所致?;蚴仁撤矢屎裎?,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水濕內停,聚而成痰,痰郁化熱,痰火互結,神水不暢而致。故疏肝理氣、養陰柔肝、健脾祛痰、利水明目、補益肝腎在本病食療中有重要作用。飲食護理,是以中醫藥“四氣五味”理論對食物分類,并在辨證的基礎上,根據閉角型青光眼的不同的病因、病證,因人、因時、因地選擇不同飲食的調養,把合理的食物、藥物種類科學搭配,做到飲食有節,以改善不良體質或協同藥物的效能配合治療,維護健康、輔助藥物防治視功能損害,預防疾病的復發。臨床主要通過健康教育的形式,將這些健康的飲食理念傳授給患者及家屬,使飲食護理真正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起到協同治療的效果。
2 辨證論膳是提高飲食護理效果的關鍵
2.1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藥膳的基本原則
飲食調理,飲食宜忌是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的重要特征。主要按照中醫學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寒之、寒則熱之等原則指導飲食護理。肝經風熱者,宜選涼肝熄風,清熱利竅,涼性寒性的食物,忌溫熱辛燥食物;肝郁氣滯者,宜選疏肝解郁,利氣明目的平性食物,忌溫燥傷陰食物;痰火上擾者,宜清熱瀉火,祛痰和胃,忌濕熱生痰食物;虛風內動者,宜選滋陰養血,柔肝熄風,忌辛燥傷陰食物;水濕停滯者,宜選健脾利水,活血明目食物;肝腎虧虛者,宜選補益肝腎,開竅明目的食物,總之,在辨明寒熱虛實證后,抓住主要矛盾配合食療,以防止飲食失誤而加重病情或纏綿難愈。
2.2 辯證施膳[2]
臨床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評估屬何種證型、病損何臟,以及個體體質、氣候、飲食與生活習慣等基礎上,確定藥膳膳的原則,為患者及家屬提供相應的飲食指導。
2.2.1肝火攻目證
證見頭痛如劈,視力驟降;眼壓升高,眼瞼紅腫,混合充血,角膜霧狀混濁,前房淺,虹膜腫脹,瞳孔散大,前房角黏連;伴有惡心、嘔吐等全身癥狀;舌紅苔黃,脈弦數。選用決明子、、桑葉、淡竹葉、檳榔、綠豆、白茅根、苦瓜、西瓜、雪梨等清熱瀉火,平肝熄風之食物??捎昧缪蚪欠?.5g,車前子9g,白9g,將車前子,白用清水250ml,煎至50ml,隔渣取汁,沖羚羊角粉內服,1日1次。
2.2.2 氣火上逆證
證見頭眼劇烈疼痛,視力驟降,眼壓升高,混合充血,角膜霧狀混濁,前房淺,虹膜腫脹,瞳孔散大,前房角黏連;伴有胸悶噯氣、惡心、嘔吐,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選用青皮、白梅花、白、佛手、芹菜、黃花菜、旋覆花、玉米須、芹菜、山楂等清熱、疏肝、解郁食物。可用制香附5g,佛手5g,雪花梨1個。將制香附,佛手研成細末,雪花梨去皮,切開去核,各放1/2藥末,將梨合上,置燉盅內,用大火蒸10分鐘。去藥末吃梨,1日1次。
2.2.3 痰火郁結證
證見頭眼脹痛,視力銳減,眼壓升高,睫狀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霧狀混濁,前房淺,虹膜腫脹,瞳孔散大,前房角黏連;動則眩暈,嘔吐痰涎;舌紅苔黃,脈弦滑。選用貝母、天竺黃、桔梗、陳皮、厚樸、萊菔子、甘蔗、橘子、絲瓜、蘿卜、香櫞降火逐痰等食物??捎勉^藤50g,升麻5g,白術30g,冰糖20g。將白術加清水300ml,煎至100ml,加入鉤藤、升麻,文火煎至50ml,放入冰糖,熔化后內服,1日1次。忌食肥甘厚味,煎炸燥熱之品。
2.2.4 虛風內動證
證見頭眩脹痛,視物昏朦,虹視,失眠耳鳴,五心煩熱,口燥咽干,舌質紅,舌苔少,脈細數。宜選用谷精草、羊肝、枸杞子、牡蠣、鮑魚、青茄子、甲魚、天冬、麥冬、桂圓肉等滋陰養血,柔肝熄風等食品??捎蒙瘺Q明25g,生地黃20g,10g,蜂蜜15ml。上藥用清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加入蜂蜜后內服。1日1次。忌食生冷、瓜果、冷飲及難消化的食品。
2.2.5 水濕停滯證
證見目脹隱隱,干嘔吐涎,食少神疲,四肢不溫,眼瞼水腫,小便不利,舌質淡,舌苔白,脈弦。宜選用扁豆、薏苡仁、土茯苓、豌豆、赤小豆等健脾利水,活血明目之品。可用茯苓30g,蕎麥粉250g, 用茯苓磨成粉,加水適量,與蕎麥粉一起做成饅頭,作為早、晚餐食用。
2.2.6 肝腎虧虛證
多見于青光眼所致之視神經萎縮,或青光眼手術或藥物治療后雖眼壓控制,但視功能仍減退者,兼見頭暈耳鳴,失眠健忘,腰膝酸軟,舌質淡,舌苔白,脈細無力。宜選用首烏、枸杞子、山藥、女貞子、酸棗仁、木耳、熟地黃、梗米、核桃、蜂蜜等補益肝腎,開竅明目等食品??捎猛酶?5g,枸杞子45g,將兔肝,枸杞子洗凈,兔肝切片,同入油鍋文火生炒,調味,佐餐食用。忌食腥膻、甜膩、油膩等助長濕熱之品。
2.3 隨證施膳,鞏固療效
飲食調護應是動態調護,根據疾病不同階段及病情變化,及時予以調整,飲食護理的重點應是輔助康復,防止疾病復發。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患者的機體處于康復或鞏固療效階段,而患者及家屬往往忽視患者的體質及脾胃的吸收功能,誤認為病后都應大補特補。故康復期應繼續注重飲食指導,告知患者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使機體的代謝功能發生障礙,同時營養物質的消耗增大,雖應補充營養,但病后胃氣薄弱,適宜的飲食可以避免增加脾胃負擔,鞏固療效。故飲食宜清淡,易消化而富于營養,多食含豐富維生素、蛋白質的食品。同時,還要指導患者及家屬在藥膳治療過程中保持大便通暢;調適情志;飲水適量;慎飲茶和咖啡,節制飲酒和戒煙以防精神過度興奮,以致促使青光眼發作。忌甘厚肥膩辛辣及腥膻發物,避免聚濕生痰,蘊積內熱,影響脾胃及各臟腑的功能而導致疾病復發。
3 討論
藥膳學是中國民族文化的瑰寶,是中醫藥學頗有特色的分科,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根據治療、康復、養生保健的需要,將適當的有藥用功效的食品和適當的中藥與食品配伍應用于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輔助治療,指導患者及家屬運用各種烹調技術,制成具有一定色、香、味和特定功效的食品,這種有別于普通食品的藥膳,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功效外,還具有一定的調整人體臟腑氣血陰陽、健身除病功效,容易被患者及家屬理解和運用。而通過飲食的健康宣教使命患者和家屬認識藥膳學知識,有助于發揮藥膳在防治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中的重要作用,豐富了防治青光眼視功能損害的途徑。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也越來越強烈地期待長壽和健康,尤其是老年人,其健康意識實現了進一步發展更新。中國傳統醫學中對于老年健康保健的論述較為深入,盡管其基本理論和方法的論述都較為分散,但總結起來都可歸結為對于如何攝身的論述。中國傳統醫學中所涉及的養生之道在中醫學發展歷史中,對于老年人的健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就根據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征以及常見病情況,探討分析了中國傳統醫學理論和方法在老年人日常養生保健過程中的應用價值。
1 保持活動,活筋通脈
中醫學中的多運動指的是定時參加一些體育運動,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正是這一基本原則的具體體現。中醫學名醫華陀曾指出:“人身常動搖則谷氣消,血脈通,病不生,人猶戶樞不朽是也”。華佗以前人所述“導引”理論為前提,編制了一套“五禽之戲”,并由其弟子吳普進行了廣泛的推廣。“五禽之戲”作為老年人健身的一大法寶,得到了廣大老年人的廣泛認可和推廣,而易筋經、太極劍、太極拳、廣播體操等其他健身項目,也都較為適合老年人,是具有舒筋活血、延年益壽功能的運動項目。只要老年人能夠堅持不懈地長時間規律運動,則不僅能夠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而且有助于部分慢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2 節欲慎色,固存腎元
中國傳統醫學理論認為,腎精作為人體活動的基本能量來源,秉受于先天,補充于后天,會對人體的老、壯、長、生的過程產生直接的影響,因而不可妄動,因此,節欲存精,則能夠保先天之本,進而達到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目的。通常情況下,中醫學名醫都普遍認可節欲固精的重要作用,“順其自然”指的就是注重養身固精者,則必然老而不衰,筋骨勁強,靈敏多智,精神健旺,腎氣充盈[1]。
3 注意節食,平衡飲食
飲食調節也是一項重要老年病防治措施,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其消化能力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多食則難消。所以,中國傳統醫學理論大都主張清淡飲食,反對過食辛辣、膏粱厚脂,同時,十分強調避免暴飲暴食,注重適當進食,其主要目的都在于保護脾胃功能。中醫學醫療主張脾主運化,屬生化氣血之源,為后天之本,并主肌肉四肢。從老年保健觀點來看,老年節食應注重下述幾點問題:第一,對飲食量進行適當控制,避免過饑或過飽,因過饑或過飽都會對老年人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而應得到注意。第二,注重五味調勻,避免偏食。五味主人之五臟,五味調勻有助于人體五臟功能保持協調平衡。尤其是老年人,因其自身臟氣衰弱,一旦飲食有所偏頗,則必然會誘發疾病。由此可見,飲食均衡對于老年人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2]。
4 調節情志,力求“戒怒”
中國傳統醫學理論認為,人有驚、恐、悲、思、憂、怒、喜七種情志的變化。人體通常情況下對于不同的外界事物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這是精神活動的正常范疇,只有在受到長期、過強或突然的情志刺激的情況下,才會發生氣血臟腑功能障礙,進而誘發疾病。對于老年人來說,因其腎精已衰,本已存在腎水無法涵養肝木的病理基礎,因而應注意避免七情受到過大刺激,日常生活中注重情志調節,特別要注意戒怒,因為怒為肝所主,如果肝氣過旺,肝陽亢旺,則會導致人善怒、性躁,肝氣橫逆,進而造成臟腑功能紊亂,發生病理改變。由此可見,老年人在日常生活過程中,需保持與世無爭、樂觀、祥和、歡樂的思想境界,對情志變化進行控制和調節,從而達到預防疾病和保持身體健康的目的。
5 總 結
綜上所述,多動、慎色、節食、戒怒是中國傳統醫學理論中,老年人保健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這四者之間具有不可分割性,主要老年人能夠堅持不懈,全面施行,則必然能夠達到調勻氣血,安和五臟的目的。
[關鍵詞]中藥;毒副作用;原因;合理應用
1 有毒中藥的概念
1.1 有毒中藥泛指一切中藥:《醫學問答》曰:“夫藥本毒物,故神農辨百草謂之嘗毒,藥之治病,無非以毒拔毒,以毒攻毒”,張景岳所謂的“藥,謂草木蟲魚禽獸之類,以能治病,皆謂之毒”,“大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稱之為毒藥”皆是將防治疾病的所有中藥稱之為“毒藥虻”。清代醫家徐靈胎指出:“雖甘草、人參,誤用致害,皆毒藥之類也。”就連老百姓也明白“是藥三分毒”的道理。
1.2 有毒中藥指藥物的偏性:《內經》指出;“藥以治病,因毒為能,所謂毒者,因氣味之有偏也,蓋氣味之偏者,藥餌之屬也,所以去人之邪氣”?!渡褶r本草經》將365種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品,認為上品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中品無毒或有毒斟酌其宜;下品多毒,不可久服。以上說的上、中、下品及“大毒”、“常毒”、“有毒”、“小毒”及“無毒”均指藥物的偏勝之性。其中“大毒”或“下品”還應包括毒副反應,“無毒或小毒”及“上品”指作用平和,一般無毒副作用或毒副反應很小的藥物。
1.3 有毒中藥指容易出現毒副作用的中藥:《神農本草經?序》:“若用毒藥療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為度”;“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這里的“毒藥”指的是容易出現毒副作用的“有毒中藥”,指狹義的“有毒中藥”,與前兩種“有毒中藥”(廣義的)性質上有別?!渡褶r本草經》中進一步提出了“有毒中藥”用藥的基本原則,并指出應當采取炮制法制約其毒性?,F代醫學認為,毒性作用是藥物固有的,在劑量過大或蓄積過多時可表現為危害性反應,主要包括致突變性、致畸性、致癌性、特異質反應、變態反應、毒性反應六大部分。在一般情況下,藥物毒性是可以預知的,但不一定可以避免。除藥物本身具備毒性作用外,毒性主要與藥物的用量、時程及用藥對象的個體特質密切相關。藥物的副作用是指在規定劑量范圍內,用藥后產生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作用,主要包括副反應、停藥反應與后遺效應。顯然,藥物的毒性作用與副作用不同。現代《普通毒理學導論》明確指出:“藥物的任何作用,對健康和非適應癥的人都是具有毒副作用的;在這種情況下,藥物具有毒物的性質”。只有樹立了這種觀點,才能糾正人們普遍認為“中藥無毒性”的錯誤觀念,而且十分必要。
2 中藥毒副作用的主要原
2.1 藥物是否對癥:在臨床中醫師診療過程中,處方用藥是否嚴格按照中醫的辯證論治的基本原則,明確的診斷,對病癥按中醫藥學理論合理使用中藥,只有這樣,才能產生良好的治療效果,對人體產生積極有益的治療作用,也不會產生毒副作用。反之,診斷不明,用藥不合理、藥不對癥、違背了中醫的整體觀念、辯證施治和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使用中藥的基本原則,就很容易導致新的病理偏向,產生毒副作用,對人體造成傷害。如近年吵得沸沸揚揚的龍膽瀉肝丸所致對人的腎損害作用,更被一些人視作中藥不良反應突出的典型例證,但至今未見龍膽瀉肝丸,如何按中醫藥學理論使用所致腎損害的病例報道,只見一些西醫醫院使用的有害報道,豈知,龍膽瀉肝丸作為一種藥物,可為中藥,亦可為西藥,不顧中醫藥學理論,只按西醫藥學理論而使用,那么它所出現的對人體傷害作用,只能稱為西藥龍膽瀉肝丸的毒副反應,實不能稱中藥龍膽瀉肝丸的毒副反應。故前人曾告誡:“藥物用之得宜,皆有功力;用之失宜,參術亦能為害?!敝挥性谡_掌握運用中醫的整體觀念、辯證施治這一有力法寶下,在中藥師嚴格的規范操作合理運用下,才能減少和降低中藥的毒副作用發生。
2.2 炮制方法不合理:采用正確的方法炮制的中藥可以降低藥物毒性,而不合理的炮制又可能導致藥物的毒性增強。如烏頭與附子內服都用炮制品,炮制目的主要是減毒,若炮制的火候不夠,不嚴格按照炮制規范要求操作,所用輔料不符合炮制范圍,則炮制品容易發生中毒反應。
3 正確認識中藥的毒副作用
中藥經歷了幾千年的用藥實踐,肯定了它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認為中藥沒有毒副作用的觀點,是錯誤的,不正確的。使用藥物必須以保證安全并取得預期療效為原則。如果所用藥物對患者造成了毒性傷害,則有違用藥之目的;因用藥而致患者死亡,就更無療效可言,完全喪失了臨床用藥意義。
3.1 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使用中藥,避免中藥毒副作用的各種因素:首先要重視毒性的普遍性牢固樹立藥物使用不當會產生毒副作用對機體造成損害的觀念;另一方面,又必須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反應,力求取得最佳療效。針對患者體質的強弱,疾病部位的深淺選擇適當藥物并確定劑量,中病即止。不可過服、久服,防止過量和積蓄中毒。
3.2 臨床使用中藥時,要防止兩種片面性:一是使用所謂無毒藥時,盲目加大用量,忽視用藥安全以致引起中毒反應。二是使用所謂有毒藥時,為了確保用藥安全而過分小心,以致忽視療效,隨意將用量降低到有效劑量之下,達不到用藥治病的目的。
3.3 掌握藥物的毒性及中毒后的臨床表現:有利于及時診斷中毒原因,以便及時采取合理有效的搶救措施。如蟾酥的中毒臨床表現為循環系統的胸悶、心悸、心律不齊、脈緩慢無力等;消化系統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中毒原因是服用蟾酥制劑過量,外用蟾酥濃度過高,誤食或過量食用;其解救措施應清除毒物,如洗胃、灌腸、較大靜脈輸液;對癥治療,如注射阿托品,服用顛茄合劑等;用甘草、綠豆煎湯飲用,或以生姜搗汁內服。
綜上所述,應用中藥治療疾病,并不意味著沒有毒副作用,也再一次提醒告誡人們服用中藥時應重視它的毒性和不良反應,明白“有病就醫,無病不吃藥,短藥可自服,長藥慎思考”的道理。在中醫學整體觀念、辯證論治的理論指導下,醫務工作者在臨床上要從嚴掌握用量,診斷明確,因人治宜,掌握使用法度,要高度重視毒藥的生用、制用、內服、外用標準及適宜劑型、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等,安全合理地規范炮制中藥,揚長避短,有的放矢的運用中藥這一有力武器就能藥到病除,更好地為人民的健康服務,為人類造福。
參考文獻
[1]王洪圖,賀娟,李巖,等,黃帝內經素問,白話解,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05,92
[2]王,子壽,宋興,薛江,等,神農本草經,四川科技出版社,2008,06,511-512
運用中醫藥理論指導社區衛生服務
中醫學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理論與現代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相吻合。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十分注重心理因素,精神因素對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影響,健康是指“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自我穩定的生態平衡。正氣是指人體自身所具有的維護自我,防御抗邪和調節康復的能力;邪氣是指各種致病因素。醫生治病就是通過調節人體陰陽平衡,使人體的抵抗力與致病因素相對平衡,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同時,中醫的診療特點是以整體觀看待疾病并采取個體化治療,這也完全符合社區衛生服務的理念。
中醫藥特色療法適宜于社區衛生服務
中醫藥在長期的醫療活動中積累了大量的特色療法和診療技術,主要有中藥方劑、針灸、推拿、火罐、敷帖、刮痧、熏洗、穴位注射、導引、食療、藥膳、氣功等。這些療法資源豐富,簡便易行,方法靈活,成本低廉,療效良好,適合在社區開展和運用。如針刺人中、中沖穴可搶救突然虛脫;針刺風池、太陽、合谷穴可控制頭痛;推拿可治療頸肩腰腿痛等。特別是中醫藥采取綜合性措施控制慢性病的效果十分明顯,非常適宜于社區衛生服務。
中醫藥能促進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各項工作
中醫診療:中醫診療注重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靈活運用“異病同治”,“同病異治”的原則和方法,對人體綜合調理,并且在治療時充分考慮患者的體質、體力、病情等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中醫辨證論治是從人的身體、心理、社會和文化等因素來觀察和認識疾病,強調以人為本,重視與人溝通,突出服務觀念,并且價格低廉。中醫在社區常見病、慢性病、老年病等的防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醫預防:充分利用中醫藥在學校和社區預防流感、水痘、腮腺炎等傳染??;開展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卒中、慢性支氣管炎、腫瘤、心身疾病、慢性肝炎等常見慢性病的預防指導;以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為四大健康基石進行干預,并提供中西醫防治一體化的服務;將中醫理論運用于流行病調查,建立有中醫內容的居民健康檔案。
中醫養生保?。吼B生作為一種保健方法,受到歷代醫家的重視和推廣。中醫講究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了飲食不宜偏嗜,起居有節,房室有度,不妄作勞,心境平和等中醫養生保健理論。應當積極開展具有中醫特色的養生保健,如食療、藥膳、調節情志、運動功法等保健服務;指導社區老年人、婦女、兒童,以及亞健康人群進行自我養生保健。
中醫康復:應用中醫康復手段如針灸、推拿、火罐、刮痧、熏洗、藥浴等技術,結合現療方法,對腦卒中后遺癥、偏癱、頸肩腰腿痛以及傷殘等病人進行功能康復治療。應用中醫特色穴位注射和中醫健身呼吸操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患進行康復。應用軀體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心理適應能力等方面的鍛煉對中風后遺癥進行康復治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應用針灸、推拿配合體能訓練治療小兒腦癱。并根據患者的需求與身體狀況開具運動處方,飲食處方,進行康復治療。
中圖分類號:S948文獻標識碼:A
中醫藥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的一大瑰寶,對于世界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人類社會歷史的長河中,中醫藥學科是我們的祖先在與自然界做斗爭時,通過無數次的積累,在漫長的歲月里,多次同大自然做斗爭中不斷積累起來的并經過幾千年的實踐檢驗的科學體系。在本文中,祖國的傳統中醫藥學中的四氣、五行、五味和八綱具有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至今仍然對我們治療一些疑難雜癥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應用傳統的中醫藥學原理對于魚類進行診治,也有著一定的積極的療效,其原理是把傳統的中醫藥理論和中藥化學、生物化學以及中藥制劑等相關的科學進行充分的融合,并把他進一步地應用到魚病的防治當中去,實踐證明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和積極的療效。
1中醫診斷方法中的四診“望、聞、問、切”在魚病診斷治療中的應用在中醫診斷的四診方法中望指的是在對于魚病的具體診斷當中,不但要充分注意對于魚群的活動情況進行細致的觀察,尤其是要觀察其獨游的情況、魚群的體色變化情況,同時還要觀察魚群有無紅腫現象出現、有無紅點癥狀出現、有無白膜癥狀出現、有無潰爛現象出現,并且在實踐中還要進一步地觀察其是否呈現出狂游的癥狀、對于魚類是否露鰭、是否在池塘中表現出跳躍現象等等都要進行細致的觀察;不但如此,還要查看養魚池塘內的水質有無變壞現象、水色有無發霉變、生物種群中是否出現異常癥狀,查看魚飼料的質量和魚類進行搶食的情況等等;所謂聞就是指要進一步地對水體氣味進行聞、聞水塘內底質狀況、養殖池塘內魚的餌料有無氣味或者氣味有無異常等;所謂問就是指向池塘管理人員進行詳細耐心的詢問,充分了解池塘中漁事管理情況如何,以及對于魚餌的投放情況、用藥的使用情況、魚類攝食的狀況,還要詢問近幾天的天氣變化情況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天氣異常情況,并十分注意了解魚群的活動情況,在水中有無異常情況發生;所謂切就是指在池塘養殖過程中通過專業人員對水質各項指標進行化驗、把其中的病理進行鏡檢、在病理鏡檢后進一步進行剖檢、并把其中的病菌細胞用培養液進行培養等措施,然后進一步確診魚的病情發生,為診斷治療服務。
2中醫診斷方法中的辨證施治分析研究
實踐證明,一切能夠使魚體正常功能破壞的因素,無論是魚體內自己生成的,還是魚體外遭到入侵的,只要是能夠引起疾病的因素,都可以視作是病邪?!≡隰~類發病的具體表現上主要為寒、濕、熱、燥、蟲等癥狀。不管哪一種疾病,只要是發生在魚的某個部位上,能夠表現出引起疾病的癥狀,在我們中國傳統中醫學上就常常用表里、虛實、寒熱、陰陽等這些語言來概括某些疾病的不同癥狀性質。這就被稱之為八綱辯證。在中醫學治療上采用調整體內陰陽平衡為基本原則,補偏救弊,促使機體內恢復動態平衡,進而達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3中醫診斷方法中的中草藥的四氣和五味分析研究
健康(賽艾提)學說:賽艾提,漢文直譯為健康,其學說是說明健康的定義,保健必有的條件及其他在健康、長壽中所起作用的學說。維吾爾醫學認為,人類是世界上最文明的生命物,他們在自己的整個生存過程中,為長壽而努力奮斗。人們攝取按質、按量的食物,過著有規律的生活,保持舒暢的心情等,達到長壽的目的。為實現這一目的,人們首先要保持身體的健康。古代維吾爾醫學將與人類保健措施有關的,在人類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而且對健康有直接主要影響的保健必要條件歸納為8種。隨著社會制度的不同、飲食結構的變化、生活用品的更新、工業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變化等對人類的健康產生了正面和反面的影響,從而保健必要條件也增加了新的內容。新老內容概述如下:①新鮮空氣;②合理飲食;③合理動與靜;④適當的睡與醒;⑤正常的積與泄;⑥良好的精神狀態;⑦良好的清潔衛生。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發病率有上升趨勢,主要進行了醫患溝通、健康教育及護理,從而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生活質量。現將健康教育和指導體會介紹如下。
1 健康治療原則指導的內容
1.1 心理指導:首先讓每位來科的病人清楚地知道:糖尿病與高血壓,冠心病和腫瘤是當前威脅人類健康的四大慢性疾病,目前還不能根治,必須是終身治療,由分管護士通過書面資料進行講解,反復解釋,指導患者對糖尿病由一個從初步了解到深刻認識。完全從心里消除緊張、恐懼,糖尿病沒什么了不起兩種看法使其完全相信醫護人員為他們制定的各種方案,使其從適應到主動配合再到完全接受為止。讓每位病人輕松配合治療,自覺的讀懂自己屬哪型糖尿病和所處的階段以及并發癥的防治,加強自我保護意識,給予更多的日常生活護理,特別對有并發癥的患者,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得給予心理開導,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從而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1.2 治療原則:“依拉吉”學說,是維吾爾醫學基本理論之一。是指說明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及其種類、定義、意義、作用和應用的學說。是治病時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維醫逐步總結的治療規律,是通過七診,對疾病逝行全面分析,綜合的判斷,針對不同的病情,確定的各種相應的治療準則。它對具體立法,處方用藥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維醫有關治則的內容十分豐富,其基本原則包括調整氣質,表根緩急,助防桂邪,七因制宜,及治防變等。
1.2.1 調整失調氣質:維醫學“依拉吉”(治療)學說中的治療總則之一。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從根本上說是氣質的相對平衡受到破壞L因而發生熱、濕、寒、干及干熱、濕熱、溫寒、干寒和體液(數量和質量上)的異常變化所致。所以調整氣質,平衡體液,是臨床治療的根本原則。它分為調整非體液型失調氣質和平衡體液型失調氣質二大治療原則。
(1)調整非體液型失調氣質:調整非體液型失調氣質,包括寒化、干化、熱化、濕化和濕寒化、干寒化、干熱化、濕熱化等八種治則。
(2)平衡體液型失調氣質:平衡體液型失調氣質,包括成熟致病體液、排泄致病體液維醫稱“依次提飛拉克”衡失調體液等。
1.2.2 用藥導:對于用藥治療的患者,由分管護士詳細講解用藥的目的、方法、劑量、時間、注意事項,并要詳細介紹降糖藥物飯前飯后服用的不同類型。藥量要準確、特別是聯合應用時要特別小心謹慎,不管哪種方法降糖,都應定時測血糖,用于青香芽,胡蘿卜子,海馬,人參,歐玉竹,葫蘆子,馬齒筧子等藥材粉碎每日3次每次10克口服,降糖孜亞比提片6片3次/日。降糖孜亞比提散10克每日2次,羅布甫開比日丸每日3次每次10丸。。
1.3 飲食指導:介紹只有合理飲食才能有效控制血糖,減輕體重也可防止低血糖的發生。由主管醫生根據其年齡、身高、體重,制定出合理的飲食計劃,分管護士向病人介紹合理的飲食和該計劃治療的目的及意義,飲食中副主食的數量應基本固定,避免隨意增減,選擇新食物時要了解該食物的主要營養成分,主管醫生調制、分管護士督促執行,指導其禁食油炸、肥肉、硬殼果類,適量進食植物油,不偏食,讓病人深刻認識飲食也是一種治療。對遠期治療要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為主要出發點。讓家屬積極參與病人飲食治療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制定飲食計劃時一定要家屬參與,共同制定一份適合病人治療食譜,循序漸進的控制飲食,降低血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讓糖尿病患者也能有高質量的生活。
1.4 運動指導:適當運動可減輕體重,降低血糖水平增強心肺功能,減少體內的脂肪,從而有效地降低血糖。根據病情制定出合理的運動計劃,如病情輕者可進行晨練、打太極拳、漫步、做廣播操等有氧運動,為其制定的運動計劃必須堅持并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原則,絕不能半途而廢。有并發癥者讓其家屬參與運動計劃,給予床上按摩、翻身、拍背、舉手等運動,護士經常巡視病房,給予運動指導,囑其要注意安全、適量、防止低血糖的發生,教會病人及家屬運動的有效指征。
1.5 并發癥指導:糖尿病患者要保持身體的清潔、戒煙、酒,穿寬松的棉制內衣褲,特別是襪子和鞋,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防止皮膚外傷,生活要有規律,勞逸結合,定期復查眼底、尿蛋白、腎功能、心血管和神經等,積極預防并發癥,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2 討論
通過對糖尿病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教育,絕大部分病人對糖尿病從基本知識、疾病的全程治療、轉歸和自我保健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積極參與康復治療,自覺執行飲食、運動、藥物等治療方案,對其疾病的控制和并發癥的預防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易沙克江等.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維吾爾醫學分卷.上??茖W技術出版社.第一版,2005.9
[2] 阿不力米提.穆合木德等(維吾爾醫內科學)新疆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第二板
2中醫哲學思想對現代整體護理模式的指導意義
中醫學在我國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其思想和方法便于群眾接受。中醫哲學思想對現代護理發展亦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其整體和辨證觀點可對整體護理模式在我國的具體實施提供正確的指導思想和邏輯思維方法。
2.1充實現代整體護理內涵
現代整體護理實質是把人視為一個整體,從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五個方面考慮人類存在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并通過護理程序來解決這些問題。中醫哲學思想中的整體觀念不僅闡明了人是一個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的整體,而且說明了這些方面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機理,為現代整體護理提供了可以應用的方法論。如在進行健康教育時,護理人員應綜合分析患者的生理病情、文化程度、社會地位等,制定出切實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在慢性病患者護理時,注重心理護理,強調情緒與疾病的關系,亦充分體現出中醫哲學思想中的整體觀念。
小兒肺炎主要指嬰幼兒常得的支氣管肺炎,多在感冒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是兒科常見疾病,一年四季均易發生,又以春冬兩季為多。臨床上常表現為發熱、咳嗽、呼吸困難,也有不發熱而咳喘重者。據有關資料報道在兒科常見疾病中,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是危害兒童健康的嚴重疾病[1]。本文我結合自己多年的兒科臨床經驗就小兒肺炎的常見病因、癥狀、防治等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1小兒肺炎常見的病因分析
誘發小兒肺炎的原因比較復雜,結合本人多年的行醫經驗及參考部分書籍結果,現將其常見原因概述如下。
1.1小兒自身體質因素
小兒先后天營養狀況不良、貧血、及各種疾病如佝僂病、先天性心臟功能不全、先天性糖尿病及腦發育不全等致小兒自身機體抵抗力、免疫系統功能低下的情況下容易發生此病。
1.2病原體感染
病原體感染是小兒肺炎的主要誘發病因[2]。誘發小兒肺炎的病原體主要有以下幾類:1、病毒,在臨床上主要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等;2、支原體,有肺炎支原體引起的肺炎在臨床上有逐年增加的趨勢;3、細菌,常見的有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4、衣原體,霉菌。
1.3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常見的如氣候驟變所致溫差波動大、小兒住室通風不足或通風不良、室內空氣不潔凈等。
2小兒肺炎常見的臨床表現
小兒肺炎的常見臨床表現隨著疾病的發展而變化,在疾病的不同階段可表現出不同的癥狀。小兒肺炎在初期階段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輕癥階段,多數有感冒癥狀??梢姲l熱和明顯的鼻部癥狀如流鼻涕、鼻塞、噴嚏。小兒還出現不同程度的咳嗽,有痰,嗓子呼嚕有聲現象。開始為頻繁的干咳,隨之咽喉部出現痰鳴音,咳嗽時可伴有嘔吐、嗆奶。此外在輕癥階段除了上述呼吸道癥狀外還可出現煩躁不安、精神狀況萎靡、食欲減退、打顫、嘔吐腹瀉等全身性癥狀。隨著疾病的進一步發展到重癥階段時除輕癥肺炎表現加重外,持續高熱、全身中毒等癥狀嚴重,且伴有其它臟器功能損害。如可發生心肌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腸麻痹、中毒性腦病、有時可出現代謝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等,也可出現混合性酸中毒。最終危及嬰幼兒生命。
3小兒肺炎的臨床診斷
小兒肺炎嚴重影響嬰幼兒健康,及時診斷做好小兒肺炎的防治工作至關重要,臨床上小兒肺炎的常見診斷方法有以下幾種:1、白細胞檢查,不同類型的小兒肺炎白細胞的異常情況又有所不同。細胞性肺炎,其數量增高。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和流感桿菌肺炎,小兒體內白細胞數目反而減少。而對于病毒性肺炎,其白細胞數目未表現出明顯變化或僅出現部分減少。2、支原體病原學檢查。3、C反應蛋白試驗:在支原體及病毒感染時此檢驗結果值未出現明顯升高。對于細菌性感染肺炎此實驗結果上升,且升高與感染的嚴重程度具有正相關關系。4、顯微鏡檢查,應注意有無紅細胞、白細胞、彈力纖維等。5胸部X線檢查,為小兒肺炎確診的最常用手段[3]。
4小兒肺炎的預防
要維護嬰幼兒健康,降低小兒肺炎的發病率 關鍵在于做好肺炎的預防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小兒肺炎的預防工作。
4.1遠離疾病原
嬰幼兒應盡可能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在流感及呼吸道感染流行時,應少帶孩子串門,并盡可能少去人員流動量大的公共場所并及時對居住環境進行消毒。父母感冒時應盡可能少接觸年幼子女,在接觸時最好帶上口罩。
4.2做好兒童的計劃免疫
加強傳染病的防接種工作 在麻疹 百日咳 流行性感冒流行時期 應積極采取預防措施 防止兒童感染,從而防治繼發性小兒肺炎的發生。
4.3加強小兒生活護理
為小兒制定合理的飲食結構,積極提倡母奶喂養,合理添加輔食,保證供給嬰幼兒充足的維生素和必需的蛋白質 以保證小兒正常生長的各種營養需求,同時加強嬰幼兒鍛煉,增強其體質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5小兒肺炎的治療
5.1西醫治療方法
目前臨床上西醫治療小兒肺炎的首要原則是應用消炎藥物,快速殺滅病原體。根據不同的病原體的特性選用敏感的抗感染藥物,臨床上常用的抗感染藥物有1、抗生素類,常用抗生素為氨芐青霉素、紅霉素、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及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如丁胺卡那霉素),重癥感染可選用頭孢類抗生素。在利用抗生素時應注意早期治療、足量、足療程及聯合用藥。2、病毒抑制藥物類,常用的抗病毒藥物有,利巴韋林、阿昔洛韋、更昔洛韋、阿糖腺苷、金剛烷胺等。不同的抗病毒藥物其作用特點和作用機制不同,在應用時應根據引發小兒肺炎的病毒種類不同有針對性的選擇[4]。3、激素類藥物,此類藥物能夠改善人體的炎癥狀況,減少炎癥因子的滲出,改善血管通透性,解除平滑肌痙攣、改善機體微循環功能。常用的藥物如腎上腺皮質激素,但此類藥物可使機體反應性、免疫系統能力下降及其它一些副作用,并且能夠掩蓋原發疾病的性質,因此臨床上應避免濫用。在應用抗感染藥物的同時還應注意對癥治療,如發熱時給予退熱藥,有痰時給予止咳化痰藥物。
5.2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理論認為,小兒肺炎屬于外感咳喘范圍,主要由六外邪引起,其中以風寒、風熱、熱毒為主[5]。辯證可有風熱犯肺、風寒閉肺、痰熱閉肺、及正虛邪戀等分型,因此在臨床上治療本病的基本原則是散風清熱、宣肺止咳、祛風散寒、止咳平喘、清熱化痰為主,并且還要結合嬰幼兒自身體質、所感外邪和疾病具體情況的差別,在基本治療原則的指導下辯證治療,具體在肺部郁熱者宣肺泄熱、有痰者首應滌痰,喘咳甚者應先止咳平喘,病程久損及自身氣陰者宜補氣養陰。
參考文獻
[1] 陳曉培.小兒肺炎[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10.
[2] 石月,賈鳳英等.小兒肺炎190例病因分析[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0.24(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