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理論與方法匯總十篇

時間:2024-01-05 16:56: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科研理論與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科研理論與方法

篇(1)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4-0133-03

教學方法對于一名教師能否成功授課至關重要,如何能夠把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一種思維的方法,一名成功的教師應予以充分重視。從效果上來講單向度的灌輸性教學行為,學生只能學到簡單知識,并不是他們所要掌握的核心部分。教師教學重要的就是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學到了思維的方法,而且還能達到理論思維水平的提升。當然要想實現這一步是非常困難的,但這也正是我們進行探索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一、學生學習《政治學理論與方法》課程存在的問題

《政治學理論與方法》是一門基礎科學,在教學中比較容易發現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學習能力,經實際調查研究發現,經貿類大學學生的素質普遍較高,他們大多能夠對于學科專業問題進行獨立的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常能夠積極思考課堂問題,并踴躍發言,主動探索,體現出較強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能力。然而,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的時候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體現在:第一,對于缺乏專業功底的學生來說,政治學理論的分析與政治學方法的掌握存在著較大的難處。對于經貿類大學來說,他們的專業方向多為實用性的,比如經濟類、法學類等應用性學科,而“從教學方面來看,不同學科領域內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具有不同的要求”,這就使他們產生了對于政治學理論的陌生感,即便他們具有對政治學研究的興趣,但是專業功底的不足仍是制約其深入探索的一大瓶頸,為此,對于這一類學生的教學授課,教師的難度相當大。第二,對于擁有具有專業基礎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的實踐中也有著很多的不足之處,他們現有的實踐能力和理論水平尚不能夠應對紛繁復雜的客觀世界。對于初入社會的當代大學生來說,要想獨立地進行思維判斷并準確實踐確實存在著不小的挑戰。所以,在這方面,本門課程給予的重視稍顯欠缺,這也是對此進行詳實分析以及調整改善的重要原因。第三,目前的《政治學理論與方法》教學方法仍然是較為單一與傳統,大部分教師的講授仍是按照以往的思路進行,導致成果的低微和教學模式的僵化,其實,在其他領域收效卓著的很多教學方法都可以適用在本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而教學方法的開拓與創新正是一門學科進一步發展的重要保證。所以,在教學方法的探索上,這門學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而推陳出新,使我們的學科教學取得更好的成績。

二、研究《政治學理論與方法》教學方法的意義

研究學習《政治學理論與方法》的方法對于經貿類大學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我們不僅可以通過這門課開闊視野,還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對于學生來說,其意義和重要性體現在以下三點:第一,有利于學生在應用實踐的基礎上提升理論思維能力。經貿類大學的學生專業應用性非常強,然而關于政治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卻顯得非常薄弱。在正常授課過程中,由于學生們的知識結構偏向某一個單向度應用性專業,學生經常聽不懂教課老師的的知識講授。部分老師可能會改變授課風格,通過通俗易懂的形式和結合實例的方法來講解,雖然能幫助學生進行理解,但是一味地迎合學生不利于學生理論思維能力的提高。作為授課教師,在結合實例進行講解的過程中,也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理論分析和抽象思維能力的訓練。第二,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政治學理論與方法》的方法與路徑。《政治學理論與方法》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課程,這門學科需要前期基礎性課程所提供的理論準備,例如政治學原理、行政學原理、西方政治思想史等課程的學習。對于公共管理相關專業的同學來說,這些課程大都進行過系統學習,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對于其他專業的學生來講有所欠缺,尤其是缺乏相關基礎課的支撐。此時,如何使學生掌握學習《政治學理論與方法》這門課的方法就顯得至關重要了。現在教育的目標越來越傾向于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質的增強,而科學學習方法的養成則是重要的一方面,這方面能力的提高將直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第三,有利于學生培養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思維模式。“理論儲備與實踐智慧是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兩大基石”,因此對授課教師來說,就是通過《政治學理論與方法》的教學來實現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的深度結合。由于學生還沒有接觸過相應的理論,所以還不會運用相應的理論來分析社會現實。作為教師來說要做的就是要引導學生從實踐中提煉出理論,或使之把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甚至在經過一段實踐的訓練后能形成比較穩定的思維模式,這樣有助于他們掌握一種科學的思維范式,而這正是促進一個人健康成長的最為關鍵和最為核心的因素。

三、《政治學理論與方法》課程的教學方法分析與探討

對于《政治學理論與方法》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探討,一是《政治學理論與方法》教學方法的指導原則;二是《政治學理論與方法》教學中采取的具體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的指導原則。在《政治學理論與方法》教學中構建科學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過程中,必須在這門課程教學中始終遵循著這樣幾個理念:第一,緊密結合學生的專業背景進行教學。通過老師授課,學生最終所能掌握的相關知識依然是表面的,還很難對這個領域有著專業的分析和運用能力,他們的重心依然是停留在本身的專業基礎上,“沒有專業基礎的人在專業要求較高的行業里面發展,關鍵是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所以對于這些學生,教師應該結合他所學專業和興趣愛好,使他將所學課程與所學專業有機結合起來,或者更進一步使他加深對原有專業結構性知識的理解和認知。第二,將提升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作為核心宗旨。雖然教師教授一門課程的目的是使其獲得相關的知識,但讓學生掌握一種思維方法,一種分析問題的視角更為重要。知識是無限的,我們無法窮極世界上的所有知識,所以尋找到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就顯得非常必要了。如是,我們就可以運用這種邏輯思維能力去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或者依據客觀事物的規律,發現新的問題,而這并不是僅僅通過讀書就能獲得的能力。基于這種考慮,老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科學思維方式的訓練,例如課堂發言、組織辯論等都要貫穿這種思路,引導學生對這種思維模式產生主觀自覺。第三,緊密結合本校的發展思路。在教學方法的研究上要緊密結合本校特色,比如在很多經貿類大學中,國際化是其重要特色之一,教師的教學方法研究也應具有這個特色。《政治學理論與方法》這門課實際上也是一門以世界各國政治制度為視角的課程,它的國際化內涵毋庸置疑,只是它重點在于政治制度領域,很多學生愿意選修這門課也是基于這個特點。因此,這門課不僅對于中國學生來講意義重大,對于外國留學生來說也是如此,很多外國留學生也主動選修這門課,他們也正是看到了這門課的國際化色彩。因此,我們在《政治學理論與方法》教學活動中也要緊緊抓住和貫穿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國際化特色。

2.《政治學理論與方法》教學中采取的具體的教學方法和路徑。結合上面的分析和指導性原則,我們認為《政治學理論與方法》這門課的教學方法應從以下視角出發,既要考慮本學科的特點,又要兼顧到經濟類專業、法學類專業、外語類專業、管理類等專業的特點,盡可能達到教亦有道,學有所得的目標。具體來說,我們將要采用這樣幾種教學方法:(1)經濟分析方法在《政治學理論與方法》課程中的應用。認為經濟決定政治,政治對經濟具有反作用,對政治問題的考察也不能忽視其背后的經濟根源。如今經濟分析方法引起了多方的關注。這種分析視角我們也可以運用在《政治學理論與方法》課程的教學活動中。例如制度經濟學就是經濟分析方法與制度研究相結合的產物,其中的制度分析,主要是政治制度分析又居于核心地位;博弈論作為一種經濟分析方法也日益進入政治領域。很多政治學專業也都開設了經濟學方面的課程,尤其是到了博士研究生這個層次,經濟的分析方法更是不可或缺。雖然政治學專業的學生不能像經濟學專業的學生那樣熟練運用經濟分析方法,但可以培養政治學專業學生的經濟分析能力。基于這些成功的經驗,我們在教學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經濟分析方法來分析政治制度問題,通過這種分析方法運用使他們逐漸成熟起來。(2)社會分析方法在《政治學理論與方法》課程中的應用。受課學生來自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社會背景和價值觀念取向。教師在講授《政治學理論與方法》的過程中要注意,既要利用來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學生的知識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也要運用這門課所蘊含的多元文化內涵來豐富學生對外面世界的認識。我們在講授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分析政治制度形成的社會背景因素,以及學生價值取向的社會政治背景因素及其根源,分析其利弊,有的放矢地抓住問題的關鍵,我們的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把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建立在科學的思維、正確的理論基礎之上。最終培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能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的人。(3)比較分析方法是《政治學理論與方法》課程的核心教學方法。比較分析方法是一個內容非常廣泛的分析模式,它包括許多具體的分析方法,具體來說包括國別比較方法、專項比較法、綜合分析比較法等。這種分析模式有利于學生找到政治制度的共同點、不同點,并分析其優缺點。①比較分析的邏輯。進行科學比較分析的基礎是要找到我們進行比較的邏輯線索。我們在講授《政治學理論與方法》課程的時候,要遵循一定的分析邏輯,即首先以政治制度的因素作為切入點,如社會經濟因素、政治文化因素等;然后再具體分析各種政治制度的異同,這還主要是在理論層面上,雖然我們也是結合具體國家的政治制度等因素進行分析和論述,但還不是對某種類型的國家政治制度進行綜合分析;最后我們運用上述提供的理論工具對某種類型的政治制度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這個教學邏輯,有助于我們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并達至良好的教學效果。②國別比較研究。在授課中發現,很多學生對國外的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因素并不十分了解,在這種情況下,科學的教學方法是先介紹其他國家政治制度的一些特點,然后結合我國相關制度的情況比較分析。通過直觀的國別比較,使學生了解各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在此基礎上做出自己的價值選擇判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把自己的比較、鑒別、判斷直接告訴學生,另一方面也要給學生留下較大的比較和思考的空間,激發他們去思考問題,對自己進行考查,學會認識自己,“未經考察的生活是沒有價值的”。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發現內心善良的火花,靠他們自己使之變成熊熊烈火。③專題或專項比較研究。國別研究雖然是比較研究方法中最好的一種方法,但它也有弱點,即把政治制度進行分類,然后選擇代表性的國家從宏觀上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的政治制度進行比較,對具體政治制度的比較研究涉及的還不多,也不能對于政治制度的細微差別進行詳細的解讀。因此,還需要我們采取專題或專項研究的方式進行實驗室式的解剖和分析,尤其是對于研究對象很具體,范圍也較小的制度,通過研究不僅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的異同點,而且能夠對其程序運作的效果做出判斷,并得出相應的結論,因此這種比較方法具有很強的現實性。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準備大量采用這種實驗室式的教學方法,這種比較方法不僅能讓學生獲得理論思維能力的提升,而且在分析具體政治制度的異同、利弊的同時也能推動學生做出科學、正確的判斷。因此,這是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要力爭做到的授課方法。(4)制度分析方法在《政治學理論與方法》課程中的應用。這種教學方法所針對的主要是中文、外語、人文類學生,這種專業應用性很強的學生通常對政治分析不感興趣,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一本書只看表象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體會書中思想的更深層次,例如余秋雨教授就認為《李爾王》包含三個層次,普通人只能看到第一個層次,專業人士也許能看到第二個層次,而第三個層次則很少人能及了。由此可見我們具備必要的專業素養。如果中文系的學生不了解認識和分析政治的方法,那他就很難成為一個在文學創作方面有成就的人。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這部分學生,使其能樹立正確的看待政治科學的態度,把政治學作為一門科學來理解,破除其過去在思想上對政治行為的錯誤認識。應該說在我們學校這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應用性專業的學生通常在腦子里已經有了一個先定的印象,認為政治是消極的。而我們作為教師的,就是要在教學中做到讓學生正確地理解和認識、分析政治。(5)系統分析方法在《政治學理論與方法》課程中的應用。系統分析方法作為一種重要的分析途徑被許多教材列為學習方法或研究方法之一。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個復雜的系統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我們不能忽視事物的任何系統性構成因素,而要對之進行有效整合。雖然系統分析方法需要經驗的累積,需要在實際中不斷的探索和磨煉,但我們認為如果能在《政治學理論與方法》教學中注意這方面的引導,例如在討論中提出單向度的問題,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多向度、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思考,也能鍛煉學生運用系統分析方法的能力。

綜上所述,《政治學理論與方法》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僅憑上述的授課方法和學習方法尚不能及,我們還需要運用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對其進行探討。但從目前的教學實際狀況來講,上述方法在36學時的課程中是完全適用的,教師所要做的就是把上述方法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教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這些研究手段和思維模式考慮問題、分析問題。

參考文獻:

[1]侯月華.做好小專題研究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J].教科研,2010,(10).

篇(2)

所謂方法論是科學家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積累和形成的一種研究工作的模式,庫恩(T.S.Kuhn)稱其為“范式”[2](P167)。自科學心理學誕生以來,研究方法論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1.構造主義的自我觀察的方法——對經驗的主觀主義研究方法論

以馮特為代表的構造主義心理學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的直接經驗。所謂直接經驗是與間接經驗相對而言的,前者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動,是意識的基本要素;而后者只是關于某種事物的知識而非經驗本身。在馮特看來,心理學既然是一門關于研究人的經驗的科學,因而心理學的方法必定是研究如何觀察這種直接經驗。他認為,一個人只有自己才能觀察到自身所體驗的經驗,所以心理學的方法必然只能是采用自我觀察的手段(亦稱內省法,Introspection)[3](P273)。心理學研究的這一觀點和方法論思想在馮特的學生鐵欽納(E.B.Titchener)的工作中發展到了極端的程度,他認為只有訓練有素的自我觀察者才能作為心理學研究的被試。

這種研究心理學的方法論及其所使用的研究技術受到了許多批評。因為內省法只強調以被試、而且一定是需經嚴格訓練的被試的自我觀察報告為依據,其結果不僅無法達到一致,而且也使得研究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觀和偏見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消極的影響往往就是他們所規定的訓練產生的。此外,他們還力圖排斥同時期出現的其他一些心理學研究方法,例如艾賓浩斯的記憶實驗研究方法、動物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等。這就使得自我觀察法不可能得以更新和發展,其結果則必然被新的研究方法論所取代。

2.機能主義的多樣化研究方法——以實用主義為基礎的心理學研究方法論

構造主義心理學只對直接經驗進行自我觀察式的研究,因而不能現實地解釋人的各種心理現象是如何發生、發展和相互作用的,也不能真正解決人類在實踐活動中的各種心理問題。在它受到批評的同時,先后在西歐和美國產生了機能主義心理學。以詹姆斯(W.James)為先驅的機能主義心理學家們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意識的功能,強調心理學在人類實踐中的應用,主張心理學不僅應該研究正常的成人,而且還要研究動物心理、兒童心理、個體差異和變態心理等課題。在研究方法上,他們采用了描述法、問卷法、心理測驗法和生理實驗法等。雖然機能主義心理學并沒有完全放棄內省法,但在這一階段的研究中強調了方法上的多樣性和實用性,重視心理活動在操作過程中的特點與規律,探討心理與生理的關系和環境對心理的影響。機能主義心理學通過采用多種多樣的應用研究方法,不僅彌補了內省法的不足之處,而且推動了心理學向更為廣泛的領域發展,為生理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動物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心理測量學、教育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心理咨詢和臨床心理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到來打開了大門。

3.行為主義的極端實證主義研究方法——以操作主義為方法論基礎

由華生(John.B.Watson)所開創,后為斯金納(B.F.Skin-ner)所發展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基本上完全否定了對意識的研究,堅持只有能被觀察到的、可予以客觀記錄和定量化的行為才符合心理學研究對象的標準和原則。這在實質上就是把布里奇曼(P.W.Bridgman)在物理學中所倡導的操作主義觀點作為心理學的方法論基礎,并以此指導心理學的研究。

行為主義心理學作為對構造主義心理學的一種反叛,在方法論上繼承和發展了機能主義心理學重視心理機制和心理過程的研究以及實際應用的原則,徹底拋棄了對意識的內省式研究方法,提出了SR的研究模式,并最終成為一種“沒有頭腦的心理學”。由于行為主義在基本觀點和方法論上的極端客觀主義和實證主義的偏見,使它無法對行為產生的心理和意識等有關人的內部過程作出完整的、客觀的和全面的解釋。但是,它所發展起來的一整套能精確控制、測定行為的研究技術和方法,還有它對環境、刺激條件以及行為反應變化的關系所作的客觀描述與精確的測量,使心理學徹底脫離了僅僅只能依靠被試的自我報告這一缺乏客觀依據的非科學狀態,成為一門能為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能對人在各種條件下的行為規律進行測量、預測、控制的實用性科學。誠然,行為主義的環境決定論和機械論思想否定了心理學對人的意識和心理活動內部過程的研究,從而最終把自己推到了發展的死胡同里去,但是,它卻為現代認知心理學和其他一些反對機械決定論的心理學,如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提供了基礎和條件。

4.完形主義的整體方法——以現象學和場論為指導的格式塔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

作為馮特的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另一個對立面,格式塔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走的是與行為主義完全不同的一條路。格式塔心理學在康德(I.Kant)哲學的影響下,強調人的知覺的完整性和組織性,反對去尋找心理和意識中的“元素”,認為應自由、公正地描述人的直接經驗,而人的這種直接經驗是按原來的結構被接受的。對于這種整體的經驗,如果強加分析、化整為零時,其原有的整體性就會被破壞。因此,格式塔心理學堅持1+1>2的觀點。這在當時把心理現象分解成基本的組成單位的研究傾向中,能從另一個角度來強調心理活動的整體性并對其規律(如知覺的組織原則)進行研究,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和貢獻。受物理學場論的影響,采用拓撲學的研究方法在格式塔心理學中獨樹一幟的是勒溫(K.Lewin),他提出的行為函數:B=f(E,P)發展了對人的動機與行為之間的關系的研究,推動了社會心理學中有關團體動力學研究的發展。

作為格式塔心理學的一種方法論工具,現象學的觀點被認為可以用于對人的主觀體驗進行科學研究,并彌補那些只注重行為的實驗數據的不足,它主張對經驗采取自然的整體觀點,從而獲得了知覺研究的大量成果。但是,“現象學的方法是不容易掌握的,對于某一研究者運用這種方法是否取得成功或成功的程度也是很難判定的”[4](P524)。

5.計算機模擬與類比方法——以信息論作為主要方法論的現代認知心理學研究方法

現代認知心理學主要以信息加工的理論來解釋人的心理過程。計算機科學為現代認知心理學探索心理活動的內部過程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它使過去無法“看到”的心理操作過程得以模擬和表達。認知心理學糾正了行為主義否認意識和心理可以加以研究的錯誤傾向,用信息加工的觀點對人的心理活動,主要是對心理過程的特點和規律,做出了更好的描述和前所未有的揭示,并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果。用計算機和程序軟件的操作和運行來模擬和解釋人的心理過程,確實是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的一個具有歷史性變革意義的進步。但是,這仍然是以機械論的觀點去研究人,把社會的人簡化為機器的人。因此,現代認知心理學對心理過程的研究,仍然不能完整解釋和真實反映人的實際心理活動規律。當然,要解決這一問題尚有許多困難。也許是目前的計算機技術水平尚未達到科學心理學所需要的程度,或許未來能制造出完全類似人類的機器人,心理學家也許就能從中破譯出人類所有心理活動的秘密和規律。但是,現象學家休伯特指出:沒有任何脫離肉體的機器能夠賽過人類的意識,因為它缺乏每一個人所特有的那種與世界緊密結合的共同發展的特征,人工智能仍然是不能達到目的的[5](P25)。轉貼于

二、科學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現狀與問題

縱觀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與指導思想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革和演化。從研究的對象來看,從意識到行為,又回到了意識,似乎轉了個大圈子。但是,通過這一循環過程,研究方法論思想發生了質的飛躍。馮特的自我觀察報告和現代認知心理學有關表象研究的心理操作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馮特的構造主義心理學所確定的研究對象并沒有錯,但局限于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沒有適當的手段去研究人的內在心理過程,只能依賴被試的自我觀察這種原始的方法,顯然缺乏科學的依據,效果也不可能理想。行為主義心理學作為一個學派已經成為歷史,但它給心理科學留下的一大筆財富,即它的研究方法、儀器、測量手段等,今天的心理學家還有不少人在使用著,行為主義的大量研究成果仍是當今教科書里廣泛引用的內容。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在心理過程,而有關人格結構和人格形成與發展的研究則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王國。從這個發展歷史的進程中可以看到,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學思想和科學技術水平基礎之上的。縱然有良好的愿望和確定的目標,如果缺少有效的科學技術手段,仍然是“欲速則不達”。但即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發展研究的技術手段,若不能及時修正和調整心理學研究的目標、對象和范圍,甚至在指導思想上“以偏概全”、“以點帶面”的話,仍然會事與愿違。行為主義心理學就是前車之鑒。

時至今日,心理學的學派之爭已基本結束。心理學對感覺研究基本上已經有了較一致的結論;有關知覺的研究正在向更深的層次發展;而記憶和思維的研究則側重于對信息加工過程的探索;至于對創造性思維的研究發展看來困難更多一些,正在尋找更有效的測量和評價方法;情緒心理學在幾個不同的層面上進行著研究,從認知、生理、環境和社會等不同的角度以各自的特定方法和手段去解開人類情緒之謎。關于動機和意志的研究,似乎仍然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赫爾的驅動遞減論、勒溫的場論、麥克米蘭的成就動機論、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和海德、凱利以及維納的歸因理論等主要流派所占領。但以馬斯洛為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則更加強調了對人性、人的價值與人的潛能的研究,并力爭解決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馬斯洛特別強調了整體分析的重要性,提出了反復研究法(iteration tehnique),即以整體觀為前提,通過實驗來理解各有關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他還特別重視對個體的研究,認為一般規律不能直接推論個體的特點,而由個體的研究卻可以概括出一般的規律。一般規律只能幫助人們去理解個體,但解決個別的問題仍需要用個案法的整體分析手段[5]。

由此可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就目前來說仍尚未達到一致的認識,適用于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研究領域的各種方法論及其研究方法和技術共存于當今的心理學研究之中。即使在同一個研究領域中,由不同方法論所指導的各種研究方法也常常同時并存。首先應該說,這是正常的現象,也是心理學發展到今天的必然結果。在對待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問題上,就像對待任何科學一樣,不應該也不可能用單一的研究模式去人為地強制性地統一所有的研究工作,科學心理學的研究尤其需要如此。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實在是一種最復雜的現象,它有著許多不同的水平、層次、方面和相互作用的關系。對于這樣一個復雜的現象,研究決不能簡單地以某一種方法去處理。但也不應該用“隨心所欲”的態度去對待。如何形成一種更加有效地運用到心理學研究中去的新方法論,是科學心理學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科學心理學研究發展中新的方法論構建與整合

無論是否意識到,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總是在研究者一定的方法論思想指導下進行的,心理學的研究同樣也不例外。心理學研究方法論決定了的研究目的所需手段的選擇。并非任何研究目的都可以找到研究的手段。當技術還不能提供必要的手段時,對原有的目的就必須考慮加以重新選擇,尋找某些子目標以現階段可實行的手段先予以解決,然后再對總的目標進行系統的、整體的、辯證的研究、分析和歸納。鑒于心理學的歷史經驗,心理學家們已經在探索一些新的研究方法論。例如,朱智賢等人曾提出過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構想。在其有關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體系中,包括三個組成部分:(1)心理學研究的哲學方法論;(2)心理學研究的一般科學方法論;(3)心理學研究的具體方法和技術[6](P52-58)。研究心理現象,首先要對人的心理有一個基本的觀點,這就是心理學研究的哲學方法論所要解決的問題。科學的哲學方法論并不能替代具體的研究工作,但是任何具體的研究工作不可能擺脫一定的哲學方法論的指導和制約。心理學的發展歷史已經告訴我們,過去的許多學派,雖然曾經取得過令人矚目的成就并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但都由于他們在哲學方法論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在其后為新的理論和方法論所取代。特別是在當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手段時,就更有必要對人們原來習以為常的傳統的指導思想進行周密的反思,修正原有理論的錯誤,彌補不足和空白,才能使研究工作不至于重犯類似行為主義的錯誤。同時,也能使科學研究的哲學方法論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

有了正確的哲學方法論的指導,還需要形成心理學的一般科學方法論。這個問題的解決取決于科學發展的水平并受到研究工作可能具備和達到的條件的制約。在經歷了科學研究的微觀階段——分析研究之后,科學的發展已經出現了向宏觀階段——整合研究邁進的趨勢。有關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論的思想和理論,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貝塔朗菲的系統論、香農的信息論和維納的控制論,即所謂的“老三論”。而在此之后又出現了所謂的“新三論”:普利高津的耗散結構論、哈肯的協同理論和托姆的突變理論。所有這些理論都為現代科學的一般方法論提供了有用的思想。雖然這些理論并非出自心理學,但對心理學的研究工作同樣具有深刻的意義和指導作用。而且,正是由于心理學派系林立、眾說紛紜的狀況,就更需要用像系統論那樣的思想方法,來描述和解釋人的心理這個本身就具有客觀系統性的研究對象。正如哲學方法論不能代替科學的具體研究那樣,這些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論的思想和理論,并不能代替心理學的一般方法論指導。心理學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需要建構符合心理學科學發展的一套具有一般指導意義的理論體系和方法論體系。

最后是有關心理學研究的具體方法與技術問題。可以說,心理學現在已經涉及人類活動的幾乎每一個領域,因此在具體研究的方法和技術上必定有相當大的差異和跨度。具體的方法是與具體的研究問題相聯系的。心理學在各個不同的領域中幾乎運用了所有各種科學研究的具體方法,其中包括了物理的、生理的、藥理的、臨床的、數學的方法;心理學本身又有實驗的、準實驗的、非實驗的、思維推論的各種各樣的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其特點和長處,但又同時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復雜、多層次、多元化和動態的;同時又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我們不僅需要在某個局部問題上對各種心理現象進行深入細致、微觀的分析研究;而且更需要以整體的、系統的和動態的思想理論與研究方法論,歸納和綜合各種心理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心理學的理論和學說不能僅僅停留在一種描述性的初級水平階段,而應該是可操作的、有預測力并有控制力的。這樣才能使心理學成為一間既有自己較完整、較一致的理論,包括研究方法論的體系,又具有更為廣泛的實際應用價值、作用和效果的現代科學。

參考文獻

[1] 查普林,克拉威克.心理學的體系與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2] 庫恩.必要的張力[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3] 車文博.西方心理學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篇(3)

1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要做好這一重要環節,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精選教材。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基本途徑,它可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教師講課的可聽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針對醫學院校的特點,選擇了孫毓慶主編的衛生部規劃教材《分析化學》,書中突出分析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反映分析學科的新進展,書中例題與應用緊扣藥物的分析,實用性強,使用效果好[1]。第二、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同志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國運興衰,系于教育”,“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高質量教育的一個基本條件”。因此,教師素質的高低,是決定教學效果好壞的關鍵。教師的素質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應包括政治思想素質、職業道德素質、文化知識素質、能力素質、身心健康素質五個方面。我是一名綜合性大學畢業的非師范類教師,化學、分析化學領域的知識相對來說比較扎實,而對教育學的了解甚少。為了盡快地適應、勝任教師這一職業,我認真上好新教師崗前培訓的每一課,廣泛閱讀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和專著,使自己首先在心理上了解、熱愛教師這一神圣的職業。由于面臨的是醫學院校的學生,我還學習了有關臨床元素分析、臨床化驗和藥學領域的知識,將課堂講授知識與現實應用聯系起來,活躍課堂氣氛。此外,為了使自己的講課條理清晰、生動有趣,我經常觀摩經驗豐富的教師講課,學習他們的教學設計、教學監控和因材施教能力。總之,在一年的教學中,我最深刻的體會是“學者未必是良師”,一個教師要成功地扮好自己的角色,在具備知識素養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教育科學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第三、備課。備課是課前準備的主要內容,備課不僅是備教材,也是備學生,更是備方法。對教材的準備一般應達到懂、透、化的程度,只有這樣才能對重點、難點內容做到了如指掌、胸有成竹,才能自信地走上講臺,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為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打下堅實的基礎。備學生則需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和學習情況,從而找到最適合于特定學生的特定教學方法,即所謂的“因材施教”。備方法,實際上就是要選擇或設計一種最適宜于特定教學內容和特定學生的教學方法[2]。

2課堂教學

篇(4)

關鍵詞:體育服務;顧客滿意度;測評

中圖分類號:G8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8)12-1612-04

A Research the Management of Sports Service Based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LI Ke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Service industry plays more important role with the change from product economy to service economy. So researches on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service industry are significant. The sport service develops fas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sport service is facing a great chance and challenge as 2008 Olympic Games were held. In the introduction to customers' satisfaction, the paper first explains the concepts, background and satisfaction appraise, and then us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to illustrate the methods, procedure and calculation.

Key words: sport service; customer satisfaction;evaluation

1 相關概念和背景知識

1.1 顧客滿意度概念和內涵

“顧客滿意"(Customer Satisfaction,簡稱CS)的產生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的美國市場競爭環境日趨惡劣,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為了使自己處于有利的競爭優勢,開始嘗試性地了解顧客對目前企業所提供服務的滿意情況,并以此作為服務質量改進的依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與此同時,日本本田汽車公司也開始應用顧客滿意作為自己了解經營情況的一種手段,并且更加完善了這種經營戰略。[1,2]

顧客滿意這一概念自提出以來,其涵義一直在不斷的完善和擴充,我們歸納學術界對顧客滿意度的定義有兩種主要的觀點。一種觀點是從狀態角度來定義顧客滿意度,認為顧客滿意度是顧客對購買行為的事后感受,是消費過程所產生的一種結果[3]。比如認為顧客滿意是“一種心理狀態,顧客根據消費經驗所形成的期望與消費經歷一致時而產生的一種情感狀態"[4];是“一種情感反應,這種情感反應是伴隨或者是在購買過程中產品陳列以及整體購物環境對消費者的心理影響而產生的"[5];Kotler (2002)則認為,顧客滿意是“一個人通過對一個產品的可感知的效果與他的期望值相比較后形成的感覺狀態,是感知的效果和期望值的差異函數"[6]。即

滿意(Satisfaction)=期望(Expectation)- 結果(Result)

另一種觀點是從過程的角度來定義顧客滿意,認為顧客滿意是事后對消費行為的評價。如認為顧客滿意是“消費經歷至少與期望相一致時而做出的評價";顧客滿意是“顧客對所購買產品與以前產品信念一致時所做出的評價";顧客滿意是“顧客在購買行為發生前對產品所形成的期望質量與消費后所感知的質量之間所存在差異的評價"[7]。這些學者們認為,在顧客滿意的內涵中,評價過程是其核心組成部分。從過程角度對顧客滿意的定義囊括了完整的消費經歷,指明了產生顧客滿意的重要過程。這種定義方法引導人們去關注產生顧客滿意的知覺、判斷和心理過程,比從狀態角度的定義更有實用價值。

本文認為顧客滿意度的研究意義在于:1) 使顧客最經濟地使用服務資源,明確服務質量管理的重點,利用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地提高體育服務企業的經濟收益;

2) 找出最具潛力的顧客群以及他們的行為特點,在此基礎上發展針對性的服務對策;

3) 找到影響顧客滿意和顧客忠誠的核心因素,以求更多的忠誠顧客;

4) 明確自身服務存在的急需解決的問題,并識別顧客隱含的、潛在的需求,利于服務創新和持續改進,轉變經營戰略或經營方向,從而緊隨市場的變化而變化。

1.2 顧客滿意度測評和建立指標體系 本質上講,顧客滿意度反映的是顧客的一種心理狀態,它來源于顧客對某種產品服務消費所產生的感受與自己的期望所進行的對比。也就是說“滿意"并不是一個絕對概念,而是一個相對概念。服務業者不能停留在自己對服務、服務態度、產品質量、價格等指標是否優化的主觀判斷上,而應考察提供的產品服務與顧客期望、要求等吻合的程度如何,這就是對服務對象,即顧客滿意度的調查和測評[8]。

顧客滿意度測評指標(CSI)是滿意度測評中最為核心的一部分,由于顧客期望、質量感知、價值感知、顧客滿意度、顧客抱怨和顧客忠誠均為隱變量,都不是可以直接測評的。我們需要對隱變量進行逐級展開,直到形成一系列可以直接測評的指標,這些逐級展開的測評指標構成了顧客滿意度測評指標體系。滿意度測評指標體系的建立會使企業更準確的了解顧客的需求。在此基礎上我們設計問卷,直觀,客觀反饋顧客的要求和意見。

顧客滿意度測評指標體系是一個多指標的結構,運用層次化結構設定測評指標,能夠由表及里、深入清晰地表述顧客滿意度測評指標體系的內涵。有研究者(Dadkhan K M,ZahediF,1993)將測評指標體系劃分為四個層次較為合理[9]。每一層次的測評指標都是由上一層測評指標展開的(表1),而上一層次的測評指標則是通過下一層的測評指標的測評結果反映出來的。由于顧客滿意度測評指標體系是依據顧客滿意度模型建立的,因此測評指標體系中的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內容基本上對所有的產品和服務都是適用的。

建立滿意度測評指標體系主要是設定測評指標體系中的三級指標和四級指標。三級指標是一個邏輯框架,在各行業原則上都是可以運用的。對某一具體產品或服務的顧客滿意度測評的實際操作中,應該根據顧客對產品或服務的期望和關注點具體選擇,靈活運用。測評指標體系的四級指標是由三級指標展開而來,是顧客滿意度測評中直接面對顧客的指標,它是和顧客滿意度測評問卷中的問題相對應的。

1.3 滿意度測評步驟

顧客滿意度的測評可以分為:制定數據收集計劃、設計問卷、收集數據、數據分析、完成報告等幾個具體步驟。

一般來講,體育服務顧客滿意度的測評人群是針對場所的外部顧客,對行業整體狀況的顧客滿意度測評可以不做限制(如本文顧客滿意度測評)。

抽樣方法包括分層抽樣或配額抽樣方法。以體育服務項目的滿意度測評為例,根據不同體育服務項目要求,應設計不同的抽樣方法和方案。針對要調查的顧客滿意度項目,確定要調查的顧客范圍; 對可能參與測評的顧客進行定性、定量研究,盡可能明確識別顧客的屬性、類別、分布和變動情況,以便準確選擇滿意度調查對象,評測各類顧客的滿意水平。確定抽樣方案還應注意抽樣樣本的數量要適宜。通常情況下,調查顧客滿意度所需要的成功問卷為250個,能保證百分制滿意度95%信度區間在±2之間[10]。

數據收集完畢之后,需要剔除無效數據和異常數據,然后進行數據分析。數據分析包括量化、權重分析和滿意度測評模型分析。本文著重介紹滿意度測評模型分析的方法。

1.4 滿意度測評模型分析

針對調查結果數據中的內在關系可通過顯著性分析、相關分析、聚類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這里將經常采取的因果關系模型分析法作一介紹。

因果結構關系分析是一種從觀測變量或變量群間的協方差結構或相關結構出發,積極地定量地探討和確認因果關系模型的分析方法[11]。模型中既包含有可觀測的顯在變量,也可能包含有無法直接觀測的潛在變量。因果關系模型在顧客滿意度的分析中被廣泛采用。

結構方程模型(SE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就是一種由多種統計模型綜合起來的因果分析型模型,因素分析法、路徑分析法都是它的一個特例[11,12]。圖1是服務業顧客滿意度結構方程模型的示意圖。

圖中,橢圓表示潛在變量,方框表示觀測變量,單向箭頭表示因果關系。ξ表示外生潛在變量,η表示內生潛在變量,λ表示觀測變量對潛在變量的作用系數,γ表示外生潛在變量對內生潛在變量的作用系數,β表示內生變量之間的作用系數。δ1、δ2為外生潛在變量的兩個觀測變量的測量誤差,ε1,ε2,……,ε14為內生潛在變量觀測變量的測量誤差,ζ1,ζ2,……,ζ5為內生潛在變量的測量誤差。

依照因果關系路徑圖,可得到各觀測變量的測量模型,以及各潛在變量之間的結構關系模型。各潛在變量間的結構方程式為(觀測變量略):

協方差結構為:

S=J(I-A) -1P[(I-A)-1]′J′(A、P計算式略)

結構方程模型的參數估計和效果檢驗可用AMOS 5.0實現,其直接對原始數據進行操作,提供非標準化和標準化的估計結果。規定模型中每個潛在變量對應的測量指標中的一個系數為1,相當于規定潛在變量的度量單位與對應測量指標的單位相同;規定外生潛在變量、內生潛在變量的觀測變量的測量誤差系數為1。

還要根據檢驗結果分析理論模型,對模型進行修正,重新進行參數估計,得到標準化解。

從AMOS輸出的模型中各變量間的標準化系數,可以看出各變量間的關系及相互作用的強弱程度,有利于找出影響顧客滿意度的關鍵因素。顧客滿意度測評的結果分析可以有三種方式:1) 結構變量之間的關系分析;

2) 結構變量與觀測變量之間的關系分析;

3) 顧客總體滿意度及各分項滿意程度計算。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調查選擇體育服務業中較具代表性的健身服務行業為研究對象,抽樣地區選取基本代表全國平均體育消費水平的天津市[13]。調查根據天津市健身機構的服務情況,選擇20所健身機構的運動人群作為研究對象。健身機構的遴選根據中國百科網(省略)提供的天津市健身機構名錄隨機選出20所,根據規模和分區位置做了微調補充。抽樣采用隨機抽樣法,受訪者從每所健身機構隨機選擇調查25人,共計500人。有關情況見圖2、圖3。

2.2 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現場發放,部分通過郵寄方式回收。問卷共發出500份,回收491份,回收率為98.2%。經過篩選和剔除,有效問卷480份,有效率96%。

問卷的設計通過前期顧客訪談建立指標集,后以電話訪談形式分別向健身機構經營者、體育專家和教師征求評價,對評價結果進行權重分析后形成問卷。通過在津奧健身俱樂部組織預試,對指標進行了調整。間隔15天的重測信度檢驗R=0.91。

滿意度測量問卷《天津市健身機構顧客滿意度測評問卷》(附件),使用5級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s),采用滿意、較滿意、一般、較不滿意和不滿意5級態度,相應賦值為5、4、3、2、1,受試人群直接在相應位置打勾。最后對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和滿意度測評。

2.3 研究工具

通過對受試者顧客滿意度問卷的量化分析,本文對天津市健身行業的顧客滿意度進行測評。由于工作量的限制沒有對各健身機構或對各服務品種分別做滿意度測評。此測評的目的在于運用顧客滿意度的研究方法,從一個新的角度對體育服務行業進行評價。

運用SEM分析技術和前文所述的研究方法,結合健身服務業的實際特點以及可操作性,將測評模型包含結構變量確定為預期質量、感知質量、宣傳效果、感知價值、顧客滿意度和顧客忠誠。并經過專家訪談,建立本研究顧客滿意度指標集(表2)。

使用SPSS AMOS 5.0完成結構方程模型的參數估計和效果檢驗。

3 結果與分析

3.1 滿意度測評結果

運用顯著性檢驗分析理論模型,各測量變量、結構變量之間的關系正常。模型與數據的擬合效果總體上較好,回歸系數的估計中,都通過95%的顯著性檢驗。由AMOS得到標準化解見圖4。下面對各路徑系數進行分析說明。

3.2 潛在變量路徑系數分析 從AMOS輸出的模型中各變量間的標準化系數見圖5所示。

一般系數在0.80以上,說明兩個變量之間具有較強的影響關系。如圖所示,預期質量對感知質量、預期質量對感知價值及宣傳形象對感知價值的系數較低,可以推測顧客在健身服務前期望越高,服務后會感到失望;同樣,公眾心中的形象好的,實際服務質量會有一定差距。這個推測同部分學者的調查結果有相似之處。

可見,要提高顧客的滿意度,應實實在在地提高服務質量,以形成顧客較高的感知質量和感知價值;而不能過于注重宣傳,以免形成顧客較高的期望值。

3.3 測量變量與潛在變量的關系分析 測量變量與潛在變量的路徑系數見表3所示。可以對天津健身行業作如下推測。

1) 預期質量與效果預期、服務預期的強弱關系說明顧客對健身服務質量的預期較多的落在健身的效果上,其次是服務質量。

2) 感知質量與服務感知之間的關系強于感知質量與效果感知之間的關系。由于健身的效果不會立即顯現的特點,實際上對健身服務質量的感知主要是通過服務評價的。

3) 承諾的兌現的路徑系數高于品牌,說明實踐誠信比廣告更有利于形成好宣傳效果。

4) 感知價值與其觀測變量之間的關系說明顧客對價格更為敏感。有好的服務質量還必須有合理的定價才能贏得顧客。

5) 顧客的實際感受與預期的差別是形成其滿意度的重要因素。

6) 顧客忠誠與再次服務、推薦程度及價格變化的關系系數都較高,說明顧客忠誠形成后對服務價格的變化不太敏感。

4 顧客總體滿意度評價

調查數據資料經統計處理,得出顧客對天津市體育健身行業的總體滿意程度及各分項滿意程度。可見,顧客對天津市體育健身行業的總體滿意度為59.7%,顧客總體滿意度較低。

1) 總體滿意度的影響因素中“預期質量"滿意度最高,達67.9%,表現出健身前顧客對健身服務的期望較高。但679%的滿意度值較同行業均值偏低,其中分項“服務預期"又在三項中最低(65.9%),說明天津健身行業由于長期的低迷發展而形成的“服務惡性循環"已經造成顧客的期望值降低,嚴重影響了體育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

2) 二級指標中“顧客忠誠"的滿意度最低,僅為52.7%,說明天津市體育健身行業的顧客忠誠度有待提高。這同有些研究者調查分析(田里,2003)[14]中健身機構月卡、次卡的消費方式占多數所表明的經營者對顧客的維持能力差,在研究上存在一致性。

3) 16個測量變量中顧客滿意度較高的分別為“總體預期"、“總體感知"及“品牌形象",同樣說明顧客在接受完健身服務后的總體感覺還可以,但同時對“效果感知"和“服務感知"并不滿意,這個矛盾可以推測是接受的服務沒有新意、疲沓消極,且服務熱情低下形成的無奈心理所致,也可以認為是造成對健身態度漠然比例較大的一個推理性解釋。

4) 16個測量變量滿意度最低的為“服務感知"和“承諾的兌現",說明天津市體育健身行業的服務較差,不能達到顧客的滿意。同時顧客對經營者的承諾難以認可,失去了服務業發展最重要的品質。可見,大力加強體育服務管理、打造誠信、重樹形象是天津市體育健身行業的關鍵。

5) “價格變動"和“推薦程度"的低滿意度不僅表現出顧客忠誠度的不足,還說明顧客對健身項目價格變化很敏感,通過推出質優價低的服務項目,提高服務的舒適性,顧客忠誠是可以獲得改善的。

5 小 結

我們可以看到體育服務管理發展至今,已經進入了“顧客導向"的時代。

服務質量的高低取決于顧客的感知(Gronroos,1982),其最終評價者是顧客而不是企業。由于服務業本身的獨特性使顧客得以直接參與服務的生產過程,如何管理顧客就成為服務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服務管理的概念決定它一定是以維持和保留現有顧客為重點。與傳統產品管理不同,服務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顧客滿意和忠誠。

服務管理的研究基本上是圍繞顧客與服務提供者之間的互動問題進行的,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顧客導向來探討服務管理中各要素之間的聯系。Zemke & Bell(1990)指出有效的服務修復可以提高顧客感知服務質量以及顧客忠誠度[15];主要的服務管理研究集中在尋找內部因素(如服務質量、員工滿意度、內部服務質量等),和外部產出(如盈利、顧客滿意度)之間的關系,其中Heskett等人(1994)的服務利潤鏈模型受到廣泛的關注[16]。服務利潤鏈將內、外部營銷相結合,從顧客角度重新審視服務企業長期的獲利能力,它代表了一種以顧客為中心的服務管理模式。

“顧客導向"已成為體育產品、體育服務質量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和標準。建立在“顧客導向"服務管理上的顧客滿意、顧客忠誠也越來越被重視和認可。

參考文獻:

[1] 格朗魯斯.從科學管理到服務管理:服務競爭時代的管理視角[J].南開管理評論,1999,1.

[2] 劉月,羅利.西方服務管理理論的演進[J].現代管理科學,2004(4):58-59.

[3] 馬修•D•尚克.體育營銷學――戰略性觀點[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27-28.

[4] 奈杰爾•希爾,吉姆•亞歷山大,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測評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113-119.

[5] Jones, T. O., W. E. Sasser,Why Satisfied Customers Defect,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73(11):71-75.

[6] Philip Kotler et al., Marketing Moves: A New Approach to Profits, Growth,

and Renewal,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2:115.

[7] D. K. Tse et al., Does culture matter: 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executives' choice, decisiveness, and risk adjustment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Journal of Marketing,1988,52:81-95.

[8] 劉金蘭,顧客滿意度與ACSI[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12-19.

[9] Dadkhan K M,Zahedi F,A mathematical treatment of inconsistency in the AHP,Math Computer Modeling,1993,18(4/5):111-123.

[10] 廖穎林.結構方程模型及其在顧客滿意度研究中的應用[J].統計與決策,2005,18:7.

[11] 吳兆龍,等.結構方程模型的理論、建立與應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4,6:23.

[12] 陳琦,梁萬年.結構方程模型及其應用[J].中國衛生統計,2004(2):16.

[13] 金宗強.天津市發展休閑體育產業的SWOT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7):35.

篇(5)

一、注重教學方法研究是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在要求

所謂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的,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完成教學任務,所采取的教與學的方式、辦法或手段的總和。從教育學的角度上講,教學方法不僅關系到教學目標能否得以實現,而且關系到教學效果是否得到提高。也就是說,任何教學活動都十分重視對教學方法的研究,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也不例外。而且,與其他課程相比較,作為政治屬性很強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則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因此,在全面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和加強科研能力的基礎上,要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具體課程的特點和教學對象的特點著力研究和創新教學方法,實現科研能力提高和教學方法創新的有機結合,這對于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會主動積極學習。也就是說,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對學生來講,興趣就是將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消極學習轉變為積極學習的關鍵。換句話說,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否具有學習興趣,與教學是否符合學生的需求有直接的關系,這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成效。對教師來說,就必須首先樹立這樣一個理念,就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興趣,符合學生的需求;有了這樣的理念,教師就會把學生的需求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就會時刻關心學生所思所想,就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習而言,教師和學生互為主客體,二者是雙向互動的。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尤其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間接學習興趣是由學習活動的結果所引發的。它具有明顯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并且更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和內在潛力。比如,當學生通過學習活動,在不斷獲得知識的過程中,能夠看到自己的成果時,就會情不自禁地爆發出強烈的繼續學習的愿望,間接學習興趣就會越來越濃厚。為此,要轉變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的傳統教學觀念,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教師教學的主導性在雙向互動中得到充分發揮,有效地實現“教學相長”。而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創新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正確引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解決學生希望得到解決的問題。一方面,教學方法的研究要有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興趣要服務于效果,不能只為形式的變化而去研究形式,而效果的好壞又取決于科研能力和教學方法;科研能力是內因,教學方法是外因,外因只能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也就是說,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基礎,但科研能力并不簡單地等于教學效果,教學效果要通過教學方法來實現。因此,教學方法的運用要以科研能力為基礎,沒有科研能力,教學方法的運用就沒有根基和擴展的空間。科研能力與教學方法是互動、互促的關系。有比較強的科研能力,又有比較科學先進的教學方法,就能夠使教學效果的提高得到雙重的支撐。總之,興趣與效果,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只有通過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創新,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才能卓有成效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教學方法可以扭轉學生對課程的認識。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系統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它是引導大學生堅定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掌握科學理論和科學方法的重要途徑,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種種主客觀原因,一方面,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在認識上有一定的偏差或誤解;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師隊伍建設、教學方法和宏觀管理等方面存在這樣那樣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實效。對教師來說,首先要想辦法扭轉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些不正確的認識。而要實現這種轉變,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創新。也就是說,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大學生從一開始就能夠正確認識到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這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使大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為整個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而要解決這個首要問題,教師必須首先注重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創新。為此,要把學生牢牢地吸引到教學中來,使他們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能夠使他們終身受益的課程,并且逐步培養起對這門課程的興趣。同時,這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必須首先從觀念上提高對教學方法研究重要性的認識,要把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創新內化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把它滲透和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使具備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一個基本素質。

第三,教學方法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恩格斯曾經指出:“我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受著我們主要在其中活動的精神環境的影響。”[1](P622)通俗地講,環境有大環境和小環境之分。社會是一個大環境,學校、課堂、家庭等是一個小環境。所謂教學環境,主要是指教學活動的時空條件、師生關系、校風班風、各種教學設施等。與其他課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環境直接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社會上的各種現象、各種思潮會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有利的影響,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為此,教師要在學校、在課堂上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小環境,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尋找突破口。比如,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就是一個重要方面。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兩個方面相結合形成的一個動態過程,作為教學過程中互為主客體的教師和學生之間一定要有交流,有交流才能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的互動過程。當然,交流的方式、方法及形式可以多樣化,提問、專題討論、辯論、演講、讓學生與老師互為主客體對話均可;有了課堂上的交流,教學就有氣氛、有生氣。對教師來講,要把大學生普遍關心的國際國內時事動態、社會熱點問題、理論難點問題、社會焦點問題、重大現實問題、教學改革問題、中國化最新成果和相關學科的新成就等,及時引入課堂與學生交流,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要聯系學生思想和生活實際,為學生解疑釋惑,并積極引導他們健康向上的心態,指導他們學會運用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這樣既可以在教學過程幫助學生掌握創新理論成果,也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創造出一個氣氛活躍、師生互動、交流融洽的教學環境,就一定能夠孕育出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反之亦然,在課堂上如果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形成一定有效的交流,教學也就會顯得平淡無味;在課堂上,如果將教師當成主體、學生當成客體對待,就會造成只有教師的“講”、學生的“聽”,師生之間沒有形成主客體間的良性互動,這樣的教學就會變成各自內心的獨白,當然也就不可能有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只有注重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創新,才能營造一個比較良好的教學環境。

第四,教學方法可以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研究教學方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強教學效果。凡是能夠達到增強教學效果這一目的的各種教學環節,都屬于教學方法研究的范疇。也就是說,教學方法并不是獨立地存在于教學之外的方法,而是滲透和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目前,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來看,教師在年齡結構、學歷層次、職稱狀況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同一門課程由于教師的教學經驗、教學方法、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差異而導致教學效果迥然不同的情況,其中,教學方法起主要作用。也就是說,教師運用教學方法對教學效果的作用某種程度上甚至要大于教師的科研能力對教學效果的作用。一般而言,一個教師的教學效果優劣取決于兩個基本要素:教學方法和科研能力。教學方法與教師講授的方法相關聯,科研能力與教師的學識素養相關聯,而教學效果的優劣又取決于教學方法和科研能力這兩個基本要素。要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使教學具有針對性、感染力和實效性,能夠把學生牢牢地吸引到教學過程中來,使他們自覺地去學習,除了課程內容設置合理、課時安排得當、教師科研能力比較強、學生重視程度等主客觀因素外,教學方法則是一個關鍵。這是因為:教學思想的貫徹、教學內容的灌輸、教學目標的實現等都必須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如果教學方法豐富得當,學生就會有良好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就會好。這就需要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功能和目的出發,研究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更有效地體現課程性質和特點,更好地增強教學效果。因此,教學方法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增強教學效果,而深層的目的則是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功能,即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努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方法研究需要思考的幾個問題

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研究在廣度和深度上得到一定的發展。但是,如何從學科建設的高度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加以重視、如何理性選擇和合理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如何把教學方法與人才培養模式有機結合,提高教學方法的針對性和操作性,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研究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首先,把教學方法研究提到學科建設的高度。近些年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轉變教學理念,積極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專題式、互動式、案例式等更加靈活、多樣、有效的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網絡等現代教學手段,探索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途徑和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教學方法日趨顯現出綜合化、現代化、隱型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多年探索積累的經驗成果,提高了教師的教學研究水平和教學能力,為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教學實踐證明,教學方法決定著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教學方法研究,在全面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狀況明顯改善的目標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高度重視教學方法研究,在學科建設中把它作為一個重大課題來進行研究。也就是說,要使教師能夠把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提高到學科建設和怎樣培養人的戰略高度去認識,增強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的本領,有積極主動改造、變革和創新教學方法的意識和實際行動。因此,只有把教學方法研究提高到學科建設的高度,才能切實把“05方案”提出的要求真正落實到教學實踐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效果才能真正不斷提高。

篇(6)

課題將充分利用新作文雜志社廣泛聯系各個層次的作者,聯系一線老師及一線中小學、高校作文教育教學專家的作者資源與專家資源優勢,為課題提供精到實用的學術信息支持;將發揮雜志發表推廣的媒體優勢,為課題研究的新鮮思想觀點、新鮮經驗做法提供第一時間推廣傳播支持;將依托新作文雜志社隸屬山西出版傳媒集團的出版平臺與課題研究同步開啟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性出版計劃,動態出版生成課題研究專著等課題成果。

二、課題研究的三對關鍵詞與三大基本方向

第一對關鍵詞是:梳理與總結。與之對應的一大方向是全面梳理活躍在當下中小學作文教學實踐中的方法與內容、思想與流派,為宏觀上把脈中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提供切實的依據。第二對關鍵詞是:研究與推廣。相應的方向是選擇寫作學界、作文教學界前沿的理論與體系,研發先進理論,與教學一線實踐對接并推廣可行方法與途徑,實現科研理論向教學實踐的產業化轉變。第三對關鍵詞是:創新與發展。與之對應的方向是集大家智慧,百花齊放,催生更為新鮮的作文教學新理念、新方法。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范疇

1.作文教學目的、原則研究

新課標所制定的作文教學目標與作文教學實踐距離研究,微觀課時、單元、學期、學年作文教學目標的設定及結構研究,以“自悟”為目標的作文教學目的研究。

動力學原則、先放后收原則、自悟原則、大量讀寫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因地制宜原則、個性化原則等,從這些原則中查找最根本、最普適的規律,并進行概念的準確界定。

2.作文教學內容與過程研究

興趣、主題、結構、語言、語感、思維、文體、技法訓練與方法研究,作文過程中思維外化與內化對比研究,作文基本功構成及提高研究。

作文步驟研究,作文教學階段整體目標、知識結構及序列安排研究。

3.作文課堂組織研究

課堂實施過程研究,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經濟發展環境下作文教學的因材施教問題研究。課堂結構、課堂組織形式類別、個別輔導、小課堂、大課堂等。

4.作文教學教材研究

各類(含社會培訓)作文教學教材特點及各自適用情況分析研究,作文教材編寫與使用的應用原則研究,不同作文教材應用策略對比研究。

小學、初中、高中作文教材內容編排序列研究,小學、初中、高中各類相關訓練的銜接研究,教材的結構、內容、容量、呈現形式研究。

5.作文教學教師研究

作文教師素養的構成研究,作文教師素養的提高途徑研究,專職與非專職作文教師教學效果對比研究,不同教學風格與方法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研究。

6.作文教學資源研究

家長、學校教學資源,作家、教研機構等社會智力資源,作文教輔圖書資源,作文專業報紙、雜志資源等諸多作文教學資源的優勢與不足,開發與利用研究。

7.作文教學評價研究

作文評價的方法與途徑研究,作文評價中的道德因素介入研究,作文評價的結果使用研究。作文升格的標準、方法研究。

8.現作學前沿理論與實踐推廣研究

言語生命動力學理論與實踐推廣,非構思寫作學理論與實踐推廣,題型寫作理論與實踐推廣。

9.傳統寫作及寫作教學理論批判與借鑒研究

葉圣陶、張志公、呂淑湘、梁啟超、朱自清、張中行等作文教學理論研究

10.現代心理學、腦科學、思維科學與寫作教學關系研究

作文教學中的左右腦協同思維的策略研究,中國人獨特語言區對于作文教學的影響研究,學生語言發展心理進程對寫作能力的影響研究,寫作思維學研究。

11.作文教學新媒體教學手段研究

作文教學軟件的開發與應用研究,網絡時代作文教學的新特點與新方式研究,作文報刊對學生作文水平的影響研究。

12.作文考試與日常作文訓練研究

小學作文考試與學生作文心態能力發展影響研究,中考作文研究,高考作文研究,中、高考作文與日常作文訓練的關系研究。

13.各級各類作文培訓專項研究

培訓的規模、教材、方法、時間、效果、影響等研究。

14.作文教學流派梳理

建國以來形成的各種作文教學與實踐研究。

15.國外及港臺作文教學研究

美國、日本、韓國、英國、新加坡、臺灣、香港等作文教學研究。

16.讀寫直通策略與方法研究

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學法的指導研究,以作文教學為主體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提高的對比研究。

17.作文教學跨門類借鑒研究

其他學科對作文的影響與借鑒研究,音樂、美術、戲曲、電影、電視等藝術門類對作文教學的借鑒研究。

18.涵養、自悟、自修、自審、自改、內生作文動力培植研究

對學生內在文化修養、道德修養、非智力因素養成的研究,自悟、自修、自審、自改能力養成研究,寫作動力內在的自生長形成機制研究。

四、子課題申報條件

1.本著雙向選擇、自愿參加、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原則,履行必要的審批手續,申報子課題,成立課題組。

2.子課題組負責人要有較強的作文教育教學和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原則上要求具有小教高級、中教高級、大學副教授以上職稱,具備較高的科研組織指導能力。子課題組負責人必須是子課題研究的實際主持者和指導者,并在實驗研究中承擔實質性任務。

3.子課題組負責人所在的單位,必須領導重視,建立相應的組織系統,有完成子課題組研究任務的相應專業力量。

4.具備相對穩定的作文科研教改隊伍和組織機構,并設置固定專員和總課題組定期聯絡,溝通、匯報工作。

5.除執行本方案的各項規定之外,還要遵照總課題組的相關要求,履行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五、子課題的申報立項、開題、培訓

1.各學校在總課題研究的框架內,自主選擇子課題的研究目標和內容,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子課題選題指南見附件一)。

2.填寫《中小學作文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子課題申報表,一式四份加蓋公章后交總課題組秘書處。子課題申報截止日期至_______月底(子課題申報表見附件二)。

3.由總課題組組織專家完成對參加子課題學校的資格立項審定。

4.陸續審定合格的學校統一參加總課題組召開的課題立項開題培訓會議(時間及地點另外通知),屆時統一頒發“十二五”科研課題立項證書及課題學習資料。

六、課題的組織管理

為了認真抓好課題研究,落實總課題與子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由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分會秘書處《中小學作文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總課題組負責課題的管理工作:負責制定總課題研究方案,負責對子課題研究方案進行審定,對研究成果進行審核;組織對子課題的研究進行指導、培訓、評估、檢查;由總課題組秘書處承辦課題的學術交流、研討活動和成果推廣等活動。

本課題管理采取目標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結合,集中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方式。總課題組依據課題進展情況組織相關的研討、培訓、交流、考察;各地區的子課題學校也可以自行組織相關活動,邀請總課題組給予指導與支持。

總課題采用公開申報、審批,分子課題研究方式,鼓勵各子課題承擔學校和個人以校為本,切實優化研究過程。希望研究者樹立成果意識,注重課題研究對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效果。一般情況下,承擔子課題研究時間為2~4年。

希望參與單位自愿給予總課題一定的研究經費支持,額度由雙方協商決定。

七、《中小學作文教學法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組秘書處聯系方式:

曹 韌:0351-5256554 15535812691

聶艷宏:0351-4195579 13203419770

曹曉花:0351-5256564 15034062154

張東萍:0351-5256564 13754818519

附件一:《中小學作文教學法理論與實踐研究》子課題申報指南

附件二:《中小學作文教學法理論與實踐研究》子課題申報表(附表二略,該表可登陸新作文網站省略下載)

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

附件一:

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教育科研規劃課題

中小學作文教學法理論與實踐研究子課題申報指南

一、作文教學目的、原則研究

1.新課標所制定的作文教學目標與作文教學實踐距離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2.微觀課時/單元/學期/學年作文教學目標的設定及結構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3.以自悟為目標的作文教學目的研究。

4.作文教學原則研究。

二、作文教學內容與過程研究

5.興趣、主題、結構、語言、語感、思維、文體、技法等作文內容分類訓練方法研究。(小學、中學)

6.學生作文基本功構成及提高研究。

7.作文教學階段整體目標、知識結構及序列安排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三、作文課堂組織研究

8.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經濟發展環境下作文教學的因材施教問題研究。

9.作文課堂結構、課堂組織形式類別、個別輔導、小課堂、大課堂等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四、作文教學教材研究

10.社會作文培訓教學教材特點及各自適用情況分析研究。

11.人教版語文教材中作文教學教材特點及適用情況分析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12.蘇教版語文教材中作文教學教材特點及適用情況分析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13.語文版語文教材中作文教學教材特點及適用情況分析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14.作文教材編寫與使用的應用原則研究,不同作文教材應用策略對比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15.作文教材內容編排序列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16.小學、初中、高中各類作文相關訓練的銜接研究。

17.作文教材的結構、內容、容量、呈現形式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五、作文教學教師研究

18.作文教師素養的構成研究,作文教師素養的提高途徑研究。(小學、中學)

19.專職與非專職作文教師教學效果對比研究。(小學、中學)

20.不同教學風格與方法的教師對學生作文寫作影響研究。(小學、中學)

六、作文教學資源研究

21.家長作文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2.學校非語文教師作文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3.作家、團體、教研機構等社會作文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4.作文教輔圖書資源作文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5.作文專業報紙、雜志資源等諸多作文教學資源的優勢與不足、開發與利用研究。

七、作文教學評價研究

26.作文評價的方法與途徑研究,作文評價中的道德因素介入研究,作文評價的結果使用研究。

27.作文升格的標準、方法研究。

八、現作學前沿理論與實踐推廣研究

28.言語生命動力學作文理論與作文教學實踐推廣運用研究。

29.非構思寫作學理論與作文教學實踐推廣運用研究。

30.題型寫作理論與作文教學實踐推廣運用研究。

31. ______寫作理論與作文教學實踐推廣運用研究。

九、傳統寫作及寫作教學理論批判與借鑒研究

32.葉圣陶作文及作文教學思想的批判與借鑒研究。

33.張志公作文及作文教學思想的批判與借鑒研究。

34.呂叔湘作文及作文教學思想的批判與借鑒研究。

35.梁啟超作文及作文教學思想的批判與借鑒研究。

36.朱自清作文及作文教學思想的批判與借鑒研究。

37.張中行作文及作文教學思想的批判與借鑒研究。

38.______作文及作文教學思想的批判與借鑒研究。

十、現代心理學、腦科學、思維科學與寫作教學關系研究

39.作文教學中的左右腦協同思維的策略研究,中國人獨特語言區對于作文教學的影響研究。

40.現代腦圖研究成果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41.學生語言發展心理進程對寫作能力的影響及教學策略研究。

42.寫作思維學研究。

十一、作文教學新媒體教學手段研究

43.作文教學軟件的開發與應用研究。

44.網絡時代作文教學的新特點與新方式研究。

45.各類作文報刊的優勢、特點以及對學生作文水平的影響研究。

十二、作文考試與日常作文訓練研究

46.小學作文考試與學生作文心態能力發展影響研究。

47.中考作文研究。

48.高考作文研究。

49.中、高考作文與日常作文訓練的關系研究。

十三、各級各類作文培訓專項研究

50.小學作文民間培訓的內容、方法、教材、規模、時間、效果、影響等研究。

51.中學作文民間培訓的內容、方法、教材、規模、時間、效果、影響等研究。

十四、作文教學流派梳理

52. ______作文(法)專題研究。

十五、國外及港臺作文教學研究

53.美國作文教學研究。

54.日本作文教學研究。

55.韓國作文教學研究。

56.英國作文教學研究。

57.臺灣作文教學研究。

58.香港作文教學研究。

十六、讀寫直通策略與方法研究

59.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學法的指導研究。

60.以作文教學為主體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提高的對比研究。

十七、作文教學跨門類借鑒研究

61.學科作文研究。

62.不同藝術門類對作文教學的借鑒研究。

十八、涵養、自悟、自修、自審、自改、內生作文動力培植研究

63.學生內在文化修養、道德修養、非智力因素養成與作文關系的研究。

64.學生作文自悟、自修、自審、自改能力養成研究。

65.寫作動力、動機內在自生長形成機制研究。

申報者可以某一地區教科研部門為單位申報區域性課題,也可以學校為單位申報學校課題,還可以個人單獨申報個人課題。

上述課題供申報者參考,申報者可以結合本單位或個人的實際情況,在總課題總的研究方向的前提下,自行擬定課題進行申報。

篇(7)

學術界一直在為科學方法教育與知識教育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爭論,其爭論的焦點就是科學方法教育所處的地位。長久以來,科學教育領域對此問題一直都沒有停止過研究,現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觀念體系,即知識中心教育觀。國外某學者認為物理學中無論是哪一方面的內容,通過分解之后,都與3個因素有著直接的關系,這3個要素分別為事實、邏輯或者方法論、表述形式等。其中事實需要實驗來進行驗證,而邏輯與方法論實際上就是物理思想,而表述形式實際上就是指數學。這一結構模式不僅促進了物理學科整體的發展,同時也會與物理相關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思路,也會物理教學提供了途徑。前蘇聯某學者通過研究將物理學科結構進行了更為詳細的劃分,更為真實的反映出物理知識與物理方法直接的關系。其物理知識與方法結構如圖1所示。

通過圖1,可以知道該學者將物理學科劃分為五個部分,并且對科學方法、科學知識、數學等3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界定。這一結構模型還有很多不完善之處,有待進一步研究。一些學者在上述結構模型的啟發下,提出了更為合理的知識―方法結構圖,如圖2。

圖2中,學者也將物理知識與方法分為5個部分,而科學方法處于中心位置,與其他4項內容都有著密切的聯系。不同部分之間要想有效聯系,都需要通過科學方法,因此科學方法在其中起到的是紐帶作用,溝通者其余四個部分。科學發現認識論學者,科學根源就是現象,學者在科學研究期間,現象與理論之間并沒有產生直接聯系,科學現象只有經過科學方法的論證之后,才有可能成為科學理論。同理,科學理論也不能直接應用,只有通過科學方法,才能夠應用到現實中,并且在現實中進一步延伸。此原理同樣適用于科學教育。兩個將結構圖相比,筆者認為圖2更加的合理。

2.物理科學方法顯化教育的內容研究進展

現階段科學方法分類還未有統一的定論,因此其也是學科界研究的重點內容。只有對科學方法進行正確的分類,科學方法中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很多學者通過長時間的研究實驗,已經形成了系統理論,即智力―技能―認知結構理論。

站在能力因素的角度來考量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硬能力,智力與技能都屬于硬能力,因為這需要他通過人類的大腦才能實現;另一類是軟能力,也就是認知結構理論,因為知識結構理論是通過人類的后天學習而形成,其就類似于人類的軟件。

在能力結構中區分“硬能力”與“軟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根據這種區分,我們不僅清楚了能力因素中的智力、技能、知識和科學方法的不同屬性,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進一步明確了在能力因素中,智力的提高和技能的形成主要是靠訓練而達成的,而能力因素中的知識和科學方法則可以通過傳授、探究或發現使學生掌握。從這種基本思想出發,我們把科學方法分為了思維方法和學科方法。前者是主觀的,是大腦的功能,需要訓練才能使學生形成與掌握,后者是客觀的,不是大腦的功能,需要傳授才能使學生習得與掌握。這樣一種分類方式,不僅來源清晰,而且與教育方式在邏輯上是自洽的。

3.物理科學方法教育的實踐進展

在物理科學方法教育顯化研究中,我們認為,科學方法與知識不同,它所涉及的不是物質世界本身,而是人們認識物質世界的途徑與方式,是高度抽象的。如果只從隱性教育角度進行教學,學生也可能從中學到一些科學方法,但只能是零星的、不連貫的,收效甚微。但若脫離具體物理知識去傳授科學方法,則更不可取。這樣,就形成了一種科學方法教育途徑的兩難處境。因此,我們嘗試尋找一種恰當的教育方式,在顯化科學方法的同時,進行科學方法教育途徑的創新,使學生對科學方法的了解切中要害。我們認為,這就是結合科學方法的物理概念與規律教學。

篇(8)

中醫在失眠癥的治療過程中具有治療方式多樣、療效好、副作用小的優點[1],但在部分失眠癥的治療過程中,也會因思維方式的偏差而使治療效果欠佳。傳統的中醫藥物治療、針灸治療、心理和養生治療等過程中都蘊含著豐富的臨床思維方法[2],靈活掌握這些思維方法對于失眠癥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失眠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基于中醫思維科學方法的臨床治療方法及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門診收治的失眠癥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1994年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關于失眠癥的診斷標準,且患者均有入睡困難、睡眠淺、容易清醒或者醒后難以入睡,甚至徹夜難眠的情況,患者常伴有頭暈、頭痛、多夢、健忘、心悸等主要臨床癥狀,但經實驗室檢查和系統功能檢查未見有異常情況出現,每周至少發生三次,持續時間在1個月以上。

排除標準:合并有原發性的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障礙、血液系統疾病的患者;有精神疾病患病史的患者;由外界環境或者手術、病痛等引發失眠的患者;由工作不規律導致失眠的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8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的年齡在19歲到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1±3.6)歲。患者的病程在一個月到3年之間。

將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的比較無顯著差異,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溫膽湯治療,其處方組成為:茯苓15g、甘草、陳皮、炒枳實各10g、清半夏9g、竹苑6g。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中藥組方:土茯苓30g、麥冬、百合各15g。

每天兩次,一日一劑,以水煎服。治療時間為一個月。

1.3療效評價標準[4]

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睡眠情況進行評價,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和改善情況。將患者的夜間睡眠時間達到6h以上,睡眠質量好,入睡快,睡眠深,醒后精力充沛,PSQI減分率超過75%視為痊愈;將患者睡眠時間增加3h以上,睡眠質量顯著改善,睡眠深度增加,PSQI減分率超過50%視為顯效;將患者的睡眠時間增加,但不及3h,睡眠質量和深度有所改善,PSQI減分率超過25%視為有效;將患者主要癥狀無改善的情況視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治療一個月后,對照組痊愈3例,顯效25例,有效14例,無效2例,總治療有效率為95.5%;觀察組痊愈2例,顯效22例,有效13例,無效7例,總治療有效率為84.1%;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P

3 討論

中醫思維指的是中醫在疾病治療過程中,通過科學方法的應用對患者的病癥及相關事物進行有效分析、判斷、探索疾病的本質、實施有效治療,發現治療規律的一個過程。中醫思維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辯證思維、整體思維、象思維等多種方式。

失眠癥是影響患者正常工作生活的常見疾病之一,常出現在工作生活壓力大,精神高度緊張的中青年人群或者老年人群中,造成患者生存質量的降低。在失眠癥的治療過程中,目前仍舊以辨證思維為主。但是在古代和近現代臨床醫案中,也有通過象思維的應用,在難治性失眠治療中取得意外效果的案例。

本文在溫膽湯的基礎上加用中藥組方的治療方式就是運用中醫辯證思維和象思維大膽嘗試的一次有效探索,利用百合科中藥均有晝開夜合的特性,探索出百合、麥冬、土茯苓的組方。本文的研究結果也證明了,加用中藥組方麥冬、土茯苓和百合的患者無論是入睡時間、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和效率還是日間功能都顯著優于單純使用溫膽湯治療的效果,證實了基于思維科學方法的臨床研究的效果。

總之,基于中醫思維科學方法在失眠癥的治療過程中加入中藥組方對患者睡眠時間、睡眠質量的改善都具有顯著的效果,對中醫思維方法的正確認識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方法。

參考文獻:

[1]齊向華. 失眠癥中醫心理紊亂狀態辨證論治體系的構建[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9,20(9):18-19.

篇(9)

一、可持續增長模型概述

在社會經濟初期,由于缺少數學模型的構建,理論界對于企業的經營發展只做了定性的分析。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人們逐漸將數學模型引入到了企業可持續增長的問題研究上。羅伯特希金斯和詹姆斯范霍恩是對可持續增長進行定量分析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學者

1.希金斯的可持續增長模型

羅伯特希金斯作為美國早期的經濟研究學者之一,率先對財務可持續增長進行系統定量分析的。他認為,企業的可持續增長率是指在不需要耗盡其財務資源的情況下,企業銷售所能夠增長的最大比率。它是從靜態角度對公司的經營發展進行深入研究的綜合財務指標,表明企業在現階段的財務政策下的經營管理水平以及在未來可能獲得的最大收益。這一模型首先假設公司在以市場允許的速度進行發展,其次經營者無法擴充股本,使得企業發行在外的股數保持不變,另外企業要繼續保持穩定的目標資本結構以及股利政策。最后讓企業的資產周轉率保持穩定不變。

根據希金斯的數學模型可以總結出,若企業根據自身情況來實現銷售目標,那么他的可持續銷售增長率將受留存收益率(L)、銷售凈利率(P)、總資產周轉率(Q)和權益乘數(R)的影響。并且,眾所周知這四個比率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影響重大。

希金斯的可持續增長模型為其在財務診斷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并且在一定條件下能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該模型現已被惠普公司、波士頓公司等廣泛應用。

2.范霍恩的可持續增長模型

范霍恩在《財務管理與政策》中獎可持續增長定義為:在一定的經營、負債與股利支付比率下,企業銷售所能實現的最大年度增長百分比。在靜態模型下,范霍恩與希金斯的表述本質是一致的。范霍恩在動態模型中允許公司增發新股,并引入了及其股東權益,新籌集權益資本以及全年預計支付股利。

二、財務診斷方法概述

財務診斷是進行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西方也稱之為“企業財務咨詢”。 所謂財務診斷是對企業的經營管理狀況進行詳細系統的調查分析,并采用各種可行性手段,找出企業在財務管理上存在的漏洞,進而提出一些列的改進方法,指導改善企業財務管理的過程。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財務診斷已實現從工業社會的個人經營模式向科學現代化管理的蛻變。

現今,財務診斷作為改善我國企業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財務分析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企業有效的開展財務診斷是提高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

1.獨立性

所謂的獨立性即企業的財務診斷人員,與企業各財務管理部門平等且獨立,互不干預,這樣可以確保財務診斷的公平公正。除此之外,企業在進行自我診斷是,不能受到行政干預和高管的勢力約束,應當獨立地進行診斷。這樣才能使得財務診斷客觀公正的開展。

2.自主性與自愿性

企業有權自己決定何時開展財務診斷,如何開展財務診斷以及人員的確認,而任何部門都不能干涉企業的決定。除此之外,財務診斷機構和人員有充分的自選擇其是否接受診斷。

3.客觀性和科學性

財務診斷在程序和方法上是有嚴格規定的,它必須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來進行實施。他的客觀性與科學性是相互呼應的,客觀性是確保其科學進行的前提,而財務診斷的科學性則是診斷有效進行的保證。

4.保密性

企業在進行財務診時,必然會涉及企業大量的財務信息,而這些財務信息有可能決定企業的動向及發展。所以,財務診斷必須在保密的前提下開展,這也是對財務診斷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

5.重要性和艱巨性

企業財務診斷與傳統意義上的財務分析不同,財務資料中會體現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簡而言之,企業的財務漏洞與原因不是單一的因果關系,而是錯綜復雜的,而采取的治療手段也必須對癥下藥。

三、基于可持續增長理論的財務診斷方法的應用

根據希金斯和范霍恩的可持續增長模型看出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和財務政策實施是決定財務可持續增長的關鍵性因素。所以我們可以根據這些影響因素來制定切實有效的財務政策。進而達到一個可持續增長的收益組合,從而調節增長不穩定所產生的差值。所以企業進行財務分析與規劃時,關鍵點并不在于不斷提高,而是在于持續穩定的發展,以達到財務的可持續發展與實際發展相吻合。企業達不到可持續發展無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超速發展,一種是低速發展。

1.針對于超速發展的公司,可以實施以下財務策略加以控制

(1)增發新股。通過增發新股來提高權益資金的來源,新增權益資本以及通過財務杠桿提高的借款能力將為企業帶來可觀的投資成本。并且,保持資本結構穩定的前提下,權益資本比例的提高也可以增加負債,都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資金。

(2)降低股利支付率,讓凈利潤更多的存留企業內。股東的得到股利與企業的留存收益存在對立的關系,減少股利分配,企業的留存收益自然會增加,從而使企業提高資金儲備。

(3)增加資產負債率。具有較強獲利能力且資產周轉速度較快的企業,其實際增長率大于財務可持續增長率的情況下,可以采用提高資產負債率的方式來獲得融資。

2.針對于低速發展的公司,可以實施以下財務手段加以控制

(1)企業并購或對外投資。企業可以采用并購或增資的方式獲得更多的投資機會,使得企業閑置的資金得到更好的利用。同時也提高其并購后公司的可持續增長率。較為普遍的做法是,管理當局把閑置的現金流投入到其他生產經營中,使企業得到多元化發展。

(2)進行股票回購,提高每股收益增加企業控股權。公司在股票回購完成后可以將所回購的股票注銷。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公司將回購的股票作為“庫藏股”保留,且不參與每股收益的計算和分配。

(3)增發股利,進而減少庫存現金。從理論上分析,可持續增長率比銷售增長率高時,企業必將會有一部分現金處于閑置的狀態,這將無形中造成企業的損失,所以企業可以采用發放現金股利的方式來減少資金的閑置,使資金得到更好的利用。但在實際的經營管理中,實施此方法時必須顧慮到稅收因素以及管理者偏好等問題,經營者經常會由于增長偏好而對這種方式持消極態度。因為增發股利就表示把股東投入的資金還回去,這意味著管理當局投資無門經營失敗。

在金融經濟的高速發展下,各種數學工具被不斷引入到經營管理中。而數學工具的逐步引入,在財務診斷方面取得了革命性突破。眾所周知,財務診斷是根據企業的財務經營狀況展開全方位分析,找出企業經營管理存在的漏洞,并提出更完善的改進方案。現階段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使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所以,借助可持續增長模型對企業進行診斷分析是調整企業財政政策和改善經營的有效措施。

企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核心內容是財務的可持續增長。財務上可持續的增長能增加企業的資產現金流量,改善企業的盈利能力,在保證企業穩定經營的前提下提高資產的使用率,更好的讓企業的各利益主體的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滿足。而可持續增長率是有效衡量企業可持續增長能力的一項重要財務指標,能系統全面的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所以,通過可持續增長模型來進行財務診斷對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呂鷗,高建來.可持續增長模型在財務中的比較分析與應用[J].商場現代化,2012年10月.

[2]李偉.可持續增長模型在企業中的運用研究――以A公司為例[J].財會通訊,2011年11期.

篇(10)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B

一、財務診斷方法概述

財務診斷是一種財務分析調查。它針對企業的財務經營狀況進行,通過分析調查法,找出企業財務管理方面出現的問題,并向企業管理者提出相應的完善措施,指導企業逐步完善財務管理。在企業財務診斷中財務診斷是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同時在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財務診斷以其科學、先進的管理方法改進著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它克服了我國目前企業財務分析一般化、公式化等弱點,深化發展了我國企業財務分析,而且具有優于企業財務分析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廣泛性的特點。全面有效地開展財務診斷方法將有利于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隨著方法的不斷引入,財務診斷方法體系的研究與應用逐漸深入。這主要包括:

1.財務預測法

財務預測指根據財務活動的歷史資料,考慮現實的要求與條件,對企業未來的財務成果以及財務活動做出科學的測算和預計。財務預測可以提高企業對不確定事件的反應能力,以求減少不利事件出現時給企業所帶來的損失,增加利用有利機會帶來的收益。財務預測技術通常包括:現金預算、預計財務報表和經營預算。通過財務預測,可以使得財務診斷更加具有前瞻性。

2.財務預警法

財務預警指以企業財務報表為依據,利用各種財務比率或者數學模型,對企業的收益能力和償債能力等方面進行分析,預測企業財務風險并一同規避的活動。財務預警是對于財務預測的一種延伸,其靈敏度越高就越能較早地發現企業財務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地防范并及時地解決問題,以規避財務危機的發生。財務預警主要包括兩種思路:單變模式思路和多變模式思路。單變模式思路是通過運用單個財務指標的走勢來預測財務風險,而多變模式思路是建立多元線性函數模型,運用多種財務指標加權匯總產生的總判別來預測財務危機。

3.財務分析法。財務分析法指借助于企業財務報告及其系列財務指標,基礎為歷史財務信息,主要目的是揭示企業現實價值的分析方法。在資本市場的形成過程中,公眾對于財務信息分析的要求更為廣泛,使財務分析涵蓋了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成長能力、現金流量狀況等分析內容。

二、財務可持續增長率及原理

財務可持續增長理論最早源于1981年美國華盛頓大學著名教授羅伯特.C.希金斯提出的,定義為:“在不需要耗盡財務資源情況下公司銷售所能增長的最大比率”的財務概念。他將可持續增長率基于以下四個假設:

一是公司要繼續維持一個目標資本結構和目標股利政策,在保持目前的財務結構和與此有關的財務風險的基礎上,按照股東權益的增長比例增加負債,不改變公司的財務結構,不消耗公司的財務資源;二是企業在外發行的股票數量保持不變;三是公司的資產周轉率維持當前的水平;四是公司的銷售凈利率水平保持不變,并且可以涵蓋負載的利息。

在上述假設都成立的情況下,羅伯特.C.希金推導出了計算可持續增長率的公式:

可持續增長率=股東權益變動率/期初股東權益=留存收益比率*銷售凈利潤*財務杠桿*總資產周轉率

隨后,針對財務可持續增長理論美國另外一位著名財務學家詹姆斯.C.范霍恩做出另一種定義:“財務可持續增長率是指根據企業目標經營活動比率、負債比率以及股利支付比率而確定的企業年銷售收入最高增長比率。”兩人最大的區別即為實際增長率與目標增長率的不同,也就是在財務可持續增長時的計劃問題。究竟是根據目標的現實財務比率計算業務,還是在事后分析問題。

但是二者實際上是存在一定的內在統一的。羅伯特.C.希金與詹姆斯.C.范霍恩的可持續發展率財務模型都是經典的財務模型。他們理論的出發點和理論邏輯從根本上來說都是一致的。即,都是從最基礎的會計恒等式出發:資產與股東權益的增加相等,負債和權益的增長速度影響著資產所能擴張的速度,但資產所能擴張的速度反過來卻制約著銷售額的增長率。二者的模型都解釋了企業的發展途徑與實質,再將這些模型用數學等式的直觀形式表示出來。在研究中發現,二者的可持續增長等式推導過程實際上是一樣的。具體推導過程如下:

希金斯可持續增長率=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潤率*期初權益乘數*留存率=銷售收入/資產*凈利潤/銷售收入*留存收益/凈利潤*資產/期初股東權益=留存收益/期初股東權益=留存收益/(期末股東權益-當期留存收益)=留存收益/期末股東權益/(1-當期留存收益/期末股東收益)=銷售凈利潤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權益*資產周轉率/(1-收益留存率*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期初權益)=范霍恩可持續增長率

三、財務可持續增長的影響因素與診斷方法

財務可持續增長的實現是有一定條件的,其受到外部市場環境、國家公關政策、管理效率與內部資源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宏觀經濟環境、行業因素、企業盈利能力、核心競爭力。以及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留存收益率、權益乘數和企業可持續增長過度和企業可持續增長緩慢時對企業現有資源不合理使用的影響。當企業過度增長和增長不足時,會導致企業的資源變得相當緊張(這包括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或者會使企業浪費了寶貴的經濟資源,使資源的匱乏。而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企業遭遇嚴重的破產危機。

對于企業可持續增長的影響,我們可以采用一些簡單適用的解決方法,例如從數量上分別確定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留存收益率以及期初權益乘數的影響程度,從而找出影響可持續增長率的關鍵。以便于及時有效地掌握企業財務狀況,從而找出問題之間的相互關系,及時解決企業出現的問題。

財務診斷不同于其他一般的財務工作,它具有一定的特點,我們需要根據企業出現的可持續增長理論的問題,全面透徹的進行財務診斷。在財務診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遵循財務診斷所具有的相對獨立性、自主性與自愿性、客觀性和科學性、保密性和艱巨性、服務性。通過財務診斷的內部診斷和外部診斷,按照財務診斷的內容和范圍(綜合診斷和單項診斷),按照財務診斷的時間(定期診斷和不定期診斷),全面透徹的分析、了解和掌握企業在可持續增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而及時有效的解決企業所面臨的問題,以減少企業損失。

對上述一系列問題。從經營效率上來看,當企業增長過度時,其主要的解決途徑是提高銷售凈利率、兼并或剝離非核心業務以及適當提高資產周轉率。而對于增長不足,一般通過并購或購買增長、抄底被市場低估的資產、回購股票發放股利以求減少企業內部過多的留存資金。或者管理者也同樣可以選擇科學地進行內部管理型戰略的方法和外部簡易型戰略路徑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完善公司的治理,加強風險預警風險報告與內部控制。更好地落實可持續增長,保障可持續增長的完成與實現。

上一篇: 風險防控意識 下一篇: 工程監理最新規定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网友自拍区在线视频精品 |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aⅴ专区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熟女88 |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婷婷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