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0 15:43:5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15(2013)07-39-2
傳統繪畫藝術與現代藝術的關系,一直被藝術界所探討。中國有著幾千年的繪畫歷史,其中也不乏一些成功的畫家,傳統的繪畫藝術展現給人們以美的享受。在現代藝術設計中,有時還會發現,設計者們的設計不乏傳統繪畫造型的流露。因此,傳統繪畫藝術與現代藝術設計兩者相互影響,又相互體現。
一、傳統繪畫藝術與現代藝術的區別
傳統繪畫藝術與現代藝術設計雖然都是藝術 ,但它們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許多不同之處。例如,現代設計與傳統繪畫在觀念、方法以及內容上,都存在著差異。
現代藝術設計要求的是簡潔明了,然設計者往往對所需要的要素集中地整合,概括出一個簡單的作品讓人們能夠一目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他們通常刪減掉次要的部分,集中突出主題,有時為了達到效果,甚至可以去掉背景,同時可以把不同時間、空間的東西,通過不同的比例,組合到一起,形成一種抽象的藝術設計,運用象征的手法,促使人們進行想象。
現代藝術設計與繪畫藝術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三對關系上。首先是人與物的關系。現代的藝術設計都把人當做設計的主體,充分體現人的主體作用。所有的現代設計中,人們推崇的最理想的效果就是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物的和諧相處。強調人與自然的個性解放,彼此獨立、自由,這才是真正的美。其次是功能與形式的關系。我們看到的繪畫藝術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在體現它的觀賞價值,這些作品本身并沒有一定的功能,起不到特定的作用。而藝術設計在注重觀賞性的同時,更主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功能,因為產品的功能是實現效果的前提條件。第三,設計的主觀創造性與客觀局限性的關系?,F代設計與傳統繪畫藝術相比,現代藝術設計所受的制約性是很大的,主要是因為:1、對于繪畫創作工作來說,它只是藝術家的一種個人行為,創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表現出各種形式的作品?,F代藝術設計雖然也有一定的自我表現的色彩,但它更多是要迎合企業主、消費者的需求,把他們是否滿意放在首位。2、對于繪畫藝術來說,它只是一種個人的勞動,而對于藝術設計來說,它更大程度上是一種集體勞動。3、繪畫創作受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影響較小。4、繪畫創作與藝術設計都要受到社會時尚、人們審美觀念的影響,但繪畫受到的這種影響只是一種宏觀上的,而藝術設計受到的影響通常是十分迅速、敏銳的。
二、傳統繪畫藝術與現代藝術的聯系
如果說傳統繪畫藝術更多包含的是感性的因素,那么現代藝術設計就更多的是理性化的因素。其實,通過仔細的研究,我們會發現,在感性因素占主導的繪畫藝術中,還是有很多理性因素存在的。從許多繪畫藝術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發現,藝術家們總是借助事物的“形”來表達一種感情,以形來傳神,而不是把事物具體的物理形態描述出來。而這些將物理形態的事物以形的方式表達出來的手法,一直影響著現代藝術設計。
在不同的設計領域,設計都或多或少受到傳統繪畫藝術的影響。例如,對于平面設計來說,現代平面設計的作品要求主題要鮮明、突出,簡潔易懂,形象夸張,在設計時,要賦予作品更廣闊的含義,人們在看到作品時,可以通過有限的畫面,想象出無限的內容。在這一點上,中國傳統繪畫中也有巧妙的運用。中國的傳統畫家常以達到“不似之似”、“脫形寫神”為最高境界?,F實生活中的一些海報,它們中的很多形象不是簡單地對生活中的形象進行模仿,而是一種繁到簡,從復雜到單純的轉變。例如陳幼堅包裝設計作品“奇禮”, 靳埭強包裝設計作品“雙妹花露水”,它們都體現了設計者們對中國傳統繪畫的深刻理解和領悟。
不論是在傳統繪畫中,還是在現代藝術設計中,色彩都是主要的元素。 人們在繪畫創作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色彩,因而它具有一定的主觀性,而這種主觀想象在傳統繪畫中也是必須的。但是這種想象不是憑空產生的,它來自于一定的生活實踐,在平面設計中,許多畫面都在刻意追求這種效果。人們根據彩虹、彩蝶等創造出了顏色變幻多樣的裝飾。在許多中國畫中,人們喜歡把牡丹、荷花等畫得紅艷艷的,而它們的葉子只是用墨來畫,但人們在看到這幅畫時,卻自然而然地把葉子想為綠色的了。這種情況也經常出現在平面設計中,如果在一幅藍色的畫面上,畫上幾只小鳥,那么藍色就會被人們想象成天空,如果在藍色的畫面上,畫幾條小魚,這時,這塊藍色就會被人們想象成大海了。這種單純的底色,會給人們更多的想象空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三、結束語
在現代社會,隨處可見傳統繪畫藝術與現代藝術的融合,但如何把它們二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突出傳統與現代的交融,則需要我們繼續深入地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趙曉明.中國書法繪畫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啟示[J].社會科學戰線,2011,(09).
從我國文化發展的歷史經驗來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的發展,要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繼承,善于交融。無論是從我國早期華夏文化的形成直至達到兩漢文化的高峰,還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響而發揚光大,無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發展,只有敢于繼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終真正成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藝術設計方面我們也還是應該“立足中華、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藝術的獨特性,體現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又要反映現代人的內在精神追求。在藝術設計中,我們也要“尋根”,尋找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維優勢和獨特風采。藝術始終要講內在的延續,一種藝術形式的產生及被容納,需要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習俗、倫理道德、審美習慣等,構成潛在的深層文化結構,深鎖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調節和制約著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外來文化的介入。在中國設計者的作品中,時時流露出傳統繪畫造型藝術潛移默化的影響。分析這些影響,肯定某些積極的因素,將會有助于發展中國藝術設計。下面就從這個角度進行一定的剖析。
從我國文化發展的歷史經驗來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的發展,要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繼承,善于交融。無論是從我國早期華夏文化的形成直至達到兩漢文化的高峰,還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響而發揚光大,無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發展,只有敢于繼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終真正成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藝術設計方面我們也還是應該“立足中華、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藝術的獨特性,體現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又要反映現代人的內在精神追求。在藝術設計中,我們也要“尋根”,尋找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維優勢和獨特風采。藝術始終要講內在的延續,一種藝術形式的產生及被容納,需要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習俗、倫理道德、審美習慣等,構成潛在的深層文化結構,深鎖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調節和制約著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外來文化的介入。在中國設計者的作品中,時時流露出傳統繪畫造型藝術潛移默化的影響。分析這些影響,肯定某些積極的因素,將會有助于發展中國藝術設計。下面就從這個角度進行一定的剖析。
由于“現代性”的內涵是隨著時代、地區、民族等因素而產生不同,所以我們要將這個概念運用到中國傳統藝術的現代化問題中時,必須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用辯證、發展的方法將西方的“現代性”與中國的傳統藝術中“民族性”的有機的結合起來。
一、藝術“現代性”的產生與發展
對于什么是“現代性”,福柯在其《什么是啟蒙》中說:“我不知道我們是否可以把現代性想象成為一種態度而不是一個歷史時期。所謂態度,我指的是與當代現實相聯系的模式;一種有特定人民所作的資源的選擇;最后,一種思想和感覺的方式,也是一種行為和舉止的方式……”。因此,“現代性”實際上是一種超越、發展傳統的行為或觀念。黑格爾更認識到了現代性對于藝術的現實意義:藝術家擁有創作的自由:
l9世紀中后期至今的現代、后現代主義藝術運動,就是藝術家們自由的進行藝術創作,不停突破傳統、進行各種藝術實驗的表現。但是,二者所表現出的“現代性”含義又是有所不同的?,F代主義藝術中的“現代性”與歐洲工業革命引起的社會物質和精神層面的動蕩有著不可磨滅的關系。工業革命導致尼采所說的“上帝死了”,宗教神話思維被現代科技理性所取代。這種宗教整一性意識遭到徹底破壞,必然帶來了全社會性的困惑、混亂和焦慮。藝術領域中先后出現了印象主義、后印象主義、野獸派、立體主義以及表現主義、未來主義等各種我行我素的實驗藝術,就是藝術家面對這種社會劇變所作出的反應。而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痛苦以及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后,藝術家們開始將自己完全淹沒在現代科技文化的浪潮中,不再象19世紀的痛苦掙扎,通過回歸自我來對抗科技壓力,而是開始滿心喜悅的享受了,后現代主義也就是因此現了。雖然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后現代主義的出現與風靡,標志著統治西方200多年的“現代”世界觀的危機,但實際上“后現代”又何嘗不是一種新的“現代”觀呢,它們只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文化的發展呈現出了與傳統更多更大的不同而已,他們是有著本質的聯系的。因此,當我們借鑒西方的“現代性”觀念時,必須用辨證和發展的眼光來看,而不可斷章取義。論文下載
二、西方“現代性”的擴張
除了用歷史發展的眼光去看“現代性”,還要注意由于發展先后、經濟基礎不同、社會制度差異等因素所造成的東西方現代化進程中的強勢和弱勢之分。注意到這個因素,就不會迷失自我而盲目的被他人所左右。
發端于經濟全球化的文化全球化,就是這么一個源自西方世界的強勢文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以其強大的經濟、科技實力不僅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導,也成為“文化全球化”的主導;更多的發展中國家扮演著弱勢的角色,傳統文化不得不面對著伴隨經濟全球化而來的西方現代、后現代文化的猛烈沖擊?!叭蚧钡拿绹幕恍蜗蟮馗爬椤叭保创砻绹嬍澄幕柠湲攧凇笆砥薄⒋碇绹娪拔幕暮萌R塢“大片”、代表美國信息文明的硅谷“芯片”。而在藝術領域,美國在二戰后借助其霸權化的科技、經濟、政治地位向滿目瘡痍的歐洲推廣美國式藝術,先后樹立起了滴灑抽象表現主義、集合主義、波普藝術、極少主義、觀念主義等符合美國意識形態需求的藝術流派,并使之隨著經濟全球化擴張到世界各地。在二戰后3O年內,美國式藝術成為世界性藝術,成為世界藝術發展的風向標。美國著名學者約瑟夫·奈認為,相對于政治經濟的硬力量,文化是一種軟力量,但是它對社會的影響力和滲透力卻是持續不斷的。英國學者湯林森更認為這是一種新的文化殖民,是文化帝國主義的在全球的擴張。雖然湯林森說的看起來有點偏激,但是文化全球化傳播的力度和強度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其發展勢頭不容忽視。
因此,面對從西方蜂擁而來的現代、后現代藝術文化,作為發展中國家同時又有著歷史悠久的文化藝術成就的中國,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是相當重要的,既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妄自菲薄。
三、中國傳統藝術的現代化
如何實現中同傳統藝術的現代化,現在存在三種觀點:一,立足于過去。贊同這種選擇的人主張用“傳統文化中的許多優秀部分”去“抵制隨著改革開放而來的西方腐敗的意識文明,保持民族固有的美德與自尊”。二,立足于未來。贊同這種選擇的人,強調“中同畫可以推向世界,為了世界性、歷史性的需要,讓世界接受中國畫”,立足于現在。這批論者傾向于中國美術的現代化,面對嚴峻的現實,對傳統進行深刻的反思。
很明顯,前兩種觀點不僅忽略了傳統的實踐性或延續性,把傳統看作靜止的、凝固著的東西,還屬于狹隘的“文化民族主義”觀,是不明智的,也是行不通的?而第三種觀點是較為符合現實需要的,岡為它是以發展和辯證的方法去看待和解決我國藝術目前面臨的問題。首先,我國藝術必須是要發展的,而來自外部的促動和營養是必不可少的素。比如,被中華民族視為悠久歷史傳統的象征的“塔”這種建筑形式,其實是來自印度的舶來品,是隨著佛教在東晉傳人后才在中困遍地開花的。中世紀時期的伊斯蘭圍家之所以獲得在科技文化上的巨大發展,是因為他們翻譯了大量卉希羅的文化典籍,而歐洲的文藝復興也是以這些著作作為啟蒙和基奠的。現代的美國文化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迅速傳播,除了其科技、經濟高度發達的原因外,其本身的文化“雜合”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此,并沒有什么純粹的文化可供民族主義膜拜;文化藝術的發展,除了在自身尋找發展規律外,尋求外來文化的幫助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在吸收外來文化的時候,以何種態度對待隨經濟、科技、傳媒浪潮奔襲而來所謂“強勢文化”,是傳統藝術現代化的一個關鍵:美同在世界上確實占有領先地位是科技文化,此,正如有史論家所說的“美國當代藝術與其說是藝術,不如說是技術的表現”在它的后現代藝術里,從集合主義、波普、超級現實主義、構成主義、大地主義、裝置藝術以及廣泛化的觀念主義藝術,無不充斥了美國科技文化語境中的圖像和技術產品,科技文化的產物成為藝術家創作的表現對象和手段以新奇體驗代替審美,混跡于生活取代藝術的精英意識成為藝術的新內涵此,這種藝術已經完全脫離藝術的文化傳統只是高度發達的科技、經濟甚至政治的產物。以這種認識為前提,就不會將“非藝術化”的后現代藝術與發達的科技文化混為一談,不會盲目的崇拜或反對外來的現當代文化一以“拿來主義”的方式,對于我圍經濟科技發展有利的先進的科技文化可以全盤接受,而對不符合我閏發聰現實,與我周藝術傳統形式或意識完全割裂的后現代芝術.就要小心謹慎,只能吸收其“合理內核”了。
1.傳統藝術
我國傳統藝術的內容非常豐富多彩。比如繪畫、剪紙、園林都有著豐厚的歷史積淀,都有輝煌的成就,都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中華的藝術瑰寶,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他不僅題材廣泛而且內涵豐富,得到了全世界的推崇。所謂傳統藝術,指的就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所特有的一種藝術文化和精神,經歷時間的洗禮以特有的方式不斷的傳承和發展。傳統藝術并非一成不變,它會隨著時代的變化和歷史背景的影響而形成不同的藝術風格和模式,這種藝術的沉淀最終形成了具有獨特氣息的傳統藝術形式。
2.現代設計
現代設計,現代主義設計,通常被稱為“功能主義設計”,又稱為“技術美”,或“機器藝術”。現代主義建筑是指20世紀中葉,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建筑思想。設計可以說是一種源于創造靈感的產物,它在人類文明初期就已經誕生?,F代設計自十九世紀末開始就已經出現,傳統設計中工匠同時擔任制造者和設計者職責。隨著近現代的推進,機械化生產逐漸代替了制造者,自此設計與制造明確的區分開來,設計慢慢形成當代獨立的一門學科。傳統藝術設計受現代美術的影響,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現代設計也隨之形成。隨著現代設計的發展,傳統藝術開始影響到現代設計的發展趨勢,最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現代設計也開始推陳出新,不斷進化。
二、中國傳統藝術對現代設計的啟發
傳統藝術從其性質上可以分為意境設計、程序設計及藝術語言設計,它對于現代設計有著極大的影響。
1.意境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意境作為藝術文化中的本質,蘊含著設計的審美趨勢。藝術設計者通過對自然形態及社會狀態中尋找靈感,產生創新靈感,在新的思維意識之下,設計出新穎獨特的設計作品。傳統藝術給現代設計所帶來的中國韻味和意境,為其設計拓展了新的途徑。
2.現代設計中程序美的應用
中國傳統的藝術程序是在深思熟慮及精髓提煉之后,所形成的一種通過筆和線條及簡單的潤色所構成的一種設計模式,就像是一名正在翩翩起舞的芭蕾舞者一樣,干練優雅。程序本身就包含著獨特的美感,如果中國藝術缺少了這種美感,那么就會失去了作品的韻味。在現代設計中,可以通過搜集和整理所需的資料,篩選出所需的素材,以靈動流暢形態和搭配協調色彩,加上傳統藝術和現代設計元素的巧妙結合,必然能創作出耳目一新的設計作品。這對于提高設計者水平,拓展設計市場十分有利。以發展的眼光來合理對待傳統藝術和現代設計的交融,探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用不斷創新和探知的精神來推動藝術設計的發展。
3.藝術語言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
設計本身就像語言一樣,以不同的造型向人們傳輸者不同的含義。通過對傳統藝術語言的運用和改善,讓其具有現代審美特色,進而運用到現代設計中去,構建出不同的現代設計風格,這也是現代設計中不斷的追求的目標。比如說鳳凰衛視的臺標中,就選用了傳統藝術中源于彩陶上的鳳造型,并以“喜相逢”的結構形式來結合,進而呈現出一種具有現代特色又包含了深厚文化底蘊的設計圖案,里面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語言,以一種具有生命力和親和力的設計造型來感染著社會。
中圖分類號: J0-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1297(2008)09-088-01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高度現代化、信息化的今天,各種藝術思潮、新觀念的涌入,不僅影響著我們傳統的審美觀,也對中國的傳統藝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F代設計也離傳統文化、民族藝術越來越遠,如何繼承和發揚
傳統文化和藝術?如何將中國傳統藝術融入現代設計?這些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一、傳統文化與傳統藝術
(一)傳統文化
什么是傳統文化?人類昨天社會實踐活動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對于今天而言,都是傳統文化;今天人類社會實踐活動所創造的文明成果,對于明天而言,也是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器物和習慣,是一些物質與精神的沉淀。談到中國文化,人們就會想到:中國文化的字徽――道;中國文化的圖符――太極圖;中國文化的象征――龍。“道、太極、龍”代表著中國,代表著中國文化,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傳統思想和內在精神。
(二)傳統藝術
什么是傳統藝術?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所創造的藝術,作為一種文化,一種文化精神,會以種種方式流傳在世界上,并以其特有的方式來傳承著、發展著。它們傳承下來,并且影響著人們的審美傾向。當然,這種傳承,不是一成不變的模仿,而是一種發展中的求舍,傳承中的揚棄,就是在這種不斷的揚棄中,形成了民族特有的藝術風格,也就是傳統藝術。
二、中國傳統藝術的特點
(一)神形兼備
如果說西方藝術注重“形”的再現,那么中國藝術則注重“傳神”,強調“神形兼備”。中國傳統藝術是注重傳神,而不否定形似;注重傳神,而不求形似;強調神似與形似并重,也就是“神形兼備”。“傳神”在藝術創作中主要指相對忽略對事物外部特征的具體刻畫,通過外部特征來表現對象內在的精神,把對象的本質特征與藝術家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更多的將“情”溶于其中,“含不盡之意于言外”。不論是中國的繪畫藝術還是書法藝術,其實都沒有刻意追求形似,而是強調對“神”的把握和表現,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們回味無窮,使人們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追求意境
意境,就是立意于境,指“文學與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繪所營造的境界和情調”。中國傳統藝術注重對“意境”的表達和追求,在意境上追求“大巧著拙”的浪漫飄逸境界。它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它是繪形的,又是入神的;它是確定的,又是未定的。
就像中國的水墨畫一樣:情景交融,虛實相生。以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以虛明實:計白當黑,虛實相生。虛實相生而使畫面有靈氣,充滿生機。如中國古典園林藝術,自產生以來,一直沿著“崇尚自然”的道路一直走到封建社會結束。經過不斷發展、完善,終于形成了自然寫意山水園的獨特風格,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協調。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 “意境”的表達和追求。要將自己融入其中,用心觀察,用心感受,意從心出,借景現形,這樣才能創作出有意境的藝術作品。
(三)氣韻生動
氣韻生動:是中國古代繪畫創作的總原則,也是對“傳神”和“意境”的具體運用。像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的――龍。古往今來,龍有很多表達形式,但最本質的是S形,把龍那種威嚴、逞霸的形象和特色表現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仿佛一條舞動的長龍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中國傳統藝術中強調和追求的美,也是現代設計追求的。
三、將傳統藝術融入現代設計
在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人們的思想觀念,對美的欣賞和感受已具有深厚的時代精神。在向世界開放的同時,設計的多元化發展,使我們的思想被世界眾多流派所惑。因此,不能一味地追求“新”、“奇”,而放棄傳統,應當立足于傳統,努力開拓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設計風格。因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現代設計的表現方法很多,如何使中國設計在世界設計中獨樹一幟呢?傳統藝術的表現手法,是值得設計師門運用的。在具有豐富的中國文化底蘊的基礎上,運用中國傳統藝術,將傳統藝術的精髓融入現代設計中,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之路。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標志就包含了豐富的民族元素,包括太極圖、太極拳,有奧運五環色組成的會徽,形似中國傳統民間工藝品“中國結”,又似一個打太極拳的人形,體現了中國藝術精神的氣韻,表達了奧林匹克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充分展示了傳統文化理念與現代標志設計緊密結合的藝術魅力。
將傳統藝術融入現代設計,是延續傳統的藝術理念和思想,是從傳統文化中吸取前人具體做出背后的那種對事物、對世界、對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具體的形式,不是一種純粹的、盲目的仿古。發揚傳統藝術,決不是把傳統藝術看成凝固的、一成不變的。我們不能把傳統藝術理解為某種靜止的形式,而要不斷吸收外國的東西和借鑒古人的東西,就好像一只鳥的兩只翅膀,缺了哪一只都不能飛翔。吸收先進和繼承傳統,都要求我們擁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要立足于今天,才能創造明天。
結語
一、現代設計應體現傳統藝術的內涵與外延
中國的傳統藝術豐富多彩,它主要包括園林、建筑、音樂、戲曲、繪畫、書法等等。這些歷經千年的傳統藝術給設計師們以智慧的啟迪,新的創作元素為設計輸入新鮮血液,現代設計的發展充滿了生命力。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國家館 “東方之冠”的設計同樣是對傳統文化符號現代詮釋的優秀案例,在造型方面,它借鑒中國古代建筑木構件“斗拱”和夏商周時期青銅制器皿“四足鼎”的造型,通過簡化、提煉、整合等藝術手法設計出時代氣息與民族特色濃郁的建筑符號;在色彩上運用傳統的“中國紅”,設計師采用色彩漸變的藝術手法裝飾建筑,建筑外觀自上而下由深入淺進行漸變,給觀者視覺和心理上的沖擊,表達了人們追求吉祥、歡樂、和諧的民族情感,向世界展現了中國人熱情、奮進、團結、自信的民族精神;在文化內涵上,它體現了“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哲學思想,是傳統的哲學思想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的產物,闡釋了中國特有的建筑美學,表達了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
因此,對于傳統藝術的學習和借鑒不是簡單的形式或內容上的“移花接木”,它需要設計師通過藝術上的加工,運用現代設計理念體現設計的時代感。同時,傳統元素的借鑒應具有代表性和可識讀性,使觀者更容易識別和理解設計內涵,在欣賞作品時與設計師達成共鳴。此外,要深層挖掘傳統藝術的文化內涵,使其更符合設計的主題,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任何傳統藝術符號都蘊含著與之相關的本原哲學思想,我們要做的是尋根探源,了解傳統藝術的文化根源是為了更好的運用傳統藝術,從而設計出既符合現代審美需求、又體現文化內涵的作品。
二、民俗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傳承與弘揚
民俗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反映廣大民眾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民俗既屬于過去也立足于當下。如陳建憲在《民俗學概論》的緒論中所說:“民俗是一種民間傳承文化,它的主體部分形成于過去,屬于民族的傳統文化。但它的根脈一直延伸到當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伴隨著一個國家或民族民眾的生活繼續向前發展和變化。”藝術設計是一門應用性學科,設計師將民俗與設計有機結合,能夠使兩者相得益彰。2004年由北京奧美為中國移動制作的 “福祿壽喜財安”系列賀歲廣告就很好地融合了民俗文化。以關公至尊、威嚴的形象表現“全球通”;以哪吒圈出“動感地帶”的“地盤”;讓彌勒佛表現“神州行”的輕松。該廣告從2004年歲末到2005年春節期節進行宣傳,很好地將年俗文化融入廣告制作和宣傳中,平面廣告運用了民俗藝術中剪紙藝術的表現形式,選用中國傳統吉祥人物,借用春節期間常見吉祥語,既貼近民眾生活,又迎合了人們求吉納福的民俗心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商業宣傳的效果。這類廣告在向人們傳達企業信息的同時,對于民俗文化的傳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設計中善用民俗文化有利于深化設計的文化內涵,使設計更貼近廣大民眾,易于讓人們接受,人們通過凝練的設計符號聯想到與之相關的民俗現象,從而達到文化的回歸和認同。民俗藝術作為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當代藝術設計同樣具有很大的啟迪和借鑒作用,其中包括民間的各種藝術形式,如音樂、舞蹈、美術、戲曲等。學習和借鑒民俗藝術,將民俗藝術融入設計當中,能夠豐富設計語言和表現手法,有利于現代藝術設計的健康發展。
三、運用現代技術演繹傳統藝術
設計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相輔相成、密不可分。設計沒有技術無以為設計,而科學技術沒有設計參與也找不到同社會生活的結合點,從而不能轉化成社會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的工業革命導致了20世紀初各種設計思潮的產生,同時為設計的發展打開了廣闊前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信息革命則為設計的發展提供了技術前提,設計的“可能”在新技術的協助下得以實現。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展演的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就是現代技術與傳統藝術的完美結合的成功案例之一。
動態版《清明上河圖》以北宋畫家張擇端版《清明上河圖》為創作母本,由設計師于正所帶設計團隊運用多媒體藝術表現手法創作的大屏卷軸動畫,它生動地再現了當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設計團隊選用具有中國特色的國畫作品為題材來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并且采用現代設計表
轉貼于
現手法在原作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同時,設計團隊大膽想象創作夜景版清明上河圖,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彌補了傳統繪畫效果表現的缺憾。無獨有偶,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展現的長軸“畫卷”也是一例。“卷軸”是一個用于播放數字影像內容的超大led液晶電視,設計團隊借用中國傳統藝術中書畫卷軸形式,運用最新的數字影像技術制造出夢幻的視覺效果,講述了中國歷史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傳統的長卷中國畫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符號,表達了東方美學獨特的時空觀念與哲學精神,利用現代數字影像技術向“他者”述說中國文化和中國精神。
關鍵詞:數字設計??;傳統設計; 鉛筆
數字技術的發展與傳統工藝的結合,促使了數字藝術設計的發展逐漸滲透和融入到了服裝設計、工業設計、室內設計、影視動畫等眾多領域,并且對于傳統美術如雕塑、壁畫、油畫、國畫、版畫、漆畫等領域也有顯著的影響。數字藝術的發展對于傳統設計和美術而言既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同時也促使了傳統美術和設計領域不得不進行變革,將數字技術與藝術結合,利用新的數字技術來發展傳統設計和美術,并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績。正如物理學家李政道所說“科學與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信息技術在成為藝術設計新載體的同時,它也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藝術創作語言和手法。
一、數字設計的優勢
首先,數字技術相對于傳統工藝而言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工業設計、室內設計乃至建筑設計等領域對于效果圖的繪制,傳統方式是利用水彩、水粉、馬克筆、鉛筆、尺子等工具,通過打底稿、上色、反復修改等步驟而繪制。而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這一過程則較為簡單。既可以通過相關的設計軟件如Photoshop、SketchUp、Paint等設計軟件,通過相應的畫筆工具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繪制和修改,不僅大大提高了繪制效率,而且提高了設計效果。其次,數字技術的運用使得設計與生產的聯系更為緊密。數字設計使得設計效果能夠比較直觀地呈現給設計者、生產者甚至消費者。數字化使得設計效果圖能夠直接與生產相結合,縮短了設計與生產的距離。特別是數字化機床、三維打印等設備的出現,使設計的設計思想能夠非常便捷地轉化為實際產品。再如3DMAX、Unity3D等三維和虛擬現實軟件能夠,讓設計師的設計理念非常直觀地呈現給客戶,不僅便于呈現設計理念而且容易讓客戶所接受和理解。再者,數字技術的運用使得原來靜態的呈現方式逐漸向動態的、立體呈現方式轉變。數字動畫技術在設計領域的應用逐漸廣泛和普及。如建筑商和開發商對于新的地產項目的設計和宣傳,從原來的靜態效果圖逐漸轉變為動畫或者虛擬現實,不僅可以動態地展現地產項目,而且可以讓客戶自由地漫游在未來的商業街、家庭當中。數字技術相對于傳統方式無疑增加了客戶體驗,提升設計表達效果和效率。
二、傳統設計的優勢
傳統設計需要良好的藝術沉淀。數字設計再快也是要借助高科技的電腦,而傳統設計師純粹的藝術積淀,是個人的修養。沒有藝術的沉淀,手上良好的功夫。哪怕是用電腦來做,也不一定會設計出優秀作品。就好比我們在使用電腦的時候,我們需要用電腦畫一個人或者物,如果你沒有良好的傳統設計的修養,如何能在電腦上良好的表現呢。傳統設計對突發靈感的紀錄性強。例如,我們在進行設計創作的時候,如果我們突然有了靈感,想立刻記錄下來,我們下意識就會用傳統設計方式來進行記錄,而不會用數字設計方式。
三、數字設計與傳統設計有機結合
對于傳統設計的方式,這里主要是指利用傳統繪圖工具,如“鉛筆”“圓規”等,傳達設計師的設計意圖?!皞鹘y設計”是一個歷史時期的產物,雖然從技術面上不及“數字設計”的完善,但它作為設計師的必備技能,對于設計師設計思維的開拓和設計想法的呈現是不可或缺的方式。傳統方式不可丟而新的數字設計又必須被接納和學習,所以數字設計與傳統設計方式相融合是當前設計方式的必然結果。數字設計與傳統設計,在設計、美術等藝術領域的運用各有優勢。設計的根源在于設計師的思維和理念,而無論是手繪還是數字形式都是一種外在的呈現方式。傳統方式與數字形式其實不存在于誰強誰弱的問題,更不是數字形式一定會取代傳統形式,而是兩者逐漸融合的趨勢。依靠數字技術的發展,給予設計師以快捷和隨心所欲的設計感覺,如手繪般能夠準、快捷地表達設計理念是數字設計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另外傳統設計師技能訓練的有效方式,是錘煉設計理念的有效途徑,因此數字設計與傳統設計的融合是目前設計形式發展的必然趨勢。
四、傳統設計不可丟
設計是思維形成的過程,設計師的審美決定其作品的思想內涵,從這個意義上講人腦決定一切。例如,現在很多設計師,沒有經過一定的設計語言訓練和藝術素養的培養,只憑借會一些設計軟件和以往經驗是很難長久地呈現出出色的設計創意和設計產品的,目前設計領域所存在的最大意識上的誤區。雖然數字技術的發展為藝術創作帶來了新創作方式和藝術語言,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績,為目前的各大院校以及設計師所青睞。但是藝術的發展之路是對傳統的繼承以及對新事物的借鑒、吸收。數字機技術下設計方式,如各種設計軟件、手繪板等只是設計師手中的一個使用工具,真正取決于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設計師是否具備深厚的美術功底和完美的設計構思。計算機技術的進步為設計師和藝術家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設計工具和設計方式,但如果一味地依賴和誅求新技術、新設備將成為思維創造的絆腳石??傊?,藝術設計是自由的創造,我們應該是以開放的姿態迎接不斷涌現的新事物,目的是在藝術的創作中獲得更大的自由。當“鉛筆”遭遇“鼠標”的時候,在這一場設計界的“數字革命”中,游走于“數字設計”和“傳統設計”之間。用理解和包容建立現代設計學科的新秩序,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
參考文獻:
從傳統藝術來看,其具有歷史的色彩,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以及相應的文化精神傳思想承。而藝術特色是民族精神的體現,同時它通過藝術的形式將民族的精神不斷進行弘揚,實現民間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藝術相結合延續發展,但是根據當前的藝術發展形式來看,傳統藝術則是通過其獨特的表現手段以及蘊含的民族精神來不斷向前進行發展。而現代設計藝術則是一種創新的體現,但是其本質的民族精神卻離不開傳統藝術的主旨,因為傳統的藝術是一種歷史的選擇,它在歷史的變遷中被遺留下來,主要是它具有的獨特民族精神值得大家去不斷的研究。相應的現代設計藝術則是根據民族精神的發展與物質因素的交融,這些構成成了現代的藝術發展形式,而從傳統的藝術形式中不斷的發生演變,通過歷史的洗刷,傳統的地區民間藝術正在不斷濃縮精華,而現代的設計藝術則需要在不斷地濃縮和篩選中逐漸成為一種藝術形式恒定,然后這些留下的精華則是繼續成為傳統藝術的延續。
東北地區民間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藝術關聯性
眾所周知,東北二人轉是具有東北特色的傳統藝術,其在趙本山老師的帶領下逐漸變成當前的藝術文化主流,其觀賞價值很高,但是其發展確是非??部溃驗楹芏嗟拿耖g藝術在藝術的發展長河中逐漸消失。從東北的二人轉中可以看出,生活在東北人們生活現狀,從具有東北特色的傳統藝術可以看出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因為人類的歷史在不斷進步,并且隨著歷史的變遷,傳統的民間藝術不斷進行濃縮變化,而現代的設計藝術則是在以前的傳統藝術上不斷進行創新,并且結合當前的時展現狀,以藝術人的眼光來對傳統民間精神的延續。因為傳統的民間藝術在不斷的發展,而不是一成不變進行模仿和繼承,因此對于東北傳統民間藝術的研究來看,二人轉的發展逐漸成為主流的藝術欣賞,但是在不同的傳承者對其藝術的詮釋觀點不一,造成了傳統民間藝術與現代設計藝術之間始定的關聯性,在現代設計的藝術中離不開傳統民族精神。
東北傳統民間藝術與現代設計藝術之間的延續性思考
在對東北現代設計藝術進行設計的時候,首先要明確的是所有的現代設計藝術都是對歷史的一種肯定,要從根本上符合歷史的發展,這樣其相對于傳統的民間藝術才顯得更加有意義。所設計出的藝術需要根據傳統的標準進行評價,現代設計藝術是以傳統的思想作為基礎,并且在整個過程中傳統民間藝術與現代設計藝術之后存在著相互交叉與統一的關系。所以東北的現代設計藝術從創造與發展的本質來看,其實是東北民間傳統藝術的一種延續,同時當前的設計藝術會成為將來歷史的發展傳統,隨著文化的不斷深入發展,東北傳統民間藝術在不斷地進行沉淀其內在文化,因此在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上要明白的是設計傳統不能長遠的發展,會隨著歷史的變遷、藝術的發展逐漸形成對傳統民間藝術的延續,因此對于東北傳統民間藝術的研究要結合歷史的發展因素,同時還要針對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式來進行現代設計藝術的研究。
結束語
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無論是文化的精粹還是文化的內涵都帶有濃厚的中國特色,現代藝術設計離不開民間傳統文化,使得現代藝術設計也應具備濃厚的中國特色,使其具有民間傳統文化的特色,在設計時不能違背這個原則,不能泯滅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精髓。本文主要探討了東北地區民間傳統文化是現代藝術設計的延續,探討了中國現代藝術設計的方向和出路,從而在民間傳統藝術的基礎上構建出現代設計藝術。
(作者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作者簡介:周慧贏 (1982.7-)女,黑龍江牡丹江市人,牡丹江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藝術設計系講師。
青花瓷萌生于唐宋時期,不過其真正的成熟是在元代。元代景德鎮燒制的青花瓷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工藝水平。蒙元帝國的強大使得我國與中東地區的文化藝術交流日益頻繁,從而使中東地區繪制青花所用的蘇麻離青料得以引入中國,并在景德鎮運用于青花瓷制作中。采用蘇麻離青繪制的元代青花瓷發色鮮艷,并具有較強烈的暈散效果和鐵銹斑。鐵銹斑本是工藝缺陷,卻成了元青花的獨特魅力之一。
明代時,青花瓷已經躋身于主流產品的地位,其發色既有幽淡者,亦有鮮艷者,同時,分水技法開始成熟起來。
清代康熙時期是青花瓷發展的巔峰時期。分水技法達至頂峰,采用特制的分水筆蘸取濃淡不同的色料,使紋飾產生各種不同的色調,從而達到與“墨分五色”相類似的效果,頗為美觀。清康熙以后,青花工藝開始衰退,特別是乾隆以后衰退情況更為嚴重,傳統青花工藝的黃金時代結束了。清末民初時,一種艷俗的被稱為“洋藍”的工業鈷料也被引入到青花生產中。民國時,以王步為代表的一批陶瓷美術家繪制出極具文人氣息的青花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當代,青花瓷依然是陶瓷藝術的主流產品,特別是近些年,在周杰倫的一曲《青花瓷》紅遍大江南北以后,青花瓷更是名聲大噪。當代青花在工藝上基本保持傳統特色,但在陶瓷繪畫藝術的具體運用中則與時代緊密結合,充滿濃郁的時代氣息和現代審美特征。
二、青花傳統工藝在現代陶瓷繪畫藝術中的運用
青花傳統工藝在現代陶瓷繪畫藝術中的運用仍是相當廣泛的,這表現在:首先,珠明料等傳統青花料仍是現代青花瓷普遍采用的青花顏料,因而在發色上與傳統青花料并未有二致;其次,傳統分水技法盡管出現衰退,但其運用依然普遍;最后,在綜合裝飾風行的當代,青花瓷與各種釉上彩、釉下彩都可以綜合運用,以產生更為豐富而獨特的藝術效果。
近幾年來,在青花藝術界有兩個最引人注目的變化:一是學院派青花瓷藝術家的崛起。其中堅力量是以景德鎮陶瓷學院為主導的各美術院校陶藝系師生,以時尚而前衛的思想改變著青花藝術;二是外來藝術家跨界進入青花藝術界。其中不乏精于傳統中國書畫的書畫名家,帶來了更為深厚而扎實的古典文化氣息。
正是這兩大群體的介入改變了青花瓷的傳統面貌,他們在努力學習和掌握青花傳統工藝的前提下,將青花瓷納入到國內外更大的陶瓷藝術圈當中,大量融入新元素,從而使其在現代陶瓷繪畫領域發揮著重要影響力。
三、青花傳統工藝在現代陶瓷繪畫藝術中運用的意義
青花瓷從真正興起的元代直至當代,其發展長盛不衰,并在漫長的發展時期始終蘊涵著傳統民族文化品質,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載體,傳統工藝為保持青花瓷的民族性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青花瓷自元至當代的發展過程中,顯示出極強的適應力,是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為己用的過程,如元明時期受到中東伊斯蘭藝術與工藝的巨大影響,明末清代則受到西方藝術與工藝的深刻影響,因而青花傳統工藝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吸收各方面文化影響向前發展的。因而在傳統上創新是我國青花瓷的重要發展特征,因此,在現代陶瓷繪畫語境中,青花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向現代化邁進也是完全符合青花內在發展規律的。
在現代陶瓷繪畫藝術中保持青花傳統工藝也是維持多元化審美面貌的必然要求。因為,在青花傳統工藝中包含著許多文化因素,如中東、西方等文化影響,如果將傳統工藝完全摒棄,一味只接受西方的現代與后現代藝術觀念,則青花瓷的多元化特性將大大削弱,而其藝術魅力也將大大衰退,因此,將青花傳統工藝視為過時和僵化的事物將以摒棄的做法顯然是錯誤的,將不是進步,而是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