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9 14:37: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商務經濟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的跨境電子商務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有效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增長。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貿易,交易金融呈現逐年遞增的狀態,根據調查可知,2015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貿易金額達到5.5億元,相對于2014年增長了28%左右?;趪H貿易背景下,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發展模式逐漸成熟,未來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
一、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
根據相關調查可知,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態勢良好,近年來,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發展模式越來越成熟,對于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我國的網絡用戶群體規模不斷擴大,網絡交易已經成為現代化交易的主要模式,極大程度地促進了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模式下,我國政府對于跨境電子商務越來越重視,并且給予大力支持,有助于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例如,政府相關政策的制定、商品稅率政策、外匯、產品安全問題等,提高了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安全性。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不斷發展,但是傳統進出口貿易在不斷萎縮,2011-2012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達到1.7億元與2.1億元,相對于上一年增長比達到33%與25%左右。由此可見,跨境電子商務占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比重越來越大。2016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貿易達到6.6億元,占我國總進出口貿易的18%,未來呈現逐漸增長趨勢。
二、國際貿易視角下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分析
(一)全球經濟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對于跨境電子商務越來越重視,跨境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逐漸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主要模式。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使得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金融在不斷提升,新的交易模式逐漸形成,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新的物流方式與支付方式的出現,促進了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傳統國際貿易存在的局限性逐漸被打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為了在國家市場生存發展,需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提升品牌的影響力,從而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經濟全球化模式下,我國制造的產品逐漸流入各個國家市場,并且占據較大比重。根據調查可知,其他國家中國制造產品達到19.9%,我國已經成為全球制造產業量最高的國家。由此可見,全球經濟對于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二)企業的外貿模式轉型
基于國際貿易視角下的跨境電子商務,在新的國際市場形勢下,外貿企業要想穩定發展,需要提高產品質量、技術水平以及品牌形象。隨著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國的貿易企業在面臨傳統貿易到電子商務貿易的轉型,優秀企業的轉型成功,帶動了其他企業的發展。例如,諸多轉型成功的貿易企業,建設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利用平臺去進行產品銷售,通過國家倉儲中心進行物流運輸,提高了產品的運送效率,并且貿易出口產品的價格低于當地產品價格,成功地促進了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能夠促進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
(三)政府對跨境電子商務的支持
隨著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國家政府對于跨境電子商務貿易越來越重視,并且出臺了相關政策進行支持。我國政府于2012年在上海、重慶、杭州、寧波等地區,布設了跨境電子商務協同研究機構,主要為跨境電子商務貿易提供相關服務。2013年我國出臺了相關法律政策,主要為解決跨境電子商務海關問題,其中包括海關監管、檢驗、外匯等,為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便利條件。同年,我國政府對于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提出了六條支持政策,跨境電子商務地位不斷提升,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增長,未來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四)消費者的產品需求不斷提升
隨著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促使消費者對于產品的需求不斷提升,消費者對于產品的要求不斷提高,個性化產品不斷出現。為提高企業國際貿易跨境電子商務,企業需要加強對個性化產品的研發,并且注重產品的生產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缇畴娮由虅湛梢源龠M商品的銷售,用戶客戶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產品選擇,從而完成產品的采購,例如,客戶可以通過電商平臺選擇汽車的坐墊材質,甚至可以提出個性化要求進行產品訂制,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節省了大量交易時間,打破了空間地域的局限,有助于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
三、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對國際貿易視角下我國跨境電子商務進行深入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態勢良好,近年來,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發展模式越來越成熟,未來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文章從全球經濟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企業的外貿模式轉型、政府對跨境電子商務的支持、消費者的產品需求不斷提升四方面,論述了國際貿易視角下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從而為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研究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麗娜.基于貿易周期的我國國際電子商務發展路徑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7,9(16):66-68.
一、概論
當今時代,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電子商務交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日益深入人心。電子商務交易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賣家的商品成本,拓寬了賣家的銷售渠道,簡化了買賣過程,改善了資金與商品的流動關系,極大得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提高了生產力。雖然,電子商務交易發展迅猛并得到廣泛利用,但是在市場中的占有比重與其發展形勢不成正比,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計算機網絡環境下電子商務交易安全性得不到保證,致使很多消費者不敢再輕信網絡交易。
網絡電子商務交易不是當面交易,所以安全交易的保障就是重中之重。只有從根本上保證計算機網絡安全和商務交易安全才能使計算機網絡環境下電子商務交易邁上一個新的臺階,為廣大消費者所接受。網絡設備安全,系統安全,數據安全都屬于計算機網絡安全的范疇。為了提高網絡的安全系數,必須落實網絡相關的安全規定。為了保障電子商務的安全順利進行,要完善交易密碼的保密性,特殊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依賴性。
只有從根本上解決計算機網絡環境下電子商務交易的安全性,創造一個安全穩定的支付環境,才能充分發揮計算機網絡環境下電子商務交易的巨大優勢,創造無窮的經濟效益,從根本上推動整個社會電子商務交易的進程,推動網絡經濟的發展。
二、計算機網絡環境下電子商務交易存在的問題
1.網絡信息泄漏。很多網站沒有對用戶的個人信息加密處理,這就造成用戶的數據信息在網上以各種形式傳播。很多違法人員利用各種手段獲取用戶信息,甚至可以通過路由器發出的wlan信號來獲取信息,來達到其目的。通過很多案例得出,采用加密措施來防止信息的泄漏十分有必要,可以從信息的形成規律,相關格式來入手保證信息的安全。
2.通過假冒信息進行用戶信息獲取。很多黑客利用網絡漏洞,通過更改數據格式,假冒購物網站或其他網絡媒體向用戶發送支付信息,利用銀行支付某些程序的漏洞和用戶對支付程序的不夠深入了解,使用戶難以分辨真偽,進而上當受騙。
3.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存在系統漏洞。在我國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不夠完善,在加上網絡的獨立性和特殊性,又因為很多相關企業對電子商務平臺交易不夠重視,造成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還存在很多漏洞。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管理人員對其安全性重視不夠,沒有及時更新交易系統,進而造成出現很多安全漏洞。
4.網絡上即時交流溝通的軟件安全系數不高。一些不法人員通過盜取他人的交流溝通軟件的登錄信息,冒充別人利用他人的信任進行網絡詐騙。一些人員甚至利用某些軟件的特殊功能漏洞,進行遠程控制,進行不法活動。這些事件的主要原因來源于很多溝通軟件的安全系數較低,甚至當涉及財產往來是很多軟件根本不進行提示,很多溝通軟件的運營商不考慮安全性的問題,導致很多安全漏洞未得到解決和修復。
三、計算機網絡環境下電子商務交易的安全防范措施
1.防范計算機網絡病毒的入侵。如今,人們主要通過安裝殺毒軟件來防范網絡病毒的入侵。雖然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病毒能及時被查殺,但是很多殺毒軟件都存在一定的漏洞。首先,軟件病毒庫的更新速度遠遠比不上病毒的更新速度。又因為很多用戶不重視病毒庫的更新致使很大程度上很難查出一些入侵病毒。然后是很多的國內殺毒軟件只限制在國內,這就造成了很多來源于全球的病毒不能有效查殺,也就大大降低了病毒的查殺能力。其次,現在所有的殺毒軟件基本都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統,而病毒也是在Windows操作系統中傳播,這就出現一個查殺范圍有限的問題。最后,在Station Lock的技術下,限制了查殺病毒執行的數量程序,這就對辨別病毒的攻擊意圖和攻擊對象造成了困難。
2.運用先進的網絡數據加密技術。數據加密技術已經慢慢被網絡運營商所接受并采用。這種技術通過對信息重新編碼,重新編譯,二次加密來保證交易信息的安全性。這樣處理的信息及時被盜取或泄漏,如果沒有相應的解密手段很難得以使用,從而做到了計算機網絡環境下電子商務交易的本質安全。通過運用對稱密鑰加密算法,并利用橢圓曲線密碼算法,進行高效率、高速度的信息管理。
3.重視網絡電子商務交易管理,重視安全科技投入。提高網絡管理人員的安全技能,和專業水準,加強學習,積極創新,為網絡電子商務交易做出應有的貢獻,用自己的行動促進IT行業的良好發展。提高網絡電子商務經濟投入比重,著力開發一個全新的殺毒軟件,解決網絡防火墻在某些功能上的漏洞。突出網絡防火墻的過濾程序,運用先進的體系,從數據層到應用層打造一個全方位的安全領域,打造一個本質安全的網絡交易平臺,促進經濟的高速發展。
四、結束語
當今時代的飛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世界多元化的改變給計算機網絡環境下電子商務交易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發展方向。推進計算機網絡環境下電子商務交易安全性的進程任重道遠,安全程序的復雜性正逐步提高,網絡安全技術的變革日新月異,這就要求我們網絡工作人員,緊隨社會時代前進的腳步,制定相應符合時代潮流的安全技術規則和安全技術手段,著力打造安全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形成安全交易體系。同時因為網絡破壞手段也在不斷變化,更要求我們努力提高專業知識,拓寬思路,開拓創新,探索新的安全技術手段,安全技術和安全管理協同建設,為了打造一個安全的交易環境而努力。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F252 [文獻標識碼] A
一、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關系
當今社會,現代物流作為一種新型服務業,已成為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現代物流大力發揮其“第三利潤源泉”的增長機制,使區域物流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不斷加強,區域內幾乎所有的行業和部門都已被區域物流所覆蓋。因此,區域物流的發展不僅能有效提高區域經濟整體發展的速度,而且能同時帶動房地產行業、信息產業、餐飲業以及批發零售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區域內資源要素與產業結構的優化。同樣的,區域經濟作為區域物流的基礎,其增長也能促進對區域物流的市場需求,促進區域物流基礎設施的完善,促進區域物流產業集聚與能力提升,最終必然導致區域物流的快速發展??梢姡瑓^域物流與區域經濟之間是緊密耦合、相互促進的,兩者的互動關系顯得十分密切。
二、電子商務對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影響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互聯網的大力普及,為電子商務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統計,截至2016年,我國網民規模達7.31億,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4.67億,居世界首位。這些網民覆蓋了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使電子商務的應用越來越普遍。電子商務的發展能夠極大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降低企業發展成本,提高區域經濟效率,擴大區域經濟發展范圍。在區域經濟發展中,電子商務正發揮著全新的動力作用。同時,繁榮的電子商務也為區域物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電子商務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來促進區域物流的發展,使區域物流真正成為區域經濟的增長點??梢?,電子商務同時作用于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發展,正在成為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突出要素。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關系表現得更加緊密。
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具有動態性和復雜性,是一個復雜的灰色系統。因此,本文采用灰色關聯法研究電子商務背景下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關系,以北京市為例進行實證研究。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北京市是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較好、起步較早的地區之一,是首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之一,其電子商務的發展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增長態勢,長期處于國內電子商務發展的領先地位。鑒于北京市電子商務產業基礎雄厚并顯現出蓬勃發展之勢,本文選擇北京市作為研究對象,實證分析電子商務背景下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關系。
(二)指標選取
本文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征詢有關專家的意見,最終確定了區域物流發展水平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兩個方面的衡量指標。在區域物流發展水平方面,本文選取的指標包括物流業增加值(X0)、物流業務收入(X1)、社會物流總額(X2)、物流業從業人數(X3)、貨運量(X4)、貨物周轉量(X5)。其中,物流業增加值是反映區域物流發展的核心指標;從一定意義上來看,物流業務收入、社會物流總額及物流業從業人數反映了區域物流產業的總需求與總供給;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全面反映了一定時期內區域實際貨物運輸能力的大小,是反映區域貨物運輸最重要的綜合性指標。
在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方面,本文選取的指標包括區域GDP(Y0)、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Y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Y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Y3)、外貿進出口總額(Y4)。其中,區域GDP是衡量區域總體經濟狀況的重要指標;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可以評價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區域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作為資本積累的重要因素,反映了區域經濟的物質基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可以用來反映區域消費水平及消費質量;外貿進出口總額反映了區域對外貿易的實際規模,是衡量區域對外貿易狀況的重要指標。
本文選取上述指標的2006-2015年的年度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數據均來自北京市統計年鑒。
(三)研究方法
從前人的研究來看,現行的數理統計分析中的方差分析、回歸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存在數據量大、計算量大、樣本需要服從某個典型的概率分布等方面的不足。再加上北京市的統計數據有限,符合本文指標體系的完整樣本數據過少,且數據灰度較大,沒有典型的分布規律,因此采用上述數理統計方法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而采用灰色關聯法可以彌補其中的不足,它對樣本量的多少和樣本有無規律都同樣適用。綜上所述,本文采用灰色關聯法展開研究。
灰色關聯法的計算步驟如下:
四、北京市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互動關系的實證分析
本文以北京市2006-2015年的統計數據為例,運用灰色關聯法實證分析電子商務背景下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關系。
(一)北京市區域經濟對區域物流發展影響的實證分析
物流業增加值作為反映區域物流發展的核心指標,是目前衡量區域物流發展水平的最佳指標。因此,以物流業增加值(X0)作為參考數列,以影響區域物流發展的區域經濟因素Y0、Y1、Y2、Y3、Y4作為比較數列,初值化處理后,運用灰色關聯法計算參考數列與各比較數列的關聯度(見表1),分析北京市區域經濟對區域物流發展的影響。
從上表可見,γ(X0,Y2)>γ(X0,Y1)>γ(X0,Y0)>γ(X0,Y4)>γ(X0,Y3)>0.5,表明北京市區域經濟發展指標與物流業增加值均有較高的關聯度,其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GDP與物流業增加值的關聯度都超過0.6,達到顯著相關性。由此可見,北京市區域經濟的發展可以顯著影響區域物流的發展。下面將進一步對各項區域經濟發展指標與物流業增加值的關聯度進行分析。
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與物流業增加值的關聯度最大,表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對區域物流發展的影響最大,兩者的密切程度也最高。對區域物流來說,公路、鐵路、港口、航空及互聯網等基礎設施是推動其快速發展的不可或缺的條件,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物流基礎設施迫在眉睫。
2.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與物流業增加值的關聯度比GDP與物流業增加值的關聯度高,這表明產業結構比GDP對區域物流的影響程度大。這是因為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促進了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的結合,使得區域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與升級,從而加快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型。
3.外貿進出口總額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物流業增加值的關聯度較低,小于0.6,說明外貿進出口與社會消費雖然穩步增長,但對區域物流的影響相對較小。然而,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網絡購物成為潮流,將進一步拉動區域的內需與外需,以發揮促進區域物流發展的作用。
(二)北京市區域物流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的實證分析
GDP從總體上反映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增長水平,是目前衡量經濟增長水平的最佳指標。因此,以區域GDP(Y0)作為參考數列,以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區域物流因素X0、X1、X2、X3、X4、X5作為比較數列,初值化處理后,運用灰色關聯法計算參考數列與各比較數列的關聯度(見表2),分析北京市區域物流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上表可見,γ(Y0,X1)>γ(Y0,X2)>γ(Y0,X0)>γ(Y0,X5)>γ(Y0,X3)>γ(Y0,X4)>0.5,表明北京市區域物流發展指標與區域GDP均有^好的關聯度,其中物流業務收入、社會物流總額、物流業增加值、貨物周轉量、物流業從業人數與區域GDP的關聯度都超過0.6,達到顯著相關性。由此可見,北京市區域物流的發展可以顯著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下面將進一步對各項區域物流發展指標與區域GDP的關聯度進行分析。
1.物流業務收入、社會物流總額與區域GDP的關聯度均超過0.8,說明這兩項指標與區域GDP的聯系都很緊密,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很大。物流業務收入與社會物流總額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區域物流的需求,也就是說區域物流需求對區域經濟發展有顯著影響。這是因為,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對區域物流的規模與質量上的需求在不斷提高,使區域物流需求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越發顯著。
2.貨物周轉量、物流業從業人數、貨運量與區域GDP的關聯度比物流業增加值與區域GDP的關聯度排名靠后,表明這三項指標比物流業增加值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小,其中貨物周轉量與貨運量反映了貨物運輸需求,物流業從業人數反映了物流業勞動力供給狀況。相對而言,貨物運輸需求與物流業勞動力供給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北京市政府應積極推動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的發展,著重改善貨物運輸需求與物流業勞動力供給狀況,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3.貨運量與區域GDP的關聯度小于0.6,且比貨物周轉量與區域GDP的關聯度低,說明當需要考察貨物運輸的里程時,貨物運輸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就變大了,這與北京市發達的交通運輸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
(三)結論
綜上所述,北京市作為電子商務產業發達的地區,其區域物流的發展可以明顯促進區域經濟的增長,同時區域經濟的增長也會顯著帶動區域物流的發展。由此可見,電子商務背景下,北京市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兩者之間存在緊密的互動關系。
[參 考 文 獻]
[1]劉思峰,黨耀國,方志耕,等.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所謂企業的電子招標,是指通過借助互聯網與電子商務平臺,為企業提供的安全、可靠、便捷的招標信息的公布、投標結果的通知、標書的下載與發放以及項目合同簽訂等的整個過程。在電子商務時代下,通過建立與完善企業的招標系統,不僅能夠使企業的招標滿足當今社會發展的要求,而且將極大地加快電子商務的發展,提高工作效率,為企業最終建立公開、公平、高效的招標體系,提供可靠保障。
一、基于電子商務背景下企業采購的特點
(1)競爭性。在電子商務背景下,企業的招標不僅是一種引發競爭的采購程序,更是一種徹底改變傳統招標模式的一種具體方式。同時,企業招標之中的競爭性充分體現了現代競爭的誠信、平等、正當、高效、合法等基本原則。此外,招標也是一種有約束的、規范的競爭,必須嚴格按要求進行,并確保其招標流程透明、便捷地進行,這樣將會更加容易地吸引和擴大投標人的競爭,從而使招標方有可能以更低的價格采購到所需的物資或服務,更充分地獲得市場利益,有利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2)公開性。公開性是企業招標過程中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之一,因為因特網有公開性的特點、這就決定其必須使招標事項在互聯網上公開,讓每個網絡用戶都能查得到。同時,這樣還有利于擴大企業的招標對象范圍,使得全世界都可以看到采購方的招標公告,誰都可以前來投標,進而更有利于企業招標的可選擇性。所以,企業可以公開開標,公開投標邀請、公開投標信息、供應商資格審查標準、投標要求、公布中標結果等,此過程中也能確保采購法律的公開性。(3)公平性。由于互聯網無處不在,加上電子招標信息是公開的,因而每個人都能通過電子商務平臺來查看相關企業招標信息。從而使得所有感興趣的承包商、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都可以加入到投標行列當中,并且地位一律平等,在法律框架下絕不允許出現任何歧視現象,確保電子競標的公平進行。所以,不僅能夠保證了招標程序的完整性,還可以吸引更多優秀的供應商前來競爭投標。
二、電子商務背景下企業招標的現狀分析
(1)電子采購安全問題突出。在電子商務背景下,企業的招標是通過互聯網進行的,是通過網絡上的虛擬數據進行交易,也就是這些交易數據都需要在互聯網上進行傳輸,加上當今日益猖狂的網絡黑客,不同程度地導致許多企業因為安全問題而不敢采用電子招標方式,或者根本就沒打算用電子招標。本文主要從以下方面對電子招標的安全問題進行分析:一是企業采購信息的安全。作為企業生產經營信息的一部分——企業的招標信息,是企業比較隱私、不愿透漏給競爭對手的資料,也是企業生存的根本。因此,在電子采購的過程中,對采購信息的安全性要求更高。二是支付平臺的安全。在電子招標過程中,支付是其最后也是最主要的環節,該流程是不允許出現問題的。然而,招標的支付需要通過電子銀行支付,企業間的采購往往資金數額巨大,互聯網存在的不確定性使得銀行匯兌系統的任何安全隱患都將給企業帶來極大的損失。(2)傳統的招標觀念有待改變?;陔娮由虅毡尘暗钠髽I招標,已經不是傳統的招標模式,是當今信息時展的產物,這就要求相關企業必須改變以往“重技術、輕商務”的落后觀念。調查顯示,企業傳統的電子招標的實現主要是由技術水平決定的,如果不能實現則將責任歸咎于技術環境的落后,因為企業沒有準確地把握電子采購概念的本質,傳統的觀念沒有轉變過來,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我國企業電子招標的效率。(3)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在電子商務背景下,企業的招標活動必須是依法進行,并且有法可依,否則將會是一片混亂的現象。因此,只有完善的法律環境才能催生出高水平的電子采購,然而,由于我國電子招標發展比較晚,各方面的研究不夠深入,其運作模式大多是照搬國外的經驗,尚未根據我國的國情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電子招標法律法規,這就嚴重制約了電子采購的發展,并且使得電子招標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其中,電子招標所需要的相關法律法規,主要包括電子合同、電子簽名、電子交易的法律以及保護電子采購雙方權益的法律。只有電子采購的法律環境得到改善,才能夠推動電子采購在我國的快速健康發展。
三、基于電子商務背景的企業招標的策略
(1)優化招標流程。在電子商務背景下,企業電子招標要求其作業流程必須明快、簡潔、高效,杜絕冗余的作業環節,更不允許招標過程中的繁瑣步驟,以便更好地提高招標作業的效率。因此,企業需要對原有的招標作業流程進程分析和再設計,并結合企業招標的基本要求和企業的具體實際情況,以使招標作業流程電子化或自動化,保證電子招標的順利實施。這就要求企業不僅深入對自身的采購流程進行分析,找出問題之所在,并及時采取對應策略,同時,還要邀請第三方咨詢服務商幫助企業改進業務流程,參與企業招標作業流程的分析與再設計,進而提高電子招標的可行性。(2)做好戰略設計。一般情況下,電子招標的戰略目標往往是統一采購、集中采購的過程,并且要求其能夠實現采購信息共享、優化、整合供投標商群體等。由于電子招標對支出和潛在成本的節約非常大,尤其適合那些資金實力不夠雄厚的中小企業,所以在實施電子招標之前,必須努力研究招標策略,需要審慎地做好戰略設計,戰略設計涉及采購目標的確立、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協調以及對外部環境的分析,同時,不僅要求日常采購主管和人員參與招標的項目流程,還要有高層管理者的關注和參與,使得整個企業招標環節都列入企業的日常規程。同時要考慮在應用中的風險和變動管理的需要,這是實施電子招標的基礎性工作,提高企業招標的效率。(3)構建電子招標平臺。電子招標平臺是實現電子招標的載體,也是提高電子招標服務的基礎,這一平臺至少要由下列三個系統組成:一是企業競價采購平臺。企業競價招標平臺是一個投標商與招標商之間互不見面的網上競價采購管理平臺,其功能是使得投標可以遠程地參與采購競價,并引發供應商之間的競爭,幫助采購商最大限度地發現賣主,大幅度降低采購成本。二是協同招投標管理系統。這是一個協同的、集成的招標采購管理平臺,其功能是使各種類型的用戶都能在個性化的信息門戶中一起協同工作,擺脫時間和地域的限制。三是電子目錄采購系統。該系統是將企業招標的產品目錄管理、辦公自動化、投標商管理等融合為一體,這樣能夠有效地實現招標的便捷、高效進行,并能詳細地為投標商提供有關企業招標的要求與標準。(4)建立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建立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是保證電子招標成功運作的關鍵,也是電子招標的準則。科學的績效衡量指標有助于企業發現電子采購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進,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防止錯誤再次出現,進而為企業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此外,還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績效評估體系,評估企業招標活動的可行性,確保該體系能夠真正地提高企業的招標質量,為企業營造一個恰當的電子招標氛圍,從根本上消除電子招標的阻力,為企業電子招標的有效進行提高可靠保障。
參考文獻
[1]平愛紅.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企業采購模式創新[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2(3)
[2]陳家珍.規范采購程序創新采購模式實現源頭防腐[j].企業科技與發展.2008(22)
[3]宋家山.煙草行業卷煙材料資質認證采購模式研究[j].經濟師.2007(4)
信息通信技術(ICT)的普及已經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而電子商務借力于ICT技術的方便、快捷和無處不在等優勢蓬勃發展,已經成為廣大消費者和商家所普遍采納的一種重要購銷模式。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和帶動居民消費,相關政府部門也出臺多種政策措施,以促進電子商務持續健康的發展。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率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13至2015年電子商務年交易額都超過了10萬億元,同比增長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僅2015年天貓雙11交易額達912.17億元,覆蓋232個國家和地區;我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1]。與傳統購銷模式下的商品包裝不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商品包裝是指在選購、存儲、運輸、使用、推廣等各個電子商務環節中的所采用的技術措施。也就是說,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商品包裝不但包括以運輸、存儲、使用為目的的商品實體包裝,而且包括選購、推廣為目的的商品數字化包裝。在電子商務網站上,銷售商通過文字介紹商品的功能、特征等信息,再配以各種角度拍攝實物的照片等形式來展示、推廣商品;消費者通過在網站上瀏覽數字化的信息來選擇、購買自己需要的商品;當消費者選中滿意的商品時,就與銷售商通過網絡簽訂買賣合同,進而通過網絡支付;銷售商利用紙箱或塑料等將商品包裝好后通過快遞送達消費者。在電子商務的各個環節中,商品數字化是消費者瀏覽、購買商品的主要渠道,只有在收到商品后才能看到實體包裝。實體包裝淡化了包裝的促銷功能,但卻加強了對商品的存儲和保護功能,展示和促銷功能則主要由商品數字化包裝來實現。
1我國電子商務環境下商品包裝的現狀
1.1數字化包裝的應用現狀
商品數字化包裝是指在網站上對商品的虛擬展示,它是電子商務環境下銷售商推廣商品的重要手段,是消費者了解商品、選購商品的重要依據。真實、清晰和詳細的商品信息會降低消費者的風險感知,在提升商家信任度的同時,促進銷售量的提升;反之,則會提升消費者的風險感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進而在影響品牌形象的同時,抑制銷售量的提升。目前各類電子商務網站上,商品種類繁多,數量龐大,魚目混雜,消費者購買時很難準確區分商品的好壞。有些網絡銷售商忽略對商品的數字化包裝,如商品展示元素單一,文字介紹不詳細,商品主要屬性指標不明確,商品展示的圖片不清晰,拍攝角度不夠恰當,結果導致網上展示商品視覺效果較差,消費者難以識別商品具體細節。還有一些同質化商品的銷售商故意夸大商品功能或者利用偽劣產品來牟利,導致消費者做出錯誤的購買決策,收到商品時悔單;同時,正規商品的信譽度和銷售量也受到很大影響。
1.2實體包裝的應用現狀
商品的實體包裝不僅要保護好商品,還要防止運輸途中的偷盜。當前的電子商務購銷模式由于訂單數量多、金額低、商品尺寸繁多、購銷地分散等原因,使得商品的實體包裝存在諸多問題。當前商品的實體包裝大都比較簡陋,一些大型電子商務企業的商品外包裝采用較好的紙質進行設計印刷,再裱措在瓦楞紙上;而大部分小規模的賣家為降低成本,以廢棄的包裝箱直接重新剪切、折疊當作外包裝箱。加之我國快遞行業發展比較落后,存在許多不規范業務行為,比如拋扔、踩踏和盜竊快件等。所有這些現象可能導致原本從銷售商出貨時包裝完好的商品,到達消費者手中時早已包裝破損、商品損壞或者丟失。為保證商品能完整安全地送達消費者手中,銷售商通常會在商品本身的包裝外再增加幾層附著包裝物以保護商品的運輸安全,尤其對于不規則形狀的商品或易碎的商品,還會在包裝里塞滿報紙、泡沫等填充物防止碰撞。商品的實體包裝在使用后就完全丟棄,回收利用的很少。而這樣的包裝雖然提高了商品的完好性,卻造成了過度包裝的問題;過度包裝不僅增加運輸成本,而且還消耗了大量自然資源,形成了更多生活垃圾。另外,商品的外包裝材質以紙箱、塑料袋居多,在外面還會纏上層層膠帶;內部包裝填充物大多采用泡沫材料。這些無法降解的材料,不僅危害生態環境,還給城市環境和大自然帶來了巨大的環保壓力。以國內一些知名大型電子商務網站為例,這些網站日銷售商品超過百萬余件,產生的包裝數量巨大,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今天,商品包裝已逐漸成為了阻礙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一項重大挑戰[2]。
2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商品包裝設計
2.1提高包裝真實性
消費者在電子商務環境下購買商品時大都依據視覺所看到的商品的數字化包裝。好的包裝形象會激起消費者的好奇心和對商品的購買欲望。要在大量的同類商品中脫穎而出,就需要真實、有效地展示出商品的各項信息,瞬間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商品可以采用版面設計、色彩、圖片、文字和影像等元素進行多方位展示(如圖1)。通過多種元素的包裝設計使商品與包裝融為一體,讓消費者多角度詳實地了解商品信息,促進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梢圆捎迷敿殰蚀_的文字信息為消費者提品介紹;通過版面及色彩設計改善商品包裝的美觀性,提升銷售商的整體形象,使其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圖片和影像最好以拍攝的高分辨率、近距離、多角度的實物出現,清晰、重細節、不同角度的圖片和影像必然會便于消費者了解商品,打消消費者的購買顧慮。
2.2加強包裝安全性
為了保證商品經過長途跋涉安全地運抵到消費者的手中,應根據商品特性,選擇合適的包裝材料,采用合理的包裝結構[3]。商品的形態、用途不同,所需要的安全程度也不同,如服裝、書本類不易損壞的商品直接使用塑料袋包裝;易破損的商品如玻璃制品,可以在紙箱中放置配合充氣袋或等氣泡膜進行保護;需冷藏易變質的食品則使用泡沫箱配置冰袋來進行保護。合理的包裝結構可以減輕外來的沖擊力和壓力,增強包裝容器的彈性。當包裝內部需要填充空隙時可使用保護性氣囊,氣囊包裝不但節省包裝的用料,降低運輸的成本,減少了產生的垃圾,而且保護性能極強,商品受損率基本為零。包裝內部可以根據商品形態改變結構,設置一定的空間,這樣可以使商品懸空固定,能有效地防止運輸過程中外力的沖擊,還可節省運輸和存儲空間(如圖2)。另外,為了防止商品運輸中的偷盜,可以采用專用的封箱帶或封箱貼,還可以加印唯一的代碼,包裝如果被破壞后進行了二次包裝時在消費者收貨時可以馬上發現。
2.3賦予包裝人文性
現代的包裝設計為了更適合消費群體,大力提倡人文關懷。例如易拉罐的拉環、酸奶的愛克林壺形設計等,這些微小的包裝設計卻方便了廣大消費者。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商品實體包裝也應賦予商品實體包裝更多的人文關懷。例如紅棗之類的特色食品的包裝,可以采用有地域特色風格的卡通人物,構建一種地域特色,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貼心的立體平底設計,可以方便放置;防潮拉鏈保障了紅棗的口感,給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購物體驗(如圖3)。
2.4注重包裝環保性
商品實體包裝不僅要滿足包裝的基本功能和消費者的需求之外,也要注意包裝的環保性。在商品包裝過程中應選擇對環境影響小的包裝材料,避免過度包裝,提高對包裝的重復使用,以節省材料,減少成本,降低對生存環境的危害。銷售商可采用新型環保的綠色材料進行包裝,例如國外一款巧克力的內盒包裝中,用薄煎餅代替了過去使用的塑料,減少了塑料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在進行包裝時盡量選擇質量較好的包裝材料,如果商品實體包裝能承受住物流運輸,可以擯棄再次的外盒包裝,直接將商品整合后發貨,減少包裝材料的使用。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包裝材料,盡可能采用可回收、能反復使用的包裝材料。如一些較大體積的商品可用木材或用工程塑料包裝,這類包裝抗積壓、可隨時拼裝、使用完后可拆成平面、方便運輸、節約空間、環保經濟。
3結語
隨著電子商務的完善,越來越多銷售商和消費者參與到電子商務活動中來,傳統的實體包裝很難滿足新型的購銷模式的需求,電子商務下的商品包裝設計也將逐漸發展起來。電子商務環境下,商品的數字化包裝設計需要真實地傳達商品的信息,從而來幫助企業及銷售商推廣商品,并促成消費者購買的決定。與此同時,商品的實體包裝應該進一步增強其安全功能,打造符合現代社會的環保需求,立足消費者,具有人文關懷的包裝。
作者:閭燕 單位:甘肅政法學院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04
0 引言
如今,中國長期保持世界第一貿易大國的地位。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較2014年而言同比下降了7%,但總量仍然龐大。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24.59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出口額達14.14萬億元,進口額達10.45萬億元,貿易順差3.69萬億元,同比擴大了56.7%。
我國的貿易合作伙伴逐漸呈多元化趨勢。2015年,歐盟、美國、東盟為中國的前三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值分別達到3.51萬億、3.47萬億和2.93萬億元。并且,在各方不懈努力下,中國出口商品結構得以進一步優化。2015年,中國出口機電產品8.15萬億元,增長1.2%,占出口總值的57.7%,較上年提升1.7個百分點。同年,紡織品、服裝、箱包、鞋類、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總值2.93萬億元,下降1.7%,占出口總值的20.7%。同時,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加。進口鐵礦砂9.53億噸,增長2.2%;原油3.34億噸,增長8.8%。進口價格總體下跌11.6%。其中,鐵礦砂、原油、成品油、大豆、煤炭和銅等大宗商品價格跌幅較深。
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中國以絕對的產品數量和對外貿易量取得了“貿易大國”的地位,但要轉變“大而不強”現狀,改善當前產品數量多但競爭力不強的問題,就要確定“貿易強國”的目標。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國在構建貿易強國的過程中商品和服務貿易結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改進的辦法。
1 我國商品和服務結構概述
1.1 我國對外貿易總體結構
2005年至2014年的十年間,中國對外貿易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始終保持較高的增長率,由2005年的142191億美元起,每年保持25%至35%的增長幅度,至2014年貨物貿易進出口額達到了43030億美元。而相較同期的美國而言,其2014年的貨物貿易進出口額僅為40337.13億美元,從總量上看中國絕對可以稱得上是貿易大國,但要想成為貿易強國,僅從數量上追求進步是遠遠不夠的。
中國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由2005年的1571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6043億美元,總量上增幅達到284%,且服務貿易占對外貿易的比重由2005年的9949%增長到2014年的12.314%,呈現良性發展趨勢。而美國2014年服務貿易出口的比重就已達到了303%。中國同貿易強國相比較,在對外貿易結構上仍存在著較大的問題。
1.2 服務貿易結構
由表2數據可知,2010年中國的服務貿易較大比重集中于運輸服務、旅游等傳統服務行業,分別占比達到了26.9%、27.8%,超過半數的比重;而金融服務、保險服務、建筑服務等新型服務行業的比重雖然分別僅占0.8%、4.8%、0.7%,但同比增幅達到了133.8%、35.5%、27.6%。到2014年,中國服務貿易的結構發生了明顯的改善,雖然傳統的服務行業仍占據很大的比重,運輸、旅游分別占據22.5%和36.7%的高比重,但新型服務行業的比重也有明顯的提升,金融和建筑業分別提升至1.7%和3.4%。說明中國的服務貿易發展發展勢頭迅猛,結構優化明顯,但發展起步較晚且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2014年的美國,服務貿易的比重較大部分側重于新型服務貿易,其金融和專利的比重分別達到了14%、17%。
通過計算得出表3中2010年至2014年中國各服務業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很顯然中國大部分服務行業競爭力始終保持較弱的地位,2014年僅保險服務行業、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廣告宣傳及電影音像行業的TC指數大于0,其中保險服務行業達到0.5155,說明該行業在服務業中競爭力較大。而咨詢、金融、旅游、運輸和通信服務行業的TC指數均接近于-1,尤其是咨詢行業的TC指數達到-0.9458,說明該行業的競爭力非常弱,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旅游業和運輸業占中國服務貿易比重很大,但是貿易競爭力指數僅為-0.4305和-0.2646,f明中國的服務貿易競爭力仍然很弱。
將中國參與對外貿易的貨物分成工業制成品、高技術產品及初級產品三大部分,中國的貨物出口很大部分集中于工業制成品上,2010年中國的工業制成品出口比重達到94.8%,而貨物進口又突出集中于高技術產品上,2010年中國的高技術產品進口率達到了69%。雖然到2014年中國的高技術產品進口率有了明顯的下降,但是相較于2014年的貿易強國美國而言,其主要出口商品為機電產品、運輸設備和礦產品,這三類產品占美國出口總額的24.1%、16.4%和109%,說明中國的對外貿易中,貨物貿易進出口結構存在明顯的問題。
2 構建貿易強國中國的商品和服務結構存在的阻礙
2.1 對外貿易總體結構不合理,貿易僅呈現“粗增長”的態勢
1978年以前,中國的對外貿易規模不足世界的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迅猛發展,2009年中國就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世界第二大貿易國,但中國始終只是一個貿易大國而并非貿易強國。其原因在于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僅保持數量的飛速增長,而質量、科技含量、品牌知名度和貢獻率均同貿易強國的標準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2.2 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新型服務貿易未充分發揮作用
中國的服務貿易起步較晚,在國際競爭中一直存在著較明顯的問題,雖然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的服務貿易發展速度就已超過貨物貿易,但服務貿易總體水平仍然較低。且從服務貿易內部結構來看,一方面,中國的服務貿易始終較大范圍的側重于傳統服務行業,對于金融、保險等新型服務行業的而言仍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同貿易強國相比較更是表現出明顯的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另一方面,中國的服務行業在對外貿易中均表現出競爭力不高,這同中國的服務貿易起步較晚且服務行業規范性較差有明顯的關系。
2.3 貨物貿易結構不合理,出口的產品層次低
中國從2013年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以來,貿易大國的地位一直毋庸置疑。但同貿易強國相比較而言,中國的貨物貿易也存在著很明顯的結構問題。前文數據顯示,由于中國的勞動力、土地等自然稟賦的突出使得中國的貨物貿易發展大部分集中于工業制成品和初級產品之上,而附加值較高的高技術產品的貿易的比重相對較少,使得中國的貨物對外貿易,尤其是貨物的出口過程中明顯存在著產品層次低和競爭力弱的問題。同貿易強國的高質量、高科技含量、高知名度的貿易產品標準差距甚遠。
3 政策建議
3.1 保持傳統稟賦優勢,同時加快培育對外貿易競爭新優勢
一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首先毫無疑問要遵守比較優勢的原則,充分發揮本國的自然資源優勢。中國的土地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傳統品牌多且影響力大均為中國貿易發展的先天稟賦,因此要構建貿易強國,首先就應繼續發揮本國的先天優勢資源,穩定貿易大國的地位。同時,重視中國出口產品附加值不高、企業品牌意識不強以及服務行業競爭力較弱的問題,加強創新優勢的培育,在重視貿易額擴大的基礎之上盡可能的通過完善政策扶持體系、加強政府投入力度等手段促進產品附加值及競爭力的提高。
3.2 實施創新驅動,加強科研培育投入力度,增強品牌意識,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總體貿易額數量可觀,但人均貿易額少,同美國等貿易強國的總量多、人均多的情況有明顯差距。且中國的產品優勢不明顯,在對外貿易中替代性較強,使得中國的對外貿易種產品競爭力弱于貿易強國的標準。要提升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就要不遺余力的加強科研培育的投入力度,通過科研經費投入、科研實驗室的建設、科技人才的培育等手段提升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度。
中國的傳統品牌等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但由于建國初期受到較大程度的摧殘,加上現如今市場的不規范帶來的缺斤少兩的問題使得中國的傳統品牌在世界上的名譽受到影。而該部分更突出的問題在于,由于中國的品牌意識的薄弱,使得中國的不少知識產權沒有受到保護,落入他人囊腫的專利不占少數。中國要充分發揮這部分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激勵更多的企業加強科研開發,就應該完善專利保護制度,同時加強品牌意識和產權保護的宣傳教育。
3.3 利用區域經濟發展的形勢和“一帶一路”等政策優勢,加強同東盟國家的聯系及其他市場的開發
中國的傳統比較優勢較大部分集中于廣闊的土地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上,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傳統的資源優勢愈發減弱,僅從勞動力而言,中國的勞動力價格相較鄰近的東盟國家而言較高、而勞動力素質相較貿易強國的美國和歐洲國家而言又較低。在全球化和貿易數字化的時代,中國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加強同東盟國家及貿易強國的互通交流,加強“一帶一路”的政策施行力度,加強區域經濟的發展,推進貿易自由化的進程。
3.4 堅持互利共贏,積極參與全球經貿規則制定
大國意味著責任,意味著擔當。中國要更多地走向國際治理舞臺,發揮世界貿易大國影響力,增強我國為全球提供公共產品和履行大國責任的能力。繼續把多邊貿易體制作為促進全球貿易投資開放的主渠道,旗幟鮮明地堅持貿易自由化,推動多邊貿易體制向更加均衡、普惠、共贏的方向發展。堅持開放、包容、透明原則,參與區域貿易合作,發展布局全球的自貿網絡。完善全球價值鏈,加強貿易政策協調,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加強貿易能力建設。
參考文獻
[1]童霞,高申榮,吳林海.中國出口商品結構轉型路徑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1,(24).
[2]袁其剛,戴金平,劉斌.Q易結構變化促進經濟增長途徑的比較分析――基于中國數據的經驗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1,(11).
[3]鄧小華,周婧.“低碳”內涵的國際貿易相關問題研究[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1,(05).
[4]盛斌,錢學鋒,黃玖立等.入世十年轉型: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回顧與前瞻[J].國際經濟評論,2011,(05).
[5]唐良富,唐榆凱,張銳等.低碳經濟――國際貿易競爭新的戰略關注點[J].科技管理研究,2011,(18).
[6]魏浩,王露西,李.中國制成品出口比較優勢及貿易結構研究[J].經濟學(季刊),2011,(04).
一、引言
過去幾十年來,隨著上海市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人口的快速增長,在大力發展工業和企業的時侯,只考慮到短期經濟效益,忽視對環境的保護,環境污染已經達到了非常嚴重的階段。工礦企業和汽車排放的廢氣,使城市空氣污濁,更嚴重的會導致霧霾天氣。交通運輸和工業生產帶來的噪聲污染,使人類的生活環境遭到威脅。居民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和工廠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過多,垃圾不分類處理亂丟亂放,嚴重影響人類生活,甚至危及人們生存。環境污染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而且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因此,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
二、上海市環境污染現狀
上海市環境污染問題比較復雜,不是簡單的符合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在工業廢水排放、煙塵排放、廢氣SO2排放方面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工業廢水排放量從2000年的7.25億噸下降到2013年的4.54億噸,僅為2000年的62.62%;煙塵排放量從2000年的14.12萬噸下降到2013年的8.09萬噸;廢氣SO2排放量更是從2000年的46.49萬噸下降到2013年的21.58萬噸,僅為2013年的46.41%。雖然上海市環境問題在一些方面得到改善,但是工業廢氣排放量和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每年都在增加,工業污染是環境污染中最嚴重的部分。
2000年至2014年上海市經濟發展水平較快。同時隨著人均生產總值的增加而增加的還有工業廢氣排放量和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由2000年的5755億標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13007億標立方米,增加了約2倍;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量由2000年的1355萬噸增加到2014年的1924,增加了約1.5倍,可以看出工業廢氣排放量和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都隨著人均生產總值的增加而增加,而工業廢氣的排放量增加速度明顯比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增加快,比人均生產總值增加慢。2000年至2013年間,工業廢水排放量卻是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7.25億噸下降到2013年的4.39億噸,下降了約1.6倍,說明上海市在工業廢水的排放和治理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較好。
三、上海市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關系的實證分析
(一)指標選取
近幾年來,上海市經濟增長方式發生轉變、產業結構發生變化,技術進步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節能減排逐步在實施,環境污染防治水平在不斷提高。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增長和環境污染水平之間的關系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本文選取X1:上海市生產總值(億元)、X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以上年價格為基期)、X3: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以上年價格為基期)、X4:居民消費價格水平(元/人)、X5:人均儲蓄存款(元)、X6:全員勞動生產率(元/人)和X7:工業總產值(億元)作為衡量上海市經濟增長的指標;選取上海市Y1:工業廢氣排放總量(億標立方米)、Y2:工業廢水排放總量(萬噸)、Y3:煙塵排放量(萬噸)、Y4:廢氣SO2排放量(萬噸)、Y5: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萬噸)作為衡量環境污染程度的指標。數據資料從上海統計年鑒中獲得并整理。
(二)模型構建
1、對經濟指標的分析
對選取的7個經濟指標做主成分分析,直接指定因子的提取數為1個。KMO值為0.752>0.6,且P值等于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說明原始變量之間存在相關性,適合做主成份分析。由特征值可以計算出出所提取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分別為0.410392、0.266483、0.30999、0.402444、0.401607、0.411229、0.414994。
記經濟主成分為X,通過特征向量可以計算得到經濟主成分表達式:
X=0.410392X1+0.266483X2+0.30999X3+0.402444X4+0401607X5+0.411229X6+0.414994X7(1)
2、對環境指標的分析
對所選取的5個環境指標,做主成分分析。KMO值為0.675>06,,且P值等于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說明原始變量之間存在相關性,適合做主成份分析。由特征值可以計算出所提取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分別為-0.48837、0.446053、0.462481、0.351964、-0.44904
得到環境主成分表達式為:
Y=-0.48837Y1+0.0.446053Y2+0.462841Y3+0.351964Y4-0.44904Y5(2)
3、回歸模型建立及結果分析
由公式(1)(2),計算得出的經濟主成分X和環境主成分Y的數據。為分析上海市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規律,可以建立如下一元線性回歸模型:
Yt=β1+β2Xt+μt(3)
利用eviews作簡單線性回歸分析,回歸結果如下:
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
C-2369.606256.0322-9.2551090
X-0.0360120.002564-14.045710
R-squared0.942661Mean dependent var-5711.279
Adjusted R-squared0.937883S.D.dependent var1420.216
回歸模型可以寫為:
t=-2369.606-0.036012Xt(4)
R2=0.942661,說明所建模型整體上對樣本數據擬合較好,即解釋變量經濟對被解釋變量環境的絕大部分差異做出了解釋。P值為00000,小于0.05,通過檢驗。系數-0.036012說明在一定范圍內,經濟每增長一個單位,環境就會惡化0.036012個單位。
四、結論和建議
(一)結論
上海作為我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環境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已經過了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越來越差的階段。但是隨著上海市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工業廢氣的產生量有所增長,工業廢氣污染控制任重道遠。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近兩年有所下降,但是污染形勢依然嚴峻。近年來,上海雖然從政府、企業和居民環保意識等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
(二)建議
在環境保護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是人民群眾和企業也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要使經濟和環境能更好的協調發展,要做到以下幾點:1、政府應該更加注重改革創新,做到嚴格依法管理,對源頭防止過程必須嚴格要求、環境治理過程必須嚴格管理、對一些環境污染后果必須嚴肅懲治。2、政府要提高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充分發揮各種群體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積極作用。3、繼續實施產業結構改革,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積極推進循環經濟,發展高科技技術。
(作者單位:吉林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1語言是人力資本
語言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人力資本,這是語言經濟學的核心思想。無論是母語的掌握還第二外語的掌握,對個人或是集體來說都是一種資本。從個人角度來看,掌握某種或幾種語言,一方面可以通過不斷完善語言知識和技能,實現語言的效用(比如做編輯、翻譯等直接和語言有關的工作),從而獲得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語言交流學習其他技能,綜合個體總體技能服務于社會以獲取收益。從集體的角度來說,某個地區或者集體的語言綜合技能指數越高,那么所產生的效益匯報就越大。這說明,語言的普遍性比稀缺性更能體現其價值。
1.2語言的學習和使用體現經濟價值
從社會市場角度來看,一般來說,勞動力自身掌握的技能,數量越多,質量越高,那么相對資本就高。同理,語言技能做為勞動力掌握的技能之一,也對勞動力的資本價值與酬勞收入有相對的影響作用。根據國內外專家學者研究統計,第二外語的掌握程度與勞動者收入成正比。例如,學者Grin對多語種的北歐國家進行了英語使用能力與個人收入情況調查研究,他選取瑞士為代表。結果指出,在排除其他干擾項(地域、性別、年齡等),英語作為一項外語技能,普通民眾掌握的程度越高,得到高薪酬的幾率越大。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很容易得出以下結論:學習英語是對勞動力本身的資本投入,具有經濟價值;而經濟價值的高低取決于語言的使用熟練程度與社會用工需求度,這是市場經濟供求關系的具體體現。
2商務英語教學中的經濟語言學
資本就含有價值,實現效用,并有機會獲得收益。那么,作為教育者和研究者,利用語言經濟學結合教育學、人力資本理論,為商務英語實踐教學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領域。商務英語作為特殊用途英語的一個分支,其重要的人才培養的目標是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復合型國際貿易人才。隨著近年的中國經濟的高發展,國際貿易的日益繁榮,商務英語,尤其是商務英語實踐教學收到越來越多教育者的關注。語言經濟學為商務英語實踐教學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撐,進而為商務英語實踐教學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
2.1語言經濟學對商務英語教學具有指導性
自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建立以來,我國外語教育界從多方面對其進行研究,涉及學位定位、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法改革等方面。迄今為止,商務英語研究已經取得了卓越有效的發展成果,但是面對全球社會文化政治和經濟的不斷發展變化,各大小企業對專業的英語商務人才的要求從求量發展到求質。企業要求職者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外貿理論知識與英語語言知識,更要具備商務溝通與專業技能操作的實踐能力。從經濟學角度來講,實踐能力越強的求職者,對用人單位越具有價值,企業付出的薪水成本越劃算,所以,利用語言經濟學指導商務英語實踐教學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2.2語言經濟學基本理論的應用
迎合語言的市場供求關系,滿足商務人才市場需要,構建合理的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模商務英語培養式。相對于傳統的英語教育專業與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商務英語專業培養具備專業實踐性較強的跨文化商務人才。根據經濟學理論中最基本的市場供求理論,學校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前,應該調查社會所急需的商務人才層次、規格、偏重與需求量變化等方面的數據,然后根據學校自身的客觀條件(如師資力量、學生來源等)確定可培養的商務人才層次,設計相對應的課程體系與培養模式。保持對人才市場調查的周期頻率,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做出前瞻性的教學目標調整,以求實現最有效、最經濟的培養模式,以相對較低的培養成本和學習成本獲得較高的社會經濟收益。為了解決這一現實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嘗試開展以校企聯辦為基礎的商務英語實踐情境型教學收模式,這是一項優化教學成本和創新教學模式的新型商務實踐教學實驗。通過校企聯辦,減少高年級商務英語實踐教學的邊際成本,實現人力資源投資回報的最大化,培養實用性、熟練掌握商務技能的跨文化溝通人才。校企聯辦實踐教學模式有諸多優點,首先,學??梢哉莆掌髽I的用人要求。有些企業需要應聘者提供BEC商務英語中級或高級證書,或者專四專八證書,涉外秘書證書、報關員資格證、翻譯證等等。有的企業在面試時,考查應聘者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以及簡單的商務事務的實際處理能力。例如,發一封正式的詢價郵件或用英語無障礙與外商電話溝通。學校在掌握企業單位的用人要求之后,就可以有目的地、有方向地、有前瞻性地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論素質和專業實踐操作能力,畢業生在步入社會時,容易被用人單位錄用,獲得較高的薪酬,實現高價值的資本回報。其次,利用企業資源培養在校生的實踐商務技能。課堂實踐教學只是實踐教學的第一步,通過模擬的商務場景,構建商務語境,學生在虛擬的環境中學習商務實踐技能。但是,校內課堂受場地、時間、人數等客觀因素限制,無法全面訓練學生的實踐商務技能,學生需要真實的商務平臺學習和鍛煉商務技能。校企聯辦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困境。最后,校企聯辦不僅只對學校有利,同時也對合作的企業有利。在學生在企業學習的階段,企業可以派出專門的教導員和觀察員,關注那些素質高、能力強、有培養價值的學生,通過接觸和溝通,優先選定實習生。對于企業來說,有機會先了解、后選定實習生,并在實習期就培養實習生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能夠降低企業新員工的淘汰率,合理降低企業人才錄用和培養的成本。
第一,語言本身是一種人力資本。它既有先習得的母語,也有后習得的第二語言。語言作為一種人力資本,是人們足以獲得其他本錢 (知識和技能) 的本錢。語言作為本錢,它實際上是補充或取代人類的其他本錢 (知識和技能)。
第二,學習外語是一種經濟投資。語言經濟學理論認為,人們決定學習第二種語言(或外語),甚至讓自己的子女從小就學習第二種語言(或外語),部分原因是受經濟因素的影響,即考慮到學習第二種語言(或外語)的“投資費用” 和學成語言后的“投資預期效益”。
第三,使用體現經濟價值,語言的經濟價值有高低之分。語言的經濟價值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人們在語言的幫助下完成某項工作,從而獲得經濟效益;人們依靠語言從事某項職業或參與某項活動,從而獲得經濟效益;語言在勞務市場中滿足社會的需求,從而獲得經濟效益,此時受雇者的外語熟練程度越高,其身價越高;用外語工作的經驗越豐富,待遇越好。
二、語言經濟學和商務英語的關系
商務英語是指在商務環境中應用的英語,是普通英語社會功能的變體,其目的是溝通商務信息、營造商務氛圍、促進與英語語言國家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從語言經濟學研究商務英語的原因在于兩者存在共存發展的緊密聯系。
第一,經濟全球化使人類居住環境的語言維度呈現多元化趨勢,不僅在跨國公司,即使在一些獨資企業也出現了員工構成多國籍、多語言化的傾向。在經濟學上,網絡外部性是指某一商品的消費所產生的效用隨著該商品消費人數的增加而增加,語言也具有這種網絡效應,在一個成分互補的社會網絡內,越多的人分享,效用越高。可以說,商務英語的使用人數越多,就會帶來越多的收益,商務英語的推廣必將帶來全球經濟的繁榮。
第二,市場和用人單位的迫切需求,業績與薪酬掛鉤的企業激勵機制,也促使純英語學習者著手尋求新的出路。而商務英語則是徹底將英語從一種語言交流工具蛻變為使用者獨具特色的一種生存技能。
第三,高科技帶來的技術進步迅速滲透到商業的各個環節,國際貿易中的 B2B 交易、電子商務、網上談判、遠程結算、無紙報關等新的貿易方式開始引領一場現代化的商業變革。而這些跨國交易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依托商務英語的橋梁作用,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新的商業環境呼喚商務英語必須緊隨其上。
三、語言經濟學視角下商務英語教學
基于語言經濟學規律商務英語的有效教學認為教學是一種經濟投資,關注的是教學的投入與產出的均衡發展。商務英語有效教學的“效”,可以概括為課堂教學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坝行Ч笔侵附處熥裱虒W活動的客觀規律,通過教學活動取得某種結果,達到某種目的,滿足某種需求,它所關注的是給學生帶來的進步和發展。“有效益”即有效教學不僅要求教學有效果,還要求教學效果與預設教學目標相吻合,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并且帶來一定的社會效益。“有效率”是指通過教師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學習收益的最大化。
下面筆者以商務英語翻譯課程為例,簡要解釋如何利用語言經濟學指導有效的商務英語教學。由于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以及教學條件的制約,目前商務英語翻譯教學存在諸多問題。例如,翻譯素材多以文學性文本翻譯為主,缺乏真實性翻譯材料,無具體職業指向性。翻譯練習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由于缺乏應用文本,如廣告宣傳語、產品介紹、商務信函等的翻譯實踐,學生商務英語翻譯實際運用能力低下。因此,翻譯教學難以實現預期目標,學習者的勞動付出和收效之間的比例失衡,向社會輸出的“產品 ”不符合社會市場的需要,語言的使用價值降低,直接結果是學生難于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商務英語的學習也就不能取得一定的收益。要解決商務英語翻譯課程的尷尬局面,教師必須思索教學的投入產出的效益問題,通過分析市場需求,調整人才培養策略,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著手,最大限度地實現有效教學,培養出滿足市場需求的商務英語翻譯人才,提高教學的經濟效益。
總之,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有用人才是教育事業的長效之舉,而從純經濟學角度看,收益大于成本的預期是人們行為的基本出發點,也是人類社會的首要理性原則。因此必須不斷研究商務英語教學的最佳方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合理安排教育資源的配置。
參考文獻:
[1]Marschak,J.Economics of Language[J].Behavioral Science,1965(2):135-140:77-81.
[2]許其潮.語言與經濟: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7):4.
中圖分類號: F713.3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0461(2011)04-0021-05
成本分析是任何經濟現象研究的邏輯起點之一,電子商務平臺的經濟學研究也必然要從成本意義上來加以解釋。從成本意義上說,電子商務平臺形成的根源就是集群經濟性。其來源就是網商企業的外部規模經濟和外部范圍經濟,是企業規模經濟和企業范圍經濟在電子商務平臺層次上的延伸。網商的虛擬集群競爭降低了網商彼此的成本繼而提升了電子商務的整體績效,使得某一大型電子商務平臺(如淘寶網)的網商比起那些散落在各個官網的“孤立”網商具有更強的比較成本優勢,從而促進了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
一、電子商務平臺的集群經濟性的涵義
集群經濟性是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規模、用網商企業的成本來衡量的,是指在某一電子商務平臺中,隨著網商企業數量的增加,網商企業的長期平均成本不斷地降低。在圖形上具體表現為網商企業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向下傾斜部分,即網商企業平均成本隨著網商企業數量的遞增而逐漸下降的趨勢[1]。如圖1所示,假設在電子商務發展初始階段,同一產業的網商以及上下產業鏈上的網商都非常少,企業之間的聯系稀少,此時這些網商企業的短期平均成本很高,即初級階段網商企業數量n1所對應的高成本LAC1;隨著電子商務平臺的誕生及其產業規模的擴展,越來越多的網商來此“安居樂業”,由于網商企業之間的內部聯系和互動作用加強,使得網商企業增加導致的企業平均成本不斷下降,在n *點達到了這一電子商務平臺的最優規模,即集群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
電子商務平臺不僅具有集群經濟性,同樣也存在集群不經濟性。集群不經濟性是指在某一電子商務平臺中,隨著網商企業數量的增加,網商企業的長期平均成本也不斷地增加,如圖2所示的LAC1和LAC2曲線的最低點往右的部分。集群不經濟性通常是因網商企業過分競爭、組織無序或結構失調致使隨著網商企業的增加而集群的邊際集群收益遞減的狀況[2]。
在學習型電子商務平臺里,由于網商企業之間有顯著的學習效應(learning effects),不僅能夠在很大幅度上降低網商企業的長期平均成本(如圖2所示的LAC2),而且能夠延緩集群不經濟性的出現,擴大電子商務平臺的最優規模。這里,電子商務平臺的學習效應是指在某個電子商務平臺長期的演化過程中,不同網商企業的工人、技術人員、經理層等相互學習,可以在電子商務平臺內部積累起產品(包括服務,下同)生產、技術、營銷以及管理方面的集群特殊經驗,從而導致網商企業長期平均成本的下降。如圖2所示,集群的學習曲線反映了集群累積性產品產量與每一企業單位產量所需投入物數量之間的關系,從而導致集群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向下移動,并且使電子商務平臺的最優數量規模擴大,即圖2中的m*點集群最優企業規模遠遠大于不存在學習效應的集群最優企業規模n*點。特別是在創新型電子商務平臺里,主導型網商企業的持續創新不僅能夠非常顯著地降低自身的成本,而且隨著創新在網商企業之間的迅速擴散和創新知識在網商企業外部的迅速溢出,網商企業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將呈“L”型(如圖2所示的LAC3),電子商務平臺的最優規模將呈無窮大,并且有可能徹底消除集群不經濟性。因此,連續不斷的生態創新和高效互動的生態學習是確保集群經濟性的永恒動力。
圖2電子商務學習效應與網商集群經濟性的關系
二、電子商務平臺的集群經濟性的來源分析
電子商務平臺的集群經濟性來源于網商企業的外部規模經濟性和外部范圍經濟性,這是電子商務平臺虛擬集群的必要成本條件。虛擬集群內部專業化分工的加深和細化能夠降低生產成本,產生集群經濟性,從而促使電子商務平臺的誕生;如果出現集群不經濟性,那么電子商務平臺必然走向衰落。
(一)集群經濟性來源之一:網商企業的外部規模經濟
電子商務平臺是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發展過程中的歷史現象,是電子商務虛擬集群的重要組織特征,是眾多中小網商企業以虛擬集群取代單一大企業規模,從而達到生態系統的集群經濟性的一種重要發展方式。
電子商務平臺層次上的規模經濟來源于眾多網商企業之間的外部規模經濟性,構成了集群經濟性的主要內容,其中,電子商務平臺企業作為整體便于提供各種電子商務基礎設施,便于海量網商企業間的信息交流、資金流動和商品實體交易及其運輸,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海量的專業人才、專業服務以及各種專門的資金、物流集中都帶來虛擬集群的規模經濟。
下面,對虛擬集群的規模經濟與傳統經濟學的規模經濟做一個比較。
1. 新古典經濟學的規模經濟概念存在誤區
長期以來,由于新古典經濟學在西方經濟學中占據主導地位,企業內部規模經濟被很多學者深入研究,而電子商務企業因虛擬集群產生的外部規模經濟還是一種新經濟現象,并沒有被正統經濟學所關注。在實業界,這種漠視網商企業的外部規模經濟的現象比比皆是,以致現在的大部分傳統大企業、大品牌都沒有將電子商務作為重要發展方向。
一般地,在新古典經濟學中,企業內部規模經濟被表述為:在一個凸的齊次生產函數中,各生產要素投入的產出彈性之和大于1。在現實生活中,主要是指企業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大型關鍵設備投入在產品成本中占顯著份額,而這種關鍵設備作為固定成本,會隨著企業產量的增多而得到更大范圍的分攤,從而使得單位產品的平均成本會隨著產量的增大而減少,由此產生了一種規模經濟效益。這里有一個先決條件是:關鍵設備具有技術上的不可分性。并且,新古典經濟學一般認為平均成本曲線是呈“U”型分布,規模經濟并不是無限的,而是存在著一個最優規模,即單位產品的平均成本達到最小時的產量水平[3]。
然而,新古典經濟學對規模經濟概念的闡述存在兩個誤區:首先,單個企業內部因技術經濟上的緣故會產生規模經濟,是以不存在外部性為先決條件的。一旦引入外部性,那么多個電子商務企業在虛擬空間上聚集在一起,就會產生一種新的企業規模經濟,即因電子商務平臺使不同企業在產業層次上分工而產生的一種虛擬空間上的規模經濟。其次,新古典經濟學對企業內部規模經濟所作的解釋也是不充分的。它僅僅從技術角度去解釋內部規模經濟的存在,卻撇開了非技術性的空間因素和市場因素,如企業所受勞動力、原材料供應條件、區域市場的規模和公共設施狀況等的約束。這些因素實際上制約著企業內部規模經濟的存在與否以及可利用程度,而新古典經濟學卻隱含假設這些因素都不存在,片面地、孤立地談論企業的技術經濟規模。
2. 網商企業的外部規模經濟源于網商企業之間的專業化分工
在電子商務平臺中,網商企業的規模擴張主要有兩條途徑。
一條途徑是網商通過增加各種生產要素的投入數量實現產出規模的擴大,稱為內部規模擴張。其經濟效果主要表現在:第一,生產規模的擴大使網商可以使用更加先進的技術和專用機械提高產出效率;第二,隨著產品生產數量的增加,經營者積累了越來越豐富的生產經驗,學習成本不斷降低,從而帶動平均成本呈現下降趨勢,競爭力得到加強,這就是內部規模經濟。
另一條途徑是在不改變單個網商原有要素投入數量的情況下,通過增加某種產品網商數量實現產出效率的提高,稱為外部規模擴張。在外部規模擴張中,網商在某種產品上的虛擬空間集中化往往帶有向電子商務平臺集中的特色,形成一定平臺體系內某種產品供應商的密集分布,因而外部規模擴張又可以理解為虛擬空間專業化規模的擴大。其經濟效果主要表現在:第一,專業化生產在某一電子商務平臺體系內的密集分布加劇了該區域內的市場競爭,從而形成迫使網商努力提高技術的“高壓環境”,有利于促進該平臺內專業化生產水平的提高;第二,專業勞動者的集中有助于信息流動和技術外溢;第三,專業化生產規模的擴大引起對專業化電子商務服務項目的需求,有助于該平臺內社會化電子商務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這些經濟效果綜合起來即形成了對非專業化生產企業和空間的成本優勢及競爭優勢,這就是網商企業的外部規模經濟。
現實生活中,像淘寶網、當當網和京東商城等平臺上網商企業的專業化分工經常能夠帶來顯著的外部規模經濟效益。其實,早在1920年,馬歇爾就在其名著《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中列舉大量專業化中小企業地域集中發展的重要性,這在電子商務的虛擬空間中同樣如此。電子商務平臺系統內部的交易量越高,勞動力和資本(設備)、電子商務服務、物流和金融等方面的專業化機會越多,電子商務的邊際產業收益就增加,這就是虛擬集群導致的邊際收益遞增規律。例如,近兩年淘寶網平臺交易量大幅增加,使眾多網商企業可以招聘具有專門技術的員工,也為采用專用的網店裝修、營銷服務和全國性物流支持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并且為相關的產業垂直聯系和水平聯系的前、后向企業提供了專業化機會,由此帶來了外部規模經濟。
3. 網商企業的外部規模經濟與內部規模經濟是一種正反饋關系
網商企業的外部規模經濟與內部規模經濟是有本質區別的。在網商企業的內部規模經濟中,網商的效益提高得益于其自身規模的擴大,與其所在的行業規??赡軣o關。而電子商務平臺的專業化分工所產生的企業外部規模經濟則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率。因為大量專業化企業集聚在同一個虛擬平臺,使平臺實現了產業層次的規模生產,相應地創造了一個較大的市場需求空間,對分工更細、專業化更強的產品和服務的潛在需求量也相應增加,同時隨著技術發展和需求變化,生產工藝過程日益高度專業化,這不僅為專業化供應商提供了很大的生存機會,還使它們實現內部規模生產,網商企業的內、外部規模經濟形成良性循環,從而不斷提高電子商務平臺的整體生產效率。網商企業的內、外部規模經濟的關系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在電子商務平臺中,網商企業兩種類型的規模經濟之間往往是互為條件、互相依存。一個核心企業(通常是擁有核心技術的品牌商、運營商)要發揮其內部技術經濟規模效益,常常要以周圍眾多的與之相聯系的中小企業(通常是分銷商、服務商)的存在為前提條件,這些中小企業為核心企業提供各種要素投入、公共設施、交通運輸和產業服務等。即單個企業內部的規模經濟依賴于其外部平臺聚集的規模經濟。反過來說,屬于不同產業部門的眾多企業之所以會在某一虛擬空間上聚集,并形成聚集規模,通常也正是由于該虛擬平臺上存在著若干家核心企業,這些企業所利用的正是該核心企業給它們帶來的外部規模經濟。所以,在這種意義上說,網商企業的外部規模經濟同樣也仰賴于單個企業內部規模經濟。
第二,網商企業的這兩種規模經濟在特定條件下還可以相互轉化。在電子商務平臺中,核心企業經濟規模的擴大,將會導致電子商務平臺規模的相應擴大;而產業相關聯的眾多上下游企業與核心企業相互聚集在平臺虛擬集群上,也為核心企業實現縱向一體化提供了機會,減小了信息成本,從而導致部分網商企業外部規模經濟的內部化,亦即轉化為單個企業的內部規模經濟。并且,網商企業的外部規模經濟不是只對某一單一產業有影響,而且還會延伸到這個產業的關聯產業中。例如,蘇北的沙集鎮共約6萬人,僅僅4年就拱起2,000家淘寶網店,主要出售木制家居用品,2010年快遞費就高達1,000多萬元,網店銷售額在3億元以上。期間,天天快遞、圓通、申通、中通、惠通、運達、新飛鴻、速爾等物流企業雨后春筍般涌現,甚至破天荒出現了5家賣計算機的商店,周邊的紙箱廠、膠帶廠、五金配件廠等都跟著掙得盆滿缽滿,目前沙集鎮共有30家木材加工廠、10余家物流公司,一個帶動了上下游多個產業的新產業鏈悄然誕生。沙集鎮從一個沒有資源、原有產業只是“收破爛”的地方,正朝著一個家居基地的方向發展。因此沙集鎮有了“淘寶鎮”之稱。
電子商務平臺內部企業的內、外部規模經濟關系可以用圖3表示。在電子商務平臺中,網商企業的內部規模經濟和外部的產業規模經濟以及市場規模三者是一種正反饋的互動關系:隨著電子商務平臺上產業內部分工的不斷深化,網商企業的內、外部規模經濟不斷加強,平臺的市場容量也不斷擴展,從而形成了集群經濟性,促進了電子商務平臺規模的持續壯大。
(二)集群經濟性來源之二:網商企業的外部范圍經濟
當兩種產品一起生產(聯合生產)比單獨生產便宜時,就產生范圍經濟。用成本函數來表示,考慮Q1單位產品1和Q2單位產品2的生產,單獨生產每一種產品的成本是C(Q1,0)+C(0,Q2),一起生產的成本是C(Q1,Q2),那么范圍經濟(SC)的衡量:
SC=[C(Q1,0) + C(0,Q2) - C(Q1,Q2)]/ C(Q1,Q2)
如果SC總是正的,就存在范圍經濟。
國外有關研究指出,在1968年,200家最大的制造業廠商中的146家在11個或更多的行業中經營。而多恩、羅伯茨和薩繆爾森研究了在數量上是有非常小的廠商占統治地位的制造廠商,發現在1982年廠商平均生產1種到2種單獨產品,多工廠廠商平均生產2種到3種單獨產品。還有的關于范圍經濟實證研究指出,對通用汽車公司而言,將大汽車與小汽車、卡車組合在一起生產有足夠大的好處??梢姡谝欢l件下,范圍經濟是存在的。存在范圍經濟并不必然意味著多種(兩種)產品應該由單個廠商生產。大型企業比較容易實現企業內部的范圍經濟(建設多工廠,進行多樣化經營);小型企業集聚通過水平的或垂直的生產與銷售聯系,從而能產生類似大企業內部范圍經濟一樣的眾多虛擬集群網商的外部范圍經濟。因此,網商企業的外部范圍經濟同樣也是集群經濟性的主要根源。
1. 網商企業的外部范圍經濟也源于網商企業之間的專業化分工
在電子商務平臺中,由于聚集企業之間形成了分工協作的生產體系,不同企業的投入要素具有多元使用價值,能夠生產多類型、差異化的產品。如一種新的材料產品的產生,大部分具有多種使用功能,可以適應多種產品生產,可以產生平均成本下降的經濟效益[4]。
電子商務平臺中有許多可能因素可帶來外部范圍經濟,最重要的一個是共同投入的使用??梢杂弥R(信息)來說明,知識是生產和銷售相關產品的最重要的共同投入之一。一種產品的信息很可能與另一種緊密相關的產品有關。比如知道肯德基的營銷方式,可能有助于麥當勞的營銷;了解了電風扇的營銷狀況,可能有助于空調的銷售(共同的市場)。否則像信息這樣的資源,會因重復建設而浪費。并且信息難以購買和銷售,所以單個廠商經常生產相關的產品,諸多企業聚集在一個區域易于形成具有外部范圍經濟性的柔性生產系統。
如圖4所示①,在電子商務平臺中,許多同類企業,甚至完全不同的企業都有許多可以共享的集群資源。這些資源可能是網商企業不可缺少的,若不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每個企業就必須自己配置這些資源,或者必須到較遠的地區才能享用到這些資源。這必然加大了企業的成本和延遲企業產品上市的時間,使資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這些眾多中小網商效率就會大大地提高,就會有專門提供這些電子商務服務的機構誕生。網商企業資源配置就優化了,成本就降低了,從而產生網商企業的外部范圍經濟。
圖4 電子商務平臺的外部范圍經濟圖示
隨著賣家群體的迅速擴大,賣家群體的一些共同需求漸漸形成規模,于是出現了專門為賣家提供服務的賣家(“賣家服務商”)。以網店裝修為例,提供網店裝修服務的賣家服務商會根據網店的商品、店主的喜好等,對店名、公告、店鋪介紹、商品分類、背景音樂等進行整體設計,并形成網頁模板銷售給店主。類似的服務或產品還有快遞、培訓、網絡營銷、名片制作、物流紙箱等。賣家群體的需求不斷催生著新的服務,淘寶網上的賣家和商品因此越來越多樣化。
2. 網商企業獲取外部范圍經濟的必要條件
第一,虛擬空間的集群性。電子商務平臺首先表現為一種網商的虛擬集群現象,同一個虛擬平臺上的網商密集,市場便自發生成和快速成長。只有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集中”和“扎堆”才能使大量信息通過非正式接觸得以迅速傳遞和擴散,只有零距離才不需要庫存甚至可不建庫房,只有網絡集中才會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的鄰里效應和共享機制,技術外溢和創新才會發生連帶效應。因此網商企業獲得外部范圍經濟必須依賴于這種基本投入要素的平臺集中。以阿里巴巴為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B2B電子商務平臺,截止2010年3月31日,其注冊會員數5,025萬名,同比增長24.8%,其中中國供應商付費會員超過10萬名,同比增長80.4%。阿里巴巴的B2B電子商務平臺不僅聚集了網上眾多買賣者群體,而且為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提供了基礎,平臺商務信息通行無阻,網商之間可以通過網絡在市場、產品或經營等方面建立互補互惠的合作,形成水平或垂直形式的業務整合,以更大的規模、更強的實力、更經濟的運作真正達到全球運籌管理的模式。
第二,產品的差異性。信息時代的需求多樣化和生產柔性化,突出了外部范圍經濟的重要性。電子商務平臺匯集了成千上萬個網商,產品及其服務的差異程度高,聚集企業充分享受到外部范圍經濟的好處。以淘寶網為例,作為亞洲最大的網絡零售平臺,其產品種類繁多,產品及其服務的差異性非常明顯。2008年第一季度,淘寶網同時在線商品數超過1.4億件,比2007年同期增長131%;到2010年8月,淘寶網在線商品數量超過5億件,日交易額達到9億元,約300萬賣家把線下傳統渠道的貨放到網上銷售,網貨的豐富和海量是其主要特征。預計未來產品的差異性將更多地體現為以消費者為中心進行按需定制,生產商將按照消費者的個性來實現柔性化生產。眾多中小網商在有關差異性產品的顧客、原材料供應商、運輸、產品目錄、供應鏈聯盟以及市場信息等多方面享受到電子商務平臺所產生的外部范圍經濟,通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來獲得合適的回報。
第三,結構的網絡性。電子商務平臺通過網商的專業化分工,形成外部范圍經濟,不僅滿足了市場個性化和多樣化的需求,而且網商通過建立網絡集群關系進行交易,大大降低每次交易的費用;同時形成共同的網商文化和新商業文明價值觀,有利于企業間建立以合作與信任為基礎的社會網絡,使雙方容易達成交易并履行合約;還節省了企業搜索市場信息的時間和費用,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因此,網商企業之間這種網絡結構形成的外部范圍經濟,能夠有效克服傳統企業等級制科層組織的弊病。阿里巴巴B2B電子商務平臺使買賣雙方的交易方式能夠在網上完成整個業務流程,從最初溝通,到貨比三家,再到討價還價、簽單和交貨,最后到客戶服務,基于統一平臺的企業之間的交易減少許多事務性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費用,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網絡的便利及延伸性使阿里巴巴會員發展國際貿易更方便,成本更低廉,如不懂外語的杭州開源公司老板何榮生讓名畫藝術品暢銷歐美。因此,擁有良好的網絡結構的阿里巴巴B2B電子商務平臺被商業界評為“最受歡迎的B2B網站”②。
三、結束語
網商企業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電子商務平臺的演化方向。只有企業“扎堆”使各自的成本不斷降低,企業才有虛擬平臺“群居”的激勵。集群經濟性就是大量網商企業持續成本遞減效應的反映。亞當?斯密在《國富論》認為,勞動生產率的最大進步以及在勞動時所表現出的更大的熟練、技巧和判斷力,都是分工的結果。同樣地,作為集群經濟性兩大根源的外部規模經濟和外部范圍經濟,都是眾多網商在電子商務平臺內部專業化分工的必然結果。因此,要保持電子商務平臺的穩定發展,就必須依靠不斷深化網商企業的專業化分工來充分發揮集群經濟性,才能長期造就虛擬集群的比較成本優勢。
[注釋]
① 受“藍海林的《技術創新與廣東工業技術發展的戰略研究》(廣東經濟出版社,2001年3月)一文”啟發改寫。
② 2001年《遠東經濟評論》授予阿里巴巴“全球最受歡迎的B2B網站”稱號,2004年阿里巴巴B2B電子商務平臺連續第五年當選《福布斯》評選的全球最佳B2B網站。
[參考文獻]
[1] 王步芳. 世界各大主流經濟學派的產業集群理論[J]. 外國經濟與管理, 2004(1):12-16.
[2] Krugman P.. Where in the World Is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conomic Geography[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49-60.
[3] Rey, P. and Tirole, J. .A Primer on Foreclosure.the Handbook of IndustrialOrganization III[M]. MITPress, 2006.
[4] Banker, R.D., H.H.Chang, and S.K. Majumdar. Economies of Scope in the U.S.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J]. Information Economies and Policy, June 1998.
On Economies of Cluster of E-commerce Platform
Wang Bufang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