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審計信息化模式研究

時間:2022-02-21 09:32:1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國家審計信息化模式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國家審計信息化模式研究

國家審計是指國家審計機關根據有關法規,對我國政府機關、行政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的預算收支及基礎會計資料進行的檢查監督活動。國家審計機關除了統領的審計組織如審計署外,在稅務、財政、銀行、海關等領域還有專業的審計機關。審計的目標是通過對這些部門和領域的審查,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促進廉政,保障國家和人民利益。國家審計是法定強制性的,任何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審計單位做出的任何處理決定都必須被執行。完善國家審計體系和工具,是國家領導及各級政府一直不斷努力的事業,也是廣大百姓的期望。但我國同西方國家政治體制的差異,要求我們國家的執政黨必須通過自我改進來提升審計的效率。客觀而言阻礙很大,特別是在信息化方面前進展緩慢。然而隨著信息技術與實體活動的緊密結合,其客觀、智能、廣泛、準確以及超強處理能力,從根本性解決了大量的系統性問題和人為干擾。國家審計信息化對我國國家治理的作用是關鍵性的,它能夠大大提升執政能力和人民監督能力,能夠維護和提升國家治理的健康度。

1國家審計信息化發展歷程

概括而言,國家審計信息化發展與信息網絡技術在全社會的應用具有相同的歷程,從最初的辦公電氣化,到目前的互聯互通,依賴于各行業和組織的會計電子化、依賴于信息孤島的開放互聯。在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審計軟件作為輔助審計工具,主要用途在于檢查會計中是否有差錯或財務上有弊端,并對基礎審計工作提供工具支持,包括記錄、存儲和統計分析。隨著全社會實體活動信息化越來越深入,國家審計機關面對的審計內容呈現爆炸式增長,且基于信息網絡的財務會計管理不斷創新,同時信息化工具也為國家審計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因此在1998年國家審計署提出了進行審計信息化建設的建議,得到了總理朱镕基的充分肯定和重視,并批復啟動國家層面的審計信息化工程的規劃和籌備。2000年9月審計署向國家計劃委員會報送《審計信息化項目建議書》,這標志著“金審工程”規劃的確定,而其一期工程于2002年6月啟動了。金審一期的建設工期為兩年,建設任務包括應用系統的整合和互聯、局域網絡建設和互聯、安全系統體系架構和實施、標準規范的適配統一以及信息化專業團隊的培養。一期工程實施啟動了現場審計、審計管理和聯網審計三大系統,初步完成了我國國家審計信息化的基礎設施架構。而“十一五”期間的金審二期工程是國家審計信息化系統“血肉”豐滿的階段。為了進一步完善AO、OA和OLA三大應用系統,建設并啟動了國家審計的數據中心、交換中心、安全中心和運維服務中心。二期工程是國家審計工作由分散到集中的過程,不僅是數據的匯總、更是分析的匯總,也是支撐和運維的統一。到了“十二五”期間,國家信息化進入了跨越式發展階段,全面網絡化促進國家審計的具體工作能夠實現統一組織安排、智能化多級聯網聯動升級以及數字化審計質量控。至此國家信息化審計不僅僅停留在粗線條和大模塊的審計內容上,而是能夠對更多更細的底層內容進行審計。例如2011年為了摸清我國地方政府性債務情況,國家審計署只用了兩個月就完成了對全國300多個地市、8600家單位、37萬個項目的187萬筆債務的審計。通過全面的審計信息化系統建設,國家審計機關的審計監督能力、決策支撐能力、過程控制能力和事務管理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2國家審計信息化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國家審計信息化的頂層設計和系統建設在取得實質性成就的同時,應當看到目前國家審計信息化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審計信息化未充分落到審計工作的執行層面。審計信息化系統和平臺的建設,為審計工作提供的是一個高效智能的工作平臺和工具,然而是否將其很好地利用起來,在不同地區、不同層級和部門之間存在較大差距。那些實施不到位的領域和部門存在重視硬件設備,而輕視軟件升級和應用,也就是裝備精良但是成為擺設。沒有及時地將審計信息化的建設重心從基礎設施建設轉移到信息化審計工作實施和管理的上線上來,而即使上線了也是用于處理底層數據和資料較多,分析管控較少。二是審計軟件功能模塊應用不夠充分。智能化的審計軟件能夠根據使用者的具體需求進行模塊化的組合設計,從而實現豐富智能的應用。然而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圍繞《審計管理系統》和《現場審計實時系統》過分的進行規范操作,則會禁錮審計人員的思維,造成流程的僵化。而從主觀能動性上看,這體現出很多領域和部門的審計信息化工作受到外部干擾因素影響較大,因為全面信息化審計實施和管理,必然會充分暴露試圖被人為隱藏的各種問題,因此一些個人和集團一定會在信息化系統和工具的應用上打擦邊球,走形式化。三是信息化審計隊伍力量薄弱。隊伍力量薄弱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缺乏足夠的高水平專業人才,特別是基層審計機構。與快速應用實施的信息化審計“裝備”相比,我國信息化審計人才隊伍建設相對落后。既懂得計算機技術或熟練運用系統軟件,又精與審計業務的人才鳳毛麟角,因為從我國人才培養上看,這兩個領域結合的場景很少。而且國家各層級審計機構的公務員編制下的人才聘用,客觀來說充分公允地吸納更多的優秀人才是存在阻力的。因此審計隊伍的平均素質能力水平,目前還無法完全匹配全面審計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要求。隨著云計算和大數據在國家審計信息化上的應用,各層級國家審計機構推廣和實施信息化、智能化審計工作的任務將會更加艱巨,此時就需要各地各組織充分發揮創新精神,在國家審計信息化的應用模式上進行探索。

3國家審計信息化模式創新途徑

國家審計信息化不是止步于將線下全面轉為線上,而是要朝著更加全面、更加智能和更加高效的目標不斷改進和提升。對于龐大的國家系統來說,由于技術和現實的限制,無法做到完全的上下統一和全面管控,但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面向未來的技術逐漸走入現實,國家治理實現全面管控和統一協調的目標也已經不遠了。國家審計信息化的模式創新在各個地區和領域也開始燃起星火。早在2012年,審計署就組織了國家審計信息化創新模式成果評選,選出了7個一等獎、11個二等獎和27個三等獎,反映了當時國家審計信息化領域應用的水平和積極作用。基于當時的背景環境,可以看到各地區對國家審計信息化模式創新的探索是多途徑和豐富的。例如浙江麗水的“1拖N”模式,解決了縣區審計機關信息化需求高,但人力財力缺乏的矛盾;審計署金融審計司提出了以總行為龍頭總體分析與分散核查的金融審計創新模式,構建了金融審計組織“一個平臺、兩個管道、三個中心、N個核查小組”的架構;湖北省基于國家痕跡交換中心建立了與審計現場的信息直通車和三級電子政務網絡下的審計機關之間的直通車,并基于互聯網實現兩條貫通統一的決策通路;青島市審計與基于聯網審計系統平臺,整合了多行業的數據,實現了行業與外部數據的關聯、跨行業的數據關聯分析,從而拓寬了審計的領域。這些積極的案例是各地區和組織從多個角度對國家審計信息化與本地區、本行業和本部門工作的結合,進行了充分的探索和踏實的實施。時至今日,在全新的環境背景下,國家審計信息化模式創新有能力朝著更高的目標進行探索。國家審計信息化模式創新該沿著怎樣的路徑前進,取決于是否明確了國家審計信息化發展的最終目標。我國的國家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的核心工作,最終目標是要維護全體人民和國家整體的利益,即長治久安,不斷強盛,而不是維護特定黨派、集團、階層或者群體的利益。因此,毫無疑問我國國家審計信息化發展的終極狀態必定是全面的智能化審計,逐漸消除系統新審計風險和人為干擾。而助力這一目標實現的關鍵技術已經出現,即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這些前沿技術能夠最終極大地消除信息的不完整和不對等,并能夠見整個國家和全社會打造成一個具有統一大腦的“生命體”,也就是說國家審計信息化的模式創新路徑,聚焦于這些技術的應用,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全面信息化和可感知化。審計工作以及其他任何工作的關鍵障礙是信息的獲取以及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審計對象的微觀現實活動很多都無法實時真實地轉化為電子信號被需要的人和組織得到。而在物聯網技術應用之后,將有更多的微觀活動、物品等實現電子化和可感知交互化,即在權限允許下幾乎不存在“暗箱”。目前能看到的是國家政府機關、行政單位的管理系統更加開放和全面,越來越多的日常工作、交易信息、服務信息、人員信息能夠被實時錄入到系統中,遺漏和偽造基礎審計信息的可能性越來越少,從而基于更加全面真實的基礎數據,審計系統只要設計好運算模型,就能夠客觀快速地反映審計事實;二是基于“云”的集權化和獨立化。國家機器如同人體一樣,如果由一個清醒的大腦控制好,那么身體和精神都能保持良好協調的狀態,如果精神分類或者神經阻斷,那么身體和精神就是分裂。國家審計信息化最終要實現一個“清醒”的大腦控制,必須依賴于全面“云”化,也就是麗水“1+N”模式的終極版。通過實現網絡和信息的全連接和全共享,國家審計總控中心將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超級“大腦”,從他想各層級、個領域、各部門、各項工作延伸出去的是不計其數的網絡神經,能夠實現集中策略設計和部署、集中指令下達和反饋、集中改進、修復或處理;三是模塊化靈活適配。國家和社會的變革加速,同樣要求審計信息化的軟硬件、法規制度、流程和工具不斷適用。因此國家信息化審計系統將更加模塊化和開放化,各層級、各領域、各組織和具體業務能夠基于基礎的規則和架構進行適當的選配和組合。

主要參考文獻

[1]劉芳.基層審計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3).

[2]劉智航.基于審計信息化的政府審計質量變化與管理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7).

[3]張莉,張俊民,朱琦.國家審計組織方式的改進與重構———基于天津市審計局的經驗考察[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17(1).

[4]陳浩鴻.淺析國家審計信息化現狀及發展方向[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4).

[5]李曉渝.云審計協同審計全覆蓋模式和途徑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1).

[6]陳偉,SMIELIAUSKASWally.大數據環境下的電子數據審計:機遇、挑戰與方法[J].計算機科學,2016(1).

作者:劉俊 王惠聰 單位: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

上一篇: 小學計算機信息教學平臺設計探... 下一篇: 傳統文化在中職教育中的實踐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人久久精品 |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第三页 | 正在播放国产乱子伦最新视频 | 午夜视频精品视在线播放 | 精品亚洲欧美在线看 | 亚洲乱码AV乱码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