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1 03:34:1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音樂課堂中合唱教學的滲透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合唱的含義
合唱通常包含了指揮以及伴奏等,是一種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的藝術表達形式。合唱屬于普及性最強同時受眾面較廣的一種音樂演出形式,要求聲部之間的旋律較為和諧,并且聲部音要較為統一。通過人聲的合唱能夠直觀地將音樂作品中抒發的感情展現給大眾,從而引發聽眾的共鳴,其中更為主要的是,人聲合唱具有較為獨特的優越性,是一種常見的藝術表現工具。在音樂教學中,合唱很常見也很重要。學生合唱作品的好壞往往不在于單個人的表現,而在于所有參加合唱的人。合唱效果受到指揮、伴奏、聲部分工、合唱等的影響。因此合唱教學是非常復雜與困難的實踐過程。
(一)增強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
合唱訓練對于剛接觸合唱的學生而言存在較高的難度,因此這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也有了提高,眾所周知合唱是由多人共同完成的藝術表現形式,對于教師而言必須要具備過硬的教學技巧以及優秀的組織能力,不僅要對學生的二聲部有良好的分工,使每位學生在演唱時能夠找準自己的位置,同時需要在鋼琴伴奏的配合下共同完成合唱。在對學生進行合唱訓練時,最主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聲部音的統一,隨后再教會學生利用氣息以及聽覺等。訓練音準以及演唱歌曲是學生在學聲部音樂時非常重要的環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要遵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基本原則。合唱是集體演唱的藝術表現形式,一個優秀的合唱作品不是由一個人演唱的水平決定的,這必須依賴于所有參與合唱的人員的共同合作、共同努力。因此教師在合唱訓練中要教導學生在合唱中不要急于突出自我,只顧自己的演唱,要學會顧全大局,培養學生“舍小我,成大我”的精神。
(二)提高教師的音樂水平
教師音樂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教師是否能夠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樹立榜樣。由于學生對教師的模仿心理以及崇拜心理,教師的音樂素養對學生的影響極其大。因此每一個教師都應該遵循終身學習的原則,在工作中時刻對自己提出高要求,保持學習新知識的良好習慣,注意提升自身的音樂水平。合唱教學的基礎以及訓練高質量合唱的基本保證是教師優秀的音樂素養以及合唱素養。合唱作品的感染力很大一部分取決于樂器伴奏水平的高低。好的樂器伴奏可以幫助學生投入感情到合唱當中,增加合唱作品的感染力。而鋼琴作為合唱的主要伴奏樂器是合唱教師必須熟練掌握的樂器。因此合唱教師必須勤加練習從而提升鋼琴演奏技巧,并且使演奏充滿真情實感,從而在合唱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使聽眾產生情感共鳴。總之,教師在日常工作以及業余生活中都要不斷地學習,多欣賞優秀的合唱作品,努力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以及合唱修養。同時也要不斷練習,提高鋼琴演奏水平,總體提高自身音樂水平,為學生做出良好的示范。
(三)掌握有效的合唱教學方法
現如今,大部分學生平時只會聽流行音樂,對于合唱作品基本沒有任何了解。教師面對這些從零開始的學生最需要的是愛與耐心,對合唱訓練切記不能操之過急,要讓學生有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急于求成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喪失對合唱練習的興趣,失去信心,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同時在訓練中,教師也要記住每個學生的聲音,從而在合唱練習時能夠準確地確定合唱中的“不和諧音符”出自哪些學生,予以糾正以及正確的示范。在合唱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來有效滲透合唱教學。
1.輪流演唱提高學生信心
由于大部分學生沒有合唱經驗,直接讓他們進入到合唱多聲部的步驟非常困難,這會使學生喪失信心,降低參加合唱練習的積極主動性。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從簡單的輪流演唱開始學習,同時教師也可以加入學生與學生們一起練習輪流演唱,這樣教師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正確的輪流演唱示范,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合唱的主觀能動性。當然教學形式是可以靈活變化的,教師主要需要注意的是記住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合唱的技巧和能力。與此同時,學生不僅要擁有合作演唱意識,還要學會聽彼此的聲部。例如《咿唷嘞啦》這首剛果民歌旋律獨具特色,節奏極其豐富,在聆聽時仿佛可以感受到非洲叢林里歡快動聽的歌聲與鼓聲。在進行這首歌曲的教學時應該讓學生先熟悉旋律再在領唱部分讓學生輪流演唱,這樣能更好表現歌曲情感,提高學生唱好二聲部合唱的信心以及參加合唱訓練的興趣。
2.合唱教學應該采用先入為主的方法
學生對于曲調的感覺常常以先入為主的形式存在,而合唱教學通常從第一聲部的教學開始,這樣學生對于簡單的第一聲部印象會更加深刻,不利于學生學習第二聲部。所以在合唱訓練中可以先讓學生學習更難的第二聲部,當學生基本掌握第二聲部以后,再去學習第一聲部,然后兩聲部共同演唱。例如《東方之珠》這首曲子的低聲部旋律比高聲部旋律更加難以掌握,由于高聲部旋律更加簡單熟悉,在合唱時低聲部的演唱容易被高聲部的演唱帶偏。那么教師在教學生這首歌時應該讓他們先學習低聲部的旋律,讓他們對于低聲部旋律產生先入為主的概念,深刻記憶低聲部旋律。隨后再讓學生學習更為簡單的高聲部旋律,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降低學生學習《東方之珠》的難度,使合唱效果更好。因此在合唱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先入為主的觀念,先教學困難的聲部,再轉入簡單的聲部,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二聲部,愿意學唱二聲部,在合作演唱中感受到快樂,增加對合唱的興趣。
3.欣賞多聲部旋律讓學生感受音樂之美
合唱藝術的魅力在于多聲部音樂的交融與共鳴,它豐富的表現力可以讓人感受到不同于其它音樂帶來的感官享受。合唱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聆聽多聲部音樂,感受聲部之間重合、分離的變化,欣賞多聲部音樂的美感。例如可以讓學生欣賞來自瑞士班得瑞樂團《仙境》專輯里的《夢幻之風》,這首曲子旋律悠揚動聽,其中采用了排笛、鋼琴和大量的電子合成音色與大自然的風聲完美融合在一起。在聆聽時仿佛可以看到廣闊無邊際的湖光山色,有一種空靈浪漫之感。這首歌曲可以讓學生得到視覺、觸覺、聽覺的多重享受,感受到多聲部音樂之美。在學生熟悉旋律后可以讓他們分別演唱鋼琴與排笛的旋律,讓他們對于多聲部音樂有更加直觀的感受,更加真切地體驗到音樂之美,培養他們對于多聲部音樂的鑒賞能力。
4.改編非合唱作品
雖然在音樂教材中已經有比較豐富的二聲部的作品了,但這并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為了激發學生的合唱興趣,教師可以去改編非合唱歌曲,嘗試加入和聲,再讓學生進行進行合唱訓練。例如有一首江蘇的民歌《五月五賽龍會》沒有合唱聲部,但是這首歌歡快有趣,形象描繪了在江南地區,人們在端午節時一起賽龍舟的熱鬧景象。教師可以將這首歌改造成合唱歌曲,增加合唱訓練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參與合唱練習的積極性。同時學生也可以在歌曲的改編過程中體會到音樂的變化方式,為今后分析音樂的變奏特點夯實基礎。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藝術的創造性與趣味性,增加對音樂的興趣,同時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
三、結語
音樂能夠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凈化人的心靈,從而樹立崇高的理想。而合唱藝術是最具有感染力的音樂表現形式之一,因此對學生的合唱教學是音樂教學中的重點工作,同時也是非常困難的工作。教師在音樂課堂中不能只考慮自己的教學方式,還應該參考融合其他教師成功的教學方法,同時結合每個學生的個人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出每個學生的天賦。要激發學生學習合唱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主動加入到音樂課堂當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讓他們能夠終生熱愛音樂,享受音樂之美。
[參考文獻]
[1]曹周天.合唱教學中的關鍵點與生長點[J].音樂天地,2018,05:4-7.
[2]魏桔英.如何在音樂課堂中進行有效的合唱教學[J].音樂天地,2017,07:14-17.
[3]周立.論合唱進入中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必要性[J].藝術評鑒,2017,05:109-111.
[4]王錦.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當代音樂,2015,23:41-42.
[5]鄧靈芬.如何在音樂課堂中有效滲透合唱教學[J].赤子,2015,20:218-219.
[6]洪英.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黃河之聲,2015,05:14.
作者:於忠勤 單位:江蘇省江陰市敔山灣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