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2 11:28: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化妝品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方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妝品逐漸成為人民群眾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截至2022年11月29日,全國有5462家化妝品持證生產企業,而廣東省化妝品持證生產企業就達到3035家,約占全國總量的55.6%。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中國化妝品類商品零售總額達4026億元,超過全國消費品零售額的1%,人均化妝品消費達300元。廣東省化妝品年產值超過2200億元,使得廣東省化妝品專業人才需求巨大?!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要率先在化妝品等消費品領域培育出我國自己的自主高端品牌,使民族化妝品高端品牌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1]。廣東作為全國化妝品生產與經營的聚集地,對創新型化妝品專業人才的需求尤為迫切,廣東省人民政府也于2021年印發《廣東省推動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大力推進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2]。產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3]。為了推動我國“健康中國”發展,亟需建立起與“新醫科”相匹配的人才培養模式[4],也是對復合型醫學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是從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轉向以“醫文、醫工、醫X”等交叉學科的醫學教育模式轉變。與“新工科”等其他體系建設交互推動,建立生物醫學科學平臺,培養基礎醫學拔尖人才[5]。就“醫+X”人才培養模式來說,是指醫學教育主體為培養“醫+X”人才而構建的一種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得多種培養模式相結合。同時,“新醫科”更加重視新興知識的融合,通過優化專業布局、重建學科結構,打破學科之間的障礙,跨越傳統學科邊界,進而推進學科交叉融合與創新[6]。
我國傳統化妝品人才培養主要依托大中專職業教育或者與化妝品相關學科專業,如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藥學、醫學等,主要通過建設專業特色方向和特色模塊課程,開設為數不多的化妝品相關課程,所培養的學生專業知識系統性差,專業知識不扎實,導致畢業生的專業能力不能滿足行業快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需要。針對國家重大戰略布局和化妝品產業升級發展需要,廣東藥科大學于2019年設立了化妝品科學與技術“新醫科”專業,明確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不斷探索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大力開展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設,取得積極成效?;诨瘖y品行業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現階段我國缺乏化妝品高等教育的短板,廣東藥科大學于2010年在應用化學專業設置了“化妝品方向”,開始開展本科特色人才的系統化培養。之后,學校結合行業發展的趨勢和要求,不斷總結辦學經驗,及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先后于2012、2014年對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2019年,通過深入調研法國香料香精化妝品高等技術學院、臺灣靜怡大學和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北京工商大學、江南大學等高?;瘖y品專業的辦學經驗,制訂了具有醫藥特色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在此基礎上申請了“化妝品科學與技術”(理學)專業,并作為新增專業納入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圖1為我?;瘖y品專業的發展歷程。
1化妝品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
1.1構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方案
廣東藥科大學是我國獨立建制的三所藥科大學之一,具有顯著的醫藥特色。在建設化妝品科學與技術專業時,我們緊密圍繞學校的辦學定位,結合學校特色,強化化妝品學與藥學、醫學、生命科學、化學等學科的融合,重構教學內容,構建了以“藥醫結合”為支撐的化妝品科學與技術專業多學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該培養體系的核心課程主要由四個模塊構成,分別為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及實踐課,具體見表1。在該課程體系中,中藥化妝品學、化妝品藥理毒理學、美容藥物學等藥學類課程占專業課程的14%;基礎醫學概論、皮膚科學等醫學類課程占專業課程的23%;香精香料化學、化妝品制劑學、化妝品質量檢驗等工學類課程占專業課程的21%。總體上,藥醫工結合的課程占比達到58%,凸顯了“藥醫工”交叉融合的專業特色。由于化妝品涉及藥學、化學、生物技術及醫學等多學科,人才培養方案絕不是各專業課程的簡單羅列組合,而需要以“皮膚生理和健康問題”為紐帶,將各門課程有機結合,使其相輔相成,形成科學系統的課程體系[7],本科四學年的課程設置如圖2所示。其中,第一學年以通識教育為主,開拓學生視野和知識面,培養博雅精神,健全人格,同時開設簡單的專業課程激發學生的專業熱情和興趣;第二學年以化妝品相關的基礎課程為主,加強基礎知識體系和基本技能,目的是“夯實基礎”;第三學年主要是專業課程,集中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素養;第四學年是實踐拓展課程,主要對學生進行崗位適應性訓練。
1.2加強專業特色教材建設
近幾年來我系教師共編寫、參編化妝品系列教材7部,包括《化妝品檢驗與安全性評價》(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美容化妝品》(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植物化妝品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1)、《化妝品配方與工藝學實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化妝品質量分析與檢測實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香精香料實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化妝品功效評價實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有力支持了專業和課程的建設。
1.3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1.3.1構建多維度產學研融合體系
為了加強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我們實施了“循序漸進,全面發展”的技能培養模式[8]:采用多種形式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圖3–圖6)。從多方面展開化妝品產業人才培養實踐,探索化妝品專業化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化妝品產學研融合發展,建立協同創新平臺,整合“政產學研”各方面優勢,與化妝品機構、企業合作建立實驗室,積極參與化妝品的開發、生產等[9]。如通過實行“導師制”,密切師生聯系,及時掌握學生生活、學習狀況;引導學生進入教師實驗室,開展相關科研活動;大力推行“走出去、請進來”,增強師生與企業的交流和合作,鼓勵學生深入企業勤工助學,同時定期邀請優秀化妝品工程師來校開展培訓,召開研討會,舉辦技術沙龍,同時以技術開發、成果轉讓、人才培養、資源共享等多種途徑和方式,促進師生與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3.2注重綜合能力培養,提高專業技能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我們在四年級第一學期開設了為時2周的“化妝品產品開發綜合實驗”課程。該課程將表面活性劑化學、化妝品制劑學、中藥化妝品學、化妝品質量檢測技術、化妝品微生物學、化妝品安全性與功效評價等課程有機串聯起來,學生根據所學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自主設計配方、制備工藝及產品評價的實驗方案,獨立開展實驗,撰寫科技論文,并進行模擬答辯。其中,應用化學(化妝品科學與技術方向)2013–2017級開展了“具有營養、保濕、護膚等多功能的乳霜配制及評價”和“多功能洗發香波配制與評價”等科研實踐活動(圖4–圖6)。結果顯示,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順利地將配方設計原則、生產工藝、各種質量指標和功效指標的評價應用到研究性的科研活動中。這種綜合性、自主性的實踐教學方式大大增強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了創新意識,獲得了學生的高度認可。
1.3.3積極拓展學生與產業的聯系
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化妝品行業會議,使學生能夠緊跟時代步伐,把握化妝品行業的發展趨勢和科研動態。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交流,推動人才培養模式轉向專業化、科學化[10]。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化妝品原料展(PCHi)和美博會(圖7)等國內化妝品行業的高端集會。通過參加這些會議和活動,學生不僅了解了國內外化妝品行業發展的市場動態,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而且加深了對化妝品新原料、新設備、新工藝、新理念的認識,同時還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與企業交流學習的機會。為大力培養本科生實踐創新能力,展示我院大學生在化妝品研究中的創新成果,自2013年以來,學校每年11月左右定期召開“廣東藥科大學化妝品科學與技術研討會”,由學生匯報化妝品相關的研究成果,涵蓋產品的市場調研、新原料開發、新產品設計、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等科研選題,由資深化妝品工程師對立題、研究方法及結果進行點評,給出專業的指導意見和建議。會議專業性強,成為學校展示人才培養成果的重要窗口,受到了企業的廣泛關注,也多次被中山日報、南方日報、中國高校之窗、石油壹號網、廣東藥科大學校園網等媒體報道。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深入了解我們學校及化妝品科學與技術專業,擴大了我校專業及畢業生在行業中的知名度、認可度及社會影響力。
1.3.4借力信息技術,拓展課堂教學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平臺在教學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已成為課堂教學的有力輔助手段。我們適應新媒體發展的潮流,鼓勵學生利用化妝品相關的微信群、公眾號、短視頻及抖音等開展自主學習[11],要求學生每天要堅持閱讀1–3篇化妝品相關的推文,同時我們也創立了“廣藥美業工程師”及“美學札記”微信公眾號,由學生管理、運作及撰寫化妝品專業推文,所寫推文涵蓋當下化妝品行業的熱點問題、化妝品配制原理、化妝品法律法規及化妝品科普知識等。這些新媒體延伸了化妝品課程的課堂教學。目前,我們正在嘗試利用小紅書、抖音等新媒體來提升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
2專業建設成效
近幾年來,我院化妝品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獲省級以上各類學科競賽獎勵40項,共獲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國家級8項、省級13項,學生參與申請專利6項,發表論文51篇。學生就業率和職業發展力同步大幅提升,近幾屆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100%且大多在化妝品或化妝品相關專業就業,其專業水平及實踐能力受到企業高度評價。同時,涌現一批優秀創業學生,如2012級畢業生蘇曼等人獨立自主研發并且創辦了“后本草”品牌,2013級畢業生曹遠超等成立了廣州貝比化妝品有限公司,并已逐漸在年輕消費者群體中形成一定品牌影響力。
3結語
化妝品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為了適應我國化妝品行業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需要,我校通過近10年在應用化學專業下設“化妝品科學與技術”方向進行化妝品專業人才培養,積累了許多經驗,并融合了我?!八庒t”特色,以“新醫科”建設為契機,積極推進新醫科專業——化妝品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建設,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培養模式創新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形成了系列化經驗。
參考文獻
[1]化妝品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日用化學品科學,2022,45(1),1.
[2]廣東省印發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中國化妝品,2021,No.9,122.
[3]張守華,陳俊國,王方芳,沈娟,商蓉郁,倪庚,秦宇彤,黃春基.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22,39(3),279.
[4]何珂,汪玲.中國工程科學,2019,21(2),98.
[5]顧丹丹,鈕曉音,郭曉奎,胡翊群.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No.8,17.
[6]彭樹濤.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28(5),145.
[7]白嘉懿,趙夢菲.中國化妝品,2022,No.7,48.
[8]牛浩,陳明,喬學斌,狄留慶,李莉.時珍國醫國藥,2021,32(12),2996.
[9]張子琪,張立冬.中國化妝品,2021,No.8,124.
[10]翟軍偉,徐利萍,張鴿,袁磊,胡仕坤.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5(10),162.
作者:何秋星 桑延霞 裴永艷 曹華 單位:廣東藥科大學醫藥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