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9 09:18: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食品加工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食品加工論文

篇(1)

2網絡銷售渠道

食品加工企業進行網絡銷售,一方面可以提升企業的網絡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可以打破區域和時間的限制,提高企業市場份額占有率。針對以上企業的調查,河南省食品加工企業進行網絡銷售主要有3種路徑:自建網上商城、借助第三方平臺、與線上超市合作。

2.1自建網上商城

10個樣本企業中,自建網上商城的只有眾品集團,其網上商城名為日日鮮。該網上商城屬于B2C模式,只針對最終消費者直接銷售眾品集團的產品。通過自建網上商城,眾品集團可以完全掌握網絡渠道自,對企業品牌形象、產品、活動進行自主的策劃宣傳,從而實現品牌的網絡全面覆蓋。經調查發現,日日鮮網上商城產品信息、服務功能相對比較齊全,客戶進行瀏覽、比較、選擇之后,可以實現對產品進行下單、支付等交易。但是,日日鮮網上商城也存在著推廣宣傳力度不夠、訪客流量少、交易成交量小等問題。

2.2借助第三方平臺

食品加工企業在應用網絡銷售時,最直接的路徑就是借助第三方平臺開設企業網上店鋪。相對于自己建立的網上商城,大型的第三方平臺具有知名度高、網購市場份額大、客戶流量多、網上店鋪上線快等優勢。另外,借助第三方平臺,可以減少企業的建站費用和維護費用,實現低成本運營。10個樣本企業中有7個都借助第三方平臺開展網絡銷售,其中,眾品集團、三全食品、思念食品、白象食品、夢想食品和蓮花味精是借助天貓平臺,而三劍客奶業則是借助阿里巴巴平臺。通過分析發現,這些企業的網店裝修都比較簡潔美觀,功能都比較合理,客戶可以在網店內很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產品。但是,這些企業網店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產品種類偏少。其中,產品種類相對較多的眾品集團天貓旗艦店,也只有5大類產品,而且每類的產品品種都比較少。

2.3與線上超市合作

這種網絡銷售路徑,就是線上超市以零售商的身份采購各食品加工企業的產品,然后在網上進行銷售,包括綜合類線上超市和垂直領域線上超市。此時,食品加工企業是以產品供應商的身份和線上超市進行合作,為其提供貨源。在10個樣本企業中,與天貓超市合作的企業有雙匯集團、思念食品和王守義十三香,與京東商城合作的企業有雙匯集團和王守義十三香。食品加工企業通過合作網絡銷售的方式,可以通過線上超市拓展銷售渠道,增加銷售收入,同時可以降低自己獨立網絡銷售的較高成本。

3搜索引擎推廣

搜索引擎推廣是用戶通過搜索引擎主動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時,企業通過SEO優化和競價排名兩種方式,以期在搜索引擎向用戶展示的搜索結果中,具有較好的位置排名,從而增加企業被用戶關注的機會。搜索引擎推廣是食品加工企業重要的電子商務應用路徑,可以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廣告宣傳和營銷機會。

3.1SEO優化

SEO優化是根據搜索引擎抓取網頁的規則來優化網站內容,以提高企業網站在搜索結果中的排名,給企業網站帶來更多的訪問流量。上述樣本企業的網站菜單欄目簡單明了、整體結構都比較合理,能滿足企業的基本需求。企業網站網頁設計的頁面都比較漂亮美觀,但是在注重美觀時卻忽略了網站的質量。例如,思念食品網站打開時有網頁動畫,打開網站時比較慢,整個網站內部的文字也比較少,對網站的優化有一定影響。能夠對企業網站文章、產品信息等內容及時更新的只有3家企業。除了雙匯集團網站之外的其他企業網站收錄情況和流量水平都不理想,網站內的內容少,更新不及時的問題普遍存在,直接影響著企業網站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企業網站關鍵字的選取也存在問題,選取的關鍵詞要么過多,要么過少。比如,三全食品、思念食品網站的關鍵詞是企業所有產品的名稱堆砌而成,關鍵詞過多,不分主次,“三全”和“思念”也不是關鍵詞。關鍵詞的選取不合適,沒有針對重要關鍵詞進行有效的優化和推廣,不能給網站帶來相應流量,不利于網站排名的提高。

3.2競價排名

競價排名實質就是對重點關鍵詞進行競價,當用戶搜索到相關關鍵詞時,會把企業推廣的信息排在搜索結果的前面。企業在做關鍵詞競價排名時是需要付費的,當用戶點擊了推廣信息后,搜索引擎按照企業競價的標準對企業進行收費。以樣本企業的主營產品為關鍵詞,在百度上進行搜索,未發現10個食品加工企業進行競價。同時,很多知名品牌采用的“品牌推廣”搜索引擎競價推廣方式,上述食品加工企業也沒有進行付費推廣。

4社會化媒體營銷

社會化媒體營銷是企業利用社交網絡、論壇社區、微博、百科、微信等社會化媒體,進行形象宣傳和客戶維護的一種電子商務應用路徑。社會化媒體的內容大多由用戶自主提供,自發傳播,具有用戶量大、互動性強等特點。通過對樣本企業的分析,河南省食品加工企業在選取社會化媒體工具時,微博方式最受企業歡迎,而論壇和博客已經很少有企業使用。10個企業中除了王守義十三香沒有企業微博,另外9個企業都在新浪微博注冊了企業官方微博并加V,粉絲也有一定的數量,基本能夠做到及時更新。食品加工企業微博平臺現階段的應用,主要是用于塑造企業形象、挖掘潛在客戶、推廣企業品牌、維護客戶忠誠度等。

篇(2)

我國《專業學位設置審批暫行辦法》中指出:將專業學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具有特定職業背景的高層次專門人才。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農業推廣碩士是與農業生產、食品加工及安全監管等方面相聯系的專業學位,是以發展現代農業和食品產業為宗旨,為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培養從事生產、開發、質量控制、分析檢驗等技術與管理方面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本文試圖分析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專業碩士在培養過程中,完成的學位論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探討提高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專業學位論文質量的方法與途徑。

1.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專業學位論文中存在問題

1.1選題缺乏應用特色

從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專業的培養目標來看,是為了培養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從事生產、開發、質量控制、分析檢驗等方面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但從目前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學位論文選題來看,大部分仍是是以學術型研究為主。其原因是大部分導師具有較多的研究課題,但具體實施人員不足,因此需要專業型研究生參與并通過學位論文來完成,使得對其論文的指導仍偏重于學術指導,不少論文仍沿用了學術學位論文的選題標準,直接造成了應用型研究生論文的過于學術化。

專業學位論文選題大多由校內第一導師直接決定,研究生負責論文的實施過程,而校外第二導師多數僅作為一種形式,很難對研究生論文的完成提供足夠的建議,因此造成論文缺乏與食品生產、新設備研制與開發、技術推廣和管理實踐問題的有效結合,無法體現出專業型碩士注重與實踐相結合的目標。此外,部分(在職)研究生所從事專業與目前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專業對口性不強,也造成了其對整個論文深度把握不夠,內容缺乏生產應用特色。

1.2研究手段相對缺乏

從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學位論文內容來看,其研究手段多數相對簡單。論文中對技術指標的主觀評價方法(如感官評價法)應用較多,而化學分析和數據統計分析方法應用較少;應用常規手段進行理化指標分析的內容較多,利用先進儀器或方法揭示內在科學規律的研究較少。由于研究手段相對缺乏,造成論文研究內容水平較低,即使部分研究內容具有一定應用價值和推廣前景,但不少成果的認知度卻大大遜于學術型論文。

1.3工學矛盾影響論文質量

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非全日制研究生,絕大多數時間是在原單位邊工作、邊學習,其既是工作人員又是學生,具有明顯的職業性和實踐性,這個特點使得研究生有機會直接接觸實際,進行論文研究及撰寫工作,但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工學矛盾。目前,食品專業學位在職研究生主要來自質量及衛生檢測機構、食品加工企業、科研與教學單位,他們大多是原單位的技術研發、工藝控制或教學科研骨干,在讀期間其經濟利益、職稱晉升等與原單位緊密掛鉤,因此在完成論文同時,還得承擔本單位的工作任務。當工作需要時,學習便成為次要,因此較大的工作壓力嚴重影響了學位論文的質量。

1.4論文整體質量較差

文獻綜述能力不高。(1)整段摘錄,明顯缺少對文獻內容的整理與再吸收;由于每個人的表達方式風格迥異,整段摘錄造成語言可讀性較差、表達突兀,且存在剽竊之嫌。(2)文獻表述不當,歪曲原文報道內容,片面追求、夸大本研究的新穎性及原創性,缺乏嚴謹的學術性。(3)文獻現狀把握不清,無法全面表現該方向的研究進展、存在問題及解決問題的主要技術等。論文規范性較差。學位論文和科技論文都有規定的形式,便于交流和保證論文可讀質量。但部分專業學位論文存在繁簡不當、重點不突出;大篇幅文獻綜述充數、研究內容過少;圖表、文字編排不當,引文不規范等。論文內容提煉不夠。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學位論文注重成果的實際應用效果,即使很多論文結果具有較高實踐意義,但對試驗結果的規律性發現和提煉不夠,除單純地描述實驗現象、羅列數據之外,較少從理論上進行仔細的分析和探討,較難做到以理論知識指導生產實踐。

2.提高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專業碩士論文質量的幾點思考

2.1加強導師團隊建設,充分發揮“雙導師制”作用

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是保證學位論文質量的關鍵。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專業導師隊伍的建設,著重考察導師生產實踐能力,遴選應打破單位和地域限制,注重從國外引進優秀人才、從企業選聘生產一線人才、從社會上選拔優秀實踐兼職導師。導師素質和責任心是學位論文質量的重要保證,導師在學生選題及論文指導上,可堅持指導方式上的“雙導師制”,即由校內導師根據食品企業生產實際情況,在深入了解加工技術和工程管理方面實際需求的同時,與校外導師共同指導研究生選擇既緊密聯系生產、又適合于研究生獨立完成難度和范圍適中的課題,并盡量與導師學術專長和研究方向一致。校內、外導師與研究生定期溝通,商討選題、查閱文獻資料,確定研究方案等;建立校外導師對食品專業學位論文的實際指導機制,發揮校外導師實際生產研究的優勢。

2.2加強研究生培養環節的監管

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專業學位論文研究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各方面對論文質量的監督和促進作用。(1)課程設置管理。著重體現學科間的滲透性、融合性及跨學科性,加大方法論課程和選修課比重。(2)教學方式多樣化管理。改善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實施多樣化教學模式改革。(3)督導管理:成立督導組對導師教學進行檢查,同時發揮研究生的評教作用。(4)加強實踐管理。積極聯系研究生培養基地,增強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實現學位論文研究與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5)由導師團隊參加研究生的論文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實踐指導及答辯環節等,嚴格對照培養目標、培養計劃檢查落實,防止培養環節形式化。(6)研究生管理實行“彈性學制”,以學分制為基礎,依據學習情況實行彈性學制,鼓勵潛心做應用型、高質量學位論文。(7)研究和實踐定期匯報。要求學生每月(或每周)寫出工作總結及下一步計劃,定期與導師交流工作進展和存在問題。(8)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教育。引導研究生遵守學術規范、堅守學術誠信、完善學術人格,摒棄學術不端行為。(9)研究生日常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減少管理環節,不斷提高管理效率。(10)研究生須完成培養方案規定所有環節,方可申請參加學位論文答辯。

2.3嚴格把關開題報告和中期考核

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學位研究生多數在單位獨立完成論文,其開題報告在此后的研究工作中的作用尤為重要,因此絕不可走過場,必須嚴格把握選題、開題報告關。研究生在開題前,必須查閱大量文獻,并進行必要的預備試驗,并針對性的進行生產實地調查,明確研究重點。研究生在完成課程學習、明確研究方向、收集資料和調查研究基礎上,由導師協助制定出課題研究方案及路線,編制出較為完善的開題報告。開題檢查應邀請校內外(5名以上)有關專家進行論證,充分發揮專家組的智慧和經驗,集思廣益,對選題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實現措施及計劃作出分析、評判,并提出建設性意見,使選題在原有基礎上更趨于科學和完善。開題檢查組重點審核論文選題內容的實際效果,是否符合生產實際需求,是否具有實踐普遍性等,避免因選題不當導致論文難以如期完成、工作盲目和簡單重復現象的發生。

開題報告后,研究生正式進入論文研究階段,這一階段任務重、難度大、問題多,因此,學位論文中期考核是保障學位論文質量的一個重要措施。首先,要求研究生論文中期檢查時間,應在完成論文開題后的半年左右進行,研究生必須按時提交論文中期研究報告。中期考核的實施由所在院系具體負責,組成評價考核小組,對研究生論文進展、階段性成果、存在問題、與預期目標的差距等進行評價,考核成績計入研究生檔案。建立嚴格的中期檢查制度,有利于學科組及導師及時發現論文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控制實驗進度,把握課題研究方向,又有助于研究生及時總結和分析前段時間的研究情況,明確以后的研究方向,對于論文的順利完成和質量保證具有承上啟下作用。

2.4嚴格審核學位論文質量

對于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學位論文的質量審核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1)論文規范。論文的外在質量即論文格式的規范性,規范的學位論文格式要求具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包括:論文封面、扉頁、論文使用授權說明、中英文摘要、目錄、主要符號表、正文、參考文獻、致謝、獨立完成研究工作的聲明及附錄等部分;此外,要求論文表述條理清晰、文筆流暢、書寫格式及引用規范等。(2)論文選題。要求應來源于生產實際,重點針對食品加工、貯藏及運輸過程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具有一定生產背景和應用價值。(3)文獻綜述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文獻閱讀量,能夠反映本方向或相關領域最新理論和應用情況,且具備較強綜合分析能力。(4)研究方法和手段。要求論文體現作者較為全面掌握論文選題所涉及的科學技術的現狀,綜合運用現代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所研究的問題。(5)研究結果效益。要求研究結果有一定的創新性,產生一定經濟、社會或生態效益,或是有潛在應用價值。(6)論文必須是基于一定工作量的實驗研究或調查研究,綜述性論文不得作為學位論文。

2.5改進論文盲審方式及評價標準

專業學位論文盲審專家遴選應在相應領域內領先的教授、副教授中選擇。盲審專家初步確定后,可由研究生管理部門與相應院校的研究生管理部門聯系,征得專家同意后,最終建立盲審專家庫,嚴格杜絕論文評閱過程中的人情現象。論文評閱意見書中應附帶一個量化詳細的評分表,確定若干個評分指標及相應的評分標準,并提供文字表述的評審意見。這種方式既能對論文的優缺點給出全面準確的評價,又方便對多篇學位論文進行橫向比較。

3.結束語

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專業學位加入我國學位培養體系以來,極大推動了我國復合型、應用型高層次人才培養工作。對于該領域研究生論文質量的改善,需研究生培養部門、導師、任課教師和教育管理者的共同努力,為研究生提供全面的綜合素質教育和現代管理模式,加強對農業推廣碩士的規范化管理,進而推動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不斷向前發展。

篇(3)

(一)剛性需求易造成公用事業產品成本上升

許多公用事業產品如水、電、煤氣、公交、郵電服務等,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消費具有剛性。作為傳統產業部門的公共事業,其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比較困難的。公用事業產品的需求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變得越來越大。所以,剛性需求增加時,為了解決供給不足的問題,往往會推動成本的上升,當公用事業產品屬于稀缺性的產品時尤為突出。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公用事業產品成本的這一特性更加明顯。例如,為了緩解交通擁堵,開發并使用成本高昂的地下交通軌道和高架交通軌道;為了緩解用水緊張,不得不尋找和開發更遠地區的水源;原油、天然氣資源的稀缺性,將會越來越依賴國際市場資源或劣等條件的資源,從而導致成本也越來越高。通常來說,成本的上漲勢必會導致價格的上漲,尤其是在我國公用事業產品普遍采用成本加成定價模式的情況下。

(二)產品的區域性特征決定了各地成本不可比性,社會平均成本難以獲取

公用事業提供的許多產品往往帶有區域性的特征。區域差異性的存在,如資源條件、城市規模、市場發育程度、企業技術水平等,不可避免地導致各地區間的產品或服務成本差異較大,可比性較差。而且,不同市場區域的產品不能自由流動,如自來水、管道燃氣、公共交通等只能在一定地區之內提供。這樣同一類型的企業因所處地區不同,導致它們個別成本的平均值并不能夠真正代表社會平均成本。

(三)成本項目構成復雜,人工成本偏高

成本定價模型決定了成本在定價中的重要地位。公用事業產品的成本項目構成比較復雜,其爭議性很大。例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頒布的《城市供水定價成本監審辦法(試行)》(發改價格〔2010〕2613號)第六條指出:“城市供水定價成本包括制水成本、輸配成本和期間費用。”期間費用不是直接成本,不應該屬于主營業務成本范圍。另外,人工成本的核算存在較大的難度。公用事業單位存在人員眾多、人浮于事、勞動效率低下、人均薪酬較高等問題,導致人工成本偏高。

(四)影響成本的經營指標難以確定

公用事業在核算成本時往往會考慮一些諸如能耗物耗標準、勞動生產率、經濟技術指標、產銷差率、超前建設率、勞動定員、管網漏損率等經營性指標。這些指標往往難以確定,有待進一步探索。例如,產銷差率可以被用來衡量公用事業產品從生產到銷售是否存在漏損問題。因此,產銷差率如何確定就變得舉足輕重,指標的度量是按照實際發生數還是按照行業標準?行業標準是否存在?假如存在行業標準,在實踐中是否可行?在計算單位成本時,權數的確定直接受到產銷差率的影響,從而最終會影響到單位成本的確定。

二、定價不合理原因分析目前我國對公用事業產品的定價不合理的主要原因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不合理的產品成本,導致成本加成模式下定價不合理

多年以來,成本加成模式是我國公用事業產品定價的主要依據,即價格管理部門根據企業上報的產品成本確定價格。公用事業在確定成本構成的項目時隨意性成分較大,往往會推動價格上漲。當成本構成比較隨意時,往往會導致企業額外的費用由消費者承擔,如通過產品價格轉嫁給消費者。在有償使用公用事業產品時,消費者不應該也沒有義務為不合理的、不應當歸屬于產品成本的額外費用買單。例如,若公用事業單位的捐贈支出不構成產品成本,如果會計入賬將其作為定價成本,導致價格上漲,則相當于把這筆支出轉嫁給了消費者。再比如,作為期間費用的差旅費、業務招待費等均不是直接成本,所以不應該構成主營業務成本的內容。

(二)國有壟斷行業保值增值的業績考核標準與社會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矛盾

公用事業關系到國計民生,它們大多數處于壟斷行業。國有壟斷行業業績考核的一個主要標準是要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而較高的產品成本是達到該標準的一個主要障礙。因此,當公用事業運營成本增加時,為了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采用成本加成低價模式的公用事業必然會對產品價格進行調整,從而出現成本推動價格上漲,企業倒逼政府提價現象。公共事業產品定價過高勢必會提高人們的日常支出水平,增加老百姓的負擔。

(三)公共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與公共服務的成本構成了又一對矛盾

許多公用事業屬于公共基礎設施行業,其提供的產品往往要求具有耐久性、充足性和超前性。公共基礎設施不斷追求完善,勢必會增加產品成本,最終會導致產品價格和公共財政的支出水平上升,所以必須在盡善盡美的公共基礎設施及其成本之間尋求平衡。例如,可以直接用于農業灌溉的再生水非要經過除磷脫氮程序,勢必會增加初始投資成本,也會推動日常運轉成本的上升。

(四)價格機制不靈活

我國公用事業產品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政府往往會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故公用事業產品價格的調整一般與當地政府財政狀況緊密相關。公用事業產品如水、電、煤氣等是廣大群眾生活的必需品,其價格的形成和調整關系到大多數群眾的利益,在很多情況下不能隨行就市,要完全按照價格理論來指導價格的制定是十分困難的。

(五)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由于針對公用事業產品價格方面的專門法律法規不健全,我國現階段制定價格主要依據具有普遍適用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就公用事業產品價格而言,目前相關的價格法并沒有具體的規定,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主要問題,有待日后進一步補充、完善。第一,公用事業產品價格在制定或調整時并沒有明確界定相關利益者之間的關系;第二,定價依據是完全成本還是部分成本也沒有明確界定,從而導致在不同的成本界定情況下,其制定的價格相差甚遠;第三,公用事業行業的合理利潤率標準亦未明確規定,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解決該問題。

三、基于成本會計視角的公用事業產品定價對策建議

(一)科學合理確定產品成本核算的對象、項目、范圍,為定價奠定重要的數據基礎

公用事業主要是指為廣大群眾供應產品或服務的行業,其產品或服務包括水、電、管道燃氣、郵政服務、電信服務、公共交通、廣播電視和醫療衛生等。長期以來,我國公用事業行業的成本核算辦法主要是當地政府根據當地情況制定。由于區域差異性的原因,導致各個地區自行制定的成本核算辦法很不一致。這不僅給成本監審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也直接影響了公用事業產品定價問題。原《國營工業企業成本核算辦法》(以下簡稱“原辦法”,現已廢止)只針對工業企業的產品成本核算進行了規范,而新制度進一步擴大了行業范圍,包括批發零售業、農業、采礦業、信息傳輸業、房地產業、文化業等在內的十幾個行業的產品成本核算標準,為我國公用事業科學合理確定產品成本核算的對象、項目、范圍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從而為產品定價奠定了重要的數據基礎。

(二)對產品成本進行全過程管理,為產品定價提供有力的制定依據

長期以來,我國公用事業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都比較落后,對成本的核算、監控也不夠全面,嚴重影響了產品價格的制定。為了加強成本管理,新制度第四條突出了以下方面:一是要重視現代信息技術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的運用;二是重視企業產品成本預算的編制、有效執行以及對執行情況進行分析與考核;三是要建立并落實成本管理責任制;四是樹立產品生產全過程控制理念;五是夯實產品成本核算與管理各項基礎工作。所以,為了科學合理地制定公用事業產品價格,應當對成本核算工作進行適當調整,利用信息化技術改變事后算賬的工作模式,從設計到銷售進行全過程管控,為產品定價提供有力的制定依據。

(三)引入多種歸集分配方法,使產品成本核算和定價更精確

一直以來,我國公用事業產品成本歸集分配采用單一的分配指標。例如,僅僅使用工時、分配率等往往容易造成產品成本與資源消耗之間的關系不一致,成本核算比較混亂、隨意,不精確。新制度引入變動成本法、作業成本法進行產品成本核算,有效地借鑒了國際會計的先進方法,為產品定價提供更為真實、詳細的信息依據。

(四)加強成本審核,使價格管理由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轉變

新制度對原來的成本項目進行了重大調整,進一步明確了成本核算的范圍,匯總并整合了以前分散在不同會計科目中的直接成本費用和間接成本費用,不同企業對同類產品的核算內容也進行了統一。這些規范將為成本審核提供依據。例如,原辦法規定工業企業在計算產品生產成本時,一般應當設置五個成本項目,即“原材料、燃料和動力、工資及福利費、車間經費、企業管理費”;新制度則整合為四個成本項目,即“直接材料、燃料和動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其中,新制度關于“直接材料”的定義也發生了變化。原辦法中“直接材料”是指“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料、主要材料以及有助于產品開發的輔助材料”,而新制度則定義為“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材料以及有助于產品形成的主要材料和輔助材料”。這些新的變化都有助于加強成本審核,主要是檢查和監督成本的發生、歸集、分配,以及成本計算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幫助公用事業建立和完善成本約束制度,夯實產品定價基礎。

(五)建立標準成本制度,成立標準成本管理委員會

目前許多公用事業產品具有壟斷性,如果社會平均成本僅由少數幾家企業個別成本的均值或獨家經營的個別成本決定,勢必會造成產品定價的不科學性,難以得到消費者的認同,成本監審也會存在困難。基于此背景,建立標準成本制度,劃定定價成本的合理開支范圍,有助于促使公用事業單位加強成本管理,保證產品定價的科學性。為了保障標準成本制度的推行,建議具有壟斷性質的公用事業單位成立標準成本管理委員會,有助于加強檢查監督企業標準成本制度的實施情況,并且可以支持政府相關部門在制定標準成本方面的工作,從而確保政府定價的合理性。

篇(4)

【中圖分類號】F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2)11-0450-02

一、現狀與原因

分析速凍食品行業頻頻出現質量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是監管疏漏,“散裝水餃”事件呈現國家及企業對生產銷售速凍食品的治理和監管沒有做到法制化,制度化,監管有漏洞。出現法律法規不健全。行業標準滯后等問題。二是生產企業執行不力,生產企業對各種法律法規,國家、行業標準不能嚴格執行。三是惡性競爭導致的產品同質化高,尤其是速凍調制食品,從南到北除口味依生活習慣略有調整外,產品結構大致相同。初、粗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產品少,花色品種不多;缺少品牌企業與一批行業骨干群。四是降價降質、惡性競爭,失信于民,形成速凍食品行業發展的瓶頸,嚴重影響了行業的發展。五是食品質量安全意識不高。一些企業負責人質量意識淡薄,對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重視不夠,企業管理人員素質高低不同,管理手段不科學,不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質量控制不嚴;原材料進廠檢驗和索證索票制度不能夠很好落實,檢驗室缺少器材并未嚴格執行產品出廠檢驗制度。六是利益驅動逃避責任,有些企業為增加銷售額,拼命壓低價格,降低成本,甚至犧牲品質,背棄食品安全和誠信經營的原則,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利益,葬送了企業的品牌。過度壓縮商品的利潤空間,企業也就無力投入新品開發,使產品單一、老化,致使整個行業的發展受到影響也給社會帶來沉痛的代價,食品安全問題頻出,劣質產品使速凍食品失信于民。

二、速凍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容易出現的質量安全問題

其一、原輔材料質量不符合要求:

原輔材料的質量是食品生產的第一要素,只有好的原料才能生產出好的產品。原輔材料驗收方面不規范,原輔料缺少相應的驗收規則。加工企業片面追求高利潤,降低原輔材料質量要求。對合格原料未及時加工處理,或未妥善貯藏,致使合格原材料變質。

其二、采用緩凍代替速凍或者加工處理過程中的技術參數控制不當,導致速凍食品變色、變味,造成營養成分過多損失;

加工設備陳舊或者根本沒有速凍設備,不具備速凍條件,以緩凍代替速凍。生產加工環節控制不當,缺失應有的過程管理和監控。生產技術條件不過關,未能有效控制好相應產品的技術參數。

其三、微生物指標超標:來源于原輔料、設備、空氣、工作人員及加工過程中的污染。企業疏于衛生管理,特別是微生物管理不規范。在速凍食品加工過程的質量管理中,應重點加強各工序的衛生管理。

其四、食品添加劑超標:個別企業為了改進產品外觀,提高產品的凍結效果,一味片面追求產品的口感、色澤,不加控制地使用GB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中不允許使用的添加劑或超量使用添加劑。

其五、冷藏鏈不符合要求:產品中間運輸及貯藏不能完全保證速凍食品所需控制的溫度、濕度范圍,出現結霜及干耗現象,導致食品出現質量問題。

其六、速凍食品包裝及標簽不符合要求:

速凍食品的包裝不符合相應國家衛生標準(如GB4803等)。

標簽不符合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的規定(GB7718)。為節約成本,所采購的包裝材料不符合食品衛生標準的要求。同時忽視產品的包裝,包裝材料密封性差,不堅固,易破裂。

三、糾正和預防辦法

一是抓好采購質量控制:

速凍食品所用的原輔料及包裝材料必須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及相關法律、法規。企業生產速凍食品所使用的畜禽肉等主要原料應經獸醫衛生檢驗檢疫,并有合格證明。豬肉必須按照《生豬屠宰條例》規定選用政府定點屠宰企業的產品。進口原料必須提供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的合格證明材料。不得使用非經屠宰死亡的畜禽肉及非食用性原料。如使用的原輔材料為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必須選用獲得生產許可證企業生產的合格產品。

企業應該對所使用的原輔材料按規定進行驗收或檢驗。

二是抓好加工過程的質量控制:

1、冷卻工序的控制:將熱處理后的產品迅速冷卻以達到可以進行速凍的要求的過程。此工序是保證速凍食品品質的重要因素。只有通過冷卻,降低物料的溫度,同時吹干其表面的水珠,才能進行速凍,否則會使表面和中心的凍硬程度不同,縮短產品的保質期,或使產品之間發生粘接。冷卻的方法有冷水浸泡、沖淋、噴霧冷卻、冰水或碎冰冷卻、空氣冷卻、冷風冷卻等。

2、速凍工序的控制:這個過程要求低溫、短時、快速,使物料以最快的速度通過最大的冰晶生成帶。掌握控制點為:凍結速度大于5cm/h~20cm/h;食品通過最大冰晶區所需時間3min~20min;形成冰晶的直徑小于100μm。只有產品中所形成的冰晶體越小、數量越多,產品解凍后才能保持原有物料的色、香、味、形和營養物質。同時要注意針對不同物料,應采用不同的速凍方式。

3、包裝工序的控制:包裝是貯藏速凍食品的必要手段,既可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又可以防止速凍食品在貯藏過程中因冰晶升華而發生干耗。要求在環境溫度能控制的條件下進行快速包裝,以免速凍產品發生解凍而變形。包裝材料應符合食品衛生標準要求,并且堅固、無破裂、密封性好、透氣率低,并經過預冷和殺菌處理后進人包裝間。這個過程要注意防止包裝和包裝物造成的二次污染。

4、入庫凍藏工序的控制:凍藏庫的內部溫度應保持在-18℃以下,溫度波動要求控制在2℃以內。相對濕度在95%~98%以上。凍藏間的溫度應保持穩定,溫度波動過大易促使速凍食品中的冰晶體長大,破壞食品的組織結構,導致食品變色、變味、營養損失;同時還會導致產品表面出現冰霜,甚至整包產品出現冰渣、裂紋,影響外觀和質量。

三是抓好儲運過程的質量控制:

1、貯存過程的控制要求:原料倉庫應遠離水源,務必干燥,做到能防鼠,防蟲。成品貯存要求有與生產能力相適應的冷藏庫,冷藏庫的室內溫度應保持在18℃或更低(視產品而定).溫度波動要求控制在2℃以內,不得與有害、有毒、有異味的物品或其他雜物混存。冷藏庫的室內溫度要定時核查、記錄。最好采用自記溫度儀。冷藏庫的室內空氣流動速度以使庫內得到均勻的溫度為宜。冷藏庫內產品的堆碼不應阻礙空氣循環。產品與冷藏庫墻、頂棚和地面的間隔不小于10cm。冷藏庫內貯存的產品應實行先進先出制。

篇(5)

一、項目概況

二、 項目建設理由及依據

1、項目提出的背景

2、項目提出的必要性

3、資源優勢

三、市場需求預測與建設規模

1、市場需求現狀

2、建設規模及產品方案

四、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五、項目進度安排

六、項目效益分析

[原文]

一、項目概況

1、項目名稱: ××××食品加工廠

2、建設地址: ××××

3、項目單位:××××食品加工廠

4、項目主管:××××

二、 項目建設理由及依據

1、項目提出的背景

竹筍營養價值豐富,味鮮而嫩,清脆可口,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屬天然綠色森林食品。隨著倡導自然保健食物的時尚化,作為寒士山珍和防止腸癌和減肥的天然健美食品,竹筍已備受市場和消費者的重視和青睞。

2、項目提出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對農業產品深加工項目的開發工作日益顯現出其重要性,國務院對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上報的《關于以食品工業龍頭、加快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有關問題的請示》中確定的“十五”農副產品深加工食品工業發展重點,結合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的實際情況,決定實施農副產品深加工食品工業專項工程。把農副產品加工的食品行業做大做強,應調整發展新思路,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努力提高農副產品加工質量,迅速向世界水平靠攏,鞏固特色優勢,產品加工向高檔次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同時向深加工和精加工發展開發特色食品、綠色食品、保健營養食品。

篇(6)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它具有有機負荷高、耐沖擊負荷強、處理效率高、能脫氮除磷、結構簡單、運行靈活、能克服污泥膨脹問題、剩余污泥量少、操作管理簡單、經濟性好等優點,目前,該技術廣泛地用于石油化工、農藥、棉紡印染、輕工造紙、食品加工、發酵釀造

等工業廢水處理中【1-3】。缺氧/二級生物接觸氧化法工藝(A/BCO)[4-5]是根據太

原市雙合成食品廠廢水的特點,經過小試最后確定的生產性工藝。該工藝處理效率高,操作管理方便,出水能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的一級標準,出水經過過濾消毒還可以回用于該廠的廁所沖洗和綠化等日常雜用水。

1 水質,水量及排放標準

太原雙合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月餅糕點為主的食品加工企業,其研發中心和基地的污水水源主要為生產車間廢水和生活廢水,有機物污染濃度較高,CODcr和BOD5含量都比較高,其需要處理的污水是經廠家化糞池的出水,因此污水水質有所降解,經檢測該廢水的BOD5 / CODcr 在0.6左右,可生化性好,該廠家產品種類多,產品受市場和季節影響大雜志鋪,因此廢水排放不均,根據廠區現狀確定處理站的一期工程設計為150m3/d,出水水質要求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87――1996)的一級排放標準。污水水質及經處理后的水質見表1。

表1 污水水水質和排放標準

Table 1 Wastewater qualilyand discharging standards

 

項 目

COD

SS

BOD5

NH3-N

(mg/l)

(mg/l)

(mg/l)

(mg/l)

污水井水水質

900

600

600

45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50

70

30

15

雜用水水質標準

50

篇(7)

二、食品工程原理課程設計題目

項目一:食品加工單元操作的計算。根據不同食品生產工藝,進行分組,對不同食品加工單元操作典型設備進行設計計算。

項目二:牛奶列管式換熱器的設計。在滅菌后牛奶的冷卻過程中,隨著溫度、壓力參數變化以及冷卻水溫度變化,設計一臺列管式換熱器,完成相應生產任務。

三、食品工程原理課程設計指導

在課程設計過程,對項目一,指導教師收集食品生產企業工程實例作為課程設計題目,每2~3個學生是單獨的題目,由于這些實際問題,涉及到食品生產中關鍵或者特殊的設備,所以每組學生都有很高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和相關工程手冊,結合食品工程原理每個單元操作的原理每組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各自的設計任務。通過課程設計,每組學生的查閱資料的能力、計算能力、繪圖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這些訓練和指導對學生將來畢業后,完成工程師相應技術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篇(8)

一、引言

對外貿易在一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出口導向也成為一些國家為促進經濟發展而實施的戰略政策。我國自改革開放初期就根據外匯資金短缺的實際國情開始實施出口導向型戰略,使我國對外貿易迅速發展,至今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出口國,出口擴大的同時也有效的促進了我國經濟的騰飛發展。但是近幾年來,受全球性金融危機、人民幣升值壓力等諸多因素影響,我國在出口總量上雖然仍保持著增長的趨勢,但增長率卻在逐年下降。

圖1.1我國出口貿易情況

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自2001年加入WTO后出口貿易總額從2002年的26947.9億元持續上升到2008年的100394.9億元,增長了近5倍,2009年略有下降;但增長率僅持續上升了兩年,從2003年開始連續下降,由34.66%下降到2008年的7.43%,且下降幅度持續增大,并在2009年出現了首次負增長。可以看出,我國出口貿易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因此研究出口貿易的影響因素從而有效的促進我國出口是十分重要的。

近幾年來,在涉及到全要素生產率與出口關系的文章中,大部分都集中在研究出口貿易是如何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一些文章否定了兩者之間的促進作用,如關兵[①](2009)通過各省際數據以出口增長與生產率關系為基礎,沿著新貿易理論和內生增長理論的發展脈絡,采用完全修正最小二乘估計法綜合分析出口—生產率的動態效應,結果表明我國出口增長對我國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沒有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國際貿易論文,一些文章也肯定了兩者間的促進作用,如倪海清[②]等(2005)通過協整分析及Granger因果分析發現中國的出口貿易實際上通過促進技術進步和制度變遷兩方面帶動了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上述所有文章都是基于出口學習(Learning by exports)效應角度的研究,但從出口選擇(exports-selection)效用角度研究全要素生產率對出口貿易影響的文章較少,且大部分都是對技術進步這個單一因素的分析。但是只從技術進步這個單一因素研究其對一國出口貿易的影響似乎顯得不夠全面,因此本文引入全要素生產率作為解釋變量,它既包含了技術進步的因素,同時也包括了組織創新、生產創新、專業化等一些不易量化的因素,研究其對出口貿易的影響將更具有說服力。同時,前文提到的所有文章中的出口貿易都是基于全國角度的數據,考慮到全要素生產率可能會對不同行業部門產生不同的影響,本文擬選取食品加工業及機械設備制造業的出口貿易數據為研究對象,使實證分析更為準確。

二、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

本文采用“索羅余值法”對全要素生產率進行測算,首先我們建立一個具有規模報酬約束的兩要素投入的C-D生產函數:

(3.1)

式中,表示全國在第t期時的總產量,和分別表示勞動力和資本的投入量,對該生產函數兩邊同時取對數得到如下方程:

(3.2)

式中,表示隨機誤差項,由全要素生產率的定義可知,。

因此,全要素生產率的計算式為:

(3.3)

以全國為決策單位建立時間序列數據,樣本區間設定為1985~2009年。為消除價格因素的影響,方程中全國經濟增長總量都以1985的平減指數為基期進行平減;取全國年末從業人員人數;取全國各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經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平減到以1985年為基期的數額,由于該指數1990年前的數據缺失,固1990年前的數據以商品零售物價總指數代替。

以上所使用數據均來自各年?噸泄臣頗曇芳爸瀉暉菘狻1疚牟捎肙LS方法對各參數進行估計,回歸結果如下:

s.e.=(0.03234)(0.03318)

0.8728

對參數的估計結果分別為0.5992和0.2973,括號內表示各自的標準誤,值為0.8728,可以看出模型的擬合優度較高,估計整體效果不錯。

我們將估計出的參數帶入上文全要素生產率的推導公式對其進行計算,得出全國各年數據分布如下:

圖3.1 全國各年全要素生產率分布

可以看出,我國全要素生產率走勢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1985-1995年為上升階段,這主要得利于我國正確的實行了改革開放的政策,積極引入外資,學習國外先進技術,使得此階段經濟飛速發展,但全要素生產率在到達最高峰后,從1995年開始逐年下降,2009年已下降到同1985年相近的水平,同時結合現階段我國經濟快速增長、投資活躍的現象來看,可以得出我國此輪的經濟增長并不是依靠技術進步和改善技術與投資效率來實現的,而是由高人力、高資本投入來驅動的,這與我國目前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相符。下面將使用測算出的結果對食品加工業及機械設備制造業的出口貿易數據進行實證分析。

三、TFP對我國出口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跨期函數的建立及數據說明

為了研究出口貿易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本文假設一國的進口品與該國本土產品具有不完全替代性,既進出口貿易并存,同時考慮到一國的出口實際上就是它的出口對象從該國的進口量,所以可以從其他國家需求的角度考慮一國的出口貿易,因此這里我們使用國外居民對我國出口產品的消費作為我國的出口。下面本文根據拉姆齊模型建立跨期函數。

中國出口對象國家的每個家庭單位的跨期效用函數為:

(4.1)

其約束條件為:

下面對式(4.1)建立拉格朗日函數:

令s=0,的

對求導并使結果等于0,然后化簡可得到影響函數的幾個因素國際貿易論文,即:

由于為中國出口對像的消費,也即等價于中國的出口,所以中國的出口函數可表示為:

這里不考慮價格指數的影響,所以把去掉;出口數據使用食品加工業及機械設備制造業的出口貿易總額來代替,分別用、表示,數據來自中宏網;關于函數中的,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網站顯示,我國出口對象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德國、韓國、荷蘭、印度、英國、意大利、臺灣和俄羅斯這10個國家或地區,但考慮到1991年蘇聯解體使剛成立的俄羅斯聯邦經濟發展不穩定,所以本文去除俄羅斯,使用前9個國家或地區來確定函數中國外GDP的總量;匯率使用IFS(International FinancialStatistics)中公布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年平均值來代替,該數值上升表示本幣升值,下降則表示本幣貶值,用RE表示;使用前文測算出的全國全要素生產率來代替,用TFP表示。為了消除異方差的影響,這里取每項變量的對數形勢,lnX、、lnRE、lnTFP

(二)實證分析

1.單位根檢驗

為了排除偽回歸,首先必須對時間序列數據進行?ノ桓煅椋浼煅櫚姆椒ê芏啵疚牟捎美溝? Dickey -Fuller 檢驗,即ADF檢驗。檢驗結果如下:

變量單位根檢驗表4.1

變量

檢驗形勢(C,Y,K)

ADF統計量

Prob.(5%)

結論

(C,Y,1)

-1.595638

0.7644

不平穩

(C,N,0)

-4.852543

0.0008

平穩

(C,Y,1)

-1.215766

0.8841

不平穩

(C,Y,1)

-4.208412

0.0154

平穩

(C,Y,1)

-1.910584

0.6179

不平穩

(C,Y,0)

-2.244680

0.0268

平穩

lnRE

(C,Y,1)

-2.475256

0.3360

不平穩

lnRE

(C,Y,0)

-3.805800

0.0006

平穩

lnTFP

(C,Y,1)

-0.859395

0.9440

不平穩

lnTFP

(C,Y,0)

-3.693690

0.0445

平穩

表中(C,Y,K)分別表示檢驗方程中是否具有常數項,時間趨勢項及滯后期數,通過檢驗結果可以得出上述四個變量在5%的顯著水平上都是非平穩的,其一階差分都是平穩的,所以都是I(1)階序列。

2.協整檢驗

本文采用基于向量自回歸模型(VAR)的Johansen協整檢驗。我們選擇樣本數據具有明顯趨勢項及截距項國際貿易論文,檢驗結果如下:

原假設跡統計量 跡統計量臨界值 最大特征值 最大特征值統計

協整方程數0.05Porb.0.05 Porb.

食品加工業:

82.0157463.87610 0.0007 33.65017 32.118320.0322

48.3655742.91525 0.0130 31.61325 25.823210.007

At most 2 16.7523125.87211 0.4337 10.00953 19.387040.6178

機械設備制造業:

82.8526063.87610 0.0006 41.35908 32.118320.0028

41.4935142.91525 0.0689 26.77769 25.823210.037

At most 2 14.7158325.87211 0.5982 11.15763 19.387040.4972

結果表明無論是食品加工業還是機械設備制造業,其出口貿易、全要素生產率、有效匯率、出口對象國民收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都存在協整關系,協整方程為,食品加工業:

機械設備制造業:

3.計量模型解釋

從協整方程系數可以看出,在食品加工行業中,有效匯率每升值1%,其出口貿易會降低0.91%,主要出口對象國家國民收入每提高1%,其出口貿易會增長1.51%,同時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對其出口貿易并沒有產生正向促進作用,這說明以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食品加工行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并不能帶動其出口的增長;機械設備制造行業中,有效匯率每升值1%,其出口貿易會降低0.11%,主要出口對象國家國民收入每提高1%,其出口貿易會增長1.31%,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對其出口貿易產生了正向促進作用。通過兩個行業的對比我們發現,有效匯率和主要出口對象國家國民收入對這兩個行業的出口貿易影響效果是相同的,而全要素生產率對兩個行業的出口貿易影響效果相反。本文認為這主要是由行業性質決定的,食品加工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該行業在生產過程中會投入大量勞動力,而代表技術進步的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化對該行業的出口影響不會十分顯著,該種生產方式也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中的主要方式;而機械設備制造業是一種技術密集型行業,技術投入比的變化對產量影響較大,但從方程系數我們也注意到,在我國,全要素生產率對該行業的出口促進率僅為0.38%,這一點也反映出我國技術密集型行業的生產方式仍然是以傳統的中間加工環節為主,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較少,這就導致該產業鏈的研發與海外銷售環節被國外廠商所壟斷,生產的產品附加值較低。

以上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么我國出口貿易總量在逐年增加,而增速卻在逐年下降。一方面我國仍然沿襲著高人力,高資本投入的傳統粗放型生產方式,該方式在短期內雖然可以使產量大幅上升并解決部分就業問題,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以及來自其他新興國家的競爭,其優勢將逐漸喪失;另一方面,技術密集型行業中技術進步的貢獻率不高,生產過多的受國外技術壟斷限制。

四、政策建議

我們通過前文的分析發現影響出口的幾個主要因素有全要素生產率,實際有效匯率和國外居民收入,因此可以就這幾個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

(一)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告別“工廠思維”

我國自“九五”計劃起就提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若干建議,經過這十五年的發展,效果顯著,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從1995年的32.9%持續上升到2010年的43%,但也應該注意到,這與發達國家70%左右的比重還差很遠。目前我國出口仍以低附加值的加工產品為主,而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方面也多以產業鏈中的組裝環節為主,因此中國也被冠以“世界工廠”的稱號。如何告別這種固有思維,是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國際貿易論文,要把今后幾年的發展重點放在如何通過加大科研投入,大力發展人力資本等方面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尤其在出口方面,其產品的附加值高了,出口量也會相應的擴大。

(二)政府制定合理有效的匯率政策

一國匯率對出口貿易的影響應從馬歇爾-勒納條件考慮,但就前面的實證分析發現,我國實際有效匯率的提升確實會抑制出口貿易。目前,人民幣正處在一個逐步升值的過程中,這也成為我國出口貿易增速下降的一個原因,所以政府應積極制定合理有效的匯率政策,防止人民幣匯率出現大幅波動,而是使其處在一個可控范圍內平穩波動。通過有效調節匯率的手段來減小由于產品相對價格變化對出口量的損失?M保喙夭棵旁詵⒉加泄鼗懵市畔⑹幣燦ψ齙膠俠斫魃鰨傭髕笠滌繞涫且猿隹諉騁孜饔鈉笠狄桓齠暈蠢幢浠淖既吩て凇?

(三)尋找有潛力的出口對象,實行出口目的地多元化

出口對象國家的購買力直接影響出口國的出口量,這一點實證分析已經證實。尤其在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下,受前期金融危機及一些地區的債務危機影響,我國主要出口對象美國及歐洲地區國家的國民收入大幅下降,從而導致需求持續低迷,所以僅僅依靠這些國家來支撐我國的出口已經很難維持。我國應該積極考慮尋找更具潛力的出口對象,如巴西,南非等新興經濟體國家,這些國家同中國一樣,都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對產品的需求相對旺盛,我國應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與區位優勢,擴大對這些國家的出口。

參考文獻

[1]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Eviews應用及實例》清華大學出版社。

[2]關兵:《出口貿易與全要素生產率_基于中國各省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載《經濟管理》2009年第11期。

篇(9)

食品安全的問題,小編認為,應該是當下天朝國百姓們最關心的民生問題,所以這類論文自然成了小編關注的對象。每一位食品安全的學術創作者,你可能影響著食品加工商的業界良心,也或許影響著大家對食品選擇的判斷,更有可能影響國家對食品安全的方針政策。食品安全落實到千家萬戶,所以你的論文該在哪里發表,這非常重要!

首先,作為期刊,你得清楚自己除了是為了奉獻自己的學術成果之外,還是有其他的目的。如果是評定職稱那么你得先去了解自己所在單位對發表期刊論文的具體要求,包括所要發表的期刊級別,發表的篇數,論文的字符數等等。然而你是在校生,需要完成學業,或是評優評獎需要的材料,你也需要事先清楚學校對的要求,一般學校要求不會像單位要求那么高,學生黨可以多多比較,選擇性價比高的期刊社發表。

其次,你的論文題目和內容至關重要,現在論文的審核要求是越來越高了,質量不是太好的文章也是很容易被退回來的,所以大家在選題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已經過時的不要寫,根據大家感興趣的寫,比如熱點話題,轉基因食物、農藥殘留等等。論點除了新穎之外,最好還要有事實數據說話,為你的論點加分不說,很多有真實數據的論文質量也會高很多,會為你節約不少時審核的時間。

接著,找合適的期刊社發表,一般新手選擇在網上搜,在哪兒搜呢,你可以去知網官網,查找出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期刊,然后去該期刊官網,獲取聯系方式,一般是郵箱或者電話。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很多山寨網站現在做得比官網還要靠前,所以一定要認真鑒別,一般窗口老是彈出客服對方框的網站那絕對都是山寨的。到底去哪兒發的問題,真的,其實交給我們就好了。

最后,就是投稿了,按照你提供的要求,我們會量身制定合適的期刊,你只需耐心等待,期刊會用最快的速度飛到你的懷抱。

篇(10)

校企合作是實現學校、企業和學生三贏的有效途徑。我們不斷完善專業教學計劃,實施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師生互助型人才培養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就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首先是充分利用校內食品試驗室,安排不同年級的學生每個學期進行1~2次生產實習,在季節性的生產旺季進行課程大實習,學生可選擇相應專業的教師為指導教師,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項目,由此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其次是有效利用校外實習基地,每學期安排學生到實訓基地參觀,結合部分專業課程,由任課教師為帶隊教師進行實地專業學習,例如進一步學習食品加工工藝的主要操作流程以及相關的食品質量與管理控制措施等,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再次是根據食品企業的用人需求,安排部分學生到企業進行2~3個月的實習,實習期滿后經過學生和公司雙向選擇達成就業意向,學生返校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直接到公司就業。2.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試驗裝備,提高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學院根據專業發展需求與校情實際,確定了師資隊伍建設思路:以提高教師全面素質為核心,以結構合理為目標,以建立激勵機制為保障,努力建設一支思想道德好、業務能力強和科研水平高的教師隊伍。經過幾年的努力,現在師資隊伍建設已初具規模,形成老中青、職稱等結構合理、有專業和學術帶頭人及骨干教師、學術水平較高的梯隊。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完備的教學條件為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保障。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畢業生受到社會和食品企業的青睞。

我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課程設計思路

專業設置應以滿足社會發展和社會需求為原則。“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則為滿足特定時期、特定情況下社會發展和需求。根據現在的現狀及形勢發展需要,“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必須有4種知識體系支持,即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基礎知識;熟悉并具有制定食品有關法規、標準,并能從事實際測試、分析、化驗以及技術管理;具有發現食品質量問題及隱患的能力,能夠預測并控制食品質量和安全;具有一定醫學知識,將食品、健康和免疫結合探討研究相關問題[7~8]。因此我們按照食醫相融的原則,多學科結合進行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課程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本專業學生要求掌握食品理化分析及微生物檢驗的技能,懂得食品生產與食品加工的科學原理,具有從事食品分析檢測、安全評價、質量管理及企業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這些課程包括食品化學、食品分析、儀器分析、有機化學、食品微生物試驗技術、食品微生物學、食品營養學、食品工藝概論和生物統計。專業主干課程根據專業需要的知識與技能要求,我們在考慮專業課程時包括了食品衛生學、食品安全導論、食品加工中的質量控制、食品毒理學、食品衛生微生物檢驗、食品理化分析、食品風險監測與評估、食品法規與標準和食品原料安全學等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的設置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要體現專業性質和特色,要求有一定數量的課程供學生選擇,選修不低于21.0學分。包括食品原料學、食品生物技術、食品酶學、食品加工與流通安全控制、食品感官評定、功能性食品、食品質量體系與認證、動植物檢驗檢疫學、食品添加劑和市場營銷學等課程。教學實踐體系設置考慮到社會對食品標準化、質量與安全方面人才需求的量大且層次多,為了增強學生就業及畢業后廣泛的適應性,在課程設置時,為了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加大了實踐教學的比重和教學內容。因此我們設計實踐課程包括食品工藝學綜合試驗、食品微生物試驗技術試驗、食品衛生學試驗、食品分析綜合試驗、社會調查、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專業技能強化等,保證實踐時間和實踐效果。總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是一個新專業,可以影響到食品工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如何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滿足不斷發展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形勢的需要,是我們高等學校面臨的巨大挑戰。另外不同學校定位不同課程設置也會有差別。我們只有順應時展潮流,緊跟科技發展的步伐,科學規劃專業的課程設置,只有這樣,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才能辦成具有一定特色、顯現良好生機和活力、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

上一篇: 歷史文化課論文 下一篇: 工科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午夜性刺激在线视频免费 | 日本欧美精品动漫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国自产在线拍 | 日韩综合网在线视频免费 | 在线观看AV中文字幕不卡 | 五月激情婷婷丁香综合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