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婦女先進事跡材料匯總十篇

時間:2022-08-23 18:36: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農村婦女先進事跡材料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這,曾經是人的一個夢想。

如今,20萬棵板栗構成的3000畝“三八”綠色工程的建成,已經把那個夢想變為現實。

實現這夢想的,是一群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她們的領頭人,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代會主任——。

綠色的希望

村位于山東省市五蓮縣鎮落鶴山北,是一個150戶人家的小山村。過去,這個村沒有工副業項目,地里的莊稼也因少資金缺技術收成不多。擺脫貧困,是每個人的愿望。1988年,這個村的178畝婦女,在婦代會主任的帶領下,發展了60畝桑園。綠油油的桑,胖乎乎的蠶,給她們帶來了沉甸甸的收獲。在婦女們數著手中成百上千的票子時,她們記起了為讓婦女掌握桑蠶種養技術而辦的40多次培訓班,想起了領著婦女建桑園的那些艱苦的日子。,她想到的卻是“種桑養蠶讓我們初步擺脫了貧困,進一步組織帶領婦女致富的路子還有哪些呢?”綠油油的桑葉給了她一個啟發,對,就在“綠”上下功夫。1989年,她又動員全村婦女發展庭院經濟,栽植葡萄。如今戶平均產量達到500斤,僅此一項,全村婦女年人遠均收入400多元。接下來的幾年,又組織婦女建了冬暖式蔬網菜大棚;寒冬臘月里,大棚里那一片綠油油的景象,使堅定了一個信念:有綠色就有希望,這綠色的希望就是我們莊稼人發家致富的夢想。

辛勤的汗水

1993年,鎮黨委根據本鎮實際,決定創建鎮萬畝板栗園。得知這一消息后,當即動身,找到鎮婦聯主席,一起到黨委請纓上陣,要求以為主,營建一處“三八”綠色工程基地。鎮黨委非常重視婦女在山區開發過程中涌現出的積極性,決定把流域作為婦聯的主體工程,由鎮婦聯具體負責,以婦女為主體,營建流域“三八”板栗園工程。接受任務后,不等鎮婦聯開會安排,立即回村召開婦女大會,向婦女講了“綠色”給她們帶來的收獲,講了她那個關于綠色的希望和夢想,講了治理荒山栽建板栗園對于發家致富,對于改變山區面貌的重大意義。全村婦女熱烈響應的想法和打算,她們成立了全鎮第一支創建板栗園“三八”突擊隊。和她的姐妹們用自笛的行動為其他村的婦女樹立了榜樣,很快,其他25個村的“三八”突擊隊也上了山。全鎮4千多名婦女奮戰一冬春,開挖2米寬1米深的大溝2萬米,回填土10萬多方,栽板栗20萬株,建成了流域“三八”板栗園的主體工程。

篇(2)

國家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后,實行全面禁牧,這更增加了她的信心,她將沙壕內推開的100多畝地全部栽上各種用材林、經濟林共計6萬多株。現在蘋果樹每年的收入就達到3萬多元,蘋果梨收入達到1萬多元,打草30多噸,收入17000元,加上承包地農作物及其它收入共計8萬多元,人均4萬多元,早已達到了小康

生活水平,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戶,而這片沙窩已不再是黃沙飛揚吞噬良田的惡魔,而被變成了她家的綠色銀行。

篇(3)

說起,不得不從她的老所長說起。老所長現年50歲,從20歲起就在德欽縣最艱苦的羊拉郵電所從事最艱苦的馬班投遞工作,足跡遍布四川、西藏、云南。1999年,在這條路上實在走不動了,長年山區投遞、風餐露宿的生活給他的身體造成巨大的傷害,那年,他的腰都直不起來了,醫生說,再走就要殘廢了。可郵路總得有人走啊,黨的聲音總得有人傳啊,鄉親們總得跟外面的世界聯系啊,1999年,經單位同意決定招收一名郵政投遞員,于是在眾多的報考人員中,憑著她的認真踏實、吃苦耐勞和當地人少有的中專學歷脫穎而出。

一般人要體驗四季需要一年的時間,可在她的投遞路線上,一天就可以感受四季的冷暖。她所走的郵路在白馬雪山和梅里雪山峽谷地帶,這里氣候多變,在她的投遞路段,一會兒要上海拔4000米接近雪線的地方,承受冬天的寒冷;一會兒下到海拔只有1900米的瀾滄江河谷地帶,忍受3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這些還不是最麻煩的,關鍵是氣候反差大,拉木的衣服成了問題。穿著厚厚的衣服經過峽谷時,渾身被汗浸透,爬上4000米海拔雪線后,汗還沒干,濕漉漉的又冰冷刺骨。

在送郵的路上總穿著一件紅衣服,因為在雪山峽谷間,到處都是綠色和荒涼的灰黃色,時常在大山中行走,難免會發生意外,郵政的綠色制服容易與周圍的景色混淆,只有紅色最顯眼,能讓人們找到她。有一次她在山上因為發燒暈了過去,還是對面山上的老鄉看到了一個受傷了的穿紅衣服的人,才把她帶了回來。

在千山萬壑的投遞路上,不僅要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還要戰勝各種嚇人的動物以及莫名的孤獨。在藏族村子里,她經常被幾十條狗窮追,兇惡

的藏獒發出低沉的怒吼,讓人心驚膽顫,她不知自己怎樣狂奔出村的,這樣的情景她時常經歷。在路上,拉木最害怕遇見蛇。冷不丁地爬過來一條蛇,雖然嚇得她兩腿酸軟,可只能硬撐著跟蛇兜圈子,路過蛇爬行過的地方,屏住呼吸,渾身發怵。在荒涼的山野,走半天都難得碰到個人,四周一片寂靜,拉木要感受死一般的寂寞和讓常人難以忍受的孤獨,這時候,她就和自己的身影做伴,自己哼著山歌給自個壯膽。

同志的郵路上,盡管條件惡劣,路途艱險,可她并沒有因困難重重而停下腳步,相反,她走得更加堅定,更加果敢。

愛崗敬業恪盡職守視郵如命

經常攀爬的那條最寬處只有兩尺、窄處需要側身才能走過的懸崖小路,常遇飛石襲擊。許多次她都機敏地躲過了,而冬天那回,她沒有躲脫,一群啃草根的山羊把石頭翻滾下來,稍微跑慢了一點,茶杯大的石塊砸向右腳背,頓時鮮血直流,襪子也陷進了肉里!鉆心的疼痛,她本能地一屁股坐到地上,雙手捏住整個腳掌,眼淚止不住地流了出來!沒有藥,也沒有包扎的繃帶,她抓了一把細灰撒在傷口上,止住了血。想到老鄉們還盼著手頭的書信,她強忍著疼痛,又一拐一瘸向前走去!

7月的一個晚上,冒著大雨,踩過一道道泥石流從北線剛回到所里,所長交給她一份特快專遞,告訴她說:“像這樣的信件時間要求很緊,拖延會誤了別人的大事,要抓緊送。”二話沒說,不顧外面漆黑一片,大雨如柱,就要趕往需要步行5個小時懸崖山路才能到達的尼農村,她剛要出門,被所長攔住了:“不能走,我已經考慮過了,你一個人去,遇到險情怎么辦?即使我們兩人一起去送,也排除不了危險,與其冒險完成任務,不如選個好時機,

回家休息一夜,明天一早去送,出了問題我扛著。”回到家里,整夜睡不踏實,還不到早上5點鐘就起身出發了,步行5小時把信件交給尼農村民小組此里農布時,汗水和雨水澆透了全身。此里農布打開一看,是朋友幫助聯系了工作,時間要求緊,再晚一點收到信件,就來不及了。他們一家人望著雨中遠去的背影,感動得連連為她默念平安!

作為女性,還要克服男同志不會遇到的情況。5月,離預產期只有一個月,她照樣行走在郵路上。雖說藏族農村婦女懷孕了也不肯閑著,繼續做著家務活,可是看著拉木挺著個大肚子,背著幾十斤重的郵包,翻山越嶺,溜索過江,風里來雨里去,老所長要她休息,可她總是說:“還能堅持,再跑兩趟吧!”直到臨產前一個月,老所長強行“沒收”了她的郵包,自己去跑郵路,她才歇了下來。可是,產后僅過了20來天,她就把孩子托付給母親照看,靠村里好心人給奶和家里兩頭牦牛奶喂養,又踏上了郵路。

服務的村寨在洶涌的瀾滄江兩岸,有一條郵路必須跨江送到對岸。由于當地條件所限,過江只能通過一條簡易的銹跡斑斑的溜索,工具就是一個掛鉤、一根麻繩。一個陰雨天,拉木冒著大雨來到瀾滄江邊,面對呼嘯的狂風和咆哮的江水,拉木依舊坐上“溜索”,箭似地“飛”了出去。可能是“溜索”沾了雨水太滑,她的身體一下失去了平衡,也根本來不及“剎車”,頭朝著江對岸的擋墻直直沖了過去。在這關鍵時刻,岸邊的老鄉沖上來,把她緊緊地拽住,使她過了這道“鬼門關”。可是拉木醒過來的第一件事卻在問:郵包在哪里?直到看到郵包安然無恙,她才松了口氣。謝過老鄉,又爬起來踏上了漫漫郵路。為了鄉親們都能收到自己送去的信件和報刊,拉木一次又一次地冒著生命危險,乘上溜索過江送信。

同志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名鄉村郵遞員“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的職業道德風尚,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郵政事業一年邁上一個新臺階。上一頁

心系藏區情牽百姓構建和諧

服務的對象主要是藏族人民。由于藏民的名字都取相同的發音,翻譯成漢語后就有很多重名的人,這給送信的拉木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一次,拉木投送一封收信人為“查理桶村達瓦”的信,可村子里有20多個人都叫“達瓦”。拉木就挨家挨戶地去問,問是不是有家人在寄信人的地方工作,從村里找到地頭,再找到放牧的牧場草地,好在村里的人口并不多,最后還是找到了收信人。這以后,就長了個心眼,她借和村里人拉家常,了解鄉親們誰家投親靠友到哪里,誰家的“尼瑪”去了哪個城市打工、做生意。有了自己的資料庫,再遇到重名的信件,投送起來就輕松多了,有時候連派出所的警察都要來問拉木人員流動的情況呢。

每年的七、八月,學生的錄取通知書最多,也是最謹慎、最辛苦的時節。因為高考錄取通知書是有特殊時限和要求的,只要通知書一到,就必須馬上出發,投送到本人,任何人都不能代替接收。近些的村子,她隨到隨送,遠點的就盡量加快腳步,在最短的時間里送達。一次,為了到羊咱村民小組魯追家送一份通知書,她連闖3道泥石流,整條褲子浸滿了泥漿,當魯追從凍僵了的手里接過無半點污損的信件時,不住地責怪自己使姑娘受了苦,逢人便講:“萬一姑娘在途中出點什么危險,我一家人可怎么辦?”。藏民在忙完農活后一般都上山放牧,求學的孩子回到家里就變成了牧民。見不到本人,要么上山尋找,要么讓村里的鄉親通知考生,約好時間地點,再次投遞,這在藏區是常有的事。遇到的最艱難的一次高考錄取通知書的投遞花了她6天時間,她不斷穿梭于鄉鎮和村子之間,最后在一個高山牧場才找到了這名正在放羊的考生。看著考生充滿喜悅的笑容,說的話很實在:“雖然我最怕投高考錄取通知書,但是最最希望多些人考取。他們能上學,家鄉就有希望了。”

有一年,拉木收到幾封來自國外的信件,那是50多年前出國的藏族同胞寄回來的,由于長時間沒有回國,地址都是按照當年的印象寫的,找不到收件人。拉木覺得她有責任把這斷了的線連起來。于是,她開動腦筋,搜索自己的信息庫,在投遞過程中四處打聽,遇到年紀大的老人,拉木會特別地多問問。三個月后,拉木終于連起了這根斷了50多年的線。從此,拉木又多了一件事情,不斷打聽藏族同胞的出國信息,為下一封來自國外的信件做好準備。

一位省外的朋友給西當完小寄來一只電子課間鈴,把它送到學校,孩子們第一次聽到和城里學校一樣清脆的課間鈴聲,個個都非常開心,同時把拉木看作為他們帶來幸福的人。從此,只要每次她走進學校,孩子們總要圍上來,看看拉木又給他們帶來了什么新東西。時間一長,拉木和孩子們感情越來越深,她還自己掏錢買了書本和鉛筆,給鄉里的6所小學送去。逢年過節,還到一些沒有勞動能力,而子女又在上學的困難戶家,送去自己的一點心意。

藏家的村子大多建在山坡、山頭上,交通只能靠走,出一次門不容易,為了一些鹽巴、針線、藥品、種子而走出山顯然很不劃算,就利用送信之便,稍帶些大家需要的東西。一次,尼農村一位60多歲的大爹拉肚子,差點脫水,就近找不到藥,過路的知道了,把自己備在身邊的藥片全部給了他,等她返回時,老人病已經好了,正守侯在路邊等著答謝呢。如今,的郵包成了藏民們的小藥箱、針線包、和小雜貨鋪。拉木的郵包出名了,且越帶越多,郵包也就從一個變成了三個,重量也增加到了30公斤。

由于拉木待人親和,郵路沿途的老鄉把她當作自己的親人。鄉親們看見拉木來了,就馬上圍上來和拉木拉起了家常,問問外面的新鮮事,翻翻拉木的郵包有沒有新鮮的自己需要的藥品,充

上一頁

值卡等生活用品。永金老太太見到拉木特別高興,因為自己的幾個兒子都在外面工作。從兒子們上學開始直到工作,都靠拉木帶來的信聯系著。每次拉木都幫老太太念信,念完了新的信,老人又把以前的信翻出來讓拉木念,因為老太太不識字,她對兒子的牽掛就在這些乏黃的信紙間。看著那火爐邊老太太面對自己如同見到的兒女般慈祥的笑臉,拉木無比地幸福,因為在眾多村寨間,又有多少阿媽們在期盼著她的到來。

總是把為鄉親們多做事看作是自己的工作,

只要有機會,就盡量多為群眾提供方便,盡管她更苦了,更累了,郵包更重了,可看到老百姓開心的樣子,自己心里就像灌了蜜一樣。

始終如一無私奉獻對黨忠誠

由于國家的扶持,內地免費為各自然村訂閱了黨報黨刊,僅云嶺就增加了40多份,的工作壓力更大了,她的常規郵路從過去的通達4個行政村延伸到了10余個自然村,雖然她的郵包更重了,可黨的聲音傳到了云嶺的村村寨寨。

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原來不通公路的很多鄉村都通了公路,通了鄉村小客車,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經常搭乘汽車,遇到緊急的郵件,還讓老公連夜開自家的微型車送自己去送郵件。7月的一天,為了送一批雨崩的特快專遞,他們連夜冒雨出發,在陡峭的瀾滄江邊遇到了塌方,落石把汽車擋風玻璃砸破,嚇得孩子哭啼不止,但是她仍按時將郵件送到鄉親手中。她經常搭乘汽車卻沒有向單位提過任何經濟上的要求。

1月,正值風雪冰凍災害肆虐時期,不顧個人安危,背著郵包冒著風雪行走在通往紅坡的郵路上,愣是把100多封二代身份證特快專遞送到了每個鄉親手中,使得生活在大山里的藏族同胞足不出戶,不用冒風雪,不用頂嚴寒,更不用多次往返山路,就可以取到自己的身份證。

初,燕門郵政所唯一的工作人員拉追要解決個人問題,需要休假一個月,她一走,工作就沒有人接替了,拉木聽到這個消息后,向縣局請示,表示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再頂替拉追完成工作,就這樣,整整一個月,拉木奔走于相隔30多公里的云嶺和燕門之間,不僅完成自己區域的投遞工作,還幫助拉追完成了燕門的所有投遞工作。在聽說距離云嶺還有300多公里的全縣最艱苦的羊拉鄉需要充實一個郵政工作人員的時候,她不顧自己孩子還小的情況,積極向局里申請,堅決要求到羊拉這個最艱苦的地方去。

上一篇: 圖書館應急工作計劃 下一篇: 機關宣傳工作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亚洲性爱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 在线观看主女国产 |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天天 | 一区二区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