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的意義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11 17:18:4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金融工程的意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金融工程的意義

篇(1)

(一)量化及科學化金融工程技術發展后,使得數學、物理學、計算機學、統計學等方面在風險管理以及產品研發時獲得了應用,量化及模擬化構成了當前金融風險管理有別于其他風險的主要特點。這樣的轉變表現出當前金融風險管理的工作逐漸趨向技能化、知識化,并且對于具備文理全才的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二)產品化金融工程的技術造成了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可以透過產品供應及交易的方式獲得處理。周邊金融產品就成為了金融機構長時間以來管理市場風險的主要產品,金融工程技術從創造及設計的角度一直付出努力。近幾年以來,用VaR模型作為標志的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理方案又被市場所重視,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這些風險管理的產品不但具有標準的產品,同時也具有方案化的產品,前者較為符合市場大眾的品味,后者可以更加具體的符合不同特色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品味。并且,為了符合投資人員以及客戶對風險管理的要求,金融機構為他們供應的風險管理產品也屬于一個利潤較高的業務來源。

(三)市場化風險管理的市場化是以上風險管理產品化延伸的結果。透過設計以及交易的風險管理產品金融機構可以把原本只可以在金融機構內部處理的風險問題透過市場進行處理。

(四)復雜化金融工程不但可以令當前金融風險管理具備更新、更科學的處理方式及產品,還可以令金融風險逐漸轉向復雜化,金融產品的風險特點逐漸無法掌控。這不但表現在極其復雜的周邊金融產品的極具風險的交易過程中,還表現在產品評估以及風險量化階段管理人員必須面對定價風險以及模型風險的過程。

二、復雜金融系統工程的風險管理具有哪些問題

(一)風險承擔主體不清晰使得宏觀方向的風險意識較為明顯,微觀方向的風險意識較為模糊不論何種風險管理方法都應當以風險承擔主體為主,責任、權利、利益進行合理的分配為前提。國外很多運作良好的銀行,都從制度上體現出由負責全體股東利益的董事會擔負起銀行及其經營管理過程的風險,并通過銀行的所有資金作為承擔風險的最后底線。董事會會擔負起相關風險管理的重大決策,并通過銀行的內部創建了合理的風險內控系統。可是,我國當前的金融體制,很多金融機構,特別是國有的商業銀行,其風險承擔的最終承擔人非常模糊。其特點表現在風險管理的結果使得國家的宏觀經濟管理方面非常重視金融風險,而從微觀方面的金融風險管理意識卻非常模糊,嚴重缺乏積極性和緊迫感。

(二)內控體制不完善,風險管理組織結構不健全,沒有構成真正意義上的獨立風險管理部門以及管理系統在當前的金融風險管理中,內控體制的完善成為了金融機構可以真正進行風險管理的保障。可以因為結構的治理問題,我國的金融機構風險管理非常缺乏運作體系以及組織制度的保障。就目前而言,我國大部分銀行以及相關金融部門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獨立風險管理部門以及管理系統。不論是內部的稽核部門、管理信貸風險部門、管理利率風險部門,都沒有獨立承擔的能力、也不具備權威性和管理能力。

(三)管理工具不健全,特別是周邊金融工具等可以轉移風險的措施在國外很多發達國家的金融領域里,管理風險的工具非常豐富,并且還在不斷創新當中。相對而言,我國的金融系統建立較晚,當前的金融市場還無法為投資人員以及金融機構供應充足的風險管理工具。市場工具的不健全成為了我國金融風險管理相對落后的一個關鍵。周邊金融產品市場是當前國外金融系統里為投資人員以及金融機構供應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風險管理工具的領域。周邊金融工具具備了直接面對風險的特性,被譽為是最有效的管理市場風險的工具,也讓金融系統可以更有效的承擔風險、配置風險。

(四)風險的量化管理相對落后風險的量化管理以及模型化成為了國外很多發達國家用于銀行風險管理的主要技術。當前,不但是對于市場風險的發展研制了具有意義的VaR模型,并且針對普遍認為不具備量化的信息風險也研發了信用計量模型。我國當前在風險量化的管理上還不夠強大,暫時還處在資產負債指數管理以及頭寸匹配管理能力上,而針對具有價值的VaR、信用計量以及持續期等理念還非常模糊。

(五)管理型人才非常缺乏當前的金融風險管理是一項具有較強技術、并且較為復雜的創新型管理學科。我國當前金融風險管理的技術能力雖然無法達到國外的水平,可是對于管理人員素質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當中。但是僅僅同我國的金融風險管理的需求對比,在金融風險管理的人才方面依舊非常缺乏。

三、風險管理的防范措施

(一)我國政策的支持金融機構必須要通過我國的政策給予相應的支持,不單單是指通過資金投入上給予支持,還應當從政策上給予相應的傾斜,給予相應的扶持。

(二)深入改革,不斷完善管理體系及經營體系為金融機構的性質進行定位,創建同經濟發展相符的產權制度以及組織體系。將產權明朗化,將法人的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構成權利對等的形式,讓那個風險收益可以符合經營機制的發展。

(三)強化管理可以通過金融監管以及內控管理兩個方面進行管理,促進深入改革,提升資本充足率,加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強化內控管理,以便可以有效降低管理的風險。

(四)提升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一定要加強對員工的思想政治的管理,提升管理人員的政治素養,加強業務能力和事業心,端正自己的責任感和服務理念,提升改革體制的認知。為員工定期提供培訓機會,通過自學、在崗培訓等方式進行自我素質的提升。通過淘汰制度將真正符合崗位的人員給予提升,不符合公司要求的人員進行淘汰,這樣才可以為企業獲取更多的利潤,遏制風險的產生。

篇(2)

Abstract :As a new generation of iron craft, melting reduction iron-making technique has been more and more domestic atten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elting reduction iron-making process in metallurgical stee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First introduced the two kind of technology and HIsmelt Corex, then ironmaking in economic,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feasibility discriminant index, the blast furnace process, and HIsmelt Corex were compared, and through the examples to discrimination three process quality, finally draw more adapted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Ismelt Corex requirements.

Key words :Melting reduction; Iron-making process; Metallurgical steel engineering

中圖分類號:TF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當前國內較為普遍的煉鐵工藝仍是高爐煉鐵技術,環境污染重和工藝流程長的缺點越發地突顯。從環保及焦煤的枯竭的現狀出發,對新的煉鐵工藝探索讓我們看到熔融還原煉鐵技術的美好前景。

熔融還原煉鐵技術——Corex和HIsmelt

所謂熔融還原技術就是用非焦煤直接生產出熱態鐵水的工藝技術,它具有還原反應快、對原料的限制條件少等特點,它對煤種的選擇沒有過多的限制,這種直接使用煤的特點使其工藝成本低、環境污染小、工藝流程更容易控制。HIsmelt、Corex工藝是繼具有悠久歷史的高爐煉鐵技術之后的比較先進的煉鐵工藝技術。

(一)Corex

Corex以豎爐為基礎,屬于相對較早期的一代,是世界上唯一已實現工業生產的熔融還原煉鐵技術,其熔融還原裝置由兩部分組成,上部是預還原豎爐,礦石原料(塊礦、球團礦、燒結礦)及熔劑通過裝料設備和布料器分批裝入豎爐中;下部是熔融氣化爐,煤從氣化爐頂上加入,從爐下部吹入氧氣,煤在爐內氣化燃燒,產生的粗還原煤氣經除塵器除塵、調溫后送入豎爐中,與豎爐中的礦石進行氧化還原,生成塊狀海綿鐵,經螺旋輸送裝置送入熔融氣化爐。海綿鐵在熔融氣化爐中進一步還原、熔化和造渣,直到鐵水和渣分離。然后同高爐一樣,進行出渣、出鐵。到目前為止,Corex設備型號由C-1000提升為C-3000,年產能力從30萬噸提高到150萬噸。先后已有印度、南非、韓國等國家Corex設備投入運轉,中國寶鋼集團也引進了C-3000技術,在寶山羅涇地區建設了世界第一座Corex3000工藝項目。

(二)HIsmelt

HIsmelt則屬于金屬熔池熔融法,是較新的一代,原料經流化床設備預熱預還原后,由噴槍噴入熔融還原爐;煤粉和熔劑也由噴槍噴入。富氧(體積分數為30% ~35% )、高溫熱風(1 200℃)從爐頂噴入。熔融還原爐內發生反應產生大量氣體,使熔池劇烈沸騰。熔池逸出的CO、H2在從爐頂噴入的熱風作用下發生二次燃燒釋放熱量,來熔化噴入的固體原料。鐵水經過虹吸排出,爐渣定期從水冷渣口分批排放。首座Hismelt商業示范廠位于西澳大利亞的奎那那工業區,由力拓集團、紐克公司、三菱公司和首鋼集團合作建設,2005年產出了第一爐鐵水。

二、高爐、Corex和HIsmelt三種工藝對比

不同的煉鐵工藝在經濟、環境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的要求,下文從經濟、環保和技術三個主要的方面對煉鐵工藝技術作出可行性的判別指標,并就三種煉鐵工藝做出了指標對比分析。

篇(3)

文章編號:1003-4625(2010)07-0064-04 中圖分類號:F830.6 文獻標識碼:A

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是以市場化方式配置資源,在城鄉二元背景下協調不同主體經濟利益關系。目前,二元經濟項下的城鄉一體化結構決定了金融二元結構的特點,而城鄉金融的差異又成為加劇二元經濟結構的因素。城鄉金融二元化結構的長期存在加大了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造成金融市場嚴重分割,貨幣政策和傳導機制被嚴重扭曲,農村金融業發展滯后,金融結構失衡,資本市場發展緩慢,影響了金融配置資源功能的發揮。要實現金融業的城鄉統籌發展,就要將“鄉村金融”與“城市金融”放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考慮,從城市金融對鄉村金融的帶動作用出發,重點推進城市金融與鄉村金融間的共生機制,實現對接。

一、二元經濟項下的城鄉一體化命題

2000年以來,我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率達到10.1%,農民人均純收入保持了年均6.2%的增速。城鄉居民收入比從1978年的2.6:1,曾縮小到1985年的1.86:1,2000年擴大到2.79:1,2009年進一步擴大到3.33: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不僅成為“三農”問題的主要癥結,而且成為制約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近幾年經濟發展的大趨勢越來越強調民生,強調對農民權利的保障,強調在城鄉一體化思路下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統籌和協調,在此基礎上尤其突出解決“三農”問題。

首先,城鄉經濟的協調離不開城鄉金融的協調,城鄉金融協調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基礎環節。其次,城鄉協調發展是市場一體化的要求。我國13億人口中仍有近60%生活在農村。現代化過程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要通過非農產業的大力發展,不斷將農村人口吸引到非農產業當中,以提高他們的生產率水平、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但我國農業人口數量龐大,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尖銳,農業人口向非農產業的轉移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在二元經濟的轉變過程中,如何妥善解決那些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繼續滯留在農村和農業領域的人口的增收問題和發展問題,使他們也能充分享受國家發展的成果,而不至于在現代化、工業化的過程中被邊緣化。

二、鄉村金融現狀與金融共生之間缺陷

(一)金融體制建設、農村金融服務不完善與新農村建設迫切需要之間的缺陷

國家對新農村建設出臺了取消農業稅,實行種糧補貼等財政政策,但金融在政策上缺少實質性的扶持政策。長期以來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突出表現是保障水平低、覆蓋率不高,這在農村尤為明顯。當代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才剛剛開始構建,隨著農村居民家庭規模的不斷縮小及土地保障功能的不斷弱化,農村居民對社會保障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農業保險在絕大多數農村地區幾乎還是空白,農業保險收入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不到0.05%,平均每個農戶繳納的農業保險費不到3元,獲得的保險賠償不到2元,遠遠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結構調整的需要。在信貸方面,由于有效擔保不足,貸款審批環節過多、時間過長,農民、中小企業貸款普遍較困難;在支付結算方面,票據化程度低,農村商品交易現金結算為主的傳統模式仍然占據了農村結算的主流,結算手段相對落后,中間環節多,延緩了客戶資金周轉;在產品服務方面,新金融產品匱乏,商業保險、證券投資、信托、租賃、理財、網上銀行、銀行卡等業務需求無法滿足。

(二)資金需求與資金供給之間失衡的缺陷

一是資金總量和結構失衡。從總量看,農村金融機構存多貸少,存差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嚴重影響了對“三農”的支持;從結構看,農村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向城市集中趨勢明顯,支農資金不足,加劇了支農資金的瓶頸效應。目前我國農村有1.2億戶農民有貸款的需求,對于有貸款需求的農戶,只能滿足到60%,主要是農戶的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而農村的小企業貸款滿足率僅50%左右。二是長期的資金需求和農村資金的短期性供給之間的失衡。新農村建設主要的資金需要是鄉村的道路和水利建沒以及農村機械化的投入,長期性資金需求大。由于基層組織沒有完善的擔保、抵押手續,信貸資產質量無法保證,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投入。目前對農民和基層農業生產組織貸款,主要由農村信用社承擔,而農村資金供給基本上都是短期資金,在資金實力上和信貸支持上非常有限,新農村建設對資金的需求和目前資金的供給上有較大的差距。

(三)金融機構自身發展中競爭與合作“共贏”意識的缺陷

金融機構在參與城鄉一體化建設中,片面強調競爭,主觀上缺少合作的意向,客觀上缺少合作平臺,遠遠未達到“共贏”的理想局面。如在信貸市場上,存在過分競爭,信貸資金過分集中在大型企業和部分上市公司,中小企業貸款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在機構設置上,定位不準,銀行網點大量從不發達地區、縣域撤出,客觀上形成農村金融市場中介缺位、機構銳減,金融服務弱化。據銀監會統計,截至2009年6月末,全國仍有2945個鄉鎮沒有銀行業金融機構營業網點。其中有708個鄉鎮沒有任何金融服務,占金融機構空白鄉鎮總數的24%。即使那些已經被金融服務覆蓋的金融機構空白鄉鎮,當地金融服務的充分性和滿足度也參差不齊,整體水平不高,當地群眾難以方便地享受到基礎性金融服務。

(四)金融資源在區域上過度集中與資源擴散效應弱化形成的缺陷

金融資源集聚是指金融資源與特定地理條件協調、配置、組合的時空動態變化,是經過從初步集聚到快速,再到最終擴散效應的過程后,在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金融人才等金融資源上達到一定的規模和密集度,向周邊地域、市場、機構發散的動態過程。金融資源的擴散可以使金融資源在另外一個區域市場獲得比較大的邊際收益。金融資源集聚和擴散分初期階段、集聚階段、集聚后期和擴散四個階段。根據目前發展的狀況來看,金融產業的發展仍處于金融資源的集聚階段。隨著金融資源總量的不斷擴張,城鄉金融不均衡的狀況有可能會繼續擴大,顯然和城鄉金融和諧發展的目標不相適應。

(五)農村金融市場過分依靠單一的間接金融與直接融資偏少的缺陷

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是“一條腿短,一條腿長”,一方面表現為近年來企業在直接融資市場上融資難,直接融資成“短腿”;另一方面表現為近年來企業更加依賴間接融資。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國內非

金融企業的貸款融資比重接近90%,而股票融資不超過5%,企業債券融資更是微乎其微,不超過1%,導致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發展長期以來極不平衡,社會融資的重擔絕大部分都壓在了商業銀行的肩上,銀行也因此承擔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體制轉軌的絕大部分成本。

三、對策建議

(一)路徑選擇

1 從供給角度。一是金融機構的聯動。要在城鄉統籌發展中將金融資源真正引人農村,就要依靠新型的鄉村金融機構。以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農業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為代表的新型金融機構是未來農村金融體系的重要成員。城市金融機構與新型鄉村金融機構之間可以通過金融控股、參股和同業拆借等形式實現資金的聯動。二是金融市場的聯通。要在進一步完善同業拆借市場的基礎上形成區域性資金拆借中心,重點是發展銀行同業拆借融資,逐步把同業拆借和與票據交換、聯行清算結合起來,發展交換、清算、融資三位一體的頭寸市場。三是推進農村信用體系標準化建設,解決信貸投入信息不對稱、不透明和信息采集成本過高問題。四是在農村地區技術、市場、管理和信息等處于劣勢條件下,對于農村地區金融機構撥備提取規定較高比例,同時對于其不良貸款的核銷也加大力度,以此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創新力和活力。

2 從政策扶持角度。一是對于金融機構在縣域存貸款比例予以明確界定,給予一定的激勵和懲戒約束,引導金融機構經營策略的調整。并應考慮對縣域農村信用社的存貸款比例給予適當上浮,實行差別性存貸款比例,以更好地滿足“三農”資金需求。二是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協調配合財政政策。放寬對農村金融機構再貼現的條件,使貨幣政策順暢地滲透到實體經濟,調節信貸資金流向。發揮財政政策在創造新農村公共設施、基礎項目建設產品中的作用,彌補貨幣政策缺陷,在擴大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同時,增強農村金融市場引力,也為貨幣政策實施提供資金保證。三是完善金融服務功能,擴大資金供應能力。一方面,改善縣域金融生態環境,包括推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進程,加快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產業集群和特色經濟,增強縣域工業經濟的活力,擴大縣域有效信貸需求;另一方面,既要通過建立金融機構新增存款主要用于當地的機制,增強正規金融機構加大對縣域投放的壓力和內在動力,又要大力發展適合農村需求特點的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并通過正規金融機構與新型金融組織之間的業務合作,形成功能互補的投入機制。四是建立和完善農業貸款擔保和保險體系,降低農業生產的資金經營風險,提高農村信用社放貸積極性。對于農戶信貸、農業貸款予以保險扶持,以降低風險。

(二)共生要素構建

1 統籌城鄉金融共生單元布局與規劃

理想的農村金融體系,應該是合作金融、政策金融和商業金融分工合作,為“三農”提供金融服務,滿足不同層次的農村金融服務需求。從供給來看,需要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多渠道吸引城鄉資金,增加有效資金供給,提高農村金融資源的有效性。統籌協調好城鄉金融資源,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金融,帶動并支持農村金融形成良性循環機制。可按照城鄉統籌原則,積極、穩健地開展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引導城市銀行資本、產業資本和民間資本等各類資本,到農村欠發達地區發起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實行向農村龍頭企業傾斜的上市與融資政策和地區傾斜政策。擴大農村龍頭企業在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的融資能力。對于一些達不到上市要求的農村龍頭企業,可以針對農村市場的現狀,開辦一些地區性的場外交易市場,克服農村金融市場直接融資缺失的短板。

理順業務邊界,保證農村各項金融業務有序運作。要進一步梳理和明確政策性與商業性業務的邊界,農村政策性金融應做出專門的制度安排,強化其政策,主要通過農業政策性金融方式對農村經濟以資金支持,如糧食安全儲備貸款,農業綜合開發貸款,農業技術改造貸款,農業結構調整貸款,農業基礎設施貸款,農業政策性保險等。鄉村商業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要始終堅持支農方向。在服務“三農”時,各類金融機構應建立合作互補機制,實現“交叉”經營。經營業務要涉及高中低各個層次客戶,不但要經營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城鎮化建設的高端客戶業務,也要經營處于創業期的一般產業化企業等中端客戶業務,還要經營較為貧困或維持簡單再生產的農戶和小企業客戶業務,滿足農村各經濟主體對農村金融的多層次需求。

2 城鄉金融共生模式下的農村金融創新

一是創新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在借鑒美國農村金融體系、孟加拉NGO模式構建的成功經驗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并有所突破。農村信用社在改革過程中應該拓寬服務領域,創新服務品種,增強服務功能,填補國有商業銀行向商業化經營轉變過程中留下的“不足”。農業發展銀行除承擔農副產品收購資金供應管理等政策性職能,還應積極開辦對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綜合開發建設項目的貸款業務,拓展業務范圍。郵政儲蓄銀行的掛牌成立,減少了農村資金外流。郵政儲蓄機構應本著“取之于農、用之于農”的思路,控制資金外流,確定一定比例資金投放在本地,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各金融機構應積極探索扶貧貼息貸款運行新方式,完善財政與金融合力支農的順暢機制。同時,各金融機構根據不同層次的資金需求狀況,以產品創新為突破口,創新信貸機制,推進農業的發展。

二是創新金融服務產品。創新金融產品載體,著力為農戶提供自助可循環小額貸款、資金匯兌、領取政府補貼和財政惠農資金、繳領社保基金等一系列特色服務,并在服務費、工本費、年費、手續費等方面給予優惠。還應在合理授信的基礎上,推出簡式快速貸款、自助循環貸款、貿易鏈融資工具、企業集群金融服務方案等新產品。提供債券、基金、保險、證券等系列理財產品,以及信息咨詢、投融資顧問等高附加值服務;為農村地區提供網上銀行、電話銀行、自助銀行等電子化產品;為農產品提供套期保值、進出口風險對沖等風險管理產品,幫助企業管理和對沖各方面的風險;為產業鏈企業群及集團客戶提供賬戶管理、現金管理、票據融通、應收賬款融資等系統聯動服務,提升縣域整體金融服務水平。

三是規范和引導民間借貸,促進其健康發展。民間借貸雖屬非正規金融,但實際上具有正規金融所不具備的優勢。民間借貸交易過程快捷,融資效率高,能盡快達成交易,使借款人迅速、方便地籌到所需資金。民間借貸的這些獨特優勢,使其與正規金融形成互補效應,有力地促進了民營經濟與中小企業的發展,成為我國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應采取切實措施,切實改善民間借貸發展的市場環境和制度環境,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使其在農村金融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是提高金融共生中的質參量。質參量是反映共生單元的內在性質,是共生中的核心,從金融共生的要求出發,要大力提高城鄉金融在金融共生中的

質參量,通過走聯合之路,適應經濟發展中的金融需求,進一步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科技水平和技術裝備,創新金融業務,在整體金融共生中,實現金融機構間的有序與同步,共同發展提高。

3 金融共生的外部環境建設

一是要完善農戶征信體系建設,加快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向農村推進。目前,人民銀行征信系統應該加快向縣域擴展,推動信用戶、信用村和信用鄉建設,創造條件盡快建立和完善農戶的個人信用數據庫,為農村金融服務提供幫助。在推進農村金融改革的過程中,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要與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建設,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并加快將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向農村地區推進。加快推進將農村地區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信貸信息納入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實現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在全國范圍內信貸信息的全采集與查詢服務的全覆蓋,為農村金融機構準確識別借款人身份,充分判斷借款人信用狀況,有效防范信貸風險提供科學、便捷、有效的參考依據。人民銀行應與地方政府部門協調合作,組織、引導當地農村金融機構,建立健全農戶電子信用檔案,開展農戶信用評價工作,將農戶電子信用檔案與農戶信用評價結果引入農戶貸款審核過程。

二是要進一步完善農村支付結算體系,支付結算體系應覆蓋到新型農村金融組織以及偏遠地區的農村金融機構。

三是加大對農村金融機構的財政、稅收、資金等政策的扶持力度,借鑒城市金融服務整體框架,結合農村實際,突出農村特色金融服務功能。

篇(4)

我國銅行業正處在重要的發展階段,據統計自2008年以來中國銅產量處于世界第一,但我國銅冶煉工藝技術及冶金設備相當部分仍處于較低水平,引進的國際先進大型銅冶煉工藝技術及裝備,投資巨大、設備維護費用高、專利轉讓費用高,大量中小型銅冶煉企業難以實現更新換代,中小型企業急需符合其發展要求的新型銅冶煉工藝及設備。

一、我國銅冶煉技術及設備現狀分析

1.1根據國家銅冶煉行業準入條件,2007年底前淘汰所有鼓風爐,國內一批中小型銅冶煉企業仍然還在使用能耗高、污染重工藝落后的鼓風爐工藝及設備,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處在淘汰落后產能的邊沿,一些大型銅冶煉企業采用國際上先進的熔池熔煉工藝及設備如閃速爐、艾薩爐、奧斯麥特等,但這些爐型單系統產能大(最低10萬噸/年)、投資大、維護費用巨大、技術引進轉讓費用高等條件,不適于對我國(10萬噸/年以下)中小型銅冶煉企業現有的鼓風爐等落后產能進行更新換代改造。在我國科研及工程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下,一種新型先進、實用國內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雙側吹熔池熔煉工藝及設備進行了成功的工業化應用。

二、密閉鼓風爐與雙側吹熔池熔煉爐工藝及設備特點的比較

2.1老工藝采用一座密閉鼓風爐熔煉爐+兩臺連續吹煉爐。冶煉工藝流程為密閉鼓風爐熔煉―連吹爐吹煉―粗銅澆鑄,鼓風爐工藝屬普通熔煉、淘汰落后產能,效率低、能耗高、煙氣控制較難,產出SO2濃度低(4~5%),制酸系統難以實現自熱平衡,操作勞動強度大、環境惡劣、自動化水平低。

2.2新工藝采用一座雙側吹熔池熔煉爐配套貧化電爐1套+2套PS轉爐,冶煉工藝流程為雙側吹富氧熔池熔煉爐熔煉―PS轉爐吹煉―粗銅澆鑄,熔煉產出煙氣SO2濃度高達16.92%,煙塵濃度低,具有較好的制酸條件,其工藝及設備具有以下特點:

通過雙側、多風道將50%~90%濃度的富氧空氣吹入熔煉爐內的熔體混合層,在強烈而均勻的攪拌和高溫作用下,含銅物料及熔劑熔化后,熔體在爐內完成渣與冰銅分離。采用特殊的爐體結構和不粘接煙道,爐墻關鍵部位采用水冷銅水套掛渣技術,風嘴采用不銹鋼和紫銅復合材料組件,耐高溫腐蝕,可送85%以上濃度的富氧空氣進行熔煉,爐體加料口、銅出口及出渣口,貧化電爐出渣口及粗銅澆鑄等各散排煙點配套環保集煙系統,散排煙氣經布袋除塵,與制酸尾氣一起進入脫硫系統處理,效率高,更節能、減排。

2.3新老工藝余熱利用特點對比

2.3.1老工藝鼓風爐產生的煙氣450~550℃及配套的連吹爐冶煉過程中產生的煙氣1000℃進入汽化煙道進行間接冷卻,產生的蒸汽量不足,不能實現余熱發電。

2.3.2新工藝雙側吹熔池熔煉爐出爐煙氣1250℃經余熱鍋爐產汽量16t/h,轉爐出口煙氣750℃經余熱鍋爐產汽量6.3t/h,產生飽和蒸汽供給一臺N3-3.8型3MW凝汽式汽輪機,并配一臺QF-3-2型汽輪發電機,每小時發電量為3090kWh。

三、新老工藝節能效果對比

老工藝密閉鼓風爐熔煉需消耗大量價格日趨昂貴的焦炭,經測算生產1噸粗銅耗焦炭0.98噸,因鼓風爐煙氣量較高,制酸系統能耗增加,制取1噸硫酸電耗達315.32kWh。經折標測算密閉鼓風爐熔煉粗銅綜合能耗923.82kg標煤/t粗銅。

新工藝雙側吹熔池熔煉主要燃料變為焦粉、塊煤、電等,經能源折標測算雙側熔池熔煉爐粗銅綜合能耗312.83kg標煤/t粗銅。符合《銅冶煉企業產品能耗》標準規定粗銅冶煉工藝綜合能耗550kg標煤/粗銅以下,該工藝綜合能耗滿足銅行業準入條件要求。

四、新老工藝減排對比

老工藝密閉鼓風爐熔煉工藝,SO2濃度低(4~5%),制酸系統難以實現自熱平衡,鼓風爐加料口、出銅口、出渣口及粗銅澆鑄各散排煙點無環集系統收集處理,“兩轉兩吸”制酸之后尾氣無脫硫設施處理,經測算,密閉鼓風爐工藝有組織、無組織SO2排放量為979.8噸/年。

新工藝雙側吹熔池熔煉工藝,配套有熔煉爐加料口、冰銅出口及出渣口,轉爐出銅口,貧化電爐出渣口,粗銅澆鑄等各排煙點組成的環集排煙系統。對無組織煙氣收集與有組織制酸尾氣均進行脫硫,SO2排放量為194.12噸/年,較之老工藝減排量為785.68噸;減排80.2%,減排指標達到環保要求。

五、新工藝實施項目清潔生產水平

按照環保部強制清潔生產審核要求,雙側吹熔池熔煉工藝及配套制酸工藝參照《清潔生產標準銅冶煉業》(HJ558-2010)標準,從生產工藝及裝備、資源利用指標、產品指標、污染物產生等進行分析,其中主體冶煉工藝雙側吹熔池熔煉爐熔煉冰銅粗銅生產工藝符合清潔生產一級水平,按清潔生產指標(共計28項)分析統計:達一級水平有19項,占總指標的67.86%;達二級級水平有8項,占總指標的28.57%;項目實施后,可達到二級清潔生產指標,為國內清潔生產先進水平。

六、結論

篇(5)

1 水利工程設計的原則

 

1. 1 安全與經濟

 

水利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滿足供水、發電、防洪、航運、旅游等多個用途要求,還要注重環境的保護。水利工程設計得首要原則是要確保其安全第一,沒有安全的保障一切就無從談起,使工程能夠穩定和持久,要在最小的風險下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

 

1. 2 以人為本

 

水利工程的設計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統一,以人身安全為基礎。設計要把感情融入生態環境之中,營造出優美的環境與景觀。

 

1. 3 因地制宜

 

在對水利工程設計時,要謹記因地制宜的設計原則,不得意圖控制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生態環境進行組織設計,調動水利工程所處的自然環境的自身恢復能力,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面對河流要因地制宜的尊重其自然的屬性和其美學的價值,設計具有生態效益的方案。

 

1. 4 合理利用水資源

 

水利工程的蓄水供水功能是基礎功能,保障水利工程的景觀功能的同時也要注重實現這一基礎功能。設計時要考慮合理利用水資源,不要造成水資源的浪費。

 

1. 5 堅持生態化和自然化

 

水利工程設計要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為主題,堅持可持續發展,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發揮生態環境的優勢,因地制宜,結合人文與自然景觀,融合人與自然。

 

1. 6 人工景觀與自然景觀

 

人工景觀的設計是水利工程的重點,要注意原來的自然景觀的特點及分布,將人工與自然景觀相融合,從而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的設計理念。

 

2 水利工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 1 經濟觀念薄弱

 

目前水利工程的設計往往缺乏經濟觀念,只重視方案的可執行性。然而現實是大多數業主都比較重視經濟觀念,希望盡可能以少的造價獲得理想的效果。從而導致設計之后需要反復修改,增加工作量和難度,甚至有的施工單位會來索賠。所以,在設計水利工程時一定要強化經濟觀念。

 

2. 2 設計程序

 

水利工程的設計離不開對設計方案的反復研究、對比與分析,以及最終的審核,從而保障設計與實際情況相符,足夠科學,實用且可實施。現實的情況是大多數設計并沒有做到科學得規劃程序,也難以保障其經濟性和實用性,從而導致實際工程中參照設計進行時受到制約和影響。

 

2. 3 設計內容不合理

 

設計圖紙、設計編制以及設計費用等方面的不切實際,難以實施都是設計內容的不合理的體現。水利工程設計的內容合理與否會影響工程的實際實施。

 

(1)設計圖紙的尺寸不夠規范和標注不明,會增加工程量的計算,影響施工的實施,阻礙工程的進程,降低工程的質量。

 

(2)設計編制不清晰不規范也會造成工程預算的難以評判,從而形成審核金額與實際造價不符,影響工程投資的判斷準確度,從而對整個水利工程的建設造成不好的影響作用。

 

(3)設計費用中對工程單價的判斷缺乏依據,不考慮現實情況,不及時調整價格預算,或是計算失誤等等問題,會使水利工程的概算預算產生失真,影響工程的順利開展。

 

3 水利工程設計的注意要點

 

3. 1 要重視細節

 

水利工程設計的基本要求是要對工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認真研究,結合實際分析,避免失誤,從而確保水利工程的質量得以完美體現。水利工程設計中,細節往往容易被忽視,但卻至關重要。尤其是對于設計中的某些敏感的參數,往往會因一點細小的變化對結果造成很大的差異,所以一定要認真核實,確保準確。

 

3. 2 要與環境相和諧

 

水利工程的建設不但要考慮安全和經濟,同時也要注意保持工程的形象。水利工程設計要使工程的形象與工程周圍的環境相適宜。要做到工程建筑物與周遭的環境形成和諧,自身各部分及樞紐工程也要保持和諧統一。色彩、類型等風格的選擇也要結合實際地域特點、風俗的差異來合理科學的選擇。若水利工程位于城鎮或者是郊區,應該注意工程的形象與當地的建筑風格或理念相協調。還要注意與實際的文化背景、人文環境相適宜,可適當融入當地的風土人情元素,體現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

 

3. 3 要重視設計

 

對水利工程的設計不能僅僅是設計單位獨立進行,而應該建設單位參與進來,與設計單位共同協商完成。工程建設的投資方不可片面得認為設計工作就是設計單位的事情,而是應該積極與設計單位進行互動,提供實際的資料和準確的數據,參與討論設計,共同進行技術和經濟的探討分析。強化設計工作和審查,能夠有效防止或減少后期施工中的設計變更,從而實現有效得控制工程造價。

 

3. 4 要以人為本

 

許多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地點位于遠離城市的偏僻地區,實際施工現場往往地勢險惡,情況復雜。在遵照設計理念不變的前提下,要充分考慮到以人為本,及時針對實際的施工現場進行人性化的設計微調,避免工程流于形式,增加工程的實際操作性和實用性。適當的改變可以使設計更加切合實際,符合人性。

 

3. 5 要安全高效

 

一些水利工程項目由于項目不大,通常設計時只考慮將安全作為第一要素,而缺少對工程造價的合理規劃和預算,導致資金消耗過大。

 

無論水利工程的投資和建設規模是大是小,都要仔細進行資金上的規劃和預算,努力降低工程項目的投入和產出比。認真對工程項目所處的環境進行調查審核,選定最合適的設計方案,并保證準確得實現設計目標和規劃。設計中,涉及許多參數,在實現安全高效的前提下,參數在合理的取值范圍內選擇合適的數值,能夠使投資做到最少,工程量最小。

 

3. 6 要防范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周圍的生態環境。如果對此問題不予以重視,必然會對周圍人們的生活帶來危害,導致環境惡劣,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有可能引發自然災害。因此,在水利工程項目的準備期就要認真分析該項目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后果和作用,對當地的氣候條件、水質、生物物種等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是否會破壞當地的生態體系,危害當地的生態環境。

 

要根據當地的生態情況和自然狀況,考慮生態的保護出發,制定科學的項目規劃和設計,盡量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盡可能做到不破壞生態環境,做好可能因水利工程項目導致的自然災害的防御工作。

 

4 結束語

 

現代水利工程的設計要素較多,應該綜合這些要素,并兼顧社會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安排設計活動要井然有序,符合相關的制度法規。水利工程設計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并使其設計符合現實,可操作,且確保經濟性。水利工程設計的水平,對于促進經濟的平穩向上發展和維護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具有無與倫比的意義,一定要予以重視。

 

參考文獻:

 

[1]霍風雙,王鳴飛。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和應對措施[J]. 黑龍江水利科技,2011(2)。

 

[2]陳銀萍,栗玉榮。 我國水利工程設計問題研究[J]. 科技致富向導,2011(20) .

 

篇(6)

[2]朱苗勇.現代冶金工藝學[M].冶金工藝出版社,2011.

[3]張玉柱,邢宏偉,郝素菊,胡長慶,蔣武鋒.煉鐵工藝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探索[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69-71.

[4]楊生州,尹文艷.基于工作過程的《煉鋼原理與操作》課程改革的探索[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60-62.

篇(7)

一、為把握市場先機,銀行也已與河南省某地級市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主管部門進行了溝通,同時,也行文上報某分行批準銀行新農村建設準入資格

(1)以產業集聚區為依托,實施客戶和產品支撐戰略,梳理重點企業和重點企業的上下游客戶,將供應鏈融資業務及時運用到信貸營銷過程中,在滿足企業資金需求的同時,積極爭取新業務的貸款規模,將有限的信貸資源盡量使用到新產品的業務拓展上。針對企業原材料采購,積極營銷國內信用證產品,及時為企業溝通辦理國內信用證議付,確保企業和其上游企業的資金需求。針對應收帳款量較大的企業,進一步加大國內保理產品的營銷力度,一方面盤活企業的應收帳款,另一方面通過靈活的期限和費用組合,確保重點企業的融資需求。針對票據量較大的企業,加大票據理財產品營銷力度,積極通過投資銀行渠道為企業籌集資金,一方面解決企業資金融通的困難,另一方面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積極探索進一步降低貸款門檻,放寬貸款抵(質)押條件,積極為新型農村社區居民提供貸款支持。

(2)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載體,未來三年內,在產業集聚區建設、農村住房改造建設、中心村建設、農村產業發展等領域提供廣泛金融服務,在資金規模安排上進一步傾斜,積極圍繞新型城鎮化建設總體目標,從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出發,拓寬縣域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信貸領域,積極介入基礎設施、旅游項目開發建設,注重對縣域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信貸投入,對已經完成集體產權制度創新,建立社區股份合作社的城中村、城郊村、園中村,允許社區股份合作社以其產權證作抵押,取得銀行貸款,探索在新型農村社區開辦額度10萬元以內、期限5年以內的社區居民住房貸款;積極幫助入住新型農村社區的居民,用社區集體建設用地房產證抵押擔保,獲得住房貸款支持;在條件成熟的縣支行成立個貸分中心,積極開展新型農村社區住房按揭貸款,進一步確保銀行在住房金融領域的優勢地位。

(3)加強渠道建設。商業銀行作為一個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商業盈利性機構,其產品和服務的提供、業務的經營與管理是和其它一般工商企業一樣是借助各種渠道來實現的。在很大程度上,渠道的多寡、完善程度以及運營效率、市場匹配程度,體現了一家銀行的市場競爭力,也是構成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得渠道者,得天下”并不是一種夸張。為此,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優化布局,提升檔次,加大物理網點的升級改造力度;二是進一步加快自助渠道的推廣步伐。要充分認識到自助設備對客戶分流和維護的巨大作用,通過增加數量、功能優化增強銀行自助設備對客戶的吸引力,最大限度的占有和分流客戶,減輕柜面工作壓力;三是新農村建設將會加大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為此,要明確移動支付未來發展方向,通過銀行服務模式上的創新,提升業務拓展的前瞻性和敏感性。充分發揮移動支付的延伸功能, 科學規劃,搶抓先機,在地理位置合理、客戶密集的地方,搶先布點,增強個性化服務能力,有效彌補物理網點數量不足的缺陷,最大限度的擴大客戶群體,在物理網點和客戶經理渠道無法涵蓋的盲點區域,發揮有效的自助服務功能,減少柜面工作壓力;四是加強客戶經理隊伍建設。不斷整合人力資源,配備專業人員,建立服務于新型城鎮化的客戶經理隊伍,實行新型城鎮化金融業務“集約化、專業化、精細化”管理,充分發揮其在業務開拓和營銷客戶中的尖兵作用;五是加大和政府有關部門的聯系和溝通,強化與“新農村”建設主管部門的合作,積極取得政府的理解和支持,進一步鞏固銀政關系,更加穩固銀行優質金融服務地位。

加緊和項目施工方進行項目對接,建立項目備選庫,加大項目儲備力度。目前,新農村建設正在全面鋪開,同業競爭勢必更加激烈,要加強前期項目梳理,積極進行銀政洽談,提前介入,全力開展項目對接,搶占競爭制高點,提高銀政合作的效率和談判的主動權;擬定一攬子金融服務方案,以個性化產品滿足客戶多元化資金需求,提高銀行產品覆蓋度,增強營銷滲透率;強化風險意識、嚴把信貸政策關口,實施差別化經營策略,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寬進嚴支,看重實質,抓住關鍵風險點,確保信貸資金封閉運行,嚴守政策底線,做到可控風險;成立任務型團隊,配置必要的財務資源,堅持市分行經營部門和經辦行的聯動營銷模式,全力爭取優惠政策,特別是拆遷政策和土地配套政策,提高營銷效率,搶占市場先機,增強市場競爭籌碼,撬動其他業務的聯動發展;嚴格資格準入,搶抓優質客戶,優化審批流程,提高服務水準,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幾點建議

(1)政府建立專門的新農村投融資平臺,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優勢,進一步推進各項銀政合作平臺建設,為新農村建設籌集專項資金,為政策性信貸提供有效載體。

(2)政府有關部門及時提供新農村的相關政策、發展規劃等方面的政策信息,同意銀行列席政府部門研究新農村綜改項目會議,推薦具有發展潛力的項目作為銀行信貸重點扶持和培育的對象。

(3)進一步發展政策性擔保業務。建立和完善以縣域為重點的多層次的擔保體系,重點加大縣級擔保體系建設力度。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壯大擔保公司實力,出臺相應的政策鼓勵企業出資參股擔保公司;銀行要加強與農村信用擔保機構合作,共同建立健全擔保機構的準入、退出、風險補償和獎勵機制。

(4)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完善經營機制和服務功能,拓展業務范圍,創新金融服務產品,最大限度地滿足新農村建設的金融服務需要。

(5)進一步增加縣域金融有效供給。適當增設分支機構或網點,支持不斷推出各種適合新農村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縣域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

篇(8)

我們要深刻認識小微企業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實增強加快小微企業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進一步解放思想認識,著力解決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困難,在此,我對蒼南助力小微企業發展提幾點意見:

一要堅持目標導向,狠抓工作進度。要進一步提高工作主動性,鼓足干勁、全力沖刺,確保全面完成三年計劃任務指標的三分之二。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大力宣傳發展小微企業的重大意義,以及國家和省、市、縣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總結推廣好的典型做法,發揮示范引導作用,在全縣上下形成大力服務小微企業發展的濃厚氛圍。

二要堅持創新導向,狠抓政策供給。要吃透國家、省、市實施“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的精神和政策,盡快制定出臺創新性的配套政策和獨立政策,打造區域工作亮點。要把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科技型企業的培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配套專項行動方案的制定作為切入點,結合本地實際,加強政策創新和政策供給,著力打造“育小、扶小、活小、強小”的制度環境。

三要堅持問題導向,狠抓長效機制。要加強小微工作的深層次研究,進一步發揮“小微辦”的牽頭作用,緊密聯動成員單位,加強問題研究,狠抓工作落實,進一步發揮小微企業訴求推送平臺、信息共享平臺、工作分流平臺作用。要認真抓好各項現有扶持政策的貫徹落實,最大限度地破解小微企業成長共性問題,以完善的長效機制確保工作目標更明確、力量更集中、推動更有力。

篇(9)

摘 要:該年度的主要研究內容和預期目標,開展了大量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工作,該報告中包含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了一種簡化空芯微結構光纖的傳導機制和模式特性,揭示了其傳導機理。將熒光(激光)染料填充并復合到了空芯光纖的中心孔中,并結合光纖側面探測技術提出了一種高靈敏度的、空間分辨的熒光探測技術,實現的濃度探測極限達1pM,較傳統方法提高一個數量級以上,為目前報道的光纖基同類技術中的最好值。成果詳見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02,011136(2013)。(2)理論分析了選擇性填充不同折射率的高折射率功能材料以及不同的選擇性填充結構的微結構光纖的模式耦合特性及模式雙折射特性,揭示了纖芯模式與高折射率柱模式的耦合特性對光纖雙折射特性的調控,實現了具有獨特雙折射特性的微結構光纖。實現了不同選擇性填充結構的高折射率功能材料填充的微結構光纖,實驗研究了其Sagnac干涉儀傳輸光譜和傳感特性,揭示了具有不同群雙折射特性的微結構光纖Sagnac干涉儀不同的光譜和傳感特性,以及傳感靈敏度對波長和溫度的強烈依賴性,實現了在56.5 °C時高達-45.8 nm/°C(112,531 nm/RIU)的溫度(折射率)靈敏度,以及19.6 nm/N軸向拉力靈敏度。

關鍵詞:微結構光纖 功能器件 異質兼容結構 光子晶體光纖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main research topic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mission statement for this year, we carried out a lot of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report include the following:(1)The conduction mechanism and mode characteristics of a simplified hollow-core microstructure optical fiber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nd revealed. A high efficiency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simplified hollow-core microstructure optical fiber and lateral side detection approach has been demonstrated. A highlighted sensitivity with dye concentrations down to 1 pM is achieved, which is the best value in the reported to our best knowledge.(2)The mode coupling and modal birefringenc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ypes of the high-index-filled MOFs with different selective filling configurations and different materials have been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d. Sensors with ultrahigh sensitivity based on the Sagnac interferometer using this type of birefringence fiber has been proposed and demonstrated.(3)A twin-resonance-coupling phenomenon in a selectively single-hole fluid-filled microstructure optical fiber have been proposed, demonstrated and investigated. Sensitivities of 290 nm/°C (739,796 nm/RIU) and 591.84 nm/N (701.2 pm/με) are achieved, which are the highest for a fiber-based device to date to our best knowledge.(4)A fluid-filled two-mode photonic crystal fiber (PCF)-based intermodal interferometer have been demonstrated and investigated.(5)We have reported on the fabrication and resonance mechanism of a fiber Bragg grating (FBG) with multiple resonances in a two-dimensional waveguide array microstructured optical fiber.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results of curvature and axial strain have also demonstrated.(6)The acousto-optic mode coupling in grapefruit microstructured optical fibers (GMOFs)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unequal acoustic modulation is generated, and orthogonal acoustic gratings come into being in the GMOF.(7)We have demonstrated the formation of an acoustic grating in a simplified hollow-core photonic crystal fiber. (8)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modal characteristics of a square fiber.An all-fiber twist sensor with low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and a compact magnetic field sensor have been proposed and fabricated. Additionally, we have also investigated some of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in microstructure optical fibers and describe some of the results.

Key Words:Microstructural optical fibers functional devices;Heterogeneous compatible structure;Photonics crystal fibers

閱讀全文鏈接(需實名注冊):http:///xiangxiBG.aspx?id=50431&flag=1

篇(10)

隨著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金融風險的危害逐步顯現。金融風險的波動性建模顯得尤為重要。1982年Engle首先提出了ARCH模型,隨后Bollerslev(1986)提出了GARCH模型;之后ARCH類模型經歷了從單變量GARCH模型到向量GARCH模型、又從常系數GARCH模型到變結構GARCH模型等不同的發展階段,并以其良好的統計特性和對波動現象的準確描述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成為當今波動性建模分析的最重要的工具。

二、變結構特征與波動持續性的關系

條件方差的持續性最早由Engle和Bollerslev(1986)提出,他們對IGARCH模型的研究揭示了條件方差存在的持續性,并認為波動的持續性等價于方差 序列的單整性。這個定義認為方差序列的單整性就是波動的持續性,即把單整性與持續性當作等同的概念。

許多基于時間跨度較大的金融時間序列的GARCH建模都表現出了高持續性,如Engle和Bollerslev(1986)研究12年間匯率的周收益率,Baillie和DeGennaro(1990)研究18年間股指的日收益率等。Lamoureux,Lastrapes(1990)提出假設認為經典GARCH模型應用于時間跨度較大的時間序列時表現出來的高的波動持續性可能是因為忽視了時間序列中變結構現象的存在,他們通過在GARCH模型的條件方差方程中添加虛擬變量構建變結構模型應用到股市收益中驗證了這一假設,這一研究使得金融時間序列中的變結構現象開始得到關注,促進了ARCH類模型在變結構建模中的新發展。

目前,該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變結構點的探測和變結構模型的構建,而模型的構建主要分為以下兩種思想。一、馬爾科夫轉換和GARCH模型結合:Hamilton和Susmel(1994)首先把馬爾科夫轉換模型引入ARCH模型之中,提出了狀態轉移的ARCH(Regime-switching ARCH)模型,取得了良好的模擬效果;Walter Krämer(2008)構建了帶有時變轉換概率的馬爾科夫轉換GARCH(1,1)模型,其中GARCH模型條件方差的所有參數都由馬爾科夫狀態轉移決定。二、在GARCH模型的條件方差方程添加變量:Ping Wang , Tomoe Moore(2009)通過使用ICSS(平方迭代累積和)算法來調查歐盟股票市場中的變結構點,并通過在條件方差方程中添加虛擬變量給出了一個修正GARCH模型;李松臣、張世英(2007)通過添加一個虛擬變量構建了變結構門限模型;馮勤超,江孝感,蔡宇(2011)在向量GARCH模型中引入Markov轉換機制,構建了向量MRS-GARCH模型。

Engle和Bollerslev(1993)進一步討論了向量模型的持續性問題,提出了協同持續的思想,給出了向量GARCH模型協同持續的定義。協同持續的實際含義是:若干具有波動持續性的條件方差過程之間的某個線性或非線性組合可以消除這種波動持續性的影響,類似于均值過程的協整性,即協整概念在時間序列二階矩意義上的體現。

國內學者李漢東和張世英(2001)從單整的角度給出一個基于GARCH模型的協同持續定義和其充分條件,分析了向量SV過程的協同持續性,并引入了BEKK表示形式;江孝感、王利(2006)研究了基于GARCH過程存在單整的向量金融時間序列協整與協同持續的數學關系。

三、問題分析及發展

根據以上國內外研究現狀可見,國外研究更多關注于變結構現象對金融時間序列建模的影響以及如何更好的對變結構時間序列建模而忽視了金融時間序列間的均衡關系,國內研究更多關注于分析多個金融時間序列矩意義下的的長期均衡關系而忽視了單個金融時間序列的波動持續性是否合理的描述。因此在對金融時間序列建模之前先進行變結構分析,才能合理描述方差波動的持續性,在此基礎上討論多個具有變結構波動持續性的方差過程的協同持續關系,才能真實反映多個金融時間序列的二階距意義下的長期均衡關系。

由于當前對金融時間序列建模的研究還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因此它還有很大的發展和完善的空間,主要發展和完善方向有:

1、將金融時間序列的變結構現象引入向量金融時間序列的分析中,構建變結構模型以真實描述多個金融時間序列的波動性及其內在關系,這是長期資產組合投資能夠實現風險規避的前提。

2、將金融時間序列的波動持續性和協同持續性定義拓展至動態意義上,令線性協同持續向量依結構變化,來描述金融時間序列間的長期動態均衡關系。

3、對多個金融時間序列構建的變結構模型的參數估計方法、動態協同持續關系的存在性分析和求解方法等。

4、研究金融時間序列中的變結構特征對多個金融時間序列間長期均衡關系的影響,這在金融市場內,即為研究變結構特征對資產投資組合的影響,因此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5、將變結構特征拓展至高頻數據,分析金融時間序列的結構變化特征以實現對金融時間序列結構變化的預測。

這些發展有利于ARCH類模型全面的刻畫金融時間序列波動持續性的多種特征,從而能夠有針對性地給出相應的策略消除這種波動的持續性影響,對于防范經濟或金融風險、理解金融市場的運行機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 Engle R F.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icity with estimates of the U. K. inflation [J] .Econometrica. 1982,50(4):987-1008.

[2] Bollerslev Tim. 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icity[J] .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6,31(2):307-327.

[3] Engle R.F.,T.Bollerslev. Modeling the persistence of conditional variance[J]. Econometric Reviews,1986,(5):1-50.

[4] Bailline R T. Long memory process and fractional in-tegration in econometrics[J] .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96,73:5-59.

[5] Lamoureux, C.G., Lastrapes, W.D.. Persistence in variance, structural change and the GARCH model [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1990, 68, 225234.

[6] Hamilton J. D., Susmel R.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dasticity and changes in regime [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94,64 : 307-333.

[7] Walter Kr?mer. Long memory with Markov-Switching GARCH [J]. Economics Letters. 2008,99:390392.

[8] Ping Wang, Tomoe Mooreb. Sudden changes in volatility: The case of five central European stock markets [J]. Int. Fin. Markets, Inst. and Money. 2009, 19: 3346.

[9] 李松臣,張世英. 多元變結構門限GARCH模型的偽協同持續性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7(10).

[10] 馮勤超,江孝感,蔡宇.向量MRS-GARCH模型波動持續性研究.管理科學學報,2011(08).

[11] Bollerslev Tim R F.Engle Common persistence in conditional variances[J].Econometrica.1993,61(1) :167-186.

上一篇: 大學數學統計學 下一篇: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意義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偷偷做久久久久久网站 | 中文字幕丝袜精品久久 | 日少妇高潮出水视频 | 亚洲日韩国内欧洲在线观看 | 亚洲人网在线播放视频 |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