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1 09:14: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全球視角的專利格局分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重樓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樓ParispolyphyllaSmith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或七葉一枝花ParispolyphyllaSmithvar.chinensis(Franch.)Hara的干燥根莖。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的功效。常用于療瘡癰腫、咽喉腫痛、蛇蟲咬傷、跌撲傷痛、驚風抽搐[1]。重樓藥用歷史悠久、應用廣泛,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曰:“蚤休,味苦,微寒。主治驚癇,搖頭弄舌,熱氣在腹中,癲疾,癰瘡,陰蝕,下三蟲,去蛇毒”[2]。重樓作為云南白藥、重樓解毒酊、三七血傷寧膠囊、小兒退熱顆粒、季徳勝蛇藥片、鼻咽清毒顆粒等81種中成藥的主要原料藥,市場需求量較大[3]。其野生資源在云南、四川、貴州、廣西、西藏、湖南、廣東、陜西、甘肅等省均有分布,蘊藏量集中在邛崍山區至云貴高原,其中四川、云南等地資源最為豐富。伴隨著重樓需求量的增加,使得野生重樓資源瀕臨枯竭。近年來,重樓已在云南、四川、貴州等地實現了大面積種植[4]。目前國內外對重樓開展了多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藥理學、化學成分、品質評價、育種栽培等方面。已報道的化學成分含甾體皂苷類、多糖類、黃酮類、膽甾烷醇類、植物甾醇以及昆蟲變態激素,具有提高免疫力、鎮靜止痛、止血、抗菌、抗腫瘤等藥理活性,同時也申請了大量的相關專利,本文檢索發現重樓相關專利達6593條。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介紹,通過專利情報分析,可以輔助科研開發、技術預測、技術創新,并制定競爭策略,同時高效配置科技資源,提高技術創新活動的水平,避免盲目性和重復性研究。并且充分利用專利文獻可以縮短60%的科研周期,節約40%的科研經費[5]。伴隨著“一帶一路”偉大構想的推進以及2020年以來中醫藥在新冠肺炎期間的突出成績,使得中醫藥的國際化進程明顯提速。眾多學者也開始在全球專利視角下為中藥產業檢驗獻策。重樓作為較為熱門的中藥材,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但截止目前,重樓產業的國際專利格局尚不清楚,中國在重樓專利上的優勢、劣勢也不得而知,且近年來的發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頸問題,如種植周期長(7-8年)、栽培品種混亂、質量難以滿足《中國藥典》要求等[6],急需尋求突破,因此本文通過incopat國際專利數據庫對全球重樓專利進行針對性的檢索,對重樓專利布局、CPC技術主題、專利申請人、藥用專利等方面的綜合分析,了解重樓產業整體發展布局并挖掘出相關專利的申請熱點以及未來潛在增長領域,為我國重樓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 數據分析平臺
IncoPat專利數據庫現收錄了全球157個國家、地區及組織,近1.4億件的專利文獻,其數據采購自官方和商業數據提供商,專利內容可靠,數據質量高,并且對專利著錄信息、同族、引證、運營、法律等信息進行了深度整合,可實現數據的24h動態更新[7-8]。近年來國內學者通過該平臺在各領域開展了大量的專利分析,其中針對中藥的專利分析也在逐步深入[9-11]。
1.2 檢索式制定
本文的數據來源于incopat全球專利數據庫,根據incoPat6.0版本使用說明,在incoPat中選擇“標題”和“摘要”兩個字段進行檢索時,會同時檢索原文和翻譯數據,檢索結果往往多于其他檢索系統,更能全面的了解重樓相關專利的現狀,再結合重樓的異名選擇檢索式為(((((((TI=(重樓OR滇重樓OR七葉一枝花OR蚤休OR螺絲七OR燈臺七ORParidisRhizomaORParispolyphyllaORChonglouNOTParis)ORAB=(重樓OR滇重樓OR七葉一枝花OR蚤休OR螺絲七OR燈臺七ORParidisRhizomaORParispolyphyllaORChonglouNOTParis))AND(AD=[19600101TO20210826]))))))),檢索范圍為世界各國。由制定的檢索式檢索到的重樓相關專利共計6593條,進行簡單同族合并后,共計5285個專利族,其中中國專利4675條,占全球重樓專利的88.46%。1.3 數據統計與分析方法 專利統計和技術分析采用incopat國際專利數據庫的“高級檢索”、“關鍵詞工具”、“指令檢索”以及“高級分析”等功能進行數據篩選并進行簡單同族合并,減少冗余專利對分析結果的干擾。同時采用MicrosoftExcel2016保存專利申請人、發表時間以及題名信息,并將數據導入Cytoscape軟件繪制網絡圖并進行可視化分析,XMind軟件繪制魚骨圖,派森諾基因云繪制分布圖,其余圖片由Origin2021、GraphPadPrism7繪制。
2重樓專利布局分析
2.1 重樓專利申請趨勢
重樓專利申請最早出現于1983年,由日本小菅卓夫等人以CARCINOSTATICAGENT(抗癌劑)申請。由于各國對重樓專利的申請較為連續的出現在1990前后,因此重點梳理1990—2021年各國重樓專利申請趨勢(見圖1)。由圖1A可知:①1990—2021年31年來,全球重樓相關專利的申請數量呈現一個連續上升的趨勢,并在2015年達到最高值;②技術萌芽期(1990—2000年)、緩慢增長期(2001—2008年)、調整期(2009—2010年)、快速發展期(2011—2015年)、成熟期(2016—2018年),一般的發明專利需要經過受理、初審、公布、實審和授權公告這些階段,一般情況下,自受理起18個月會進行公布,然后進行實審階段,通常3年左右才能獲得授權,因此暫不對2019—2021年進行范圍限定;③中國重樓專利從1992后各年均遠高于其他國家和地區。從專利申請數量占比可以看出,我國對重樓的研究相較其他國家更為廣泛深入;④2017—2018年重樓的中國重樓專利申請量減少,但仍占主導地位。1990-2000年的技術萌芽期,全球重樓專利申請量較少,期間每年的申請量都低于50件,十年間累計申請數量僅為322件,中國有217件,占67.40%。2001—2008年的緩慢增長期,全球重樓專利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此后經2009—2010年的調整,全球重樓專利申請進入了快速發展期,這主要得益于中國重樓專利申請數量的爆發式增長,2015年的成熟期讓重樓申請量達到迄今為止的最高峰,其中全球重樓專利申請量共692件,中國有670件,占97%。為進一步深入了解重樓專利的申請趨勢,引入生命周期分析,從圖1A中可知重樓產業近15年中發展較快,因此重點分析近15年的數據。通過分析專利技術所處的發展階段,推測未來技術發展方向。采用技術生長率(ν)、技術成熟系數(α)和技術衰老系數(β)3項指標,通過分析專利技術所處的發展階段,推測未來技術發展方向[12],見圖1B。通過公式ν=A/Bα=A/(A+C)β=(A+C)/(A+C+D),其中A指某技術領域發明專利申請或授權量,B為過去5年該技術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量,C為技術領域當年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D是該技術領域當年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技術生長率(ν)在2004年—2008年出現波動,2009開始逐步上升到2014年達到頂峰,整個產業鏈處于持續生長階段,技術成熟系數(α)、技術生長率(ν)在2014年后逐步下降,技術衰老系數基本保持穩定,表明重樓產業正處于成熟期。專利生命周期分析與申請趨勢基本吻合。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重樓產業仍將處于成熟期內。
2.2 相關專利國際格局
專利申請地區是專利權保護區域,是該產品的市場和產業所在地[9]。借助Incopat全球專利數據庫檢索全球重樓專利分布及技術構成發現,全球多個國家有重樓相關專利申請(見表1)。其中,中國專利數量遠超其他國家,擁有4675條重樓相關專利,占全球重樓專利申請總數的88.46%,位居主導地位。其次日本以139件相關專利,位于第二等級。美國、韓國、澳大利亞等重樓相關專利數不足100件,位于第三等級。由此說明中日兩國為重樓最重要的專利布局地。為進一步了解全球重樓專利現狀,引入全球各國各地區間專利交流分析,其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各國家、地區的實力和投資價值。通過設定專利申請地址為輸入端,專利優先權申請地址為輸出端。輸入端和輸出端地址來源于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專利即為參加國際交流的專利[10,13]。由圖2可知,日本輸出量位列第1,共19件;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韓國位列第2、3位,分別是11件和10件,中國以5件的輸出量位列第8位。輸入量方面,美國輸入量位列第1,擁有33條專利輸入,中國以19件、歐洲專利局(EPO)以13件緊隨其后。日本、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韓國在重樓國際專利交流中具有較強的技術優勢。而美國、中國、歐洲專利局(EPO)等國家和地區屬于專利申請人青睞的申請地,這可能是由于中、美、歐洲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專利回報前景好,使得全球各地專利申請人都熱衷于將上述三地作為申請地。通過上述分析發現,日本、韓國在重樓專利輸出數量上位居前列,突顯日韓兩國比較注重海外專利布局,合理的海外專利布局可有效提升相關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增強企業海外防御力,同時促進理性研發,在保障重樓相關產品本身市場價值的基礎上,擴大利益鏈,為研發增加附加值。中國雖然在重樓的數量上占據絕對的優勢,但專利輸出量較少,輸出范圍也較窄,從已統計數據來看,中國作為輸出方輸出的專利僅有美國4件、韓國1件,說明中國重樓專利主要由國內申請人掌握,在海外專利布局上與專利強國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這對于中國相關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實現重樓產業高質量發展極為不利。
3CPC技術主題分析
3.1 重樓專利CPC分布
聯合專利分類體系(CPC)由美國、歐洲專利分類體系二者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在結構和內容上繼承了國際專利分類號(IPC),相比于常用的IPC,其具有分類條目更加細致;分類位置更加準確;動態調整更加及時等諸多優勢,并且CPC新增Y部,包含IPC跨部交叉技術與新興技術[5]。通過對重樓專利CPC小類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重樓專利覆蓋的技術類別,以及各技術分支的創新熱度。通過對重樓專利CPC小類分析(見表2),重樓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A61K和A61P領域,二者共占全球重樓申請重量的75.89%,其次是A01G,A01C、A01N和A61Q,共占重樓專利申請總量的14.83%;而在A01P,A23L,C05G等領域分布較少,僅占4.16%。由數據分析可知,全球各國及組織對重樓的醫療用途高度認同,而在其他領域的發展相對不足。
3.2 技術主題分析
技術主題全球分布分析的對象是各主要技術方向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數量分布情況(圖3)。通過對比分析,可以掌握重要技術方向在全球范圍內的主要技術分布[13]。由圖3A可知,在A61K、A61P兩小類中我國在數量上具有絕對的優勢。此外,我國在重樓栽培方面(A01C、A01G)的專利也遠多于其他國家。中國在重樓藥用、栽培等領域具有優勢,為這些領域的研發提供了較好的知識產權保護。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德國、比利時、法國的重樓相關專利高度集中在A61K和A61P為代表的醫療領域,且專利CPC分類號僅有7個小類,數量偏少,覆蓋范圍相對我國較窄。中國重樓專利在覆蓋面和數量上雖占有一定優勢,但在各CPC小類分布上極不均衡,在A61K領域的專利數量遠超另外11個小類。A61K與A61P領域在各主要國家發展已較為成熟,為了重樓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急需新的增長點。通過分析重樓CPC小類占比相對較少的領域發現(圖3B),2012年后,占比較少的一些領域也迎來了較快的發展,其中栽培種植相關的A01G、A01C、Y02A等領域增長尤其迅速,此3個領域的快速發展得益于2012年前后重樓價格的快速上漲催生了大量企業及個人種植重樓,使得上述3個領域的專利數增長較快。此外在A01N(人體、動植物體或局部的保存)、A01P(殺蟲所用化學化合物)、C05G(肥料化合物)等領域也有所增長。圖3C分析了重樓熱門與高潛力領域申請量排名前5的企業及科研單位,A61K、A61P領域競爭較為激烈,前5的企業及科研院所擁有大量的專利,行業門檻相對較高;在A01G與A01C領域中,云南的高校及企業占據9席,體現了云南在此2個領域中的巨大優勢;值得關注的是A61Q(化妝品)、A23L(食品、食料或非酒精飲料)領域由于起步較晚,前5的企業和科研院所所持有的專利量相對較少,其中A61Q領域吸引了韓國LG集團進入,涉及CompositionforskinwhiteningcomprisingpolyphyllinⅦ(KR101577787B1)和CompositionforskinwhiteningcomprisingpolyphyllinC(KR1020160024288A)兩項專利,專利內容顯示將重樓皂苷VII和重樓皂苷C兩種成分用于化妝品對人體無副作用,且美白效果顯著。這為重樓用于化妝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將重樓的有效成分單體用于化妝品可有效回避重樓的毒性作用。由于重樓地上部分同樣含有皂苷類成分,此類化妝品領域的發展對重樓的非藥用部位的開發利用也具有重要意義。在A23L領域中專利多為包含重樓的藥膳或一些保健飲料的開發,用于胃腸炎、胃潰瘍、胃出血、牙周炎等一系列疾病的食療保健。進一步分析全國主要省份重樓產業的發展狀況(圖3D),云南以564件專利的總量位居全國第一,CPC領域分布較為均勻,綜合實力較強;山東在A61K領域的較為發達,占山東全省重樓專利的86.94%,但A61K的高占比使山東重樓產業容易面臨瓶頸,急需大力培育新的領域。從全國主要省份的重樓專利門類來看,A61K、A61P在各省發展都較成熟,但在具有潛力的A61Q、A23L等領域各省的專利占比較少,因此各省在這些領域都有充足的增長空間,如何破解單一領域占比過高的現狀,是重樓產業當下必須重視的問題。
4專利申請人分析
4.1 相關申請人分析
通過檢索專利申請人分類、授權專利數量、有效專利數量所得數據進行整理得到表3,分析發現企業、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等授權率均在60%以上,個人所申請專利雖然最多,達到2415件,但僅有721件獲得授權,授權率為27.66%,低質量的個人專利占據了重樓相關專利的大部分,也影響了重樓整個產業的發展質量。為進一步了解各申請人之間的合作關系,以合作專利數為第一維度,合作次數為第二維度分析了前20位申請人(圖4)發現申請人均來自中國,其中高校及科研院所占8席,企業占7席,個人占5席。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17件合作專利數位居榜首,該研究所擁有10個合作者,合作的公司占7個、個人1個、高校及科研院所2個,其與麗江云鑫綠色生物開發有限公司合作最為緊密,合作項目有一種滇重樓偏諾皂苷的制備方法以及一種具有抗菌功能的皂液和香皂及其制備方法。同時并列第一的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擁有3個合作者,均為高校及科研院所,其中與武漢大學合作最為緊密擁有9條合作專利,合作內容涉及用NaHSO3提高滇重樓根莖產量的方法和提高滇重樓根莖中甾體皂苷含量的方法。從全球前20的申請人的專利合作分析圖中可以看出云南的企業及科研院所在重樓領域擁有巨大的技術優勢,這與重樓技術主題分析結果一致。
4.2 專利質量分析
關于專利質量的評價標準國內外具有較多的觀點和聲音,并未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通過參考國內外學者的觀點[7,11,14-18],引入以權力要求數與保護范圍、被引證頻數與同族專利數為專利質量評價指標。
4.2.1 以權力要求數與保護范圍為指標
不同權利要求數量的專利的數量分布情況,宏觀上表明專利所保護的范圍,權利要求數量越多,保護范圍越多,代表專利的高質量(圖5A、5B)[19-20]。重樓專利較多的集中在3-5、6-10這個范圍內,權力要求數集中在1、2、6。保護范圍在11以上,權利要求數量在8以上的專利數量較少,體現了重樓專利質量水平目前位居中下等,存在較多保護范圍內的瑕疵,一定程度上將導致“偽專利侵權”抗辯成功。此外專利擁有的權利要求越多,保護范圍越大,被無效的成本就相應越高,以美國為例,一條權利要求無效成本在5000到20000,能有效降低專利被無效的概率[21]。但同時也需注意申請人過度追求權力要求數、保護范圍,造成對技術創新以及產業化的進程的阻礙,妨礙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
4.2.2 以被引證頻數與同族專利數量指標
專利被引頻數可反映某項專利的技術含量,而同族專利數量反映該專利申請的地域廣度和發明的潛在價值(表4、5)。文獻頁數表明專利說明書中披露細節的詳盡程度,有助于評價專利的質量。這幾項依據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專利的質量。根據Incopat檢索出的專利進行統計分析發現,被引證次數排名前10的專利中,前9個均為中國專利,含蓋中藥制劑、肥料生產、育苗與栽培等領域。但位列前3的均為個人專利,其被引頻數雖高,但在同族專利數與權利要求數均處于低位。在同族專利排名前5中,中國企業及科研院所占據4席位,韓國參天堂制藥株式會社以較高的權利要求項和文獻頁數位居第二位。整體來看,中國在重樓相關種植栽培、藥品已初步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保護。
5重樓藥用專利綜合分析
5.1 常見配伍
通過incopat數據庫中A61K、A61P領域中涉及重樓的所有專利組成重樓藥用專利語料庫,發現重樓的應用多以復方為主,從專利的標題與摘要中篩選出與重樓配伍最多的10味中藥(見表6)。與清熱解毒藥重樓配伍最多的是甘草、黃芪兩味補氣藥。在使用重樓等清熱解毒藥時同用甘草等藥材,以協調寒熱;其次是可以緩解藥物毒性,增加患者的順應性。從性味上看,重樓多與味甘、性溫者配伍使用,這很契合補土派李杲提出的“甘溫除熱”思想。李東垣認為內傷脾胃之病,多見熱象。《脾胃論·飲食勞倦所傷始為熱中論》云:“既脾胃氣衰,元氣不足,而陰火獨盛。”在血虛發熱時不可妄用清熱藥,應以補血益氣為主,以防傷陽氣。運用甘溫除熱法的組方中多采用甘草、黃芪、當歸等補益藥,這與篩選出的結果十分契合。此外配伍最多的10味藥多歸心、肺二經。
5.2 藥用專利分析
將重樓藥用專利語料庫的檢索結果用Cytoscape軟件分析(見圖6)發現作為傳統的清熱解毒藥,通過內服及外治可治療許多疾病,其中外用重樓治療病癥較為普遍。重樓外用最早出現在唐代《新修本草》[22]曰:“醋摩療癰腫,敷蛇毒,有效。”明代《滇南本草》[23]記載:“此乃外科之至藥也。”清代《植物名實圖考》[24]:“七葉一枝花,為外科要藥。”歷代本草指出重樓為外科之至藥、外科專藥和外科要藥,體現了重樓外用的突出優勢。通過圖6再結合現代疾病分類發現重樓所治疾病包括:①內科疾病中的結締組織病(風濕性關節炎)以及風濕免疫科疾病(強直性脊髓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②婦科疾病中的乳腺炎、盆腔炎、陰道炎、崩漏;③外科疾病中的瘡瘍類(包括疥瘡、凍瘡、丹毒等)、外傷病(外傷出血、蛇蟲咬傷等)、乳房病(奶癬);④骨傷科疾病(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⑤皮膚科疾病中的病毒性皮膚病(帶狀皰疹)、過敏性皮膚病(接觸性皮炎、血熱型蕁麻疹、濕疹)、性病(淋病)。筆者在前期梳理了各民族現今仍在使用的眾多外用單方和驗方,不同于漢籍只將重樓外敷療癰腫、去蛇毒、跌撲傷痛,其主治范圍與專利內容涉及之疾病基本一致。重樓內服涉及疾病包含:①耳鼻喉科疾病(中耳炎、咽喉腫痛);②口腔科疾病(牙齦腫痛、口瘡、牙齦炎);③各類內臟疾病與抗癌作用。通過上述梳理發現外用主要涉及皮膚科疾病、婦科疾病、骨科疾病等,以皮膚病為最多。并包括一些疑難疾病的嚴重并發癥,如濕熱阻滯型糖尿病足、熱毒傷陰型糖尿病足以及各類瘡瘍疾病。在一種治療濕熱阻滯型糖尿病足的中藥組合物(CN104225387A)中通過將81例,其中治療組42例,年齡41-62歲,病程2-15年;對照組為39例,年齡40-69歲,病程1-14年;對照組患者給予靜脈滴注硫辛酸450mg·d-1;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該中藥組合物進行足浴,治療一個療程后,治療組的的總有效率達90.47%。但后續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
6結果與討論
基于上述專利分析,得出以下結論:①根據專利生命周期可知目前重樓產業正處于穩步發展的成熟期;②在全球重樓產業鏈中,中國的申請量占據絕對優勢,與日本為重樓專利的重要布局地,兩國占比超過91.09%,這可能是由于中、日兩國的中醫藥交流源遠流長,日本是除中國外受中醫藥文化影響最深的國家,使得重樓產業在中日兩國的發展較其它國家具有較大的優勢[25],同時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包括重樓在內的許多中藥材更廣泛的用途得到進一步開發,使得大量的相關專利涌現[26];同時美國、中國、歐洲專利局屬于專利申請人最為熱衷的申請地,這主要得益于三者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以及持續活躍的創新能力,相對應的專利投資回報率較高;國內重樓相關專利數量以云南、山東、廣西三省位居前三,其中尤以云南專利數量多,涉及領域廣,而其他省份存在A61K(醫用配制品)占比過大,其中主要以山東省為代表,這主要是因為重樓的醫療用途在全國范圍仍是主流,作為近81種中成藥的原料藥,使得其藥用領域市場巨大[6],進一步刺激了各省在A61K領域的發展;③重樓專利主要涵蓋了12個CPC小類,中國在所有小類中擁有專利,專利數量遠超其他國家;其中A61K、A61P兩個小類是最為活躍,并以中成藥、中藥材、提取物為研究熱點,同時發現A61Q(化妝品)、A23L(食品、食料或非酒精飲料)兩個領域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其中韓國LG集團以重樓皂苷單體用于皮膚美白的專利對于重樓相關化妝品發展具有較好的啟示,A23L領域由于重樓具有小毒,發展受到限制,近年來吸引了包括韓國京畿道經濟科學振興院在內的國內外科研機構、企業的關注,各方聚焦的重點在胃部及口腔疾病的藥膳及保健飲料的開發上,這為A61Q、A23L領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參考;④重樓專利中個人專利占比較大,保護范圍窄,權利要求數少是一大特點;⑤重樓藥用專利范圍較廣,所治疾病涵蓋內科、外科、骨傷科、皮膚科等各科疾病,其中以外用為主,這與重樓在民族民間用法中多采用醋磨、酒磨外敷治療各類常見內外科疾病相一致[27]。針對我國的重樓相關產業現狀提出以下建議:①穩定重樓價格,促進重樓產業健康發展。維持藥材價格在合理區間,可通過建立中藥材儲備管理模式,通過實行政府委托、部門監管,企業運作,政府根據當年中藥材生產的數量,決定是否拋售或增加儲備,保證中藥材供應安全及價格穩定,并建立中藥材市場運行信息監測、預警體系,這對于重樓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②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根據專利分析重樓產業主要集中在醫療用途與種植方面,在化妝品領域尚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目前已引起世界500強企業韓國LG集團的關注。此外在中醫藥旅游上也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早在2016年國家旅游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了《國家旅游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促進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指出推動旅游與中醫藥的融合,更好地促進中醫藥健康旅游的發展,就目前來看具有重樓特色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還未成熟;③創新舉措,互利共贏。目前專利授權率低是專利面臨的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高校及科研院所研究人員高校需要鼓勵教師和學生將好的想法產業化,并設立專門的專利轉化授權機構,負責專利從誕生到授權的過程,申請可交予專業的律師團隊,將專利從想法到產業的全鏈條形成閉環,同時優化專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參考斯坦福大學的先進經驗,可將相關專利在授權給企業時可只收取少量費用,而企業敏銳的商業嗅覺將專利迅速成熟化,通過較低的代價獲得專利授權,企業、高校及科研人員可實現共贏。同時企業可借助高校的智力優勢,提升自身專利的質量[21];④關注重樓外用領域。大量的重樓外用專利多來源于各民族民間用法,擁有很好的療效,許多單方驗方歷經千百年的臨床檢驗,具有較好的療效。目前重樓相關藥品多為內服制劑,相關外用制劑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0:271.
2佚名.神農本草經.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199.
3陳達菊,楊青,茹瑞紅,等.滇重樓產業鏈上游質量控制關鍵影響因素探究.中成藥,2021,43(8):2249-2252.
4楊光義,胡培,葉方.重樓資源分布與可持續利用研究進展.中國藥師,2016,19(1):159-162.
5馬天旗.專利分析——檢索、可視化與報告撰寫.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9:72-73.
6陶愛恩,趙飛亞,李若師,等.重樓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中草藥,2020,51(18):4809-4815.
7晏宇杭,周蘭玉,周永峰,等.基于incoPat專利數據庫的白芷專利格局分析.中草藥,2021,52(24):7728-7738.
8崔義文,包寧疆.基于incopat的沈陽藥科大學專利分析.科技與創新,2020,18:77-79.
9王彥峰,扆鐵梅,劉海波.黃芩專利格局分析.中草藥,2019,50(20):
作者:王越 晏宇杭 黃旭龍 周蘭玉 文飛燕 吳清華 裴瑾 單位: 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 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