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0 15:01: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幼兒舞蹈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對幼兒舞蹈教學目標的認識存在誤區
在對幼兒園舞蹈教育目標的認識上,有許多教師認為就是為了參加舞蹈考級或比賽,可見在實際的幼兒舞蹈教學中,有的教師對幼兒舞蹈教學目標的認識存在誤區,沒有深刻認識到幼兒舞蹈教學的在幼兒全面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只是一味地鼓勵幼兒參加考級或比賽,忽略了對幼兒人格、身心健康的培養。
(二)幼兒舞蹈教學途徑單一
在綏化市幼兒園舞蹈教學中,相當一部分的教師以課堂教授形式為主進行舞蹈教學;只有少數教師會在課外活動中進行舞蹈教學,通過情景創設的方式和使用電化教學的模式進行舞蹈教學的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見,大部分舞蹈教師受限于課堂教學,和其他課程并沒有差別,發揮不出舞蹈教學的特色,教學形式比較單一。他們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在課堂上進行統一舞蹈教學,不同水平的幼兒并沒有選擇的機會,導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幼兒也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三)幼兒舞蹈教學的設備較差
在舞蹈教學設備的調查中,10%的教師所在的班級有電子琴或鋼琴,3.3%的教師在教學時使用電視,83.3%的教師所在班級有錄音機;而只有3.3%的班級在舞蹈教學課中有多媒體的使用。專業化舞蹈教學設備的缺乏使得舞蹈教師在授課時受到局限,幼兒對舞蹈課的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四)幼兒舞蹈教師的自身素質有待提高
通過對幼兒舞蹈教師的調查發現,綏化市幼兒舞蹈教師在學歷方面,37%的教師是本科學歷,43%的教師是專科學歷,還有20%的教師是中專及以下學歷。因此,綏化市幼兒舞蹈教育的師資力量還有很大上升的空間。教師的專業構成比例如下:56.7%的教師是幼教專業畢業的,而舞蹈專業的教師占30%,另外,13.3%的教師是其他專業畢業的,其中部分幼教專業的教師在工作后參加了舞蹈專業的繼續教育。因此,綏化市的幼兒舞蹈教師的專業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綏化市幼兒園很多舞蹈教師都是外聘的,他們即使經過專業的舞蹈教育和訓練,但在幼兒教育和幼兒心理等方面和專業幼教教師還有一定的差異。
三、提升綏化市幼兒園舞蹈教學水平的策略
(一)正確認識幼兒舞蹈教學的目標
舞蹈教師應該正確認識幼兒舞蹈教學的目標,舞蹈教學不僅是為了培養專業的舞蹈人才,更是為了幼兒的健康發展,陶冶幼兒的情操,豐富幼兒的課余生活。教師不應該只從考級、比賽的出發點去進行舞蹈教學,因材施教才是最有效的教學方式,要注意觀察不同幼兒的興趣方向,針對他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心理素質等因素,給幼兒選擇不同的藝術類別,讓他們在充滿興趣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優勢和天賦。另外,教師和家長也應該將重點放在幼兒舞蹈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上。
(二)多種途徑開展幼兒舞蹈教學
在幼兒園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途徑進行教學,避免單一的方式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舞蹈欣賞、舞蹈示范、音樂欣賞、模仿和想象、舞蹈編排等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可以讓幼兒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多種教學方式的結合運用,讓幼兒的大腦高度集中來支配自己的身體,表達豐富的動作和情感,集體舞中各種隊形的變化也幫助幼兒提高記憶力。例如在幼兒歌曲《愛我你就抱抱我》的舞蹈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幼兒聽到節奏明快的音樂會隨之舞動的天性,在唱到“爸爸媽媽,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地抱抱我”這句歌詞時,教師可以用豐富的表情和不同的動作來表現出幼兒與父母之間的深厚感情,使幼兒加深對歌詞的理解,提高幼兒的接受能力。
(三)改善幼兒舞蹈的教學環境
眾所周知,環境對于幼兒的影響至關重要。幼兒園應提高對幼兒舞蹈教學重要性的認識,加強教學設備的配備和管理。幼兒園自身應該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營造出舞蹈氣氛,利用吃飯、課間娛樂、午睡后等時間為幼兒播放音樂,有條件的還可以運用多媒體,經常為幼兒播放舞蹈類的視頻,在生活中隨時去引導、培養幼兒對舞蹈的興趣。幼兒園還可以設置專門的舞蹈區域,通過增加對不同風格舞蹈服飾、道具的投放等,鼓勵幼兒穿上自己喜歡的舞蹈服飾,大膽自由地表演快樂的舞蹈,給幼兒展示自己的機會,滿足他們的表現欲。
二、民族民間舞蘊含著民族文化,風土人情,生活習慣,民族精神等豐富的內涵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幼兒的啟蒙教育中就應該加入民族舞的元素,增強家鄉的情感在幼兒啟蒙教育中,舞蹈是最讓幼兒接受的活動。要是傳統民族民間舞給予兒童一種文化認同感,就必須培養幼兒對民族民間舞的興趣,讓幼兒逐步感受到舞蹈與文化的完美結合。比如民族民間舞教材一級組合中《小小手》中,舞蹈動作采用東北秧歌繞手絹花的手腕動作,訓練的是手腕的靈活性,也為今后東北秧歌的學習打下了基礎,音樂節奏歡快,清晰,富有趣味性。最后有鼓勵孩子自己發揮想象做出不同的造型,特別注意舞蹈動作中做手腕動作時手腕放松手指自然伸直,眼隨手動,這也是民間舞的特色。主要是夸張的表現事物的特點。在學習民間舞的過程中,孩子們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對老師的模仿盡管孩子們的手剛開始不夠靈活,自己也還是做出美的充滿童稚氣的手型動作。
三、偉大的現代舞之母鄧肯在她的自傳中談到
教孩子把自己的身體置身與理智的嚴格控制之下也就是在扼殺他們的熱情和靈感,這無疑是一種罪行!這也說明了在舞蹈教育工作中培養孩子創造力的重要地位,能成功地保障孩子身體健康發展的唯一力量就是生機勃勃的靈魂,決不能教孩子硬做動作,而是要靠他的心靈,當心靈趨于成熟時,那才給予指導和引導,換句話說,必須教會他們用合乎他們身體特點的動作,除非她自己知道為什么要做這一動作,這樣,孩子才會熟練地運用姿勢這一單純的表達方式。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多鼓勵啟發孩子。
1、應改革教學方法
多鼓勵孩子自我創作。幼兒的世界是充滿天真無邪的世界,趙國緯老師的《舞蹈心理學》中提到在舞蹈創造思維的培養問題研究,舞蹈學習離不開模仿,但不是單純的模仿,必須在模仿過程中啟發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造力。同時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知識技能的積累,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占重要地位,這不僅是教學方法的問題,而是教育思想觀點的重大變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孩子多模仿,而模仿的前提是多觀察,比如讓孩子觀察猴子戲耍,大象走路,兔子跳躍,長頸鹿吃樹葉等動態比較明顯的情景,從而鍛煉學生視知覺和自由運用身體傳情達意的基本手段。
2、音樂從刻板的芭蕾鋼琴曲到悅耳的兒歌童謠
3、4歲的幼童對優美動聽的音樂有著敏銳的反應能力,要注意她們的年齡特征和可接受水平,針對幼兒對歡快,節奏感強的音樂比較敏感的特點進行舞蹈教學。
3、力避成人化傾向
幼兒教育要結合其自身特點,因材施教,比如在做跳躍的動作是,3歲左右的孩子只需要她們感受跳躍的感覺即可,不要求做很標準的跳踢步,而5到6歲的孩子則可以完成小跳中跳之類的簡單跳躍練習。要讓孩子在舞蹈中保持童趣,童真,童稚童幻,童樂的協調發展。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幼兒舞蹈創編的影響
(一)對于舞蹈教學中節奏方面的影響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于幼兒舞蹈教學中的節奏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要求舞蹈的節奏清晰明確。由于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不強,幼兒在舞蹈的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搶拍或是拖拍的情況,這就直接降低了舞蹈動作的整齊度。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則要求舞蹈教學中,選擇節奏鮮明清晰的音樂,從而在強重音的刺激下,喚醒幼兒的記憶功能。幼兒對于音樂的節奏與旋律記清了,他們在舞蹈的學習過程中就輕松很多。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要求舞蹈教學選擇旋律易記的音樂,這樣也可以緩解幼兒緊張與焦慮的情緒。
(二)影響舞蹈教學中聽力能力的培養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還影響著舞蹈教學中幼兒聽力能力的培養。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一種將原本性音樂與動作和舞蹈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能夠有效調動幼兒的聽覺神經,讓幼兒學會傾聽、辨別甚至是想象各種生活中的不同的聲音,從而能夠幫助幼兒在舞蹈的學習中有效提升他們的聽力能力,使他們更迅速地做出相應的反應。
(三)肢體訓練之于舞蹈創編的意義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強調肢體的訓練。比起傳統的音樂教學重理論知識的特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則主要是注重幼兒的實際訓練。因此,肢體訓練便成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重要特點之一。奧爾夫教學法中的肢體訓練,有助于舞蹈創編。舞蹈創編是一種以人體動作為“語言”的藝術形式,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就是充分調動幼兒舞蹈時的各種肢體語言與動作,從而保證他們快速地將教師所教的內容吸收并牢記在心。因此,奧爾夫的音樂教學法對于舞蹈創編是有著積極作用的。
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舞蹈創編中的具體應用
(一)契合舞蹈主題
奧爾夫音樂教學在幼兒舞蹈創編中的具體應用,首先表現在教學法要契合舞蹈的主題。在幼兒舞蹈創編中,要與具體的舞蹈主題相契合,這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本質所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匯集了演唱、演奏、舞蹈、朗誦以及表演于一體的一種教學方法。因此,契合音樂的主題是基礎。這也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舞蹈創編中的具體表現。
(二)節奏訓練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強調節奏的把握,這對于幼兒舞蹈創編是非常關鍵的。奧爾夫認為音樂是一種回歸人性、回歸自然的音樂,它主張幼兒去傾聽以及辨別,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想象。因此,對于節奏的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只有對音樂的節奏把握清晰了,才能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更準確地辨別區分。而舞蹈創編過程中,注重了節奏的訓練,有助于舞蹈創編的順利完成,并且還能確保舞蹈的旋律與節奏不出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節奏的重視,就為舞蹈的創編提供了不少的幫助。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主要是堅持人本主義,教學以幼兒為中心,讓幼兒正確把握音樂舞蹈的節奏,從而更有效地學習。這就有效解決了舞蹈創編中對于節奏訓練的要求,因而獲得廣泛應用。
(三)增強想象力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要求幼兒學會傾聽,學會想象,能想象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如身邊人的聲音、來自大自然的聲音等。通過幼兒對不同聲音的傾聽,可以增強幼兒的想象力。幼兒在舞蹈學習過程中,會對所聽到的音樂給予一定的肢體反應。這個過程便是幼兒在聽到的聲音之后,然后經過大腦的想象,從而給予了肢體上相應的動作的配合。而想象力對于舞蹈創編是相當關鍵的,只有增強想象力,才能更好地運用在舞蹈創編中。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恰好實現了想象力的加強,因而在舞蹈創編中獲得了廣泛的運用。
(四)感情升華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舞蹈創編中的應用,除了通過契合舞蹈主題、節奏訓練以及增強想象力等三方面的內容來體現,還需感情的升華。無論是何種音樂,沒有感情作基石,那么它就不是好音樂。對于舞蹈也是一樣,若是舞蹈不能打動人心,不放感情在其中的舞蹈是沒有任何生命力的。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注重幼兒感情的激發,讓幼兒用心去跳舞。通過引導幼兒傾聽、辨別以及想象,可以激發他們對音樂的反應能力。在想象的過程中,幼兒的感情也隨著音樂一同起伏,最終達到感情升華的效果與目的。在舞蹈創編的過程中,只有將感情注入其中,才能編出更有生命力與活力的舞蹈。因此,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舞蹈創編中所發揮的作用才會越來越大。
民族舞的風格也多種多樣,要從民族舞的實用性等多種角度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舞蹈。在對民族舞的講解之前,需要對這個民族的地理特征、人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做一個詳細的講解,在學生對這個民族充分了解之后,對舞蹈的動作進行分解,使學生一步一步地學習,學到其中所展現的民族特色。比如“東北秧歌”,“手巾花組合”是練習踢腿功,“跳踢步”可以彰顯活力。所以這種舞蹈對幼兒教學很有幫助。還有一些其它民族的舞蹈都非常有實用性,通過掌握這些練習,可以對幼兒的靈活性、協調性訓練有幫助,提高幼兒教學質量。
1.2結合幼兒特點,激發創造力
根據幼師教學特點,要先弄清楚幼兒教育與舞蹈之間的關系,了解教學內容。學習少兒舞蹈,可將舞蹈的教學進度與內容相結合并了解專業術語加以記錄,學習舞蹈教學的基本內容、教學方式等,為以后的教學打好基礎。創編的過程中,還應以學生為主體,不論編得好壞,都不能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適當地給予鼓勵,激發學生創造力,讓學生有信心去創編舞蹈。創編出優秀的舞蹈對于幼師專業極為重要,所以學生必須具備扎實的舞蹈基本功底,學好民族舞蹈與少兒舞蹈。
2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案
2.1根據學生的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
在舞蹈教學中,教師應該考慮到每個學生的身體差異及其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來制定相應的教學要求,可以集體授課,也可以一對一的輔導,教學不能急于求成,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輔導,將舞蹈教學的每個環節都貫穿其中,使形體、動作快慢、協調性等逐步提升。根據學生自己的意愿制定適宜的方法。比如一些文化課成績好,但舞蹈功底差的學生,可以要求其對舞蹈動作要領的提升,對舞蹈的欣賞力和教學能力進行重點培養,加強對舞蹈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那些文化課成績較差,但有舞蹈學習天分的學生,應注重培養他們對舞蹈產生興趣,對于舞蹈的規范性要嚴格要求,認真地上每一節課,也要培養一顆愛心,對于幼兒的教育更為重要。.
2.2提高幼兒舞蹈教學技巧
教師應堅持將舞蹈的知識技能與舞蹈創編能力融為一體的理念。首先,鼓勵模仿動作。以參與課堂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觀看舞蹈表演從而進行模仿,再根據自己的想法以及身體對動作的感知和協調性來體會動作的要領。其次,進行聯想,多次練習。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可以對以前的舞蹈動作及其舞蹈的精髓進行聯想,通過聯想動作及其方法,可以鞏固動作,也能培養出積極思考的習慣。最后,進行想象,創新舞蹈。舞蹈創編練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還能讓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體驗創作樂趣,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師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創作中,讓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2.3肢體語言的美育功能培養
舞蹈是一種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情感的方式,從而展現美的語言。舞蹈的美體現在兩個方面:舞蹈本身的動作連貫性、協調性等;舞蹈老師的形體美。舞蹈本身的動作示范,首先要把動作全面地示范出來,讓學生對舞蹈大致有個了解,同時學生也會油然而生一種敬佩之情,使老師在學生之間樹立較高的威信,有助于以后管理學生。然后是動作的規范性和協調性的統一。舞蹈老師的形體美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力,教師的言行都會印在學生的腦海里,教師的藝術涵養也對學生美的追求有重要作用。舞蹈教師用肢體語言傳遞著美的內涵,在教學的過程中闡述觀點及內容,親近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更有助于提高幼兒師范學生的舞蹈教學質量。
2.4運用多種語言,提高舞蹈教學質量
舞蹈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語言和學生交流至關重要。教師具備的三項語言能力:專業語言、感覺語言、形象語言。專業語言指在舞蹈教學中,能對所教的舞蹈按專業要求準確地表達出來。感覺語言指教師能以正確的思維感覺來引導動作的規范性。形象語言是在專業語言和感覺語言的基礎上的升華,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賦予舞蹈的活力。這三者之間互相作用,共同提升。教師在對舞蹈專業知識講解的同時,要注意語言的精煉性,要做到言簡意賅,使學生容易理解,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幼兒舞蹈教育過分迎合家長意愿
幼兒舞蹈教育過分迎合家長意愿,是當前3至6歲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活動存在的問題之一。在當前3至6歲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活動中,很多幼兒家長的主觀意愿誤導著幼兒舞蹈教師的教學,與此同時,追求經濟利潤,教育觀功利化嚴重,也使得3至6歲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活動難以有序進行。如有些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口味,不注重幼兒自身舞蹈素質的培養,而是一味迎合家長意愿,這種常規性的舞蹈教育活動模式,有違舞蹈教育的目的,不值得提倡。
(二)教育機構師資隊伍素質參差不齊
教育結構師資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3至6歲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活動的開展。就目前而言,我國幼兒舞蹈教師的供給存在著嚴重不足,現有的幼兒教育機構師資隊伍素質參差不齊,舞蹈教學方法并不系統和正規,缺乏專業的幼兒舞蹈教師的現象普遍存在。有些教育機構過多追求專業化技能技巧訓練,不尊重3至6歲幼兒舞蹈啟蒙教育的客觀規律,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與此同時,輕視幼兒身心發展在幼兒舞蹈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能正確看待孩子的年齡與心態以及舞蹈情趣等,不顧及幼兒的身心健康,使得3至6歲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活動的現狀不太樂觀,嚴重影響幼兒舞蹈啟蒙教育的教學質量。
(三)幼兒舞蹈教學教材內容魚龍混雜
幼兒舞蹈教學教材內容魚龍混雜,也使得3至6歲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活動面臨困境。目前,幼兒舞蹈教學的教材內容沒有得到統一,幼兒舞蹈教學機構教材內容與幼兒的年齡特點不符,各類教材的出版者和編寫者觀點不一,有的教材把基本功的訓練方法講得很細,但缺乏實際應用價值,教學方法也有一定的科學性,不能較好地引導幼兒啟蒙教育。而有的幼兒舞蹈教學教材是空講理論,泛泛而談,沒有實際意義。社會上各類教材魚目混雜,非常不利于幼兒舞蹈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探索3至6歲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活動勢在必行。
二、3至6歲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活動的策略
為進一步提高3至6歲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活動的教學水平,促進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有效性的提高,在了解3至6歲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活動的內涵,以及3至6歲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活動存在問題的基礎上,3至6歲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活動的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身體的感知,喚醒幼兒身體的能動性
身體的感知,喚醒幼兒身體的能動性,是3至6歲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活動的關鍵。舞蹈時孩子們的身體各個器官都在參與,充分發揮幼兒的肢體語言在舞蹈學習中的作用,使身體靈活和協調,有助于喚醒幼兒身體的能動性。從幼兒的成長發育上看,幼兒的脊椎在3歲時剛定型,在開展舞蹈啟蒙教育活動中,必須尊重3至6歲幼兒身體生長的規律,讓幼兒首先認識身體的每個部位,感知身體的頭、胸、腰、腳等各個部位,在了解自己身體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發揮身體語言。如在教師的引導下,合著音樂的節奏,適時加入舞蹈動作,讓幼兒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使幼兒意識到身體各部分的作用,身體的各個部位能動起來,繼而喚醒幼兒身體的能動性,主觀參與到舞蹈啟蒙教育活動中來。在具體做法上,應讓幼兒在感知自己身體的基礎上建立“直”的意識,即身體直、手臂直和腿直。幼兒由于身體剛定型,因此對各部位的敏感度不高,為幫助幼兒在舞蹈訓練初期即建立起身體直立意識,教師應善于利用生活中幼兒熟悉的形象引導幼兒進行感知和模仿,如大樹的直立、冰棍的直立、衣架的直立、樓梯的直立等,通過引導幼兒的模仿能力,依靠身體的肢體運動來表現生活,喚醒幼兒身體的能動性。
(二)身體的表達,引導幼兒主動模仿動作
身體的表達,引導幼兒主動模仿動作,是3至6歲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活動的重要環節。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身心特點,有的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未知的好奇,有的想象力豐富、善于模仿等,加上幼兒身體柔軟,可塑性強,根據這些特點,教師就能在對幼兒進行舞蹈啟蒙教育時,盡量多以生活中常見的人和事為參照,指引幼兒以身體動作表達出來,比如情緒變化時的喜怒哀樂、遇到阻礙或困難時的一種渴望,抑或是孩子自身的頑皮等天性,都可以通過肢體動作來表達出來,讓幼兒學會思行合一。教師在帶領孩子編排肢體動作的同時,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審美引導,教會幼兒分辨美與丑、好與壞,讓幼兒從身體的自然表達逐漸過渡到對美的自覺追求。一是動態。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3至6歲幼兒喜歡玩游戲,喜歡模仿小動物們的爬、飛等。這些動態的物象具有外在和可視的特點,總是能夠激發幼兒模仿的興趣。因此說,3至6歲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活動應是動態的,激發幼兒用身體表達他們的好奇心的欲望。二是情趣。幼兒的生活是極富天真的童趣的。選擇適合以舞蹈形式來表現的素材,引導幼兒主動模仿動作,如在洗手的過程中,不斷地用雙手拍水,并往同伴身上灑水;在雨中用雙腳不停地踩水;洗澡時接水往外灑等。在幼兒舞蹈教育中,教師可設置情景小劇場,讓幼兒在有情景的舞蹈環境中教學,能更好地提升幼兒豐富的想象力。三是情感。舞蹈具有感情和靈魂,而幼兒的內心情感是極其豐富的,只是往往幼兒內心的情感不會那么直觀地顯現出來,他們的喜怒哀樂等情緒還具有內在性和隱蔽性,需要教師細心地觀察和揣摩才能發現。在教育幼兒舞蹈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善于抓住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表達出來的心理活動和情感取向,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幼兒將其用舞蹈形式表達出來。幼兒舞蹈形式簡單優美,動作形象有趣,如表達“我愛你”“不上你的當”“我愛媽媽”等幼兒身上通常都會有的強烈情感。四是空間。舞蹈需要在一定空間的變化中完成,特別是即興舞蹈,舞者要能在不同的空間變化中隨心所欲地轉換移動,所以在幼兒舞蹈啟蒙教育中,幼兒需要形成一定的空間意識,比如能準確判斷出上下左右、前后各方位,在實踐中體會站、蹲、跳等空間轉換。
(三)身體的創造,激勵幼兒合理展開想象
身體的創造,激勵幼兒合理展開想象,是3至6歲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活動的有效途徑。3至6歲的幼兒通常充滿好奇和幻想,在3至6歲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活動中,要尊重幼兒的個性化表達和創造的自由,從幼兒身體的創造入手,激勵幼兒合理展開想象,發揮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幼兒身上潛存著豐富的創造力和敏感的思維創造力,對3至6歲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活動而言,即興舞蹈是激勵幼兒合理展開想象最好的形式之一,創作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及知識技能水平進行引導,幫助幼兒建立舞蹈創作的自信心,推動幼兒勇于嘗試和努力。具體說來,3至6歲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活動的即興舞蹈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是音樂即興,二是命題即興。其中,音樂即興即隨音樂有感而動,教師要為幼兒設計創造的環境,由教師提供一段樂曲,讓幼兒根據樂曲的旋律、節奏、風格等,即興演繹一段舞蹈,讓幼兒用掌握的知識技能進行創新。二是命題即興,即教師指定一個形象、情景或事件,然后借助音樂,要求幼兒瞬間釋放身體的動作,以表現特定的形象和內容。對于命題即興,幼兒舞蹈啟蒙教師應認真備課,考慮好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即興創作,使幼兒產生學習舞蹈的興趣,進而積極投入到舞蹈學習創作中來,以此提升身體表達的藝術性。
在啟蒙教育的視角下,對兒童舞蹈教育應從身體感悟開始,在進行實際教學過程中,舞蹈教師應該首先令學生們認識身體到各個關節。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配合節奏鮮明的音樂,通過兒歌或童謠,加以生動的形象將自身各個部位進行協調與配合。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們要向學生灌輸“直”的概念。即在進行舞蹈表演過程中,令身體和四肢一直保持在“直”的狀態。身體在這種原始狀態下,依照表演的需求,做出符合標準的動作。另外,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幼兒在真正意義上將身體關節發力方式加以全面掌握。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兒童對自己身體的感悟。
2.體現過程
3到7歲的兒童有著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模仿能力高的特點。因此,教師在對學生們進行舞蹈創作與編排的時候,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們模仿自己感興趣的人和事,并引導他們將看到、聽到以及感悟到的事物利用自己的身體表達出來,促進少年兒童將自己的身體和思想融為一體,再對其進行身體訓練的時候可以從多個方面來進行該項工作。
3.再創造過程
上文說道3到7歲兒童有著想象力創造力強的特點,因此教師在教授學生的時候。可以結合兒童的自身特點來進行具體工作。即興舞蹈是一種激發少年兒童對舞蹈再創作的有效方式。兒童通過即興舞蹈的方式,可以將對音樂的理解用肢體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在即興舞蹈表演中,兒童可以在特定的音樂環境下,對舞蹈進行自我創作,通過這種方式兒童可以在優美的旋律中表演出自己對舞蹈的認識。
二、啟蒙教育視角下的幼兒舞蹈教學方式
1.教學中加入故事情節
兒童對于情節豐富的故事是比較感興趣的,教師們在進行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這個特點,將舞蹈教學中加入一定的故事情節,對學生們展開具體教學。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豐富舞蹈本身的趣味性,還能夠在根本上增加學生們對舞蹈的興趣。在創作和編排幼兒舞蹈作品的時候,舞蹈教師要站在幼兒的角度去重新審度自己的作品,如果將一套舞蹈動作機械的教授給幼兒,是沒有任何教學意義的行為,同時還會令兒童對舞蹈學習產生強烈的厭煩心理。因此,教師在進行舞蹈創作與編排的時候,要暫時忘記自己教師的角色,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通過舞蹈語言的方式,將故事情節加以生動的展現,而不能將其看成一個機械的動作疊加。
2.游戲和教學的完美結合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游戲和舞蹈教學內容進行完美結合,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令原本枯燥的教學變得趣味橫生。內容變得有趣,自然能夠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渴望在游戲中學習到舞蹈動作。教師可以通過模仿動作等方式,增強學生們的表現能力,利用該種方式對兒童進行教學,在滿足了兒童表演欲望的同時,還能夠增強教學效果,可謂一舉兩得。另外,當教學進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們一些自我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們嘗試著自我編排舞蹈,在根本上提高學生們對舞蹈的激情。
二、遵循幼兒規律,科學訓練,發展幼兒的協調能力
幼兒的肌肉、骨骼都十分稚嫩,所以教師應重視幼兒的身心特點,立足啟蒙教育視角,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選取適宜的教學內容,展開科學的訓練,增強幼兒的感性認識和學習趣味,培養幼兒的舞蹈感知力,發展幼兒的身體運動技能,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首先,由形象入手。不管是理解能力,還是身體協調性,幼兒都處于不成熟的階段。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啟蒙教育,從身體認知與形象入手,增強幼兒身體感知能力與感性認識。如教師可以借助兒歌的生動形象,引導學生認識頭、腰、肩、腕等身體部位;其次,由日常生活入手。如在教學舞蹈“小鴨子”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想一想鴨子的嘴是什么形狀的,鴨子是怎么走路、吃東西的,然后讓幼兒試著模仿鴨子的動作,比一比誰的動作更標準,以提高幼兒觀察與辨別的能力。通過這樣的反復練習,還可以逐步增強幼兒的身體協調性,使他們的舞蹈動作更準確、更熟練、更優美。
三、尊重幼兒差異,鼓勵創造,發揮幼兒的舞蹈個性
舞蹈不單只是動作模仿,還是創造性的藝術,需要學生自由發揮、自我表現,進行想象升華。但是,在舞蹈教學中,有的教師忽略了幼兒的主動性與差異性,采取統一標準,缺乏創造意識與個性,所以導致部分幼兒因動作難度大、性格內向等原因,不敢表現,失去學習興趣。在啟蒙教育視角下,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個性,搭建寬松自由、自主表演的舞臺,給幼兒提供自由選擇的機會,解放幼兒的頭腦與手腳,讓幼兒能主動參與舞蹈活動,最大限度地釋放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個性潛能,提高他們的舞蹈能力。如教師可以給幼兒提供各種舞蹈材料或道具,營造和諧的環境,激發幼兒的舞蹈激情,然后要求幼兒伴著音樂節奏即興舞蹈,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這樣一來,幼兒會更加積極主動地舞動起來,感受舞蹈的快樂,提高學習舞蹈的信心。如女生可以用“披風”綁頭,表演新疆舞;男生可以選擇“手環”當“手鼓”,配合女生做“轉圈”“踮步”等動作。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于孩子們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北京市幼兒園教育綱要》藝術領域目標指出,要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對周圍生活感受和體驗,培養幼兒藝術表現和創造的能力。幼兒舞蹈教學是學前教育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對幼兒的智力發展、道德養成、意志品質的培養、身體素質的提高、審美能力的培養等,具有課堂教育所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兒歌舞是用動作、音樂、語言和美術等綜合手段來反映幼兒的思想情趣和生活的,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一種教育藝術。好奇、好問、好動、愛模仿是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幼兒的思維是形象思維,幼兒歌舞恰恰能夠適應幼兒的這些特點,也能夠滿足他們具體要求。如何教育好幼兒更是重中之重,作為幼兒舞蹈教師更應擁有一套規范完善而又實用于幼兒的教學方法。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幼兒對舞蹈有了興趣,就能把他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愛美、善良、純真無暇的幼兒插上理想的翅膀。那么,如何對幼兒進行興趣性教學呢?安排教學進度應符合各年齡班幼兒的學習特點。
1.小班應以我國漢族、北方民族舞蹈為主,且內容多是與幼兒生活情趣吻合的
以兒童民間游戲為主的舞蹈,如“跑竹馬”、“花狐貍”、“霸王鞭”、“舞獅子”等;中班則以我國的漢族民間舞蹈為主,如“高蹺”、“跑旱船”、“龍舞”等,但也欣賞一些江南地區的民族舞蹈,如“采茶舞”等;而大班則以我國少數民族舞為主,如傣族、蒙古族、維吾爾族、朝鮮族、藏族等民族舞蹈,同時還欣賞部分世界上典型的民族舞蹈,如西班牙舞、印度舞等。
2.教學內容必須閃爍幼兒的心靈,充滿童趣
我們每天生活在幼兒中間,和他們同吃同住同學習同游戲,生活會給我們啟示,只要我們用敏銳的眼光去觀察、體驗、研究他們美麗的內心世界,就可以在他們天真有趣、奇妙多彩的生活中尋找他們能理解、能掌握的舞蹈教學內容。如:帶幼兒到戶外散步時,教他們一些有關美麗大自然的小舞蹈,《可愛的太陽》、《樹葉飄飄》、《風吹大地》等。又如在進行勞動以后,教他們《洗手帕》、《種樹、澆水》等。這些舞蹈來源于幼兒的生活以及周圍熟悉的環境,因此他們很容易理解接受。經常利用短小、生動形象、動作性強的舞蹈來吸引幼兒的興趣,不僅使他們感到親切可信,易學易記易模仿,而且也能為他們今后創作舞蹈動作打下基礎。
3.教學過程需貫穿生動、活潑、童趣盎然的氣氛,讓幼兒在游戲中學,使他們忘記訓練的疲勞和痛苦
在教學中要創設意境,讓幼兒展開聯想的翅膀,教師在游戲中教,幼兒在游戲中學。例如律動《小鳥兒》,我和幼兒分別扮演角色鳥媽媽和小鳥兒,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創設“藍天白云”的意境:“在一片蔚藍的天空里,鳥媽媽帶著小鳥們學飛。”幼兒聽著音樂,跟著我有時學小鳥飛,有時學小鳥跳。在練習的過程中,看到某幼兒手的動作不對就說:“哎呀,我的小鳥怎么啦?翅膀抬不起來,飛不動了?”這時幼兒就知道自己手的動作不對,很快就自覺改過來了。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我沒有重點講究高超的技能技巧,而是通過游戲與聯想,使幼兒身臨其境,從中獵取情趣和美感。游戲不僅使幼兒學會舞蹈,還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舞蹈的興趣。
4.深入幼兒生活,了解、熟悉他們,知道他們的愛與恨、追求與希望,正確地培養他們、表現他們
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必須根植于幼兒生活,童化自己,多觀察幼兒的喜、怒、哀、樂及其表現方式。對于成人舞蹈,我們不能照搬,要學習、借鑒,更重要的是將幼兒特點結合進去,變成幼兒可理解可接受的東西,這樣,幼兒才喜歡學、愿意跳,才更有效地提高舞蹈教學質量。例如《草莓娃》就是我們根據幼兒愛吃草莓創編的一個歌舞,正因為草莓是幼兒所喜愛的一種水果,而我們又把草莓擬人化,因此這個歌舞他們都愛唱愛跳,把草莓娃頑皮可愛的形象特點表演的淋漓盡致,充滿童趣。
5.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舞蹈水平編排相適應的舞蹈組合,教學上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1小兒全麻誘導時充分給氧去氮所需時間
已有研究表明,預給氧時可以把呼氣末氧分數(FeO2)達到0.90看作是預給氧有價值的結束點,此時呼出氣中90%為O2,5%為CO2,剩下的5%為氮氣,肺功能殘氣量(FRC)中的空氣大約有95%被氧氣所取代[3,4]。全麻誘導時持續監測FeO2比監測SpO2更有效,因為SpO2達到100%并不能說明已經充分給氧去氮。
成人面罩下平靜呼吸純氧預給氧,充分給氧去氮平均需時154s[4],小兒因其單位體重的FRC比,充分給氧去氮所需時間也相應的比成人短。面罩下平靜呼吸6L/min的純氧預給氧,Butler等[5]在1~12歲的小兒中觀察到,80s內所有小兒的FeO2都可以達到0.90,且年齡越小的小兒,FeO2達到0.90所需的時間越短,小于5歲的小兒平均只需40s,而大于5歲的小兒平均需要70s[6],其原因為年齡越小的小兒,單位體重的FRC越小,呼吸頻率越快,肺泡通氣量相對增大有關。Chiron等[7]在6~12歲的小兒中觀察到面罩下呼吸高流量純氧預給氧,效率由高到低依次為平靜呼吸3min、8次深呼吸和4次深呼吸,可分別使79%、68%和11%的小兒的FeO2達到0.90,平靜呼吸時使FeO2達到0.90所需時間平均為(79±33)s。延長預給氧時間從2min到3min并不能使安全無通氣時間延長[8]。總之,小兒平靜呼吸純氧充分預給氧所需時間與年齡有關,年齡越大,所需時間越長,2min的預給氧對所有小兒來說已經足夠。
2小兒全麻誘導時安全無通氣時限
無通氣時限是指停止通氣至SpO2降至90%的時間[9],這時的動脈血氧分壓一般不低于60mmHg,不會造成嚴重缺氧,臨床上常將其作為正常人全麻誘導期氣管插管的安全時限。
充分給氧去氮后,肺部的空氣幾乎全被氧氣所取代,機體的安全無通氣時限主要與其FRC的大小和氧耗量有關。在0.1~11.2歲的小兒,FRC與體重具有明顯的正相關性,FRC(ml)=29.9×體重(kg)-92(r=0.93)[10]。小兒的氧耗量與體重的關系為VO2(ml/min)=5.0×體重(kg)+19.8(r=0.94)[11]。小兒隨著年齡的增大體重增加,上述兩公式兩邊同時除以體重,可以發現,隨著小兒年齡的增加,單位體重的FRC增加,單位體重的氧耗量卻減少。另外在3個月~12歲小兒,血紅蛋白濃度逐漸增高,故而與年齡較小兒童相比,年齡較大的小兒血液含氧量較高。因此,理論上年齡較小的小兒無通氣期間較年齡更大小兒短。
張毅等[12]觀察到,小兒充分給氧去氮后,其安全無通氣時限(y,單位:秒)與年齡(x,單位:月)成正相關(y=89.37+1.24x,r=0.88,P<0.01),嬰幼兒較年長兒和青少年SpO2更快地由99%~100%降至90%。劉東等[13]也有類似發現。Hardman等[14]用諾丁漢生理模擬器得出,充分的預給氧可以把1個月、1歲和8歲小兒的安全無通氣時限從不預給氧時的0.30min、0.40min和0.51min分別提高到2.45min、3.75min和5.39min,年齡越大,預給氧延長安全無通氣時限的作用越大。雖然充分預吸氧可以明顯延長小兒無通氣時SpO2開始下降的時間和SpO2下降到95%和90%的時間,但是SpO2從95%降至90%的速度與預吸氧時間無關[8]。在臨床工作中,人們常將SpO290%作為成人全麻誘導期的安全閾值,然而研究發現,由于脈氧飽和度的測定時間遲滯的原因,無通氣兒童在SpO290%時再建人工呼吸后,SpO2于10~25s內仍繼續下降,并達最低值74%~85%[6,15],此對重要器官和組織的氧合極為不利。Xue等[16]認為,小兒無通氣間期SpO2的安全閾值應建立在95%,這樣可使重建人工呼吸后,大部分小兒的最低SpO2能維持在90%或更高。因此,3歲以上小兒安全無通氣時限約為2~3min,嬰幼兒無通氣期以不超過1min為宜[13]。
3小兒預給氧時的方法
小兒與成人不同,不是所有小兒都能耐受和配合面罩給氧這個過程[17]。因此麻醉醫生在麻醉前訪視病人時應通過談話和做游戲等方式取得患兒的信任,消除患兒對面罩的不適和恐懼感,讓患兒理解和配合面罩給氧預吸氧這個過程。另外合理恰當的術前用藥對緩解小兒的緊張恐懼感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要引起小兒的呼吸抑制。當小兒不配合面罩吸氧時,可以在麻醉誘導時小兒睫毛反射消失后給予面罩加壓給氧2min,可以達到充分的預給氧效果[8]。在任何情況下,即使是短時間的預給氧也是有好處的[6]。
Abstract: 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in now societys importance, explained the dance education in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important status,specially the baby dances the education in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important status. Proposed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baby body development,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importance, strengthens the baby to dance the education is popularizes the dance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Key word: The dance education, improves the physiological quality,
improves the physical quality, raises the creativity, raises the good thought personal charac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