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優質護理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07 15:44: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精神科優質護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精神科優質護理

篇(1)

摘 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服務在精神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通過優化服務流程、夯實基礎護理、提升護理專業水平、開展健康教育、注重人性化服務、工作績效量化考核等幾個方面提升護理人員整體素質,對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前后患者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護理服務質量明顯提高,患者滿意度由原來的94.62%提升至99.68%,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有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和護理服務質量,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精神科;滿意度;護理質量

    為了切實加強基礎護理,提高護理質量,改進護理服務,規范臨床護理工作,保障醫療安全,遵照衛生部“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要求,自2010年6月以來,在精神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取得了滿意效果.中國護理管理,2010,10(6):56.

篇(2)

近年來,衛生部大力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工程,全國各個醫療機構積極響應,主要目的是是為了使護理工作“貼近臨床、貼近患者”,我院為此也非常重視,在精神科也積極推動優質護理服務。根據衛生部提出的臨床護理工作通知和相關活動方案等文件,結合我院精神科實際情況,全面提高護理質量,突破護理工作難點,改善護患關系,取得優質護理工作突破性的進展,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精神科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間八個病區共收治精神病人1920例次,開設精神病床350張,共有護理人員138人,其中男性護理人員6人,女性護理人員132人,80%以上護理人員屬大專在讀或大專以上學歷。

1.2 優質護理服務方法

1.2.1 掌握護理技能,保障工作的順利開展 根據衛生部所頒布的50項基本技能操作要求來加強護理人員的技能培訓,并重點加強11項基礎護理操作的強化,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操作流程,將個人練習與重點演示有效結合起來[1]。在進行操作練習時,安排護理人員充當患者,從患者的角度來充分感受他們的心理情況,此外,在強化技能的同時,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交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開展規范的基礎護理。同時根據每一位護理人員的所長和優點來擬定科學合理的護理工作量化表,在量化表中,明確每一位護士負責的基礎護理工作,使責任能夠得到有效落實。

1.2.2 創建病區護理文化,引領護理發展的方向 始終堅持“愛心呵護健康,真情贏得滿意”的優質護理服務理念,在護理工作中以患者為優先考慮,切實落實患者的安全度,不斷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同時護理人員還可在病區張貼自己的護理服務格言,通過這種方法加強個人行為,指引自己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將五心服務(精心、熱心、細心、耐心、誠心)落實到日常的護理工作中。

1.2.3 美化病區環境,創造溫馨如家的感覺 精神科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科室,患者不能夠根據個人意愿來出入病區,為此,創建溫馨的病區環境對保證患者身心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通過對病區進行調整,使其布局更加合理,同時對較為老舊的墻面或設施設備進行裝飾或更換,還可將墻面的空間發揮出來,將其作為專業知識或者服務展示和宣傳的平臺:對精神科的病區進行介紹,將醫護人員的相關信息展示出來,精神科日常時間的安排,入住精神科患者及其家屬必須注意的相關事項等;同時還可以對優質護理服務理念、服務項目、服務承諾和服務內涵等進行展示;除此之外,還可以將病人公休組織、護士服務以及評選出來的優秀護理人員等各方面信息進行展示,重點患者及其家屬非常關注的一些信息。開拓一面墻“心靈之墻”,將其作為患者心聲和愿望等方面地表達之處。此外,還可在較為僻靜之處為患者開設讀書廊,并為患者訂閱一些時事周刊和雜質等各方面地書籍,幫助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能夠掌握外面所發生的實時情況,還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人性化優質服務,使護理人員和患者的關系更加緊密,強化了護患關系。

1.2.4 轉變護理工作模式,提供無縫隙的優質護理服務 白天精神科患者大多在起坐室開展活動,也就是說患者的實際情況并不固定,不能夠象其他患者一樣能夠固定自己的休息,為此,護士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工作時,若包干病人是非常難以實現地。因此,可以改變護理人員傳統的工作方法,將護理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聯合起來的工作模式,即每一位護理人員負責若干床位,主要對患者實施全面的護理。保證護理人員白天8小時在崗,而晚間則安排護理人員全權負責所有床位。確保白天和夜間每一張床位均有護理人員負責,相輔相成,保證無縫隙的優質護理服務。

發揮管床護士和責任護士聯合操作的模式,每一位護理人員均需要對若干患者進行負責,也就是說責任護理人員在休息時,護士長就根據護理人員的實際能力來對其所負責的患者進行分配,使患者能夠每時每刻均能夠有護士進行護理。護士當天的包干的患者中,一部分為自己固定負責的患者,而另一部分則為護士長安排的護理患者,這樣就能夠保證每一位患者均有自己固定的護理人員,同時還有一個分管護士。

1.2.5 優化護理文書書寫,把護士還給患者 精神科的特殊性決定了表格式文書書寫,不能夠將精神科患者的病情特點充分地展現出來,而精神科患者的病情危重判斷標準相較于其他科也有較大差異,解決精神科護理文書書寫成為非常重要的問題。為此,首先應當堅持護理記錄原則:在對病歷中已經出現的內容,護理記錄則不再進行重復記錄,也就是說,若患者的體溫單、醫療記錄、檢驗檢查單以及醫囑單上出現的內容,在進行護理記錄時,則不再對其進行記錄,同時保證護理記錄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在對患者實施交班工作時,其護理記錄必須隨著患者共同交班。其次,護理記錄對象:要充分展現患者入住醫院后,護理工作的連續性,就必須堅持為每一位患者做好相應的護理記錄,以此來展現患者從入住醫院到出院這個過程中病情和其護理工作的過程[3]。第三,減少護理記錄的頻次:將傳統的護理記錄方式廢除,不再進行二級護理每周記錄1次、一級護理每周記錄2次,而是一級護理病人每天進行三交班,大多數患者第三天就會改為二級護理。二級護理的病人原則上每月記錄一次,當然平時有病情變化應隨時記錄。第四,優化護理記錄格式:仍然沿用傳統的描述性記錄格式,這樣更加便于對精神科患者的護理情況和病情發展進行描述。但是書寫內容盡可能地精簡,例如:對新入住患者主要對入院方式,由XX人伴入院,目前病人主要病情,病人主訴及家屬反映的情況,陽性癥狀和體征,對其實施的護理方法進行記錄。同時患者進行24小時的動態觀察,并對觀察的到情況以及病情變化進行記錄。例如:患者在入住醫院后其病情出現了沖動、自殺、自傷、拒食、出走、幻聽等精神癥狀,以及身軀出現的腹瀉、嘔吐、腹痛、發熱等軀體癥狀,在對患者進行及時處理的同時,對患者的這些變化進行記錄。對護理文書書寫記錄進行改進,不僅大大節省了護士的書寫時間,同時將護士交還給了患者,使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得到有效提高。

1.2.6 添置護理設備,保證病人安全、舒適 在病房內配置日常所需的基礎設施給患者使用。同時運用紅外線電子耳蝸式體溫計來對患者體溫進行測量,更加便于體溫的測量的同時,還能夠有效縮短測量的時間,也避免了水銀體溫計被患者破壞后所引發的不安全情況。

1.2.7 豐富健康教育的方式,促進患者健康 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將書面和口頭教育模式結合起來,為患者提供個性化和集體兩種教育模式。同時,將健康教育版畫貼上墻,并在患者出院后為其發放疾病的宣傳手冊,確保患者及其家屬能夠對精神疾病更加了解,進而有效加強其治療依從性,降低復發率。

1.3 觀察指標 發放調查問卷,對實施優質護理前后患者滿意度進行對比,并對護理質量進行考核進行評分。

2 結 果

2.1 實施優質護理前后患者滿意度進行對比 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患者的滿意度有了明顯地提高,見表1。

2.2 實施優質護理前后護理質量考核對比 實施優質護理后護理質量得到了明顯提升,見表2。

3 討 論

3.1 更新護理理念,創新護理模式是關鍵 如今全國各個醫療機構均大力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但是由于精神科優質護理服務還處在初級階段,為此,在精神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應當大力開展護理理念的更新,并大膽創新挑戰新護理模式,探討出更加適合精神科的優質護理模式。

3.2 人性化護理和安全護理有機結構是精神科優質護理模式的重要內涵 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過程中,加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能夠有效激發護理人員主動轉變護理模式,從被動到主動,從主動到感動,打造現代化的人和護理品牌[4]。一是,精神科較為特殊,患者也非常的特殊,因此患者的日常行為常常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也可能會出現不安全事件,為此,在實施優質護理模式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對患者的安全護理;二是,精神科多采取傳統的全封閉管理模式,對人性化的護理關注偏少,為此,在護理的過程中,將人性化和安全兩者結合起來,能夠使護理服務更加優質。

3.3 有效的護患溝通是精神科優質護理服務的基礎 通過溝通護理人員能夠充分了解患者的意愿,對其要求、愿望以及情感等各個方面均能夠全面護理,同時還能夠掌握患者出現的各種臨床癥狀,更加便于治療。同時,護患糾紛往往與護患溝通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有89.2%護患糾紛或小摩擦是由于無效溝通所致。為此,護理人員必須重視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溝通交流,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鄒海云,裴金玉,曠燕珍,羅麗,史娟.精神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新措施[J].中外醫學研究,2011,(12).

篇(3)

護理學是一門人性的科學,是一種情感的體現,是一種專業性的關懷。良好的關懷照護會直接影響病人對護士的感知。在護理過程中落實人文關懷中新時期,新形勢下的要求,也是維護服務對象切身利益的需要,并通過服務理念更新,服務水平提升,服務環境改善,服務責任落實等途徑將人文關懷落實到實處。善于應用科學護理理念與患者溝通,給予患者更多的人文關懷,把護理真正落實在患者身上,使患者受益,是提高基礎護理工作滿意度的重要措施。優質護理服務不僅是要為患者提供基礎護理,滿足患者的生活需求,更是要加強??谱o理,心理人文關懷,促進患康復,提升優質護理服務滿意度。

1.做好病人入院時的安全檢查工作 精神科護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保證病人有人身安全。由于精神病人受精神癥狀的控制和支配,往往產生自傷,傷人行為,因此,安全檢查工作在精神科護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為了防止病人將危險物品(如刀,剪,玻璃器,等金屬器械,繩帶,火種等帶入病房,病人入院時都要更衣,同時做好“安全檢查”工作。但有些病人和家屬不能理解,此時,護士就要耐心向病人及家屬解釋帶入這些物品則由護士專人保管,病人需要時為其提供。

2.做好入院介紹讓病人盡快適應環境 對精神病人進行入院介紹,告知病房主任,主管醫生,護士,責任護士,作息時間和病房的管理制度等。這些工作看似容易,但做起來比較困難,但是我們的護士都會想盡辦法進行多次講解,加深病人的印象,對那些自知力缺乏,否認有病,不安心住院及首次住院的患者,護士則需要耐心的告知,消除患者對陌生環境的緊張焦慮,讓病人盡快適應住院環境。

3.營造溫馨的住院環境 提升醫院設施人性化水準,營造溫馨,便捷,舒適,安全的住院環境。精神病人住院時間較長,有的幾個月甚至幾年,為病人營造一種寬松自由的家庭環境,對病人病情康復及出院回歸社會非常重要。病房的采光通風好,病人的睡房有單間,和小房間。衛生間和浴室是單人使用,這樣更貼近人性,更貼近生活,也是保護了病人的隱私。病人睡房分輕重病房,將新入院或較躁動的病人與病情穩定安靜的病人分開安置,這樣既可減少互相干擾,又方便管理。輕癥病室內每張病床都配置有一個床頭柜,供病人放置衣物,24h熱水供應,使患者及時進行衛生處置。每個病區配置工娛活動室,供病人打撲克,下象棋,看電視機等娛樂活動,豐富病人的住院生活。方便,實用,舒適的住院環境,讓病人有像家一樣的感覺,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室內布置合理化,地面埔設光亮的瓷磚,清潔工每天隨臟隨清潔,全天地面保持潔凈明亮,讓病人感到心情舒暢。病床每天清潔擦拭,更換床單,為患者提供整潔的病床環境。所有這些細節服務,為患者的疾病康復提供了基礎。

4.提供特色護理服務 為了給病人提供滿意的服務,開展特色服務,提倡親情服務, 服務。如微波爐幫助熱病人家屬帶來的飯菜,有的病人很久沒有家屬來探試,工作人員主動打電話聯系家屬。護理人員接觸患者時尤其要始終保持態度親和,主動介紹,消除其緊張情緒,操作時動作輕柔,運用無痛技術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同時護理人員要不斷學習提高操作水平。

5.把工休座談會當作拉近護患距離的橋梁 工休座談會是醫、護、患三者相互溝通的紐帶。每周三早上,由科主任,護士長親自主持,邀請住院病人及其陪護一起參與。“座談”內容主要包括:住院期間的安全知識,康復期病人的心理干預,病人的意見及建議的收集和回復,與病人交談溝通等。醫護人員與病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醫護人員真誠對待患者,不斷提高醫護人員的信譽,護士要言行一致,盡量滿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但不可隨便答應辦不到的事或任意哄騙患者。給病人許諾應兌現,做不到的事應給予解釋,給患者一個明確的答復,以取得患者的諒解、依賴、和支持。

6.提高健康教育質量 通過口頭教育,書面指導,建立健康宣傳櫥窗,召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多層次地普及人文知識,豐富護理知識內涵,這樣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自我調理措施。在出院之前,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有關精神科的護理知識和出院的注意事項,禁忌癥。做好出院指導,向他們介紹藥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堅持服藥是預防復發的重要手段。并強調藥物要專人保管,按醫囑服藥,督促患者定期復診,勞逸結合,按時休息,并建立電話回訪,更體現出“以病人為中心”的理會,方便患者復診,提高出院后的自我護理能力,隨時電話咨詢,及時診治,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在其出院后關注其健康,延續了住院服務,使其感受到醫院的優質服務,增強了患者院外自護能力和保健意識,達到了健康教育的目的,增進了患者的康復轉歸。

篇(4)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病例選取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我病區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后收治的518例女性精神病人為觀察對象,年齡14~68歲,平均(38±5.5)歲,其中精神分裂癥458例,癔癥性精神病39例,躁狂癥11例,抑郁癥7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礙3例,均無軀體重大疾患,發生護理安全事件7例,其中外逃1例,摔傷1例,護理人員傷害4例,病友傷害1例。對照組病例選擇2009年12月~2010年11月在同一病區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前收治的513例女性精神障礙病人為對象,年齡16~65歲,平均(36±6)歲,其中精神分裂癥449例,癔癥性精神病41例,躁狂癥11例,抑郁癥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礙4例,均無軀體重大疾患,發生護理安全事件22例。其中外逃2例,自殺未遂1例,燙傷1例,摔傷2例,護理人員傷害14例,病友傷害2例。兩組病人病例選擇在年齡、診斷上無統計學差異。

1.2實施方法

1.2.1制定工作目標

組織科內護理人員充分理解活動的內涵和意義,使全體護理人員統一思想,轉變服務理念,積極配合。并制定了工作目標:基礎護理合格率≥95%;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96%;病房達到安靜、整潔、安全、舒適,病房管理質量考評≥95分;護理技術操作達標率≥98%;健康教育覆蓋率100%,病人對健康教育知曉率≥80%。

1.2.2改變排班模式

我病區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示范病區后,針對臨床護士不足的實際情況,向護理部申請人力支援,并受到院領導高度重視,及時招聘護士補充一線力量,使護理人員配置與病人床位比達到0.4∶1的配置。實施了APN排班制,A班8:00~16:00時;P班16:00~0:00時:N班0:00~8:00時,每班提前

30分鐘接班。其優點;減少了原來多班交接的形式,減少交班環節;加強了中、晚班薄弱環節中的人員力量;每班均有一名高年資護士對護理工作中高難度護理進行把關,充分保證了護理安全。

1.2.3實施整體護理責任制

將護理人員分為兩組,每組由一名主管護師任組長,每組有6名護士,每名護士分管5張床位。制定責任組長和責任護士崗位職責,責任組長職責:負責本組工作安排及疑難問題的解決,督促指導組員工作,負責評價本組病人護理計劃實施情況,檢查本組各項工作完成情況,如正確執行醫囑、服藥、治療、基礎護理及各項記錄等,了解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每周隨主治醫生查房1~2次。

責任護士職責:負責所分管病人的一切護理工作,包括基礎護理、出入院指導,病房整潔,??谱o理,治療及病情觀察,書寫護理記錄,完成健康教育,實施身心護理,進行疾病知識指導等。

1.2.4制定護理質量考核標準

護理部對基礎護理質量,護理文件書寫,安全護理管理,消毒隔離制度,分級護理管理,護理核心制度,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等,分別制定了質量考核標準,每月組織護士長分組進行考評,95分為達標分。

1.2.5實施績效考核的激勵機制

護理績效考核的內容主要包括工作量、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工作量主要考核護理制度的落實、護理質量的達標情況和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工作效率主要考核工作量,包括床位數、出入院病人數、護理等級系數,基礎護理、治療護理技術難度等級系數。經濟效益主要考核經濟指標。評分以各項指標的達標分為標準,項目達標不扣分,考評分低于達標分扣分。

1.3效果評價

優質護理服務效果評價就是信息的反饋,主要分析工作的執行情況,護理部把全院護士長每三人分為一組,每組由護理部任命一名組長,每月進行一次護理管理檢查,內容包括基礎護理、護理技術操作、安全管理、責任護士分管病人的“十知道”,護理核心制度的執行、健康教育知曉率、消毒隔離等各項制度的執行情況。找出工作中的安全隱患,尋找可能發生的因素,及時進行總結,以判斷新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地控制護理風險。

2結果

病區自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后,護理缺陷、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率由開展前的4.28%下降至1.35%?!皟炠|護理服務示范病區”開展前后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的比較。

3討論

3.1精神科封閉病房實施優質護理服務,能有效降低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活動中,科室進一步完善護理工作制度,疾病護理常規,各級護士職責和臨床護理服務標準,公示服務項目,接受病人監督,各責任護士均需按照護理程序實施基礎護理和??谱o理。

3.2補充一線護理力量,增加人力資源,有效減輕了護理人員的疲憊感。實施APN排班模式,減少了交接班環節,增加了中、晚班薄弱環節時段的人員力量。高低年資護士的搭配,體現了人力資源的均衡使用,保證了護理安全。

3.3整體護理責任制要求護士對所負責病人提供連續、全程的護理服務,執行首問負責制,護理人員在接待新病人時能主動、熱情、耐心。在病人住院的過程中,要求護理人員掌握病人“十知道”,病人能說出責任護士的姓名,健康指導內容。促使護理人員主動與病人溝通交流,了解病人心理需求及病情變化,密切了護患關系,提高病人滿意度。同時能及時發現潛在的護理風險,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

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327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076-01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n psychiatry department.Methods 450 cases of psychiatric before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mplementatio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the other 450 cases after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mplementation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observed compliance of treatmen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Results The compliance of treatmen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

【Key word】 psychiatry department;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service;compliance;satisfaction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種因素作用下造成的大腦功能失調,從而出現一系列感知、行為、智力、思維、情感、意志等異常表現[1],精神疾病患者是一類特殊群體,在精神方面存在著一定的障礙,自制能力和自知能力缺乏,治療依從性較差。優質護理服務旨在夯實基礎護理,改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2],我院自2011年在精神科門診實施了優質護理服務,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精神科門診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前的450例精神病患者作為對照組,另選取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的450例精神病患者作為觀察組,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R診斷標準。其中男性患者238例,女性患者212例,年齡18-68歲,平均年齡(42.6±2.5)歲,精神分裂癥166例,抑郁癥118例,焦慮癥82例,強迫癥63例,狂躁癥21例。女性患者241例,女性患者209例,年齡16-74歲,平均年齡(44.2±2.8)歲,精神分裂癥145例,抑郁癥122例,焦慮癥64例,強迫癥61例,狂躁癥5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年齡分布以及精神疾病種類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 實施優質護理前我院精神科門診患者給予常規護理,2011年至今一直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具體做法如下:

1.2.1 加強學習培訓 醫院和護理部聯合對精神科護理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積極學習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及實質,并結合身邊榜樣的宣傳,轉變護理服務理念,提高服務意識,不斷加強護理專業知識的學習,熟悉并了解精神病患者的處理特點,不斷提高基礎護理水平。

1.2.2 加強制度建設 重新修訂各項護理核心制度,根據門診精神病患者的護理特點制定門診護理管理制度。明確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和工作流程,使崗位責任制與護理責任制相結合,提供無縫隙連續的精神科優質護理服務[3]。按職稱、年資高低合理搭配護理人員,施行彈性排班,實行小組責任制護理[4]。同時,制定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行為和質量進行系統的評價,根據工作態度、工作業績、工作能力、工作難度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并于科室獎金掛鉤,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

1.2.3 改善就診環境 為進一步方便患者就診,精神科門診應設置醒目的標志牌,結合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在門診大廳、診區走廊兩側張貼寓教于樂的彩色健康格言和溫馨的提示標語[5],診室內保持合適的溫度和濕度,保持充足的光線,多擺放綠色的植物,以營造良好的就診環境,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

1.2.4 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 根據精神病患者的健康需求,為門診患者開辟更多的健康教育途徑,提供更多的健康教育內容。健康教育內容主要涉及,精神病的發病機制、誘發因素、治療方法、用藥方法等,并向其家屬做必要的健康教育,指導其如何監管患者,癥狀發作時如何控制等。門診制作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處方和健康教育宣傳手冊,免費發放給患者,通過門診一對一的形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并建立健康檔案,通過短信或電話的形式加強對患者的隨訪,以了解患者病情的變化及治療的效果。

1.3 效果評價標準 依從性評價標準分為3個等級,能夠完全遵醫囑接受檢查和治療,能夠定期來院復診為完全依從,不能夠完全遵醫囑接受檢查和治療,定期來院復診為不完全依從,不能夠完全遵醫囑接受檢查和治療,不能夠定期來院復診為不依從。護理滿意度評價標準采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主要包括就診環境、病區管理、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服務態度、溝通技巧、健康教育等方面,分為3個等級,即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 果

2.1 依從性評價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率為98.4%,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4.9%,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優質護理服務的重要內容是為患者夯實基礎護理,加強專科護理,由于精神科患者在思維、情感、意志、行為等方面的異常,因此對此類特殊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尤為重要[6]。一方面醫院要加快制度建設,保證護理管理質量,以保證優質護理服務的順利開展,不斷改善患者的就醫環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患者對精神病防治的知曉率,提高治療依從性,以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李凌江.精神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

[2] 馬曉偉.轉變模式求真務實,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深入發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12):5-8.

[3] 莊美芳.優質護理措施對精神科康復病人滿意度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3,11(6):1703-1704.

篇(6)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6(a)-0157-02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人們對醫療護理需求的不斷提升,對護理服務的內涵建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10年,衛生部倡導開展的“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旨在夯實基礎護理,改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1]。近年來,本科根據精神疾病??萍捌浠颊叩奶攸c,通過樹立優質護理服務理念,優化護理模式,強化基礎護理,加強健康宣教,建立績效考核機制等建設措施,取得了較好的實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科于2011年1月正式將優質護理服務引入精神科護理工作中,現將未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之前2010年1~12月713例住院患者設為對照組,其中,男性486例,女性227例;年齡16~72歲,平均(43.5±9.3)歲。將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之后2011年1~12月825例住院患者設為觀察組,其中,男性554例,女性271例;年齡14~71歲,平均(43.3±9.5)歲。兩組患者病種均以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焦慮癥、情感障礙、強迫癥、躁狂癥、恐懼癥等為主,研究期間科室病床數、護理人員等均未出現變化。本研究經醫院批準同意,兩組患者的性別構成、年齡分布、病種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組間均衡性好,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予以疾病相應的常規護理措施。

1.2.2 觀察組 在疾病相應的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給予系統的優質護理服務[2-3]。(1)樹立優質護理服務理念:通過深入開展學習衛生部“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內容,領會護理學科的內涵及實質,并結合身邊榜樣的宣傳,轉變理念,提高認識,倡導在護理工作中彰顯愛心、理解和包容。(2)優化護理服務模式,拓展服務內涵:由功能制護理向責任制整體護理轉變,制訂優質護理服務實施方案及質量控制標準。對現有護理人員實行分層級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實行彈性排班,落實責任護士負責制,全方位護理,人性化護理、專業化護理及全程無縫隙服務等,增強護士責任感,開展走動式查房服務,鼓勵護士與患者及家屬交流溝通,以促進其信任。(3)夯實基礎護理:進一步完善基礎護理措施,細化相關護理服務流程。在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下,依據病種的不同提供相應的無縫隙基礎護理服務,使基礎護理得到持續的保障。在護理過程中,對潛在的風險因素予以評估,及時予以干預,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4)開展健康教育,重視心理護理,提高患者的生活技能:根據不同病種患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選取健康教育內容和生活技能方案,搭建精神科患者和護理人員的健康交流平臺,促進醫生、護士以及患者之間的理解和交流,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程度,進一步增強護患關系。(5)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完善病區基本設施,創建清新、舒適、溫馨的診療環境,以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復。(6)以崗位管理為切入點,建立公平、公正的績效考核體系,落實獎懲措施:逐步建立起比較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方案,以按勞分配、優績優酬為基本原則,以量化指標作為獎懲的統一標準,充分調動護士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1.3 評價內容

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滿分均為100分,主要內容包括:(1)護理質量評分,包括基礎護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護理安全等;(2)健康知識知曉率;(3)患者及家屬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5.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護理工作質量比較如表1所示,可見除健康知識知曉率外,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包括基礎護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護理安全評分,以及患者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精神科護理的目的在于通過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治療、緩解或控制患者的精神障礙,以期提升患者的精神狀態達到最佳境界。綜合文獻[4-6]研究結果并結合臨床護理工作實踐,在精神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客觀問題主要體現在:(1)患者意識狀態不穩定,護理風險因素多,患者可控性較差;(2)護士缺乏工作熱情和責任心;(3)護理人力資源不足,基礎護理質量不高;(4)醫院管理層面對護理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5)健康教育效果差;(6)后勤保障系統未完善;(7)績效考核主要傾向經濟效益和工作量,但在工作風險、技術性層面上傾斜不足。因此,提高精神科護理工作質量,應從上述方向著手完善。

國家衛生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不僅僅是護理行業內部的一場運動,也是優化醫院服務、加強內部管理、改善患者體驗的切入點。盡管精神科護理工作有其特殊性,迥異于綜合性醫院的其他專業科室,但“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同樣適用于其護理工作[7-8]。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在病種相應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予以優質護理服務,主要體現在通過樹立優質護理服務理念,進而優化護理服務模式,拓展服務內涵;在夯實基礎護理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重視心理護理,提高患者的生活技能,同時加強了科室環境優化,提高了后勤保障的力度;以崗位管理為切入點,建立起比較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方案,充分調動了護士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包括基礎護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護理安全評分,以及患者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通過實施優質護理服務不僅提高了綜合護理工作質量,也進一步融洽了護患關系,滿足了患者及其家屬個體化的護理需求,這與相關文獻[9-10]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在精神科的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體現在提高了綜合護理工作質量,包括基礎護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護理安全評分,患者及家屬滿意度也得以提高。優質護理服務對提高精神科的護理工作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精神科護理工作中是值得開拓的一種護理方式。

[參考文獻]

[1] 馬曉偉. 轉變模式求真務實,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深入發展[J]. 中國護理管理,2010,10(12):5-8.

[2] 葉琳,李曉雯,王芳. 優質護理服務在產科臨床工作中的應用[J]. 中國民康醫學,2010,22(18):2379-2381.

[3] 劉燕,孫華賓. 成組護理在優質護理服務病房中的應用[J]. 全科護理,2011,9(14):1285-1286.

[4] 王建榮,皮紅英,馬燕蘭,等. 新形勢下醫院優質護理服務體系的構建及其實踐[J]. 護理雜志,2010,27(8):1201-1202.

[5] 黃葉莉. “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探索與實踐[J]. 護理雜志,2010,27(8):1208-1209.

[6] 金躍玲.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實踐探討[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4):590-592.

[7] 龔美芳,陸群峰,王靜,等. 扁平化責任包干制護理工作模式在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中的應用[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25):3055-3057.

[8] 胡芬,朱小平,程曉琳,等. 醫護人員對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重要性認知情況的調查[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1):1282-1284.

篇(7)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住精神科封閉病房治療的女性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為了方便對比,將其分為甲、乙兩組,其中甲組20人,年齡涉及的范圍為32~61歲,平均年齡為46.5歲,主要使用優質護理方式護理(如心理護理、提升護理水平以及采取人性化護理方式等),而乙組20人,年齡涉及的范圍為30~58歲,平均年齡為44歲,則主要使用常規的護理方式。

1.2護理方法

1.2.1甲組患者的護理方法

甲組患者主要使用優質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其中包括心理護理、提升護理水平以及采取人性化護理方式等。

(1) 心理護理。①護理人員應該積極引導具有暴力傾向的患者通過適當的途徑宣泄自身的不良情緒,克制自身行為避免傷害到他人,并對患者加以鼓勵,提高患者克服暴力傾向的信心。同時向患者傳達使用暴力所造成的后果,讓患者學會控制自己,并對自己的一切負責,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②對于擁有自殺傾向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該指導患者正視自己,正視疾病可能帶來的后果,教導患者學會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共同分析產生輕生念頭的壓力源,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并提供應對方式,讓患者了解在自身無法應對時應該求助他人共同面對。

(2) 提升護理水平。護理水平的高低往往決定護理的質量,因此護理人員必須提升自身的護理水平,不斷完善掌握的護理知識并應用于實際中,如當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應該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誘因,分析可能誘使患者出現情緒波動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對具有暴力傾向的患者應該盡量避免其參加具有競爭性的活動,在發現患者出現情緒異常時即使對其進行安撫,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并采取有效措施。

(3) 采取人性化護理方式。人性化護理方式要求護理人員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關心患者的需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盡可能的滿足患者的需求,并定期回訪患者,時時關注患者的情況,指導患者定期的進行復查,確?;颊叩牟∏榭祻?。

1.2.2乙組患者的護理方法

乙組患者主要使用常規的護理方式,即:①在接待患者時應該保持微笑,禮貌用語,對新患者應熱情招待,安置好床位,危險物品一律不允許帶入精神科封閉病房。②保持病房內環境衛生,通風干燥。③護理人員應該時常巡視病房,密切關注患者的精神狀況,做好護理記錄。④口服藥物必須確認患者已經服用后才可離開。⑤時常給住院患者進行心理護理[2]。

1.3護理評定標準

以問卷的形式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滿分10分,其中8~10分為“滿意”;7~8分為“良好”;5~6分為“合格”;5分以下是“差”?!翱倽M意度”=(“滿意”+“良好”+“合格”)/類組總人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本組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工作,采用率(%)表示數據[3]。

2. 結果

甲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0%,乙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75%,甲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明顯比乙組高,數值存在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篇(8)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515(2012)3-040-02

Effect of a special nursing program for Psychopath

Zhou xiaojun

The fourth hospital of Chengdu

【Abstract】aim: in order to find a effect special nursing program for mental patient. Method bring into in-patients in my wards pro-and-post promote special nursing program as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investigate satisfaction degree, the accident rat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new methods. Result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Degree improve significant after take place the new nursing program .conclusion the new special nursing program can be improve nurses activity for work, and buildup a more safety circumstance for patients.

開展以“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服務”為主題的活動,旨在切實加強臨床工作,改善護理服務,使護理工作真正“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從而提升患者和社會的滿意度[1]。我科以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為契機,通過創建精神科特色的優質護理示范病區全過程的實踐,夯實了突出??铺厣幕A護理,通過細化護理過程管理,達到提高護理質量,進一步深化優質護理服務,提高護士的素質和能力。現報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病區現有床位60張,護理人員19人,均為女性。年齡:21―37歲。職稱:主管護士1人,護師7人,護士11人。學歷:本科4人,大專14人,中專1人。

觀察組選擇我病區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后2011年住院病人共120例。女性,年齡23-70歲。其中精神分裂癥98例,躁狂癥16例,抑郁癥6例。對照組回顧性選擇我病區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前2010年住院病人共120例。女性,年齡25-70歲。其中精神分裂癥104例,躁狂癥8例,抑郁8例。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病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培養優質服務理念。積極響應,統一認識,全力以赴。具體做法:①遵循護理部和所在科室哲學思想,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尊重病人權利,注重溝通技巧,保持良好的護患關系。②換位思考,從患者的角度出發,滿足患者合理的身心需要。③化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根據病人的病情特點和社會背景,積極主動地做好健康教育,幫助患者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提供維護自身健康的能力,切實為患者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優質服務。

1.2.2 加大人力資源配備,改革排班方式

醫院增加護士人員,提高床護比,修訂原有的工作流程,實行雙班制。并“以護理程序為主導,以患者的需求為導向”實行彈性排班,讓護士從繁忙的治療中解放出來,更好的從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和精神五個方面為病員服務,及時滿足病員的需求。

1.2.3 改進工作模式,采取分組負責制

將床位分為兩組,每組護士9人,由護師及以上及工作能力較強的高年資的護士擔任責任組長。除辦公室護士不參加管床及夜班外,所有護士均負責一定床位數,并參加夜班,每位責任護士負責3―6名病人,保證白班,夜班病人均有責任護士負責治療和護理。每組責任護士在責任組長的指導下全面、連續地落實各項治療及護理,尤其在落實基礎護理方面,做到分層不分等、人人參與。采取責任組長負責制,全面指導下級護士的工作,護士長定期組織責任組長檢查護理質量,及時反饋與整改。

1.2.4 突出??铺厣陌踩芾?/p>

1.2.4.1 延伸服務,提高內涵

責任護士對所負責的病人從入院到出院有個連續的管理,在病人剛入院時,責任護士在為病人做入院宣教的同時,應較快地與病人建立治療性人際關系,住院期間,責任護士對所分管病人的病情、治療、護理、心理狀況等做到心中有數,當責任護士不在班時,應把所分管病人有特殊情況的向本組其他護士交待清楚。定時與不定時地為病人講解住院的重要性及疾病相關的健康知識,通過與病人的溝通,更容易知道病人的病情及病人的內心體念,能及時有效地杜絕意外事件的發生。

1.2.4.2 簡化護理文書,提高工作效率

為貫徹落實國家衛生部推進優質護理服務計劃,簡化護理文件書寫,將時間還給護士,將護士還給病人。本院護理部及各大科根據專科醫院醫院特點,共同探討,積極探索精神病??漆t院表格式護理文件的設計和應用,并在工作中督促落實,切實簡化護理文件書寫,真正體現護理記錄簡單、客觀、有效。與以前相比,護士能節約大量的書寫時間,并能減少護理文件書寫的差錯,大大減少了護士的工作量。

1.2.4.3 設計安全標識,體現優質服務

我們將有消極、沖動、外出、噎食、跌倒、墜床行為病人的床頭分別以橙色、綠色、黃色、藍色、黑色、紅色的彩紙帶裹于床頭,每個護理人員均熟記這些顏色的意義。將寫有病人信息的心形卡片掛于床尾,打破了在精神科病區不能掛床頭卡的禁忌。更便于護理人員認識病人和熟悉病人。同時為了減少護士發藥打針出錯,特在無菌治療室墻上和發藥車上,很醒目的標出“今天你查對了嗎?”

1.2.4.4 加強夜間巡房質量

病區對護士夜間查房質量有詳細的標準,從數來說,要求每30分鐘護士巡視一次;從質量來說,要求每次查房對病人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特別是消極、伴內科疾病、藥量較大、病情有波動等病員作為重點,應仔細觀察病員睡眠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1.2.5 實時了解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病區設病員及家屬意見薄,護士長會定時翻看,根據病員及家屬的意見及時改進我們的護理工作;另外,護士長和專業組織會定時與不定時的征求病員的意見和建議,了解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科室每月還會開工休座談會,和病人及家屬討論科室需要改進的地方及病員的一些要求。

1.2.6 完善績效考核,我科制定了較為詳細的考核方案,體現出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最大限度地調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1.1.7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采用t檢驗、X2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通過對開展優質護理前后1年對本科病員及護士的調查

表1 開展優質護理前后患者滿意度比較

注:每月隨機抽查10位病人,共120例。X2=7.58,P

表2 開展優質護理前后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3 討論

3.1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重要性。

社會發展的高速度、快節奏、多變化給人帶來了更強烈的情緒沖擊,更大的心理、社會壓力。正如心理學家阿諾興說:“人類進入了情緒重負的時代”。有學者甚至指出,人類已由“軀體疾病的時代”悄然進入“精神疾病的時代”。隨之而來的有心理問題及各種精神活動異常的個體必然增多。因此,在精神??崎_展優質護理服務,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為患者提供優質、安全、溫馨、有效的護理服務,切實為患者解決身心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3.2 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減少了不良事件的發生。表2

通過實施優質護理服務,責任護士對患者實施系統化的整體護理,熟練運用護理程序的方法為病人提供服務。重視護理評估,建立高危風險評估表。同時將健康教育融入到工作中,在進行基礎護理及各項治療前、中、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開展了健康教育小講座,使患者更多地了解疾病相關知識,自覺配合治療。將使護理服務趨于精細化、細節化,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患者個性化需求,也提高了安全質量,減少了不良事件發生.

3.3 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提高.表1

護理人員的配置是否充足,結構是否合理,使用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護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通過一系列護理工作的改革,實施護士分組責任包干制,簡化護理文書,節省了護士書寫記錄的時間,將護士工作站前移[2]護士與病人直接接觸時間增多,護士主動服務意識明顯增強,確保了對病人的病情觀察及生活護理,行為矯正,病人的舒適度提高,同時護士與病人的溝通交流也密切了護患關系,病人的合理需求能得到及時滿足,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明顯增高。同時,病人的滿意度提高,亦使護士自身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實現了患者、護士雙滿意。[3]

3.4 護士的責任感增強,綜合素質提高。

通過分組護理制和簡化護理文書書寫,護士有了更多的時間接觸分管的病人,讓護士熟悉病人,讓病人了解分管護士,目標集中,責任明確,增強了護士對護理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調動了護士學習的主動性,使護士自覺執行基礎護理服務規范、自覺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各項工作流程,保障了患者和自己的合法權益,努力以優良的服務態度、規范的服務流程、嫻熟的服務技能、良好的溝通技巧為患者服務。提升了護理質量,確保了護理安全。

參考文獻

篇(9)

品管圈為持續質量改善小組,指由工作性質相同或接近的基層成員自愿以小組形式組織起來,通過定期的活動由圈員主動提出、討論并解決與工作成效有關的各種問題[1]。為了認真貫徹落實2010年全國護理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改進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使護理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我科在"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中應用品管圈活動,對住院精神病患者壓瘡的發生采取預防干預措施,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所有精神病患者 417例為研究組,年齡16~65(35.81±13.16)歲,其中分裂癥301例(72.18%)、心境障礙躁狂發作59例(14.15%)、心境障礙抑郁發作36例(8.63%)、其他21例(5.04%);以前1年同期收治的395例在我科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作為對照組,年齡16~67(35.84±13.11)歲,其中分裂癥285例(72.14%)、心境障礙躁狂發作56例(14.18%)、心境障礙抑郁發作34例(8.61%)、其他20例(5.06%)所有患者均符合(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中精神病的診斷標準。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種類和住院時間等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1.2.1 更新護理理念 組織全科護士認真學習2010年衛生部的有關文件,改善護理理念,提高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同時對全科護理人員進行品管圈(QCC)理論培訓,掌握和了解QCC的工作方法(PDCA流程),使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間能更好的適應周圍環境,恢復自理生活能力、減少復發率和致殘率。

1.2.2成立品管圈活動組 全科人員均為品管圈小組成員,設定圈名為"倍愛圈",圈徽為兩只鴿子守護一支橄欖枝,象征患者被加倍的關愛和溫馨。組長由優質護理小組長擔任,輔導員由護士長擔任,活動1次/w,活動主題為"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壓瘡發生率"。

1.2.3住院精神病患者壓瘡發生率的原因分析 運用頭腦風暴,按照"品管圈"PDCA 程序,對壓瘡情況進行分析與討論,找出壓瘡發生的主要原因。①護理人員自身因素:對臥床患者的護理不夠重視,業務知識不夠扎實,壓瘡知識欠缺,操作不規范,工作不主動,交接班不認真,預見性差;②患者的因素:患者興奮躁動不合作,木僵患者不言不語無法交流,抑郁患者不吃不喝不動,使患者仰臥于床、大小便解于床上,衣物及床單位潮濕,有碎屑異物等;③病床床單位不平整,軟硬度不當;④管理因素:上報制度未落實,對新護士、低年資護士的業務培訓不到位。

1.2.4制定品管圈活動實施措施 ①組織學習壓瘡預防知識,由護士長講課并對各組員實行理論知識和技術操作考核;②制定各班職責及獎罰制度,強化護士責任心,新護士、低年資護士由高年資帶教,并進行思想教育和業務培訓,針對患者病情制定壓瘡預防措施;③護理:精神病患者因沖動傷人毀物而被約束于床,護理人員應定期為其翻身,翻身時由2名以上護士同時協作,先將患者一側上下肢同時松開,然后將患者向對側側臥再進行約束,約束時注意方式方法,不可生拉硬拽,避免皮膚損傷,;對于木僵、抑郁不言不語不動的患者,翻身前評估患者的合作程度,是否需要約束,將其側臥時雙上肢屈肘,一側放枕邊,另一側放胸前,一側下肢伸直,另一側下肢微曲,將患者肢體置于功能位;翻身后在患者胸前、背部及兩膝、兩踝之間放置枕頭;仰臥與側臥交替進行每隔2h翻身一次,床尾置翻身卡,每次翻身后記錄翻身時間、臥位并簽名同時做好床邊交接班工作;④皮膚護理:患者入院時進行全身皮膚檢查,記錄皮膚破損情況,評估可能發生壓瘡的潛在因素,根據評估結果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或治療方案,積極預防和治療壓瘡,同時建立壓瘡記錄卡,每天記錄壓瘡情況,以便于圈內成員每天觀察皮膚變化,動態皮膚評估;對于臥床患者酌情使用預防壓瘡輔料, 局部受壓處皮膚使用透明貼或減壓貼保護[2],預防壓瘡發生和治療壓瘡;⑤調整病床的軟硬度,在木板床的基礎上增加棕葉床墊,定時為患者接尿或將尿壺放于患者會陰處5~10min并及時傾倒,每班查看患者是否解大小便于身上,衣物及床單位是否潮濕,有無碎屑異物等,及時更換衣物和床單,清理大小便及異物,保持患者皮膚的清潔和床單位的平整、干燥;⑥全身營養支持,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3],根據患者的進食情況,喂以牛奶、肉湯、蛋湯、面條等或遵醫囑給予靜脈補充營養,增強患者抵抗力。⑦建立壓瘡上報管理制度,每周開圈會時,進行壓瘡效果評價,分析壓瘡發生的時間、原因及壓瘡進展情況,強化各項壓瘡護理措施,同時上報護理部,由組長每天監管品管圈活動小組成員是否嚴格執行干預措施。

1.2.5實施及質控 ①品管圈圈員嚴格執行制定壓瘡預防及治療的干預計劃,每周組織召開品管圈活動會議,報告一段時期內壓瘡管理進展及壓瘡發生情況,并及時調整干預措施,降低壓瘡發生率;②在護士長的指導下,由組長帶隊檢查圈員執行壓瘡干預情況及壓瘡的發生、轉歸情況,對嚴重壓瘡患者由護士長立即上報護理部。

1.3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住院精神病患者壓瘡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P

2 結果

研究組壓瘡發生率為1.4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05%,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精神病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出現興奮躁動、沖動傷人、毀物、外走,有的表現為不言不語、不動、不食等抑郁或木僵,為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在患者病情未控制但出現危害他人和自己的行為時往往需要給予約束于床,而患者被約束力后因不合作,身體及四肢亂動,或抑郁、木僵患者仰臥于床后一動不動,大小便解于身上,造成衣物和床單位潮濕和雜亂,極易造成身體的受壓部位發生壓瘡,該癥愈合較慢,且可能發生繼發感染誘發敗血癥等嚴重并發癥,為此應加強住院患者壓瘡監測,并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4,5]。品管圈活動中,圈員們運用群體智慧、集體力量及團隊精神,共同參與、商討,對住院精神病患者壓瘡的發生進行研究分析、找出原因,制定壓瘡預防措施;通過對全科護理人員進行壓瘡預防知識的培訓、帶教、考核,及對患者的皮膚、護理、病床軟硬度的調整、床單位及衣物的清潔處理、全身營養支持、壓瘡上報管理制度等,實施全方位的質控管理,促進護理人員主動采用用效的預防措施,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壓瘡發生率。品管圈壓瘡干預活動結果顯示,研究組開展品管圈活動后,壓瘡發生率為1.4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05%,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

在"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中,應用品管圈(QCC)活動,提高護理人員對壓瘡管理的主觀能動性,增強護士對患者壓瘡的重視,提高護理服務責任感,共同參與解決工作成效相關問題[6,7]。開展品管圈(QCC)活動,不但可以提高護理質量,而且還可以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提高護士工作成效,改善住院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壓瘡發生率。品管圈活動提高了團隊凝聚力,激發了工作的積極性,促進了圈員間的彼此信任、理解及相互配合,使護理人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使護理人員業務水平得到提高,增強了主動服務的意識,加強了責任心和榮譽感,并主動參與管理中。

通過"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中開展品管圈的活動,使護理人員更新了護理理念,加強了責任心,主動服務的意識得到加強,促進了護患和諧,減少了醫患糾紛;護理質量得到提高,護理差錯減少,降低了住院精神病患者壓瘡發生率,確保了醫療安全,"優質護理服務"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創優活動實現了患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的活動目標。

參考文獻:

[1]羊永梅.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化療藥物外滲發生率中的應用[J]. 現代腫瘤醫學, 2010, l8(7): 1646-1645.

[2]田彩燕. 一例長期昏迷臥床患者壓瘡預防的護理體會[J]. 護理研究201l, 4(9): 131

[3]吳玉聯. 全程監控在院前帶人壓瘡患者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29): 95-96.

[4]馬春遠.品管圈用于產房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效果評價[J]. 中國現代醫生,2009,47(13) :88-90.

篇(10)

我院通過回顧性分析我院曾經收治的220例精神科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110例普通病房的住院患者作為對照組,110例優質護理示范病房的住院患者作為觀察組,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不同護理方法特點,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患者對醫護人員護理措施的滿意度評價以及健康知識的知曉率,討論并且分析對于精神科患者采用優質護理的工作模式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曾經收治的220例精神科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性患者有116例,女性患者有104例,年齡最大的患者有68歲,年齡最小的患者有19歲,平均年齡為39.6歲。兩組精神科患者的身高、體重、年齡、性別、病史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兩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優質護理方法

1.2.1住院環境

在病區的門口設置相關溫馨提示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告示欄,設置相關負責醫護人員的照片墻,包括相關信息、聯系電話等,以方便患者家屬進行聯系【1】。對病區進行調整,合理安排布局,布置溫馨裝飾,使患者有家的感覺。

1.2.2護理模式

對于醫護人員實行彈性排班制度安排,保證每位護士有足夠的精神狀態以及熱情面對患者,安排護理責任制,使每位醫護人員負責若干病患,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

1.2.3健康教育

加強對于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宣傳,發放宣傳手冊,積極開展集體健康宣講會,在病區墻上貼上教育宣傳畫。

1.2.4優化護理設備

優化更新患者病房內的日常基礎設施,保證患者的安全以及舒適。添加紅外線電子耳蝸式體溫計,方便的同時能夠避免水銀溫度計被破壞后對患者造成損傷【2】。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卡方檢驗和t檢驗,P

2 結果

全部220例的精神科患者經過了不同方法的護理之后,觀察組的110例患者對于醫護人員的工作主動性感到滿意的有106例,對于住院環境感到滿意的患者有103例,對于病區管理感到滿意的患者有107例,對于醫護人員的關愛與溝通方面感到滿意的患者有106例,對于醫護人員工作能力感到滿意的患者有105例,對于醫護人員服務態度感到滿意的患者有104例,對于醫護人員有信任態度積極配合治療的患者有108例;對照組的110例患者對于醫護人員的工作主動性感到滿意的有94例,對于住院環境感到滿意的患者有98例,對于病區管理感到滿意的患者有96例,對于醫護人員的關愛與溝通方面感到滿意的患者有95例,對于醫護人員工作能力感到滿意的患者有97例,對于醫護人員服務態度感到滿意的患者有96例,對于醫護人員有信任態度積極配合治療的患者有95例。

3 討論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不斷豐富,對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斷上升,人們對于醫院護理服務的質量要求也隨之不斷上升,護理質量成為了評估醫院水平的重要依據之一【3】,衛生部也大力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工程【4】。我院通過回顧性分析我院曾經收治的220例精神科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110例普通病房的住院患者作為對照組,110例優質護理示范病房的住院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的患者給予常規的精神科患者治療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則應用優質量的護理干預方法,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不同護理方法特點,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患者對醫護人員護理措施的滿意度評價以及健康知識的知曉率,發現全部220例的精神科患者經過了不同方法的護理之后,觀察組的110例患者的綜合護理質量評分、健康知識的知曉率以及患者對于醫院醫護人員的滿意度評價要顯著高于對照組的110例患者。綜上所述,對于精神科患者應用優質量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于醫院醫護人員的滿意度評價,有利于提高精神科的綜合護理質量評分,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賈 梅.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前后病人滿意度比較[J]. 中國社區醫學專業,2010,12( 35) : 260 -261.

上一篇: 交通發展的重要性 下一篇: 網絡推廣主要方式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一欧美巨大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vs欧美vs国产肉 | 制服丝袜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 青青青欧美在线观看 | 亚洲不卡永远在线 |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 |